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文明孤独史:人类精神的伟大起源(全2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徐达斯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 哲学泰斗汤一介、楼宇烈题词推荐。 ★ 重新启亮了远古的灵知传统,为追索上古雅利安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海量建筑实景、文物、遗址照片,绘画作品、雕塑、壁画…… 带领读者领略世界上各古老文明的神秘过往与遗存。 ★ 一部观点新颖、方法前卫、论证严密、文字优美流畅的人类文明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索世界诸文明包括华夏文明的根源,凭借史前灵知体系(包括灵知义理、灵知神话、灵知美术、灵知天文、灵知地理、灵知建筑等),以及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神话学的新成果,以三重证据法(一种新式论证法),提出史前雅利安超级文明圈的假设,并尝试破解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比如金字塔、三星堆、良渚神徽,等等。 另外,还通过解构瑜伽秘典《薄伽梵歌》里所蕴含的文明原始基因。尤其突出的是,本书重新启亮了中国远古的灵知传说,为追索上古雅利安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作者简介 徐达斯,杰出历史学者,师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学系汤姆斯博士,现为三智东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在东方学、考古学、神话学、中国文化史领域孜孜不倦研究十余年,主要研究史前文明,对梵文和古印度文化有深入的贡献。 目录 推荐序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1 第一章世纪骗局的终结.........39 大不列颠的阴谋.........41 证据来自印度河谷 ——史前古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47 莎拉斯瓦提河做证.........63 淹没在海底的史前神都——杜瓦拉卡.........67 第二章破译史前全球文明密码.........71 雅利安——一个被误解的梵文词.........73 韦陀文明的灵知基因.........78 西亚是一个神话.........123 通往冥府之路——揭开金字塔之谜.........139 西方效法东方的时代——希腊哲学的灵知渊源.........176 从灵知到宗教.........211 羽蛇和太阳鸟的世界.........271 第三章韦陀文明在史前中国的足迹.........311 再探三星堆.........313 龙象西来:韦陀文明进入中国的路径.........347 第四章华夏文化的韦陀灵知基因.........371 楚:最后的雅利安.........373 打破天机——华夏上古神话索隐 .........450 上帝留下的世界地图.........560 《梵歌》中的《易》说.........630 第五章答案都在三星堆.........659 史前丝路龙头.........661 闻所未闻的东土神都.........663 万年蜀古史.........668 夏文明的子宫.........672 诸神留下的启示.........682 上古华夏与韦陀.........685 第六章从韦陀典看华夏上古道术.........691 道通为一.........693 太一生水.........702 原人四足.........710 第七章印章开启奥秘.........731 鱼藏玄机.........733 上帝真容.........746 北极星君.........759 附录:韦陀宇宙图景下的“灵魂之路”.........776 中文主要参考书目.........783 英文主要参考书目.........787 精彩书评 文明的基因 ——楼宇烈 重新启亮了中国远古的灵知传统,为追索上古雅利安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毋庸置疑,本书是一部广博恢弘、具有开创性的比较文化学、历史学力作。 ——以色列海法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研究员 伊萨玛.泰奥多(Ithamar Theodor) 本书以古印度吠陀文化为参照,凭借史前灵知体系,包括灵知义理、灵知神话、灵知美术、灵知天文、灵知地理、灵知建筑等,以及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神话学的 蕞 新成果,以三重证据法,提出史前雅利安超级文明圈的假设,并尝试破解一系列文明史上的千古谜题,比如金字塔、三星堆、良渚神徽等等。通过解构瑜伽秘典《薄伽梵歌》里所蕴涵的文明原始基因,作者探索了世界诸文明包括华夏文明的根源,试图为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和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指出向上一路。读者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作者富有du chuang性和洞察力的探索值得学界肯定和关注。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世纪骗局的终结 大不列颠的阴谋/证据来自印度河谷——史前古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莎拉斯瓦提河做证/淹没在海底的史前神都——杜瓦拉卡 大不列颠的阴谋 欧洲对印度一直抱有一种奇特的激情。从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不顾一切地长驱直入,到15世纪哥伦布异想天开西航寻找印度,西方表现出强烈的与东方汇合的愿望。汇合点都聚焦在印度,一个似乎遍布黄金、珠宝、神灵和苦修者的乌托邦。17—18世纪,大不列颠帝国最终征服印度。西方开始进入东方之后,才真正对东方的文明有了了解。当不列颠的学者和传教士们第一次直接面对更加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时,他们震惊了!犹如习惯了黑暗的穴居人乍见光明,西方学者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挡住这道历千古而弥新的阳光,为了这个目的,他们首先假设了一种新的印度文明起源说…… 关于印度文明的起源,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雅利安人(Aryan)入侵说。虽然至今都没有任何确凿的来自考古或文献学方面的证据,这一假说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类学术权威人物认可,最后成为某种不可动摇的事实,记载在所有西方或东方的历史教科书里。 其流行的说法是,白种雅利安人的先辈生活在今俄罗斯南部及土耳其西部之间的欧亚大草原上。他们说一种被称作原印欧语的假想语,驯养出了马匹,成为饲养家畜的专家。他们发明了有辐条的车轮和马拉的车子,还学会了制造铜、青铜武器和用具。作为游牧民,他们当中有些部落试图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向东、西迁移,由亚洲大陆进入印度次大陆,通过血与火的手段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上的原住民(土著部落达罗毗荼人),并用自身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改变了土著居民的生活,从而缔造了一个新的更先进的文明。他们还创作了被称为知识之源的人类最古老的宗教经典——《韦陀经》(Veda),为其后数千年的印度文明奠定了基石。雅利安人入侵的时间,早期的印度学学者认为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比较晚近的学者则认为可能最早在公元前2000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辉煌的征服,所谓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自己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而是由18世纪及19世纪的英国殖民者和德国种族主义者构想出来的。20世纪的印度学者汀·羌多(Deen Chandora)在《被扭曲的历史事件和不可征信的印度年表》(Distorted Historical Events and Discredited Hindu Chronology)一文中[1],披露了真相,所谓的雅利安人入侵说并非学术假设,更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大不列颠殖民统治者文化侵略的产物。 该文披露了1866年4月10日,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在伦敦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上的会议记录,表明该次会议的目的是“创立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理论,以便使印度人认为英国人并非外来人……印度一直以来被外族统治,必须让印度继续成为基督统治下的奴仆”。2 此后,这个政策一直被推行,在英国和印度的所有大学、学院里都开始使用这个理论。 当时研究印度学的学者几乎都是狂热的种族主义者或基督徒。19世纪最伟大的东方学家、《梨俱韦陀》(Rg Veda,四部韦陀之一)的第一位英文翻译者、雅利安人入侵说的主要倡议者之一马克思·缪勒(Max Muller)在一封1866年写给他妻子的信里表露了他的印度学研究动机,在谈到《梨俱韦陀》的翻译工作时,他写道:“我的这个版本以及韦陀诸经的翻译,将在此后决定印度的未来及这个国度里百万灵魂的成长,他们宗教的根基,告诉他们这根基是什么,我可以肯定,是根除三千年来在这根上所繁育出来的一切的唯一方法。”3 对于虔诚的基督徒马克思·缪勒来说,世界被创造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而大洪水发生于公元前2500年,之后幸存者诺亚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切历史时间表都在,而且必须在这个神圣不可动摇的框架里。因此,根据缪勒的逻辑,雅利安人入侵时间不可能早于公元前1500年,是白种雅利安人、诺亚的子孙们,侵入了印度次大陆,给这片蛮荒之地带来了文明。然而,很明显这个结论并没有任何《韦陀经》上的或考古方面的证据,只是基督徒马克思·缪勒的推想而已。实际上,韦陀诸经所提到的动物、植物以及地名都指向中亚、南亚本土,根本没有涉及到西亚或亚欧草原,经中也未曾提供任何雅利安人从西亚或东欧草原向南亚迁徙的线索。 唯一被用来证明雅利安人征服低等土著的证据来自于《梨俱韦陀》(第二篇第二十章第十诗节)中的一句话:“因陀罗,弗栗多(Vitra)的屠者,那黑皮肤达塞人的毁灭者。”而同一部《梨俱韦陀》第六篇第二十二章第十诗节里又讲道:“我们向因陀罗祈祷,赐予我们光荣,这光荣将使达塞人成为雅利安人。”根本没有任何种族仇恨的痕迹。给我们的提示是,雅利安人根本不是指称一个种族,成为雅利安人并非依赖于出身(关于雅利安人后文还有详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韦陀文献里提到的宗教圣地没有一个在中亚、南亚之外,作为入侵者的雅利安人怎么会没有把他们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宗教圣地或发祥之地载入他们精心编撰的韦陀诸经以使后人永世不忘? 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根基使高贵的不列颠帝国的学者如此恐惧,必欲完全篡改之、根除之而后快?在这片湿热而又神奇的次大陆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1783年,新任命的(也是新晋封为爵士的)英国驻孟加拉最高法院法官威廉·琼斯到达加尔各答。与当时许多英国殖民官不同,琼斯具有学者的气质和素养,为了研究这个“奇妙的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他与另外两个志趣相投的英国学者一道创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 琼斯开始学习和研究梵文——一种被印度人认为是来自天堂的神圣语言。作为印度最古老同时也是最精深典雅的语言,梵文通常记录在稀有、珍贵的手稿中,只有高贵的婆罗门僧侣阶层才能使用和理解它,并且严格地保守着它的秘密。它也是书写印度最早的宗教圣典——四部韦陀的语言。三年之后,1786年2月,琼斯向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宣布了他的研究结果。他的理论震惊了整个西方学术界—— 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不仅在单词的对应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动词和语法形式之间都显示出如此众多的相同点。琼斯的结论是“没有一个语言学家在考察了这三种语言后会不相信它们是从某个或许已不存在的共同源头中派生出来的”。接下去的研究使他走得更远,他甚至宣称其他语言——包括德语和凯尔特语——必定也是从这个共同的源头演化出来的。这个刚被发现的古老语系被命名为印—欧语系。欧洲随即掀起了梵语热。 …… 前言/序言 推荐序 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 一 我常常疑惑,为何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段,那些看似差异极大的国家——无论其国域位于东方,还是西方——总是会有一些先知般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把朝圣的目光指向印度。[1] 最近在古波斯的苏菲派神秘诗人鲁米(Rumi)的诗歌中又猝遇此类诗句:“我已找不到我故事的线头/我的大象又再一次在梦中漫游于印度斯坦/叙事的,诗意的,毁灭的/我的体/一种消融,一次回归。”[2] 印度似乎成了他们共趋的神秘家园。更耐人寻味的,则是马其顿那位英磊雄拔的青年帝王亚历山大,由西向东,逶迤而至,一路攻城略地,一路随手抛掷,最终,长眠于这次直奔印度的漫漫路途之中,令人诧异,亦令人扼腕。如是种种,无须殚述。其中似乎埋藏着某种存在界的共同奥秘,令人前仆后继,不惜身殉。而当我阅毕徐达斯先生所著的气象万千、恢宏博大的《世界文明孤独史》之际,心中惊喜莫名,相见恨晚。该书气魄之沉雄,论证之精妙,想象之大胆,皆为吾所罕见。若判断无误,我相信此著非但能为我以上之疑点提供深度的解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够为我们反省中国文明之原点,进而开出一条崭新的精神道路提供一个价值参照。简而言之,在我们为自己的文化寻求返本开新之际,它很可能会是我们思考与理解当代全球文明,以企向文化自新的有力支点。 我们通常不忍回顾近现代以来的华夏之文化劫难,其沉痛、惨怛兼奇诡被时人称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为救此疲敝,援引他典,百多年来佼佼雄出者不少,其中,从西哲有之,从佛典有之,从耶教亦有之。而由“自古以来贻我大祥”的印度寻求自我的文化疗救者则寥若晨星。独可赞者,唯以才具闳辟、天秉奇出,沉潜印土几十载的徐梵澄先生为最,其融通中西印圣典所酿就的哲学慧见灵光孤耀,惜乎此后几成绝响,吾人或无心回应,或无力回应,其结果则一。而我以为,学殖丰赡博洽、悟力远届天人的徐达斯,或许可以接着徐梵澄先生说下去。其《世界文明孤独史》与《道从这里讲起》两本著作,足堪世人评裁。前者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艺术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3] 以追溯全球之人类文明的原质与始基;后者借着印度教的圣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之翻译与诠解,会通中印元典之精义。虽一开一合,但两者皆属堂庑阔大、羽翼高扬之作,寄寓了一条洁净精微的精神道路,以企开出“天地—神—人”圆融共在的神圣维度。高山流水,嗟尔有待,知其音者,盍兴乎来! 虽属严肃且不失华贵的学术著作,但《世界文明孤独史》一开篇却犹如侦探小说一般精彩。徐达斯以神话学与考古学的最新成就,加之近现代以来的相关史料,抽丝剥茧,层层披露,对大不列颠帝国以及欧洲殖民主义者关于东方文明之基于政治目的的种种学术判断,提出有力的质疑,尤其是那些矮化东方文明、虚构人种起源等理论,所烘托出的乃是幕后难以告人的殖民阴谋。今日看来,徐达斯的这种质疑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西人此种心态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譬如,阿拉伯裔的美国大学者萨义德(W.Said)之《东方主义》,便是其中的扛鼎之作,揭出了西方以对东方的曲解与想象为基础实行殖民与侵略的目的。有必要顺带指出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疑古学派瞠乎欧西学界后尘,几乎全盘否定自家古史,其实也正诞育于类似的殖民背景。幸好当下的中国古史研究早非昔日可比,按照李学勤先生的说法,“已经走出疑古时代”,从信古、疑古,走到了释古,即借助现代的考古学,重新评估、解释古代文献,从而为重建古史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处姑举一例。譬如,我们几乎在所有的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历史书中,都能读到印度文明的缔造者乃是起于欧亚草原的雅利安人(Aryan)。[4] 而欧洲人所持之最重要的根据则是双方的神话系统与语言结构之相近,尤其是语音的类同,似乎确能证明欧洲人与印度雅利安人的同宗同源。因为语言的相近,正如动物的骨骼与牙齿的相同可以证明同属一个物种。有趣的是,正是这一点倒给徐达斯提供了重要的反证,以设定欧洲文明之源头很可能始于印度。因为历史的沿袭规律,总是“先驱”影响“后进”,而徐达斯却能够证明雅利安人乃是印度的远古土著。他给出了两个证据:一是Aryan的梵文原意;二是Aryan人所创的韦陀圣典起源之邈远。 [1] 西方据说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起就已开始踏上了朝向“东方”的精神征程,就算同为东方子民的中国人,也在历史的不同时段一波又一波地往“西方”朝觐。而他们的汇聚之地就是这个神话思维和神话想象遍布全境的神秘国度——印度。这个曾为人类贡献出克里希那、佛陀、钵颠阇利、商羯罗和《摩诃婆罗多》,还创造出诸如“空”(Sunya)、“梵”(Brahman)、“涅槃”(Nirvana)、“三摩地”(Samadhi)等神奇意象的地域,曾被古代的中国人于汉籍中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诸如“身毒”“贤豆”“天竺”等来加以称谓,其中某位朝圣者云:“详夫天竺之为国也,其来尚矣。圣贤以之叠轸,仁义于焉成俗。然事绝于曩代,壤隔于中土,《山经》莫之纪,《王会》所不书,博望凿空,徒寘怀于邛竹;昆明道闭,谬肆力于神池。遂使瑞表恒星,郁玄妙于千载;梦彰佩日,秘神光于万里。”又或曰:“夫印度之为国也,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书称天书,语为天语。”再或曰:“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参见[唐]玄奘等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上卷,第1—2页;下卷,第1046页;上卷,第161—162页。)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在其颇具神秘色彩的作品《东方之旅》之舒缓而迷离的小说节奏之间也突然插入了一段神来之笔,说道:“我发觉参加了到东方的朝圣,表面上仿佛是一次明确而单纯的朝圣——但事实上,以它最广泛的意义来说,这次东方的远征,不仅仅是属于我的和现在的;这个由信徒和门徒所构成的行列,一直都在不断地走向东方,走向光明之乡。许多世纪以来,这个行列都在走动,朝着光明的奇迹,而每一名分子,每一个小组,甚至于连我们全伙及其伟大的朝圣,都只不过是人类,以及朝向东方的、朝向家乡的人类精神的永恒奋斗中川流不息的一波而已。”(参见[德]赫尔曼·黑塞著,蔡进松译,《东方之旅》,台湾志文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2] [波斯]鲁米著,梁永安译,《在春天走进果园》,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33页。 [3] 晚清大学者海宁王国维氏,提出了“地下考古”与“传世文献”二重证据说,让三代的人文制度从文字、传说中跃然而出,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此两重毕竟仍只停留在“器”的层面,很难上透至“道”的层面,故而徐达斯提出自己颇为擅长的第三重证据:比较文化学,“即把中国文化的起源放在世界性的文明演化的框架之内考察,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诠释、评估、定位,进而勾勒出华夏大道的本来面目”。(参见《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54页。) [4] “欧洲种族主义者虽然没有任何考古和文献方面的证据,却已经虚构出了一个白皮肤的雅利安人种。作为生活于欧亚草原的游牧部落,其中一支南下,侵入印度次大陆;一支东进,直至西藏高原;西进的一支,成了欧洲人的祖先。其后,白皮肤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被不断夸大。”接着,他们认为这三支相揖而别的同一种群分别缔造了东西方的重要文明。若是我们结合近现代以来的欧洲人的殖民史与侵略史,这种人种一元论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