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传奇(十个惊世骇俗的爱情事件)/传奇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伟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描写了十对艺术家情侣名动世界的传奇爱情。他和她是:陈希米和史铁生、杜拉斯和扬、海德格尔和阿伦特、亨利和宁、胡蝶和戴笠、肯与崔雅、列侬和洋子、林青霞和秦汉、罗密和阿兰、沙贾汗和慕塔芝。像与十个爱的星球的狠狠撞击,火花灿烂,坠落与升腾。注重思想性与灵性的解读,是本书的看点。
作者简介
高伟,作家、诗人,现居青岛。出版有诗集《风中的海星星》、《机器时代》、《玫瑰·蝴蝶》;随笔集《她传奇》、《他传奇》、《生命从来不肯简单》、《每一次破碎都是盛开》。对身心灵学说有着深度兴趣和持久研究,被誉为“都市身心灵导师”,其作品《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深受读者追捧。
目录
总序 思想者高伟杨志军
序一 因为相信,所以传奇陈为朋
序二 生命的多情与无奈陈政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生命·疯狂·词语
慕塔芝与沙·贾汗:泰姬陵之泪
杜拉斯与扬:烦死你也要爱
崔雅与肯:恩宠与勇气
罗密与阿兰:没过成童话的公主和王子
洋子与列侬:你要勇敢爱了就要勇敢分
陈希米与史铁生:耀眼的爱
宁与亨利:颓废至纯洁无瑕
林青霞和秦汉:爱又如何
胡蝶与戴笠:爱在天堂与地狱间
序言
因为相信,所以传奇
陈为朋
1
高伟让我给她的这本《爱传奇》写篇文字。我很高兴
地答应了。
我认为,我是适合写这样的一篇文字的。在高伟的写
作这件事上,应该是没有人比我更懂得高伟了。
懂得,是高伟特别看重的一种关系。也是大多数人看
重的一种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是比较稀缺的资源,不是
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高伟的《她传奇》和《他传奇》之前在江西美术出版
社出版过,她各送了我一本。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就不
停地想,高伟已经不是以前的高伟了。她读了不少的书了
,也想了很多的事;有一些事还被她想得很深刻了。
把书读得多,已经不容易了;把事想得很深刻,并且
勇敢地说出来,就更不容易了。
高伟以前不是个深刻的人。也不愿意做个深刻的人。
高伟愿意做的是一个诗人。
高伟就是作为一个诗人被我认识的。那时她二十多岁
,就已经把诗写得挺出色了。我们认识了没多久,就一起
到青岛晚报社做了同事。
高伟作为一名副刊的编辑,可以用优秀来评价;一个
好的诗人同时还是一名好的员工,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高伟当编辑的时候,把书读得更多和把诗写得更好,
是她的两大爱好。
这段时光,高伟在她的文章里,快乐又有些自嘲地描
述为:这是我的生命的预演。
2
我和高伟的同事关系,一直持续到我们两个人都退休
了。我退休是因为我老了;高伟离“老了”还有相当一段
距离。她“退休”是因为她想更加单纯地阅读和写作。
后来,我才知道,这段时光里,高伟开始了她更加广
阔的阅读之旅。阅读打开了她的视野,也催生了她对人生
更深入的思考。她变成了一个喜欢深刻的女人。一个喜欢
深刻的女人,必然地要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了

过去,我学着别人把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现在,我更
喜欢用故事采比喻。尽管我已经许久没有谈论人生这个话
题了。
这本《爱传奇》我是读了两遍的。第一遍我读到的是
高伟讲述的爱之传奇的故事;第二遍我读到的是讲述这些
传奇的高伟的心灵故事。
在这个双重的讲述里。高伟大声地喊叫着讨论了人生

在高伟讨论的人生里,爱情是大部分的内容,甚至就
是全部的内容。二十多年前,高伟的第一本诗集,序言是
我写的。我写下的第一句话是:“高伟生下来就是要做一
个诗人的。”
现在,我读完她的《爱传奇》,想到的第一句话是:
高伟就是为了爱情才生下来的。
3
作家杨志军在高伟的这三部传奇的序言中说,《传奇
》页页都是高伟的情书。
我想说的是,《传奇》页页把高伟写成了情书。
一个从来没有写过情书的人,这一生也是不值得过的
;一个从来没有收到过情书的人,这一生就只能用悲催来
形容了。
你要想收到“爱之传奇”这样的情书,你首先得是个
有爱情故事的人,是一个相信爱情的故事可以进化成传奇
的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灵魂伴侣”的人。
……
6
在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维》一书里,我看到的
最让我烧脑的一句话:我们无法抵达事实;事实只在你讲
述的故事之中。
我在读高伟的这本书时,会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这
些传奇的爱情故事,它们真实地发生过吗?高伟讲述的这
些传奇故事,是真实的讲述吗?
西蒙斯说,这需要讲述者回答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
的是两个:一个是“我是谁?”一个是“我为什么在这里
?”
高伟已经说了:我是一个情种。
高伟还说了:我在这里,是因为我想成为像那些活成
了“爱传奇”一样的人,我想把他们的传奇故事告诉更多
的人。
你对高伟的回答满意吗?
满意,你就读这本《爱传奇》吧。
这是高伟用真诚写给世界的情书。
用真诚讲述的故事,为的是打动人心。
关于真诚,高伟是这么说的:“我要的爱情,依然是
,情种的爱情。他和她,彼此都是情种,只对一个人专心
。她的身体和灵魂是他的旅游胜地。他是她的身体和灵魂
唯一可靠的地址。就算我弱智,就算我傻,就算我有病,
我也认了。”
因为相信,所以有了爱情;因为强烈地相信,所以有
了爱的传奇。
7
这一段是这篇序言的外一篇,你看不看都没有关系了

高伟在书里写的,十多年前我与她一起出差,在火车
上她对我谈起了杜拉斯和她的扬。我说:“世界上应该有
这样的人。这样才丰富,才有意思。若是世界上都是些‘
人精’,只爱自己的‘人精’,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无趣。

我不记得我说过这么“有品”的话,但是我喜欢高伟
写下了我“说过这样的话”。就像我喜欢与高伟一起去史
铁生的家里。史铁生对我们说的话:“不聪明的人当不了
作家,太聪明的人也当不了作家。”
关于我的人生,我现在是这么考虑的:此生要做个有
趣的人,做一个至死都有能力去爱的人,至死都对世界保
持着好奇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就不要太聪明了。太聪
明,就会成为一个只爱自己的“人精”。
导语
《传奇三部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分为《他传奇——十二个诗神与火神的替身》《她传奇——十五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爱传奇——十个惊世骇俗的爱情事件》三本,描写了名动世界的艺术家或科学家的幽密心理、传奇人生和凄美爱情。高伟用她极具个人化的笔墨、手术刀般剖析的目光,以及细密绵长的优雅情怀和独特的观察力,把人世间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串连起来,让他们的传奇故事在纸页间复活,从时间深处浮现,闪闪发亮。《传奇三部曲》是语言的传奇、情感的传奇、思想的传奇、精神的传奇,让我们知道,人类怎样活才是活着,怎样爱才是爱情,怎样死才是死亡,全书闪烁诗性、尖锐、执拗和悲伤的锋芒。
书评(媒体评论)
高伟注视着也构建着自己的诗意的世界,享受了
这个世界,贡献了这个世界,敲打着滋润着也试探着
这个世界能不能更有兴味。
——王蒙
传奇三部曲,是一系列爱情的探险、思想的实验
、灵魂的试炼、意识的惊跳、梦幻的波动……完成的
其实是女诗人高伟的生命传奇。
——谢冕
高伟用长练如歌的文字写尽人类光环笼罩下的苦
与痛,我把这三本书誉为爱情圣经和人性圣经,读完
它们,就读懂了人性,读通了这个世界,可常备枕边
,在命运的长河里,平复内心以及镇痛。
——连谏
高伟的传奇三部曲是语言的传奇、情感的传奇、
思想的传奇、精神的传奇……传奇地合而为一,让我
们知道,人类怎样活才是活着,怎样爱才是爱情,怎
样死才是死亡。让我们在一个真正的世界上走过世界

——高建刚
高伟用她极具个人化的笔墨、手术刀般剖析的目
光,以及细密绵长的优雅情怀和独特的观察力,把人
世间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串连起来,让他们的传奇故
事在纸页间复活,从时间深处浮现,闪闪发亮。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突围,让我们看
到语言回归的力量,并从中感受到灵肉、爱恨、命运
与死亡等等诸多人性的妖娆绚烂——全书闪烁诗性、
尖锐、执拗和悲伤的锋芒。
——周蓬桦
精彩页
有一次和杂文家陈仓老师在QQ上聊天,说起世界上两大笔墨情侣:萨特和波伏娃、马丁·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陈仓表示,在波伏娃与阿伦特之间,他更欣赏阿伦特。他认为,阿伦特最后的哲学成就超过了她的导师海德格尔。陈仓是我喜爱的杂文家,他的才华汪洋恣肆,每一次和他聊天,我都招架不住,因为他汩汩给出的信息河流和思想河流太泛滥了,让我接受起来都吃力。这气场我压不住,我总会心虚,觉得自己太轻浅而配不住他付出的时间,我总会自动地退出。这真是个悖论。平时我极喜欢和有思想的人交流,这样的交流即是阅读与学习。但如果对方是一个思想气场太重的人,我怕我的肤浅让对方无趣,就会因怯场而躲开这样的人。我自卑,这是我在尘世上极其惬意的一种自卑。我惨败,心甘情愿的一种惨败。陈仓这样让我在意的杂文家对阿伦特如此器重,这让我对阿伦特心生敬意。还有一个人对阿伦特也大加赏悦,是激赏。她就是女作家崔卫平。崔卫平在她的著作《正义之前》里面专门写了一篇有关阿伦特的长文。她说:“当代西方知识分子女性的代表,波伏娃、阿伦特以及桑塔格,在这三人之中,我毫不迟疑地以阿伦特为我的最爱。”崔卫平深受阿伦特思想的感染,她因此被称为“阿伦特的精神女儿”,一如阿伦特为亚里士多德的精神女儿。崔卫平也是我特别在意的女思想者,她的文本最能打动我的,是她那种对生命自身黑暗的反思精神。她真实,谦卑,思想里面流淌着现代女性思想家特有的不合时宜的清醒。波伏娃、桑塔格已经是何等伟岸的世界级的女思想家之翘楚,而阿伦特让崔卫平的景仰之情在她们之上,这就让我暗自吸气:得有怎样的珠穆朗玛一般的思想海拔,让陈仓和崔卫平不约而同地激赏这样一位百年不遇的女思想家!我当然不能错过这样重要的思想家。于是,我读了阿伦特的著作《人的条件》《论人类极权主义的起源》以及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有关传记《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爱与思的故事》《汉娜·阿伦特》《黑暗时期三女哲——施泰因,阿伦特,韦伊评传》。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爱情传奇,以及他们的哲与思传奇,让我唏嘘。
阿伦特打动我的,是对灵魂生活无止境地觅求以及她对爱情的纯正姿态。正像崔卫平所评述的——说到底,阿伦特是一个让我动情的女人。在她身上,同时闪耀着人类最伟大的两种激情:对真理的如饥似渴的追求,以及,对爱情永不放弃的固守。
阿伦特1906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教徒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家电器设备公司的工程师,母亲家族经营着茶叶生意。阿伦特刚出生,母亲就为女儿准备了一本关于成长记录的手册,名叫《我们的孩子》。阿伦特每一天的成长,都在母亲的悉心关注之下。阿伦特一岁时就“好激动”,一岁半讲话的时候就几乎能用语言表达所有自己想表达的。不到三岁,她就能够“就任何主题说话”,一些不熟悉她的人都不大能听得懂她了。五岁的时候,她的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母亲在《我们的孩子》中记录道:这两次丧失亲人的经历,一次也没能触动到阿伦特,她对我说,不该去想悲伤的事情,没必要让自己悲伤。这就是她身上典型的对生活的热情……在葬礼上,她之所以哭泣,是“因为歌声太美”。七岁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人可以根据意志进行思考了:对于悲伤的事情,劝其不要悲伤,也许报以歌声要更好一些?沉浸在思考中的时候,就什么也不会缺失了。当年我看波伏娃的传记,波伏娃的早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阿伦特同样是一个早慧的孩子。这两个名动世界的女哲学家,她们都有一个早慧的童年。
1924年,阿伦特十八岁了。年轻到奢华的阿伦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到马堡。她之所以来到马堡是为了追随一个传言,说在马堡大学有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人们在他那里能学到真正的思想。这位哲学家叫马丁·海德格尔。据说他从不根据某事物来思考,而是思考某事物。他擅长重新思考已经被思考过的事物,抛弃枯燥无味的学院式学问。十八岁的女孩子,正是无缘无故地自我感觉良好的年纪,阿伦特和她的学友们以一种唯美的优越感鄙视或者拒绝政治世界的东西,过一种沉思生活的愿望是那样的强烈:被理论的气息所浸透的生活,生活中贯穿一种沉思的气息,这是最高的生命形式。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