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我爱拉迪盖,因为青春再也回不来。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得更老…… 《为什么读经典》36篇文章,论及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是进入经典世界最好的入门书。在这里,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娓娓道来他的理想藏书。凭着热枕和智慧,卡尔维诺让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呈现千姿百态的魅力。没有学院术语和新闻报道的油嘴滑舌,博学而非炫学,充满了对文学真正的热情。正因为此,这本《为什么读经典》打动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无论他们是首次阅读,还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读。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曾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五十年代问世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三部曲使作家获得世界声誉。随后发表的作品《宇宙奇趣》(1965)、《看不见的城市》(1972)、《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1979),渗透对迷乱的现实的思索,颇具哲理小说的特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1956)是他长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区童话的结晶,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目录 为什么读经典 《奥德赛》里的多个奥德赛 色诺芬的《长征记》 奥维德与宇宙亲近性 天空、人、大象 纳扎米的七公主 《白骑士》 《疯狂的奥兰多》的结构 阿里奥斯托八行诗举隅 杰罗拉莫·卡尔达诺 伽利略的自然之书 西拉诺在月球 《鲁滨孙漂流记》:商业品德的日志 《老实人》,或关于叙述速度 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 吉安马利亚·奥尔特斯 司汤达:知识作为尘云 给《帕尔马修道院》新读者的指南 巴尔扎克:城市作为小说 狄更斯:《我们相互的朋友》 福楼拜的《三个故事》 托尔斯泰:《两个骠骑兵》 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史蒂文森:《沙丘上的凉亭》 康拉德的船长 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 世界是一颗朝鲜蓟 加达:《梅鲁拉纳大街上的惨案》 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 蒙塔莱的悬崖 海明威与我们 弗朗索瓦·蓬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格诺的哲学 帕韦泽与人祭 序言 《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 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 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 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 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 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 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 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 ,包括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我们转摘了 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 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第38—39期,1959年5 月—8月,第11—12页)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 。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 “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 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 些作者)加以对照,我们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我特别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 、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 张力。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我爱海 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我爱 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我爱契诃夫,因 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 航行而不沉入其中。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 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我爱曼佐尼 ,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 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我 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金甲虫》的爱伦·坡。我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 记》的马克·吐温。我爱《丛林之书》的吉卜林。我爱尼 耶沃,因为我每次重读他,都有初读般的快乐。我爱简· 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 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我爱陀思 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 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 现实主义者。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曼斯菲尔德 ,因为她聪明。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我爱拉 迪盖,因为青春再也不回来。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 得年老。我爱…… 伊塔洛·卡尔维诺 就主观倾向而言我是个杂食性的读者,况且在我的专 业工作之外,还有出版社审读工作。但我努力节省出尽可 能多的时间,用于毫无功利的阅读,用于我喜爱的作家, 他们富于诗的本质,这是我所相信的真正食物。 在二十世纪,保罗·瓦莱里有一个关键的位置,这是 散文家瓦莱里,他以心灵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在这 条线上,依照密度增长的顺序,我将放上博尔赫斯、格诺 、纳博科夫、川端康成…… (陆元昶译) 导语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象是在重温的书。《为什么读经典》是关于三十一位经典作家,最好的入门书……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取下书本,朗读精选的段落,注视着我们的惊讶…… 精彩页 为什么读经典 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他们接触世界和接触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典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这是他们初次接触。 代表反复的“重”,放在动词“读”之前,对某些耻于承认未读过某部名著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小小的虚伪。为了让这些人放心,只要指出这点就够了,也即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形成期阅读范围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的重要作品未读。 任何人如果读过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全部作品,请举手。圣西门又如何?还有雷斯枢机主教呢?即使是十九世纪那些伟大的系列小说,通常也是提及多于读过。在法国,他们在学校里开始读巴尔扎克,而从各种版本的销量来判断,人们显然在学生时代结束后很久都还在继续读他。但是,如果在意大利对巴尔扎克的受欢迎程度做一次正式调查,他的排名恐怕会很低。狄更斯在意大利的崇拜者是一小撮精英,他们一见面就开始回忆各种人物和片断,仿佛在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米歇尔·布托尔多年前在美国教书时,人们老是向他问起左拉,令他烦不胜烦,因为他从未读过左拉,于是他下决心读整个《卢贡一马加尔家族》系列。他发现,它与他想象中的完全是两回事:它竟是庞杂的神话系谱学和天体演化学,后来他曾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描述这个体系。 上述例子表明,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至于是否有更大乐趣则很难说)。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以其他方式表述我们的定义: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原因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式: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这本书,我们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可以给出这样的定艾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视角的转换而改变),我们也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的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