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謇在启东的足迹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今更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该书是作者对张謇在启东境内海复、吕四、二厂三镇围滩造田、兴学、制盐、纺织等通海垦牧事迹的田野调查实录,既有对张謇在启东足迹的实地勘察,又有涉謇历史资料的考证,图文并茂,是研究张謇不可多得的一本资料性读物。 作者简介 朱今更,生于1939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人,字子冤,号疯子、山中人。中共党员,工程师,祖籍南京,书画、手工艺世家。朱氏裸派微雕(刻)第17代传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并入录《启东市志》等。 目录 张謇来启垦牧的行与住 海复范围 1通海垦牧公司简况 2通海垦牧公司大门旧址 3一~七堤校址简述 4二堤国民小学 5颐生酿造公司 6垦牧高等小学(四合院) 7慕畴女子初级小学旧址、通明电灯公司旧址、公济典当 旧址、海复初级小学旧址、自治公所旧址 8三堤校旧址 9四堤校旧址 10五堤校旧址 11六堤校旧址 12七堤校旧址 13垦牧小学旧址 14兴建海复镇 15百年老镇东兴镇 16通海界碑、亭、庙旧址 17垦牧公司通海分界碑 18合中闸水泥石碑 19合中闸 20蒿枝港、石灰桥、小沙洪河 2l塘蒿河(桃花洪) 22中心河 23北通沙河 24垦牧九条大河补说 25垦牧围海大堤蒿枝港口南起点段 26近海镇周国宰挡潮闸旧址 27海丰镇管福清挡潮闸 28退耕堂旧址 29关帝庙 30海复至上和合汽车路 31望稼楼 32利民新闸 33张謇夜宿南星镇西 34聚星镇杨家小店 35竖河镇与久灵镇 吕四范围 36通海垦牧第八堤——牧场堤 37一堤校旧址 38兴培小学旧址 39同仁泰盐业总公司 40天汾聚煎公司旧址(天汾镇北侧) 4l(丁荡)三甲板晒盐场遗址(头甲位置) 42秦潭挡浪墙 43海神庙旧址 44三甲涵洞旧址 45牧圩堤(西段) 46三补与丁荡界碑处三补公司旧地退伍兵田范围 47大姑娘桥 48新港河 49吕四船闸旧址 50十七八总船闸旧址 5l天汾水闸、西宁水闸旧址 52东渐四闸旧址 53吕四李姓进士府后厅 54吕四大富彭宝荣古宅现貌 55吕四盐包场旧址和绅士府 56张謇题书“丈室”处 57来鹤桥 58通吕内河航线起点处(小轮码头) 59吕四蟛蜞坝旧址 60牛桥旧址 6l吕四通了电话 62吕四渔业公司旧址 63吕四关帝庙旧址 64张謇作《吕四文星阁铭》 65大生二厂和垦牧公司赈灾 二厂范围 66大生纺厂分厂简述 67大生分厂遗物之一 68大生分厂遗物之二 69大生分厂大门旧址 70大生医院旧址 7l启东第一桥 72大生子弟学校旧址 73乙种农校旧址 74百年老街 75老三和港与堆栈 76久隆镇恒泰典当与宅东小学旧址 77久隆镇大储七栈旧址 78接通二厂至三河港的公路 79张謇题书“新民学塾”校牌旧址 涉謇考记 80张謇通海垦牧五集镇 81张謇与吕四乐工旧乐 82张謇通海围滩造田的四大工程 83启东大生二厂的兴建与毁灭 84吕四同仁泰 85启东张氏小学 86吕四临河老街 87“通海垦牧”八项遗物 88吕四串场河 89吕四沈公堤 90张謇通海垦牧立五碑 91张謇在启东所建的桥与闸 92吕四同仁泰板晒盐场遗址 93吕四蟛蜞坝 94吕四海神庙 95启东大生二厂镇 96老镇久隆 97张謇兴建海复镇 98吕四“天分之地”天汾镇 99百年丁荡碑 100启东二起奇棺异葬 附录 被遗忘的大生百年老街 张謇在吕四的故事(11篇) 后记 序言 经张謇侄曾孙张慎一介绍,我认识了启东朱今更先生 。先生两次枉顾,与我谈及自己多年来踏访张謇在启东创 业足迹的经历和收获。不久,即以《张謇在启东的足迹》 书稿见示,这使我很受感动。 今天的启东,在张謇生活的年代,其北部属通州、中 部属海门、南部属崇明。本书在叙述时分成吕四、海复、 二厂三大范围,当年正好分属通州、海门、崇明三地,可 见张謇的足迹曾经遍布整个启东大地,为今天的启东留下 了许多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由于时间久远、时代 变迁,特别是历经战火的摧折,张謇亲手创建的绝大多数 事业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已是面目全非。今更先生凭一己 之力的寻访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 了当地许多民众,亲自勘察了每一个现场。他将资料记载 与实际状况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沟通了历史与现实。所以 本书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读者根据本书按图 索骥,可以找到当年张謇带领一大批创业者为开发启东艰 苦行进的足迹;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当年创业者们战天斗 地的风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此,可以引起无限遐思, 将启东人民一以贯之的对于富国强民之梦的追求,倾注到 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同仁很高兴看到今更先生多年努力 的成果,因为启东在历史上与海门的渊源很深。海门于后 周显德五年(958)设县,县治在东洲镇,即今启东吕四东 南海域。此后虽经几度沧海桑田,启东中部地区直至新中 国成立后归人启东版图前,始终为海门的东部地区。今天 讲到启东与海门的亲密关系时,人们常用“启海不分家” 来表述。本书所述,是海门人张謇的往事,其中很大一部 分就是发生在当年海门东部地区的故事。今天的海门人同 样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教益,受到鼓舞。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历来强调,“张謇研究应以 江苏与通海地区为根据地”,“如果连本地人都不注意研 究本地的历史,单纯指望外地学者甚至外国学者来研究自 己地区的历史,这就很难保证本地重大历史课题的持续健 康发展,甚至可以使若干与本地相关的显学逐渐衰微,乃 至沦为绝学”。章先生所说的“通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概 念,反映了张謇所说的当时通州与海门州厅“两大”的情 况,应该包括现在的启东在内。今更先生本是一位与张謇 研究并无关系的老同志,他近些年来花费大量心血做这项 工作,表现出张謇研究根据地一个普通人的历史责任感, 从而为我们所有从事张謇研究的同志树立了榜样,也让人 们看到了张謇研究将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今更先生 的历史责任感,一方面表现在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以 抢救历史的急迫心情去做这件苦事难事;另一方面表现在 他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一丝不苟地反复调查、反复推敲, 坚持书写历史的真实,而唯恐将任何错误的信息流传下去 ,给以后的研究者增加疑惑。这与当今一些惯于凭空想象 、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演绎故事而又自诩为历史学者的 欺世盗名之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今更先生的历史责任感 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015年5月1日序于两不厌斋 (作者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长) 导语 《张謇在启东的足迹》一书记录了张謇通海垦牧的围滩造田、兴学、制盐、纺织四大项目,分布于今启东市海复、吕四、二厂三地,足迹85处,照片215张,其中历史旧照77张,除署名外,均取自《张謇图册》。第四部分是张謇在吕四的民间故事,摘自《中国民间故事全集·江苏启东卷》,作者是吕四镇民间文学作家姜延先生,他为宣传张謇作出了毕生的贡献;第五部分一是编者所撰与张謇相关文章19篇(是对四大项目的细化),二是编后语。 后记 2016年7月,本书作为内部交流用书曾印200本,读者 普遍反映补上历史旧址效果会更好,因为一幅旧照就是一 个历史故事,为此,我开始寻找《张謇画册》(实是图册) 。 两年多来,我多次往返于南通和启东,得到可靠消息 :只有南通档案馆有此书。今夏7月底,冒着酷暑找到那儿 ,见到了相册,精装大八开本,寸半厚,烫金封面,匣装 ,相当豪华。档案局只同意翻看,不同意拍摄,后经说明 情况,档案局只同意我拍摄少量几张,并向我介绍北京有 此书,2万多元一本。 回家上网查询,北京有价无书,因最近南通所排话剧 《张謇》在北京演出,刮起了“张謇风”,有关张謇的书 ,不问价格高低,均一售而空。经周余周折,终于得知有 一本二手《张謇》画册愿出售,价格不低,且不退货。我 饥不择食,决定买了再说,到手一看,品相差了许多,但 其中旧照相同,基本符合我的需要,于是从中选了部分补 入本书修订本。 另外,本书内容也做了些增补删改。 《张謇在启东的足迹》能出版面世,得感谢以下诸位 的鼎力相助: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诸位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会长高 广丰先生,在百忙中为拙作作序,并亲自将序文送达启东 ,而且先后两次不辞辛苦地将拙作内容与《张謇全集》等 资料详细进行校对、更正与补充,使拙作更为完善。 吕四民间文学作家姜延先生积极提供关于张謇在吕四 的民间故事作品(长短共11篇),这是拙作的一大亮点,更 是研究张謇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资料。 抗战老兵、我退休前所在单位离休老领导林志高同志 及夫人陈亚娟同志,以及局级老书记陈茂龙等为拙作提供 了不少极其珍贵的资料。 启东市政协副主席蔡建平先生知我要借阅《张謇全集 》,专程去南通取来亲自送到我在五楼的家中。 启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黄一彬先生亲自与东南中学联 系为我拓印张謇遗存的百年界碑。 还有黄椿、保允正、陈利阁、沈松涛、陆继权、沈惠 忠、周福田、李克东、徐周、江鹤群、江允祥等,特别是 二厂百岁高龄的陈其超、久隆镇96岁的马成林、近海七堤 92岁的江先生、大兴镇九旬白胡子胖爷爷等以及许多不知 名的老先生、老同志,积极为我提供了不少极有价值的照 片、资料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踏访寻找,对有关历史的记载,勘误10处: 1.大生纺厂、启东第一桥非郁芑生所造。 2.一堤分公司仓地施家仓在石堤七大队,非九大队。 3.一堤校校址在一堤公司(施家仓)北侧、今垦北村村 委会驻地位置,非二堤海复老车站位置。 4.海复初级小学,1901年建在今海复油厂位置(非其 西侧),与垦牧公司隔沟相邻,1921年迁往海复镇。 5.六堤校址在近海公益村东北3000米的近海十二大 队,非兴益村东北,与新六堤校是两回事。 6.七堤校址在近海公益村西南七堤仓,非川流港镇东 北与杨香圃交界处(此为齐心校)。 7.三甲盐场西侧沈堤上南北共有两座海神庙,二庙相 距200米,张謇两次修建用作指挥部的是北侧老庙,但记人 史册的是新庙址。 8.近海周国贞挡潮闸闸名中的“贞”字应是“宰”字 。 9.川流河非川流港,川流港镇又名“朝阳镇”,非《 通海垦牧图》中的惠阳镇。 10.特莱克于1919年病故,1920年后只能称采用他设 计的图纸。 另,秦潭挡浪墙为垦牧公司投资建造,但众说有别且 未见史料,待考。 拙作所述以址为主,因张謇兴办实业的详细内容已被 记人史册,故不作赘述。另外,所参考的有关史志资料, 有不少地方尚需深入考证,又因本人水平有限,书中定有 遗漏、错讹,诚盼赐教。 2015年12月28日 2019年补记,时年81岁 精彩页 张謇来启垦牧的行与住 张謇来启东的线路有南北两条:南路从常乐出发,乘小船(人力拉纤)至今富安镇西竖河镇附近,涉过蒿枝港沿斜路到吕四南门牛桥;北路是乘小船由老运盐小河到吕四。不管是南线还是北线,都得走一天。 由吕四到垦牧公司,则先到三甲海神庙,再由海神庙向东南经龚家镇去海复抵垦牧公司,这段路都坐独轮车。在确定设垦牧公司后,张謇在东兴镇张如峰(张家仓仓主)处取得立足点,并从南路乘牛车西行一天到常乐镇。 一、行路方面 大体分三个阶段: 1)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舟、独轮车、牛车为主,乘舟延至民国二年(1914)九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闰八月十九日去吕四,由海界河人北通沙河,宿九灵镇,第二天早至竖河镇雇车至吕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闰八月二十一日由吕四之牛桥壅涂、二补、三补至海境之卑长春各荡,巡历一周至张如峰仓;二十五日与如峰、俊卿乘牛车周巡海滩、相察他堤;十一月二十八日由东兴镇乘车一日抵家,行47.5千米。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二十日辰刻,小舟至杨家小店,易小车去吕四。杨家小店距吕四24千米,距竖河镇12千米。 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二十三日,乘小舟往垦牧,夜泊南星镇西。自此而东10千米,水浅舟滞,舟中作《逻移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九日,雇小船顺流至三和港,宿厂栈。 民国二年(1914)九月二十六日,午后l时与泽初去吕四,以纤夫6人彻夜行。 2)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1920年以乘坐小轮为主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十四日乘最小之轮船至吕四,夜10时半至。 宣统元年(1909)一月六日乘小轮去吕四,晚上8时到,住盐业公司。 民国七年(1918)七月二十四日东行至吕四,上午9时行,晚上7时至,宿盐业公司。 3)民国十年(1921)年后以乘汽车为主 民国十年(1921)十一月二十九日10时半乘汽车往垦牧,下午1时半至。 民国十年(1921)十二月一日乘汽车往久隆第二纺厂。 民国十二年(1923)三月二十七日乘汽车至垦牧,用时3小时,20年前需3日。 民国十二年(1923)三月二十九日视五、六、七堤,周行一遭,汽车且行且止,用时1时半。 二、住宿方面 光绪三十年(1904)建二厂纺厂时,宿当地富绅施士修家庙(海神庙),并与施妻张发求结拜兄妹(主要为开展工作减少阻力)。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前住李磐硕家,李去世后住同仁泰盐业总公司。 建垦牧公司及三~五堤时,以吕四为站点,北宿海神庙,南宿东兴镇张如峰仓;建六堤、七堤时宿程尔治仓。 1 通海垦牧公司简况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生纱厂办有成效时,张謇与汤寿潜、李审之(李磐硕)、郑孝胥、罗振玉等申办垦牧公司获得两江总督批准,遂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正式成立通海垦牧公司,拉开了通海垦牧的序幕。 《张謇全集·柳西草堂日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公司屋基开工,以四十二亩之土,筑高四十三亩之基五尺”。又《张謇全集·啬翁自订年谱》云:光绪二十八年(1902)(这一年张謇50岁)“四月一日,垦牧总公司建筑开工”。 通海垦牧,张謇兼任总理,总公司设在海复东1000米(1955年改建为海复棉厂),总占地面积200多亩①(含四汀宅沟)。这座四合院式建筑群有屋100余间,且为砖大门(表门),其中办公室有5大间,当中3间大厅为慕畴堂,后面是宾馆、会计室、总经理办公室和卧室(张謇来时所住)。大院西北角有一座四层高的望海亭(张謇称之为“望稼楼”),东北角为人力轧花车间。 公司共集股银23.5万两,合银币32万元。先用5年时间围堤开河,兴修水利,由吕四向东南至近海川流港共分8个堤,4,486窕,总面积12.33万亩,除堤、沟、路外净耕地有9.07万亩,垦区内土地按南北向等距平行划若干埭(排),每_排东西向分为若干窕,每窕面积20亩左右,埭与窕的比例为5:2,南端建住房,后有宅沟竹园,用于蓄淡水与养鱼,窕间有泯沟相隔,北端有横河相连成网络。 垦牧公司从1910年起有股益,1918年至1925年平均年产皮棉1.2万担,1911年至1925年共获纯利84万余两白银,约为原始投资的3倍,其中1925年一年就达12.4万多两白银。1946年实行土改分地,通海垦牧公司宣告结束。 第一次正式股东会于1911年召开,到会股东有26人,其中较大的股东及拥有股数为:蒋雅初(湖北富商地主)500股,刘聚卿410股,刘厚生143股,张警99股,张謇86股,刘一山79股,江知源(江导岷)48股,陆漱霞(海门富翁)30股,徐申如30股,李仲台(苏营代表)44股,张右企40股。 至1904年止,实收1,509股,共209,180两规银。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