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领袖故事”系列丛书自领袖人物的幼年到投身革命,到在战争舞台上叱咤风云,到在建设、改革开放年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均有描述,文笔清丽,细节生动,展现了创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的全景和历史航程,展现了领袖人物的千秋风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本丛书是给建国65周年的献礼。
这本由席新、吕章申编写的《邓小平(共和国领袖故事)》是其中一册,讲述了邓小平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小平(共和国领袖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高荣光//赵东//刘萍//席新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共和国领袖故事”系列丛书自领袖人物的幼年到投身革命,到在战争舞台上叱咤风云,到在建设、改革开放年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均有描述,文笔清丽,细节生动,展现了创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的全景和历史航程,展现了领袖人物的千秋风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本丛书是给建国65周年的献礼。 这本由席新、吕章申编写的《邓小平(共和国领袖故事)》是其中一册,讲述了邓小平的故事。 目录 巴蜀之子 少年时代 漂洋过海寻求真理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南疆上空的惊雷 巧用南瓜瓤 同甘共苦 200块铜板 “护身符”·炒菜铲子·棉衣 不要抓逃兵 压不垮的硬汉子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娃娃头儿 军民鱼水情 立马太行 七个日日夜夜 亲密无间 战友情兄弟谊 不握手会议 “孙膑减灶赚庞涓” 千里跃进大别山 邓政委发苹果 渡江战役显智谋 那片神奇的土地 重视民族工作 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在财政部的日子里 “猫论” 吃不吃食堂都是社会主义 舌战赫鲁晓夫 蒙难江西 温暖的家 小平复出 面对面的较量 横下一条心 战友情深 农业会议斗江青 愿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较量 为千万人摘掉“帽子” 心系百姓 寻找“长生不老药” “邓小平时间”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与意大利女记者的智力角逐 对“铁娘子”直指其非 “对!办一个特区” 永久的纪念 国庆大典上动人的一幕 惊世之举 洒向人间都是爱 “上海变喽!” 永远年轻 搏击风浪 “高级桥牌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导语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这本《邓小平(共和国领袖故事)》讲述了邓小平的故事。 精彩页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县(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一个当地人称之为“邓家老院子”的普通农民家庭里。 这个被人们称作“邓家老院子”的大院落是川东北农村中常见的木结构的普通三合院,灰瓦土墙泥地,掩映在古树、竹林之中。据说,这三合院分别是邓小平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建造起来的。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母亲淡氏,贤惠、能干,比丈夫大两岁。邓绍昌曾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当过教员,思想开通豁达,一点儿也不因循守旧。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非常活跃。当时邓绍昌刚刚2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本来就对旧社会不满的他,很自然地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参加过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革命党人起义。 1904年是龙年。邓绍昌的长子邓小平就在这一年出生了。那一天,“邓家老院子”内到处洋溢着一团团喜气,喜得长子的邓绍昌提着一个漂亮的竹篮,冒着暑热,挨家挨户送红鸡蛋,脸上挂着按捺不住的微笑。 按照家谱,这个后来名叫邓小平的新生婴儿应排为“先”字辈。由于邓家人丁不旺,子孙稀疏,已是三代单传了,因此邓绍昌把重振家业的厚望寄托在这个长子身上。邓绍昌为他取名为“邓先圣”。邓先圣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名叫邓先烈,后来又有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叫邓先修(后改名为邓垦)、邓先治(后改名为邓蜀平),妹妹叫邓先珍。 牌坊村的“翰林院”内是一家私塾。由于私塾先生教书认真负责,不误人子弟,村里有点儿钱的人家图路近方便,都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 邓先圣5岁那年的一天,邓绍昌带着他来到了私塾。这时,私塾先生正一边抽着烟,一边带领孩子们念《三字经》。当他看见邓绍昌父子走进来时,立刻挺身站了起来,表示欢迎。 邓绍昌客气地对先生说:“老夫子,我把这娃子送到您这儿来读书,请您好生管教。”先生仔细端详着邓先圣,只见他圆圆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十分聪明乖巧。圆圆的鼻头下面,一张棱角分明的嘴,显得倔强而刚毅。个子虽然不高,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英气,正文质彬彬地站在父亲身边。这时,邓先圣人虽然还在学堂门外,但他的耳朵却已经在“捕捉”学堂里同学们的读书声了。十分入迷。先生一看邓先圣这么爱读书,非常高兴,他已经喜欢上这个个孩子了。 先生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邓绍昌抢着回答:“叫邓先圣。”“邓先圣,邓先圣……”先生眯着眼睛,一边来回踱步,一边用握拳的左手有节奏地敲打着右手掌。忽然,他停住脚步,睁开双眼,对邓绍昌说:“不好!这个名字起得不好!”父子俩一愣,邓绍昌连忙问道:“有啥子不好吗?”先生摇摇头说道:“你想啊,孔老夫子才称得上是‘圣人’,他一个奶毛没褪的小娃子凭什么叫‘先圣’?这对孔圣人实在是太不恭敬了,必须另起个学名!” 邓绍昌觉得先生说得在理儿,便征求先生的意见:“那您看,取个什么学名好呢?”先生毕竟是饱学之士,略加思索后说道:“我看就叫‘邓希贤’吧。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贤人,你看怎么样?”邓绍昌和邓先圣异口同声地说:“好,太好了!”就这样,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 全中国私塾的教科书都差不多,不外乎是《三字经》、《千字文》一类书。这类读物按常规塾师是不讲解的,都是塾师逐字逐句地念,学生跟着死记硬背,真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据当地老人回忆,聪明伶俐的邓希贤在读书三遍之后,即可背诵如流,因此私塾先生十分喜欢他。 在私塾念书的学生的主要作业是写毛笔字。那时私塾先生在一张八开纸上写上核桃大小的字作为字帖发给学生,学生在它上面蒙上宣纸照着描。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生就可以不要字帖,临摹老师或字帖的字。老师批改作业时,对那些错别字或间架结构很差的字在其旁边画个“×”,对写得好的字画一个“圈”。学生们把圈形象地称为“鸡蛋”。学生们每天都要比一比谁得的“鸡蛋”多,越多就越高兴。 邓希贤喜欢写毛笔字,又肯钻研,放学回家还要反复练习。因此,他的字越写越好,“鸡蛋”也越得越多。每天放学回家,他都拿出他的写字本,让母亲看他那满本的“鸡蛋”。每当母亲拿着他的习字本,“品尝”他得的“鸡蛋”时,总是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高兴得合不拢嘴。然后,母亲就到厨房去给他煮一个鸡蛋吃作为奖励。这奖品很实惠,因为在那个年代,鸡蛋已经是相当好的营养品了。邓小平的书法好,这在以后的革命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