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该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汪堂家教授生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全部著述分为十个主题,分别为“哲学总论”“死亡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研究”“德法哲学相互接受史研究”“现象学研究”“德里达和后结构主义研究”“建构主义研究”“利科与诠释学研究”“杜威与实用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在每个主题下分别选入两至多篇代表性文献,将汪堂家教授一生的学术工作比较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一组有代表性的学术随笔。 作者简介 汪堂家(1962-2014),哲学学者,1962年生于安徽太湖,2014年逝于上海。 早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生前担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并兼任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杜威全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编。以哲学和哲学教育为志业,深耕于近现代欧陆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生命-医学伦理学领域,直到2014年为止,为世人留下总计约400万字的著述和译作。 目录 一、哲学总论 哲学的时代性与超越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的理念与危机 二、死亡哲学研究 死与思——死亡现象的文化分析 自杀行为的初步分析 三、近代西方哲学研究 二元论的命运与确实性的思想 论笛卡尔的自我概念 “我思故我在”新探 四、德法哲学相互接受史研究 回归自我之路:从笛卡尔的怀疑到现象学的还原 对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死亡概念的比较分析 五、现象学研究 从先验现象学到知觉现象学 城市建筑如何唤回亲和性——基于审美经验的现象学 六、德里达和后结构主义研究 后结构主义概观 “解构”策略的制定 翻译及其抵制 七、建构主义研究 建构主义哲学的缘起与发展 “文化”释义的可能性——与建构主义对话 对“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念 八、利科与诠释学研究 文本、间距化与解释的可能性——对利科“文本”概念的批判性解释 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 九、杜威与实用主义研究 科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杜威眼中的科学对精神生活之意义 多重经验中的身体——试论身体对于杜威哲学的意义 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十、伦理学研究 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 技术语言的泛化与技术的伦理定向 荣辱之辨与赏罚体系的合理重建 器官移植的伦理反思 十一、思想随笔 诗心与灵韵 “手”的述说 “问”之追问 追问生命意义的哲人(代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