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随后创办洋务运动让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但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而当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可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在所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也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这使得企业没有效率,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的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由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而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附录 二十世纪之新鬼
序言
《李鸿章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初版
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收入《饮冰室合集》专集
之三。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者。任公之学术涉猎广泛,且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
学研究成绩最著,其《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等,已成
为今人国学入门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先生对于人物传记类的写作非常重视,他曾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专列“人的专史”,详细讲解
各类传记的特点、作法等,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撰写了
一系列的传记著作,所写人物涉及古今中外,如《南海康
先生传》、《戊戌六君子传》、《袁崇焕传》、《郑和传
》、《王荆公传》、《陶渊明传》、《管子传》、《意大
利建国三杰传》、《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等。
梁启超先生特别注重给当代人物作传,他在《中国历
史研究法补编》中指出:“近代的人学术事功比较伟大的
,应当为他们作专传。……尤其是最近的人,一经死去,
盖棺论定,应有好传述其生平。即如西太后、袁世凯、蔡
锷、孙文都是清末民初极有关系的人,可惜都没有好传。
此时不作,将来更感困难。此时作,虽不免杂点偏点,然
多少尚有真实资料可凭。此时不作,往后连这一点资料都
没有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当前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于九月
二十七日病逝之后,梁启超便立即着手为他作传,仅仅一
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李鸿章传》,成为研究李
鸿章最早的传记著作。
全书提纲挈领,紧紧围绕李鸿章一生之关键活动,分
列“李鸿章之位置”、“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
势”、“兵家之李鸿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中
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外交家之李鸿章”、“投闲时
代之李鸿章”、“李鸿章之末路”等主题,夹叙夹议,纵
论李鸿章之一生;末章“结论”中,将李鸿章与古今中外
十五位政治人物,即霍光、诸葛亮、郭子仪、王安石、秦
桧、曾国藩、左宗棠、李秀成、张之洞、袁世凯、梅特涅
、格兰斯顿、爹亚士(梯也尔)、井伊直弼、伊藤博文,
逐一比较点评,对于李鸿章一生之人品、学识进行了深入
的总结:“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
性之人也。”
梁启超先生之作《李鸿章传》,不同于中国传统传记
“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
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在叙述李
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
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该传让入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
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梁启超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
深”,但他为李鸿章作传,却处处以“公平之心”,“多
为解免之言,颇与俗论异同者”,如李鸿章之签订《马关
条约》,世人皆骂李为秦桧、张邦昌,对此,梁启超指出
:“盍思使彼辈处李之地位,其结局又将如何矣?”这种
不存私见、褒贬分明、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现了一位史家
所具有的史德、史识。
梁启超先生心中的理想传记,“是以一个伟大人物对
于时代有特殊关系者为中心,将周围关系事实归纳其中;
横的竖的,网罗无遗。……此种专传,其对象虽止一人,
而目的不在一人”。以此而言,《李鸿章传》则正为其理
想之人物传记。
本次整理出版,我们以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1989
年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民国十五年(1926)聚珍
仿宋本《饮冰室文集》,并重新标注新式标点。在编校过
程中,除对一些明显讹误进行更正外,尽量保持作品原貌
。书后所附《二十世纪之新鬼》一文,是梁启超先生对二
十世纪初年逝世的五大“世界之巨人”域多利亚(维多利
亚女王)、星亨、格里士比、麦坚尼(麦金莱)、李鸿章
的比较评论,摘自《饮冰室自由书》。
导语
《李鸿章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
——历史学家 陈寅恪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
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
骇人了。
——作家 学者 郑振铎
在影响伟大这一点上,我敢坚决地说,无论何人
,在以往没有及得上梁先生的。……一千个王国维的
出现,抵不住一个梁启超的死亡的损失。
——思想家 常乃惪
为一位刚刚逝世的大人物作传,能做到不存私见
、评价公允、褒贬分明,殊非易事。百年后读此传记
,仍能栩栩如生地感受传主其人、其时代,非有高屋
建瓴的史识、客观公正的史德及纵横驰骋的史笔不能
为之,足令后世沉溺于“遵命史学”泥坑中人无地自
容。
——当代学者 章立凡
精彩页
第一章 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干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以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日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比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比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比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云(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怒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比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盛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为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