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红军在韶关的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建红四军、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地方革命斗争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试图较为完整、系统地记述工农红军在韶关活动的历史,也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作有益的补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工农红军在韶关/韶文化研究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梁观福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工农红军在韶关的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建红四军、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地方革命斗争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试图较为完整、系统地记述工农红军在韶关活动的历史,也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作有益的补充。 作者简介 梁观福,广东韶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原韶关市史志办副主任。曾先后担任韶关档案局(馆)副局长、仁化县副县长,长期从事地方史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编研工作,发表地方史和方志编纂论文数十篇,参与《韶关市志》《韶关年鉴》编纂及韶关各县(市)、区志的审稿。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韶关 一、起义军余部“穿山西进”到韶关 (一)起义军余部西进赣南 (二)起义军余部与范部合作移驻韶关 二、联系党组织开展农运与农暴 (一)联合农军惩处土豪劣绅 (二)开展曲江农运,支援西水农暴 三、开展练兵运动 四、脱离范部,南下受阻,向西挺进 (一)朱范合作暴露,朱德率部转移 (二)攻打仁化县城,向西进军 五、策划部署湘南起义,取得坪石大捷 (一)杨家寨会议策划宜章暴动 (二)攻打胡凤璋匪部 (三)痛歼敌军许克祥部,取得坪石大捷 (四)部署湘南总起义,挥师北上 第二章 红四军支持仁化和首次游击南雄 一、红四军对仁化游击斗争的支持 二、粉碎“会剿”,红四军首次游击南雄 (一)转战赣南,游击南雄 (二)开展革命宣传,支持地方武装斗争 (三)县委提供情报,红军化险为夷 第三章 向外发展,红五军转战仁化、南雄 一、红五军转战仁化 (一)转战仁化的历史背景 (二)筹措军需,开展革命宣传 (三)铁的纪律温暖百姓心 二、红五军转战南雄 (一)直奔县城,开展革命宣传 (二)筹措军需,镇压反动官吏和豪绅 第四章 发展苏区,红四军攻占南雄县城 一、红四军进攻南雄县城的历史背景 二、攻占南雄城进行的几项重要活动 (一)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参加武装斗争 (二)筹措给养,实行保护中小商人的筹款政策 (三)宣布红军对待俘虏的制度和办法 (四)制订下一步军事行动计划 第五章 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转战韶关 一、从广西右江向广东北江进军 (一)向外发展挺进广东北江的艰难历程 (二)向广东北江进军,小部队人连山 二、进军连县筹集给养,继续北上 (一)进军连县的时间和行动路线 (二)开展革命宣传,进行给养筹集 三、拟建根据地,激战乳源梅花 (一)利用乳源梅花有利条件,拟建根据地 (二)血战乳源梅花 四、强渡武江,分兵仁化、乐昌,向苏区挺进 (一)成功渡江部队经仁化向苏区进军 (二)渡江受阻部队北撤经湘南入苏区 第六章 扩大苏区,红三军团转战仁化 一、转战仁化的背景与征程 二、转战仁化的主要活动 (一)筹集物资,补充供给 (二)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和主张 (三)开展打土豪,斗恶霸,分浮财斗争 (四)协助整顿巩固地方党组织 第七章 红一方面军激战南雄、水口 一、南雄、水口战役的历史背景 二、主战场前夕的几次战斗 (一)大余池江战斗 (二)南雄梅关战斗 (三)大余战斗 (四)红军佯攻南雄城 三、水口战场两军对垒勇者胜 四、地方党组织和民众的大力支持 五、南雄、水口战役的教训与意义 (一)“著名的恶仗”及其教训 (二)南雄、水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第八章 中央红军长征穿越韶关 一、长征突围过南雄 (一)突破第一道封锁线进入南雄 (二)激战乌迳,向粤赣湘边挺进 二、进攻仁化城口,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一)进攻仁化城口的部署 (二)奇袭城口,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三)城口休整与铜鼓岭战斗 (四)仁化红山的红军情结 三、翻越乐昌大山,向西挺进 (一)翻越乐昌西进的历程 (二)军民鱼水情 四、部分红军队伍迂回奋战连县 (一)湘赣红四团游击连县等县 (二)红六军团西征某部过连县 (三)红一、九军团部分部队迂回连县 (四)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余部迂回连县 第九章 红军游击队粤赣湘边三年游击战争 一、红军游击队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一)中共赣粤边特委的建立与油山会师 (二)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 二、红军游击队赣粤湘边三年游击战争 (一)中共赣粤湘特委的建立和红军游击队的成立 (二)赣粤湘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 三、红军游击队湘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一)中共湘粤边工委和游击队的重建 (二)湘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 四、红军游击队改编开赴抗日前线 (一)粤赣湘边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形成 (二)红军游击队改编整训开赴抗日前线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地处粤赣湘要冲的韶关(亦称粤 北),是工农红军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向外扩大发展 的重要通道和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反 抗反动武装的重要战场。期间,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四军 、红七军、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曾先后转战于 此,红军游击队也曾在此坚持了三年之久艰苦卓绝的粤赣 湘边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军余部和多支红军劲旅转战韶关,是中国共 产党武装斗争和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历程,在组 建红四军、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对地方革命斗争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南 昌起义军余部和红军转战韶关,得到了当地党组织和革命 群众的大力支持,留下了许多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 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 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随后,起义军按照前委决定南 征广东,建立根据地,试图再次北伐。10月初,进军潮汕 地区的起义军主力失利,朱德率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于大 埔三河坝激战后东撤饶平茂芝,随后向赣南挺进。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起义军余部在赣 南安远、大余、崇义进行思想整顿、队伍整编和整训,使 部队基本稳定下来。起义军余部在崇义整训时,朱德获悉 同学范石生部驻扎湘粤边。为了解决部队物资和装备供应 的困难,使部队得到补充、休整和发展,经党组织的同意 ,朱德以“原建制不变、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 上自由”为原则,与范石生谈判建立合作关系。11月21日 ,朱德在汝城与范石生达成合作协议,起义军余部改用范 石生部四十七师一四。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该团 团长。随即,范石生给该团发了一个月薪饷和弹药、被服 。朱、范的合作,为起义军余部后来的发展和革命活动的 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月10日,朱德、陈毅率起义军余部800余人,打着一 四O团的番号移防韶关,到达仁化县董塘圩,联合农军开展 打土豪活动。期间,朱德接到参加广州起义的指示,即率 部南下,但部队到达曲江韶州火车站时得知广州起义失败 的消息,便在曲江城郊暂驻下来。几天后,起义军余部北 撤到曲江犁铺头圩(今属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驻扎。期 间,朱德通过中共北江特委与中共广东省委取得了联系, 并按照党的指示开展北江农民暴动,曾两次派出部队配合 支持曲江西水农民暴动,推动了北江农暴中心之一的曲江 农暴的开展。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 力,探索中国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朱德组织部队开展练 兵运动,提出了“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 敌疲敌我围歼,常遣精后骚扰敌”的28字游击新战术。 1928年1月3日,朱德与范石生合作之事暴露,起义军 余部按照党的指示,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南下英德、清远 开展农民暴动。次日,起义军余部在仁化和曲江县交界的 周田受阻,遂折返仁化,攻占仁化县城,随即将仁化农军 组建为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并把起义军中8名军人留在该团 作军事骨干,对正在进行的仁化暴动,后来成为广东“农 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月7日,起义军余部离开仁化,经乐昌到达乳源县梅 花圩大坪杨家寨(今属乐昌市)。在此,朱德召集起义军 余部负责人与乐昌、宜章县党组织和农军负责同志,召开 军事会议,决定举行湘南宜章暴动。12日,起义军余部依 然挂着一四。团的旗号,在胡少海的引领下进驻宜章城, 智取宜章,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随即,起义军余部改 组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宜章暴动后,盘踞乐昌坪石的胡凤璋匪部对即将举行 的湘南总起义造成威胁,朱德在乐昌农军配合下,两次率 工农革命军攻打坪石并将其击溃。1月下旬,国民党独立三 师师长许克祥率6个团,企图消灭工农革命军,从韶关、乐 昌到达坪石,以坪石为据点向宜章进攻。至2月1日,朱德 、陈毅率工农革命军主力一个团,在乐昌、宜章农军的配 合支持下,采取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将许 克祥部击败,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被服,史称“坪石大捷 ”。随后,朱德和陈毅在坪石和皈塘相继召开特别会议和 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湘南总起义的计划,并将乐昌农军组 建为“工农革命军乐昌独立营”。这两次会议是策划湘南 总起义的重要会议,为湘南总起义指明了方向。会后,朱 德等率部向湘南挺进,组织湘南总起义,几个月后转战井 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建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 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韶关所进行的活动 ,为后来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 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 1929年至1932年,多支红军劲旅先后转战韶关的南雄 、仁化、连山、连县、乳源、乐昌等地,为粉碎敌人的“ 会剿”和红军向外发展以及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1929年1月中下旬,为了粉碎国民党“会剿”,以解井 冈山之围,毛泽东、朱德根据“柏露会议”的精神,率红 四军主力360 导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地处粤赣湘要冲的韶关,是工农红军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向外扩大发展的重要通道和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反抗反动武装的重要战场。 本书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述,旨在体现韶关为探索中国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推动当地武装斗争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军余部和红四军、红五 军、红七军、红三军团、中央红军以及留守中央苏区的红 军游击队,曾先后分别转战和游击韶关的仁化、曲江、南 雄、乐昌、乳源、连县等县。对此,不少史书和回忆录以 及相关地方的党史和方志均有记述,但并不全面和系统, 甚至有错漏之处,特别是对其作用和意义尚未进行深入的 研究。 本人长期在韶关市档案局、党史和方志部门工作,对 于上述南昌起义军余部和多支红军转战韶关的历史资料进 行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并发表了一些相关文章。2014年, 我受聘在韶关市申报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办公室工作,两 年后,我又受聘参与“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展陈大纲”编 写工作。由于工作便利,我进一步对工农红军在韶关活动 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近几年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 理过程中,我觉得工农红军在韶关的活动,是中国共产党 武装斗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 建红四军、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中,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地方革命斗争的 开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我从2016年开始撰 写本书,试图较为完整、系统地记述工农红军在韶关活动 的历史,也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作有益的补充,这 一工作也得到了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的立项批准。 该书的立项和撰写,得到韶关市委宣传部、韶关市社 科联、韶关市委宣传部宣教科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韶关市 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科副科长戴利婕在资料收集上给予了极 大的帮助;书稿完成后,韶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沈 妙光主任审读了全稿;书中采用了乐昌市沈杨先生拍摄的 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虽几易其稿,但由于撰写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 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梁观福 2018年12月 精彩页 第一章 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韶关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南下征战广东潮汕失利,朱德、陈毅率起义军余部激战三河坝,接着隐蔽北上,穿山西进,转战赣粤湘,后来挺进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南昌起义军余部在粤北的活动,是起义军艰苦转战上井冈山的重要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和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义军余部在韶关活动近两个月,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新征程。期间,起义军不仅开展农民暴动,积极练兵,还策划湘南起义,取得坪石大捷。韶关成为朱德游击战术的形成地和湘南起义的策源地,为探索中国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推动当地武装斗争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起义军余部“穿山西进"到韶关 (一)起义军余部西进赣南 1927年8月1日,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朱德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8月5日,起义部队全部撤离南昌,计划转到广东,依靠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基础及当地的海港,取得外援,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国民党军阀钱大钧为防止起义军南下广东,纠集七千余人扑向瑞金、会昌。8月3日,由朱德率领的起义军南下先遣队到达瑞金后,于25日在壬田击败敌军。随后继续南下,与叶挺率领的起义军会合,于30日攻克会昌。会昌战斗胜利后,起义军陆续南下经长汀、上杭,于9月19日、20日先后到达广东大埔县境内的三河坝。此时,根据9月5日军委会的决定,实行分兵:朱德率第二十五师约2500余人驻守三河坝,警戒梅县方向的敌人;主力部队向潮州、汕头进军。 9月28日,起义军主力部队攻占汕头、潮州后,英、日、美、法帝国主义国家派军舰到汕头海面,帮助国民党反动军队炮轰起义军。30日,敌军攻陷潮州,并进犯汕头。起义军死伤惨重,于10月1日撤出汕头,向普宁转移。3日,周恩来召集前委、革委、各军和中共地方组织负责人在流沙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起义军立即撤向海陆丰;非武装人员由港口分赴香港或上海。至此,起义军进攻广东宣告失利。 10月1日至3日,朱德率领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2500余人,与国民党军阀钱大钧部激战三天三夜,消灭敌军1000多人。由于敌强我弱,为保存革命实力,朱德率起义军于4日撤出战斗,经湖寮、百侯,向饶平茂芝转移。 10月6日,朱德率起义军到达饶平茂芝。起义军第十二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着从潮安突围的400余人亦到达茂芝,并带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利的消息。为了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朱德于次日上午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了一个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干部会议。 会上,朱德认为,粤湘赣边界地区敌人兵力薄弱,是“三不管”的地带,而且农民运动基础较好,从而作出了起义部队掩蔽北上,“穿山西进”,向赣南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天下午,朱德率起义军余部离开茂芝,经柏松关,进入福建的平和、永定、上杭等地,向赣南地区挺进。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起义军余部进入赣南地区。部队出现思想混乱、士气低落、军心不稳、纪律松弛、离队人员增多等现象,队伍从2000余人减至800余人,面临瓦解的危险。为了稳定部队的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朱德和陈毅在赣南对部队进行了安远县天心圩思想整顿、大余整编和崇义县上堡军事整训,史称“赣南三整”。 历史证明,起义军在赣南实行“三整”是十分必要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粟裕曾回忆说:部队从饶平撤到赣南时,“环境异常恶劣……不良因素给部队带来了更大的损害,如果不坚决加以改造和整顿,这支队伍不但不能继续执行革命任务,战胜凶恶的敌人,甚至部队本身能否保存下去也成了问题”。朱德在赣南组织实施的“三整”,在稳定和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火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部队加强了内部团结,力量得到了恢复,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部队后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朱德曾回忆说:从此“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