![]()
作者简介 李红霞,1976年生,河北滦南人。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训诂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六项,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主编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三篇。 目录 绪论 一 诗文注释研究 二 王琦与李白诗文集注 三 《〈李太白全集〉辑注》注释研究的价值 第一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上)——基础性注释 第一节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 一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内容 二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特点 三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不足 第二节 解释语意 一 解释语词意义 二 解释句意 三 发明章旨 第三节 解释语法和修辞 一 解释虚词 二 解释句法 三 说明修辞 四 解释语法和修辞的不足 第二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中)——解释名物典制 第一节 解释地理名物 一 解释山川泉石 二 解释郡国州县 三 解释建筑名胜 第二节 解释人物 一 解释历史人物 二 解释现实人物 三 解释神话传说人物 第三节 解释动植物 一 以解释基本信息为主 二 重视增广异名和考察得名缘由 三 信息择取繁简适度 第四节 解释典制风俗及其他 一 解释职官制度 二 解释风俗文化 三 解释自然天象 四 解释器物 第五节 解释名物典制的变称 一 直接解释通行之名 二 以通行之名释义并考察变称缘由 三 详释变称名物特徵 第六节 解释名物典制的特点和不足 一 所释内容与诗文用意关系密切 二 以作者时代的信息为中心释义 三 重视解释文化信息 四 解释名物典制的不足 第三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下)——文学性注释 第一节 典故的双重作用与读者的认知 第二节 解释典故之古事 一 古事的构成要素 二 解释古事的特点 三 解释古事的不足 第三节 解释典故之古语——溯源出处 一 溯源出处的内容 二 溯源出处在李白诗歌注释中的价值和审美作用 三 溯源出处的条例 四 溯源出处的失误 第四节 意境赏析与艺术品评 一 品评写作手法 二 品评用语之妙 三 品评艺术风格和意境之美 第四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体式和方法 第一节 徵引式 一 徵引式的产生和发展 二 运用徵引式的范畴及引书范围 三 采用徵引式注释的原因 四 运用徵引式的特点 五 运用徵引式的不足 第二节 参见法 一 使用参见法对注释点的选择 二 此处与参见处注释内容的比较 三 标示参见位置的方法 四 使用参见法的不足 五 对使用参见法的几点认识 第五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成就和不足 第一节 注释思想和解诗方法 一 “虚己”的阐释前提 二 以史解诗 三 考据与“以意逆志” 四 追求原意的注释目标 第二节 注释的准确和详赡 一 注释的准确精当 二 注释的详赡 三 注释风格平实 第三节 注释的不足 一 释事忘意 二 注释重复烦琐 三 注释点选择失当 四 释义的失误 第六章 附论——《〈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校勘 第一节 校勘的内容和方法 一 搜罗旧本,考镜源流 二 全面的校勘内容 三 灵活多样的校勘方法 第二节 校勘的特色和不足 一 校勘勤细精审 二 疑则备考,信则断改的求实态度 三 校勘的不足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清代王琦辑注韵《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当前研究多从文学文献的角度解读其版本价值和王琦的文学思想,从训诂学和注释学角度研究王琦注释的成果相对较少。本书立意於此,以语言层面的基础性注释和文学性注释为基本架构,从训诂学和注释学角度对王琦的注释条分缕析,探讨了王琦针对不同内容进行注释的方法和特点,肯定了王琦溯源出处和采用徵引式注释李白诗文的价值,客观评价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