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晋康,1948年生,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暨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曾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普协会金银奖。 已发表短篇小说《养蜂人》《转生的巨人》《生命之歌》《天一星》等90篇,出版长篇小说《生死平衡》《生命之歌》《少年闪电侠》《拉格朗日墓场》《死亡大奖》《时间之约》《十字》《蚁生》《与吾同在》《血祭》《逃出母宇宙》《上帝之手》《古蜀》《时间之河》《天父地母》《宇宙晶卵》及短篇结集50余本,约550余万字。2013年,《古蜀》获“大白鲸世界杯幻想儿童文学奖”特等奖。2016年,长篇科幻《逃出母宇宙》获腾讯书院文学奖,《天父地母》入围2016“中国好书”终评,2017获京东文学奖的科幻类大奖。《蚁生》《逃出母宇宙》《与吾同在》等多篇作品版权已售至国外。《逃出母宇宙》《七重外壳》等多部作品已经售出影视版权。 目录 总序 创作谈 序 一 千里入蜀 二 太阳神鸟 三 望帝拜相 四 鳖灵治水 五 姐妹易嫁 六 白虎死生 七 子规泣血 精彩页 一 千里入蜀 混沌初开之际,神州各族先民都经历过人神共处的时代。那时,诸神所居并非在九重天阙而是在昆仑神山,与凡界毗邻,神与凡人并无截然的分野。那时,诸神多为半人半神的英雄,皆由凡界巫王提升而来,而凡界英雄同样可具神性神力。 神州诸先民如先羌、诸夏和古蜀人等其实同出一源,都是来自太阳落下的方向。他们万里跋涉,经过了雪山、深谷、荒野和草原,经历了“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的灾变时代,最终在各地分枝散叶。这些经历已经十分逸远,因时间的流逝而冥蒙难辨,但始终牢牢刻印在族群记忆上,演变成了表面歧异而本质同一的、以昆仑为核心的神话体系。 ——西王母致后人 驾着太阳车在天上巡行是件很刻板的活儿,每天自东方汤谷启程,结束于西方的崦嵫,路线和时间完全固定,不能稍加改动。而且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实在枯燥无趣。但日神羲和是一位勤勉忠谨的神祗,从来没有懈怠过自己的责任。他端坐在驭手位上,手中擦着六匹麒麟神兽的辐绳。麒麟又叫开明神兽,原是昆仑山九重天阙的守卫,也轮班来做太阳车上的脚力。它们头上长着枝枝丫丫的长角,四足是马一样的单蹄,身上披着青光闪烁的鳞甲。它们神力无比,轻松地拉着沉重的太阳车,跑起来快如飞矢。太阳车是由昆仑山上的神树建木打造,高大轩昂,富丽堂皇,雕着精致的云雷纹。它被红光笼罩着,凡人只能看到一轮红彤彤的太阳。 不过这些年来,每天的巡行不再枯燥,因为日神羲和常常有一个同乘者——即那位百神之首、驻毕昆仑之虚的西王母。那时,神界——正是在西王母的倡议之下——已经定出“诸神不得干涉尘世”的戒律,所以连百神之首的西王母也整日无事,便常常搭乘太阳车出来溜风。她现在环佩叮当,风度雍容,因浩渺深厚的神力而保持着青春靓丽,容貌如三十许少妇,早就不是“穴居、善啸、蓬发戴胜、豹尾虎齿”的旧貌了。西王母的同行给羲和的枯燥行程增添了浓浓的温馨,这一点自不待言。他从来不敢以西王母的丈夫自居——昆仑诸神从凡界提升时,凡间还是群婚制的母系社会,女性酋长领导着氏族,人们没有固定配偶,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诸神既然是由凡人提升,当然遵循同样的习俗——但这么多年来,他们实际上是以夫妻相处的。所以,在枯燥的巡行中听“妻子”唠唠闲话,甚至她只是静静地坐在身后,都令一天的行程充满乐趣。 令他欣慰的是,虽然地位尊崇的西王母心机深沉,不随便向他人透露心迹,但显然也很享受这样的“夫妻同行”。现在她几乎天天都随车出来遛风。如果没有女儿随行,她还会让羲和离开驭手位,与自己并排坐在后座上,这样可享受身体相偎的情趣。 P5-7 导语 【不容错过的经典】精选每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可谓优中选优、佳中择佳。 【不可忽视的生命力】有小读者和家长喜爱的口碑作品,也有各项文学大奖力推的精品,更有影响数代孩子成长的经典。 【贴合学校阅读推荐】多部作品入选新课标与部编版语文指定必读书目。 【题材广泛】涵盖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儿童文学全文体品种。 【裸脊精装】全书页面可平展打开,给儿童舒适的阅读享受。 【环保护眼】选取护眼的纸张,采用环保大豆油墨印刷,呵护儿童健康。 【装帧精致】七彩锁线,让孩子体验色彩之美。 【插图唯美】实力插画家手绘插图,让小读者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又享受到视觉艺术之美。 序言 在中国的四大神话体系(包括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 莱神话、南方楚神话、中原神话)中,昆仑神话是成型最 早、流传最广的一种,是中国神话的主流。昆仑神话里有 太多的西来痕迹,有太多的蜀地痕迹,诸如百神之首为西 王母、黄帝娶西陵氏、大禹生于西羌(确切说在蜀地的刻 儿坪)、大禹娶蜀地的涂山氏等。另外,三皇中的天皇发 端于西北柱洲,昆仑山下;地皇兴起于熊耳龙门山;人皇 发迹于“堤地之国”,皆可能与蜀地有关。以上种种,极 可能是华夏先人在史前迁徙过程中留下的种族记忆,只是 被时间冲刷得冥蒙难辨。这些大大变形的记忆保存在《山 海经》《尚书》《禹贡》等上古典籍中,成为后人难以理 解的怪诞神话。诸如: 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 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 次三经》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 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 海经·海内经》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离骚》 中国几位国学大师在爬梳上古神话的过程中,不约而 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和蜀地。王国维有诗云:“回首西 睡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 望故乡。”顾颉刚、蒙文通认为,“昆仑是一个有特殊地 位的神话中心”,“昆仑宜为上古一文化中心”。 而昆仑神话中隐约透出的草蛇灰线,恰与现代基因科 学的研究结果相符。最新的Y-SNP理论是以父系谱系来研究 各族群的流变。用它来研究华夏族群,发现汉、藏、羌均 源于先羌,其分流时间大约距今五千年,这正好是传说中 黄帝和蜀之先王蚕丛的时期。再往前追溯,先羌的前身原 是南亚的一个族群,经云南和蜀地北上,这也有可靠的基 因位点证据。至于现代人类各个族群最初都是来源于非洲 ,因与本文无关,不拟涉及。 需要说明的是:“昆仑神话”所言的“昆仑”并非新 疆的昆仑山脉,那是汉武帝的张冠李戴。华夏种族中“昆 仑”概念的形成,到汉武帝命名昆仑山脉,中间隔了三千 年之久。神话中那座虚无缥渺的昆仑神山,应是华夏先民 在遥远的北上、东迁过程中对某些圣山的记忆,它更可能 是位于蜀地。 大约在黄河文明兴起的同时或稍后,蜀地也兴起一个 灿烂的古蜀文明,一般认为它是羌人南下所建立的。古蜀 文明向上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蚕丛时期,即李白在《蜀道 难》一诗中所发的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由 于古蜀文明没有发展出文字,它差点儿被埋在时间的废墟 之下。直到三星堆和金沙文物出土,这个文明才稍露头角 。尽管现在能看到的只是这个文明的一鳞半爪,但其灿烂 博大也足以令后人膜拜。 汉语古籍中有对古蜀文明的点滴记载,诸如: 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 《蜀王本纪》 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华阳国志》 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蜀王本 纪》 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整灵 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 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 民得安处。——《蜀王本纪》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 明帝……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 ——《蜀王本纪》 (巴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后汉书·南 蛮西南夷列传》 这些记载很零星,只是在古蜀历史珠串上截取了寥寥 几颗珠子,而且传说成分大于史实。但即使如此,这些零 星的珠子仍十分宝贵,因为它们尽管扭曲变形,仍然折射 了真实的历史。比如上例中所说的“蚕丛,其目纵”,因 其文过于简略,后人曾把它当成荒诞不经的衍文。谁能想 到,金沙和三星堆的文物的出土竟然证实了这最荒诞的记 述,原来蜀国确曾有过一个崇拜纵目的民族!而汉族上古 神话《山海经》中所说的烛龙“直目正乘”,恐怕与蚕从 的纵目也不无联系。 至于古蜀人信仰的神祗,因其过于邈远,又没有文字 资料,已经很难考证。但既然蜀地是昆仑神话的发源地, 那么,把昆仑神话当作古蜀人的信仰,应该不算牵强。 这个故事所写的就是那个人神共处的时代中一批半神 半人的英雄。神话的迷雾中折射的是真实的上古历史。故 事中的西王母既是神灵,又可以看作一个洞察过去未来的 哲人。 内容推荐 本书是王晋康创作的长篇历史神话小说。作者把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古蜀文明的点滴记载、四川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以及中国昆仑神话三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半人半神的世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如鳖灵和娥灵兄妹、蜀王杜宇、巴王廪君、一对神仙姊妹金凤和朱雀、百神之首西王母、日神羲和等,带小读者踏上了一段唯美的神幻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