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谢璐,女,四川德阳市人,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农村问题等。在《农业经济问题》《财经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源全文转载,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财政政策的短视行为与央行独立性研究:理论与应用”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地财产权实现机制创新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三 研究的范围和核心概念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五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理论贡献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及治理的经验与借鉴 一 市政债券和地方债信用风险及治理的国际经验 二 国际经验总结与借鉴 三 中国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及治理实践 第四章 城投债债务规模扩张的理论分析 一 引言 二 债务性财政资源的公共池效应 三 债务规模的扩张 四 债务规模的规制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投债信用风险识别: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 三 实证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投债信用风险市场化治理的有效性检验: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三 实证分析 四 稳健性检验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投债市场的“零违约”假象与市场化治理机制的改进 一 城投债市场的“零违约”假象 二 市场化治理机制的改进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从发展历程、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和现有风险治理机制等方面简述了中国城投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且总结了美国、日本、印度等典型国家在市政债券和城投债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依据公共财政理论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城投债债务规模扩张的原因;运用全国省级政府1978-2015年的地方财政年度数据和2008-2016年发行的所有城投债数据,通过改进的KMV模型测度了全国31个省份城投债的违约概率和信用风险;运用2008-2016年发行的城投债基本信息,相应城投公司、地方财政和宏观经济等数据,完整、系统地对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和担保增信等不同种类市场机制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作实证分析,检验了市场化治理机制对于城投债风险风险治理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