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大林格勒(兵临城下第1部上下三部曲苏德战争1942.4-1942.8修订版)
分类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权威性新著大量使用了过去难以见到的红军
记录,对这场战役的认真研究者来说,这是—部不可
或缺的读物。
——《斯大林格勒:红军是如何获得胜利的))的
作者,迈克尔·K. 琼斯
格兰茨精心创作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第—
册,将读者带入交战双方战地指挥官的指挥部。从某
种程度上说,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指挥官
逐步、逐日地策划、监督和执行作战行动,将这场战
役从战争的迷雾中揭示出来。
——《红军指挥员》的作者,罗杰·R.里斯
格兰茨是世界顶级的苏德战争史学者。
——军事历史杂志
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一部杰出的著作。
——纽约书评
毫无疑问,他是西方在此方面最权威的专家。
——大西洋月刊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序言 沿着苏哈亚韦列伊卡河,1942年7月23日
第一章 德国军队
第二章 苏联红军
第三章 开端,1942年4—6月
第四章 突击和反突击,“蓝色1号”,1942年6月28日—7月12日
第五章 “蓝色2号”行动,1942年7月9日—24日
第六章 德军挺进顿河大弯曲部,1942年7月23日—31日
第七章 顿河大弯曲部战役的尾声,1942年8月1日—19日
第八章 德军挺进伏尔加河,1942年8月20日—9月2日
第九章 侧翼的战斗,1942年7月25日—9月11日
第十章 结论:德军的战略失误
参考资料
附录
精彩页
第一章 德国军队
7月23日利久科夫将军阵亡时,苏联红军已同德国军队战斗了13个月。1941年6月,德军发起“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时,其作战能力正趋于巅峰。152个师(包括19个装甲师和15个摩托化步兵师)迅速攻入苏联境内,力图合围苏联红军。德国空军只用两天便掌握了空中优势,支援装甲部队向前推进,并不断侵扰苏军的一切反措施。在一连串庞大的合围战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乌曼、基辅、维亚济马、梅利托波尔和其他地区),近200万红军士兵落入德国人手中。没用三个月,德国及其盟友的军队就推进1200多公里,攻占了苏联许多人口和工业中心,包围了列宁格勒,并威胁到莫斯科和罗斯托夫(Rostovr)。
德国人发起进攻时,适逢苏联红军最糟糕的时刻。苏联军官团被四年政治清洗“斩首”;战争爆发伊始,许多苏军指挥员刚刚从西伯利亚劳改营获释,另一些人已被清除出武装部队。幸免于难的军官,能力和经验都很有限,指挥部队力不从心,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对经验丰富的德军来说,死板的苏联红军成了手到擒来的猎物。另外,尽管苏军拥有庞大的机械化和空军力量,但这些部队缺乏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燃料、弹药和零配件的后勤体系,他们配备的是老旧、过时的装备,而那些新式武器,他们尚未学会熟练操作。最后一点,斯大林不顾一切力图延缓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他禁止部队采取防御性措施,导致苏军还没来得及从驻地部署至野战阵地便被德国人俘获。
尽管拥有这些优势,德国人也没能赢得胜利,因为他们低估了任务的庞大程度和对手的动员能力。幅员辽阔的欧洲俄罗斯使德军后勤和维修体系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苏联简陋的交通运输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压力,其铁路轨距比德国铁路更宽。而那些土路每逢下雨便沦为泥沼,燃料和车辆零配件的消耗速度是预计的3倍。德军越向前推进,为进攻部队提供再补给的任务就越加困难。
大量艰巨的后勤问题令德国军队深受妨碍,自1941年7月中旬起,德军的攻势演变成一连串即兴冲刺,他们通常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推进110—130公里,然后暂停7—10天,以便实施必要的重组,并为突击部队补充燃料和弹药。除了红军发起的反击不可避免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节奏,以及恼人的恶劣气候外,后勤的制约也主宰了德军的进军步伐,导致他们无法在“巴巴罗萨”行动中赢得胜利。
漫长而又原始的交通线意味着德军机械化部队经常将步行前进的步兵和依靠马匹拖曳的炮兵远远甩在身后。每次包围苏军时,德军装甲部队都无法彻底困住对方,他们得等己方步兵赶来支援。在此期间,那些无可替代的苏军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经常能率领成千上万名部下逃出德军防御虚弱的包围圈,加入当地游击队或返回己方防线。
这些苏军的逃脱加剧了德军遭遇失败的第二方面因素。发动入侵时,德军情报部门估计苏联红军大约有200个师,可没过6周,他们就统计出至少360个苏军师。苏联组建庞大新部队(尽管这些部队的训练和装备都很糟糕)的杰出能力使德军歼灭红军主力的企图成为无法实现的白日梦。德国人沮丧地发现,每当他们消灭一群苏军士兵,另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守卫者便会继续战斗。
这些苏军师并非被动防御,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发起反击。通常情况下,红军作战行动的协调性很差,只有德军前线部队知道对方发起了反击,德军军官甚至无法分辨苏军局部反击与计划中的反冲击(甚至是反突击)之间的差别。尽管如此,这些反击还是让德军在技术装备和兵力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截至1941年8月13日,仅仅7周的战斗便让德军伤亡389924人,占其作战兵力的11.4%。与他们的对手不同,德国人严重缺乏替代这些士兵的补充兵。
到1941年11月底,这种损失,再加上路程和后勤问题的挑战,导致过度拉伸、疲惫不堪的德国军队停下了脚步,他们在罗斯托夫遭遇败绩,止步于列宁格勒郊外和距离莫斯科不远处。12月5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莫斯科郊外的德军先遣部队发起一连串反击,其力度越来越强,终于在12月中旬演变成一场正面反攻。德军士兵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半死,万万没有料到他们认为已被击败的敌人会突然发起进攻,结果在1942年1月初被红军杀得大败。对初步胜利兴奋不已的约瑟夫·斯大林和红军最具能力的战地指挥员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将军,将这场反击扩大为一场全面攻势,沿着波罗的海到黑海近2500公里的整条战线发起。
面对这场危机,阿道夫·希特勒严禁后撤,命令遭受损失的德国军队原地据守。一些为强化防御而率部后退的德军将领被解除职务。尽管希特勒率性而为(他的决定近乎荒谬),可事实证明,原地据守是最好的做法。红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这支饱受摧残的军队缺乏歼灭德军的能力。在一连串持续至1942年4月的混战中,苏军重创德军,并将对方驱离莫斯科,但没能取得任何决定性突破以达到他们的目标——斯摩棱斯克。春季的雨期和泥泞(rasputitsa)到来时,德国军队依然存在,从地图上看去,战线更像一团错综复杂的棉纱而非一条直线。从北
导语
本书详细描写了1942年夏季战役开始前底层士兵的战斗状况、蓝色1号行动、蓝色2号行动、德军挺进顿河大弯曲部、发生在顿河大弯曲部的战役和顿河大弯曲部战役末期发生的战斗,以及伏尔加河战役、发生在德军侧翼的一系列少为人知的战斗,并简略分析了德军的战略失误。
序言
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斯大林格勒都吸
引了千百万人的注意力。这场战役已成为苏德战争残酷的
象征,实际上,它也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记述、
小说和电影自然将目光集中于这座与苏联独裁者同名的城
市,为争夺几平方公里满目疮痍的城市废墟,数十万军民
丧生于此。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已有数种语言的数百万文字加
以阐述,读者的第一个问题很可能是:这本书里有没有新
内容?或者说,市场上为何需要另一本“斯大林格勒著作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实际上,这场战役在许多方面
被忽视或被误解;因此,出于诸多原因,推出一部新作合
情合理。
首先,这套“三部曲”意图提供一部全面的战役史,
包括德军整个1942年的作战行动以及苏军对此的应对,这
场战役从1942年5月一直持续到1943年3月。与普遍观点截
然不同的是,这场战役最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事实
上,德军起初的作战命令只是稍稍提及了这座城市。甚至
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后,德国人依然坚
持夺取高加索油田是他们的原定目标。这个目标耗费了大
批兵力和物资,导致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缺乏战斗力,
无法攻克并守住这座城市。只有从整体上审视这场战役,
才能在正确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争夺战。
其次,现有的著作侧重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并未详
细研究发生在德国第6集团军进军斯大林格勒途中复杂、艰
巨的战斗,以及其侧翼接连不断的激战,特别是在高加索
、沃罗涅日和勒热夫地区的战斗。对整场战役的结果至关
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外围作战削弱了德国军队
的力量和资源,为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役高潮
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另外,正如本书将证明的那样,德国
第6集团军尚未到达市区,其实力几乎已被苏军耗尽。
第三点,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战斗的进程与大多数旧
著的描述明显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详细的作
战记录。冷战,再加上俄国人对诸事保密的天性,导致苏
联方面可用的资料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90年代。因此,大多数历史学家不得不依赖苏军第62集团
军司令员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回忆录,斯大林
格勒保卫战主要由他的部队执行。崔可夫的回忆录出版于
20世纪60年代,尽管很详细,也很可靠,但他完全没有查
阅或引用关于这场战役的苏联官方记录。他的回忆录主要
依靠记忆和当时通常不太准确的情报报告,因此,崔可夫
在描述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的位置、编成和作
战行动时犯下一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也延续至随后出
现的大多数历史著作。西方的资料同样很少,一方面是因
为苏军1943年缴获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相关记录,俘虏了那
些战役亲历者,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年后战争结束时德国突
然出现的混乱状况。德国方面的经典著作主要出自瓦尔特
·格利茨、保罗·卡雷尔和另一些作者,尽管付梓前付出
极大的努力,但大多与崔可夫的回忆录一样,很容易犯错

相比之下,本书使用了两组额外资料,远远超出传统
的记述。首先,我们对比了交战双方的每日官方记录,大
量使用了第一手文件。呈交给莫斯科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的
记录,对战斗持独立、通常是批评的态度,此前从未被使
用过。另外还有苏军第62集团军及其辖内许多师和旅的记
录。其次,过去65年中出现了大批苏联方面的回忆录和德
国方面的师史,为这场战役以往的观点增添了更加丰富的
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历史学家们推出一部关
于这场战役的官方史,这部杰出的著作提供了前所未闻的
许多细节和细微差别。最后一点,新一代俄国历史学家摆
脱了前苏联时期的限制和陈词滥调,从多个方面对这场战
役做了全新、详细而又坦诚的阐述。
由此产生的叙述太过详尽、细致,无法轻而易举地收
录在单卷本中。故此,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前两卷追随德
军的攻势,从发起进攻到1942年11月最终的筋疲力尽和僵
持阶段。剩下的部分是第三卷的主题,集中于苏联红军
1942年11月19日发起反击、1943年2月初收复斯大林格勒
以及1943年冬末德军以机动作战暂时恢复其防线。
基于这些新资料,本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新的
观点、解释以及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取代了过去一
切历史记述。书中描述的德军进攻和苏军防御,与我们对
1942年战役的传统认识截然不同。
如此庞大的研究工作必然要对许多个人和机构提供的
支持表示感谢。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鸣谢詹森·马克,
既是为了他个人提供的慷慨帮助,也是为了他在澳大利亚
悉尼“跳跃骑士”出版社推出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术性突
破的著作。另外还有英国的迈克尔·琼斯,他是《斯大林
格勒:红军是如何获得胜利的》一书的作者,这部著作对
战斗中的苏军指挥员和士兵的心理做了深刻的研究,他慷
慨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苏联档案文件
。威廉·麦克罗登,毕生致力于编写详细、明确的德军战
时作战序列,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大量研究成果。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军事历史研
究所、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联合兵种学术图书馆、乔治亚
州巴恩斯维尔戈登学院高塔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堪称奇
迹的帮助。一如既往,我们衷心感谢玛丽·安·格兰茨为
编辑这份手稿发挥的重要作用。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
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
堪萨斯州利文沃思
内容推荐
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激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较量,这场战役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这场战争的威力及破坏的持久象征。不过,尽管历史学家们对这场史诗般的战役投以诸多关注,但其中仍有极大的误解和未解之谜——而戴维·格兰茨,这位研究二战红军的最高权威,现在将其逐一解开。
《斯大林格勒(兵临城下第1部)》使用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来源,决定性地阐述了东线这场标志性战役的开始阶段。他梳理了双方的每日官方记录(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撰写出一部具有前所未见的细节和全新诠释的著作。乔纳森·豪斯是一位专注于20世纪战争的作家,他以额外的文字和见解大大强化了格兰茨的描述。
希特勒最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而是该城南面的高加索油田,因而将他的“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夺取位于侧面的斯大林格勒,另一部占领油田。格兰茨首次揭示出斯大林对此的应对,他命令红军奋起抵抗不得后撤,这引发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激战,德军尚未到达斯大林格勒,便在这些战斗中遭到严重消耗。格兰茨指出,尽管前进中的德军基本上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但苏军不断发起反击,阻止德军的推进,其激烈度远超世人所想,最终在斯大林格勒门前挡住了德军的攻势。
这部全新、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以及后续两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苏德战争1942年9月—11月》《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最后的较量第一册:苏德战争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最后的较量第二册:苏德战争1942年12月—1943年2月》)将大大更改并拓展我们对这场尘封的世纪之战的理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