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中国民族工作研究(1949-1957)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王换芳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资源,将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纲领和方针付诸于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道路,基本确立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少数民族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作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本书对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盘点,认真总结和吸取该时期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与教训,这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王换芳,1980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博士,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教授。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内蒙古社科规划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多项国家、省、市、校级课题。出版专著《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思考》,发表论文《走西口视域下内蒙古包头市民族关系嬗变及启示》《城市化进程中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路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等20余篇。获包头师范学院2015年“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入选包头师范学院2017年“青年科技英才”之“青年科技骨干”,包头师范学院2017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入选包头市2017年“鹿城英才工程”之三层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之二层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教坛新秀”称号,并获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称号,论文《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被评为包头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五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困境与出路: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问题 第一节 千年变局: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民族问题的产生 一 强弩之末:“天朝大国”的衰微与转型 二 内忧外患: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政治诉求: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建构的探索 一 西学东渐:民族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 变与不变:从“自强”到革命的民族国家建构之路 第三节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建构的制度设计 一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 创新与发展: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 制度实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第一节 历史与国情: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考量 一 源与流:中国是一个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 “一”与“多”: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要求处理好多元性与一体性的关系 三 “大”与“小”: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四 多与寡:我国民族发展程度不平衡,甚至一个民族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五 利与害:近代以来各民族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第二节 政策制度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全面推行 一 《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二 《实施纲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充实 三 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日益完善 四 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一 经与纬: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区域自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 二 内与外:充分发挥国家与各民族的优势,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三 点与面:兼顾民族因素和地方因素,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第三章 民族识别:摸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家底” 第一节 酝酿与升华:民族识别的依据 一 酝酿:民族识别的缘起 二 破茧: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灵活运用 三 升华:民族识别的标准 第二节 复杂而艰巨:民族识别的历程 一 千头万绪:民族识别工作的复杂性 二 旷日持久: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的历程 第三节 差别与多样: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的类型 一 甄别:属于汉族族属的识别 二 确认:属于单一少数民族的识别 三 合并:民族支系的认定与归并 第四节 民族与国家:民族识别的意义分析 一 传统与现代:有助于不同社会形态民族的现代转型 二 整合与认同:有利于将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三 交往与交流:有益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四章 组织保障:大力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第一节 缘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现实考虑 一 借鉴: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使然 二 着眼:少数民族干部上传下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三 立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需要 四 酌量: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 躬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举措 一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二 不拘一格: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评估: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 海纳百川:拓宽了少数民族干部来源 二 与日俱增:扩大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三 集思广益:保证了民族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 相得益彰: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五 同舟共济:促进了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第五章 撞击与蜕变: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构 第一节 辞旧迎新:中国民族关系的曙光 一 审时度势:中国民族关系述略 二 错综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关系现状 第二节 因地制宜:新中国成立初期改善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一 因势利导:实现政治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二 欣欣向荣:开展互助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三 百花齐放:尊重民族文化,实现共同繁荣 四 安居乐业:营造良好氛围,发展社会事业 第三节 和衷共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的互动 一 卓有成效:民族关系内容基本确立 二 乘风破浪:民族关系性质实现历史跨越 三 直挂云帆:民族关系调整取得成效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方兴未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推动现代中国新整合 一 民族工作是新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 二 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在整个国家政权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功能作用 三 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第二节 不忘初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工作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 导语 本书以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为研究背景,集中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个重点领域的民族工作。 本书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专题研究法,并辅之以比较分析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等方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