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的耳朵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云蓬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周云蓬,诗人,作家,歌手,被称为“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民谣音乐代表”。发行音乐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国孩子》《清炒苦瓜》《牛羊下山》《四月旧州》等,出版诗文集《春天责备》,杂文集《绿皮火车》。凭借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人民文学奖“年度诗歌奖”。
书评(媒体评论)
失明的灵魂更自由。
他必然是一个充斥着爱的个体,才能用他的耳、
他的鼻、他的口、他的手和他的心,把所到所感形容
得如此犀利透彻但——美好。
——齐豫
目录
序/盖住双眼的世界不远
旅途
世界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行走的耳朵
吴哥窟教会我无目的摄影
摸石头听耶路撒冷
伊斯坦布尔的气味
大欢喜大热闹的纽约
逆旅光阴
干燥明亮无处期许
音乐
《四月旧州》记
二〇一四年耳听是虚
最最遥远的路——胡德夫老师访谈记
妈妈一起摇滚吧——舌头乐队复来归
梦中橄榄树温柔四十年——“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会亲历记
《音乐肖像》让我们理解世界
舞台有神
好歌埋在你心底
诗书
猫冬时节好读书
跟随诗歌走入镜中
万物沉默如谜
诗歌的声音
唱谈萧红
歌诗两会
专栏入梦
其他
绍兴一别
向阳光灿烂处迁徙
面朝大海,怅望祁连——北方巡演记
西北偏北唱游记
角门半掩,海风吹入
我在汉源当评委
琴瑟友之
大密度的黄金周
Flying Blind
讲讲大理的坏话
我妈
精彩页
世界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行走的耳朵
世界之于我,关闭了视觉这一维度,其他感官就变得尤其重要起来,没了大儿子,二儿子就担负起长子的责任了,失明大半辈子,安身立命多靠耳朵。
别的孩子看电视连续剧《铁臂阿童木》,我抱着收音机听电影录音剪辑,尤其喜欢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那些老电影,邱岳峰声音坏坏的,童自荣很帅,乔榛深沉,刘广宁很纯。那时还没听说导盲犬,以及任何辅助盲人走路的电子设备,我走在沈阳的街头,拄着盲杖,全凭耳朵听声辨位。依照身边叮叮叮的自行车流,可以校正你走路的方向。到了路口也能听出来,你的侧面有车流人声滚滚而来,以至于后来我锻炼得路边停了一辆熄火的汽车,快撞到的时候也能通过声音反射觉察到。有人认为这很神奇,其实只要你闭上眼睛细心体察,前面是一堵墙或是一片广场,应该能够感知得到。记得那时就连最尴尬的寻找公共厕所也要靠耳朵,有一回误人女厕所,听到一声清脆的尖叫,马上迷途知返。听到没看到,不算流氓。
到了盲童学校上学,我们写字使用一个锥状的盲文笔,在盲文板里扎出一个个小点点。写字的时候桌子产生共鸣,咚咚咚的,有时班里几十个同学一起奋笔扎字,咚咚咚咚,如万马奔腾。
再后来开始学乐器了。拉琴唱歌是我们盲人最古老的职业,跟算命、乞讨并列为三大谋生出路。论先天禀赋,我在音乐上只是一个中才,我有一些音乐天赋极佳的同学,只要街上汽车一按喇叭,或者暖气管气流阻塞发出“呜”的一声,他就能在键盘上准确地敲出相对应的音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某首歌刚被唱完,第二天就能把歌曲默写成谱子。所以,有很多莫扎特一样的盲童,只可惜后天缺少系统的音乐教育,没能成为音乐家。
再后来,我的文艺小心灵开始萌芽了,想读泰戈尔了,去隔壁师范学校找文学社的同学代读。学师范的多是女生,读着“夏天的飞鸟飞到你的窗前”,又婉转又好听,就算诗歌没听懂,光听声音也满心喜悦。到如今,回想起某本书,印象里不是象形文字,甚至不是书里的微言大义,而是某个波光粼粼的声音,有清朗的,有低缓的,成为我青春的年轮。
本来一辈子要靠手吃饭的——按摩,把人的肉揪起来再压下去,后来还是改行,靠耳朵了。到了北京,我把卖唱挣来的钱支出一大笔买打口带。打口带别看外表龇牙咧嘴,里面可真是进口原版的好音质。为了让耳朵更好地享受、感知音乐,我那时卖唱半个月攒了五百多元,买了一个爱华的随身听,那是我流浪北京最贵重的家用电器。那时听音乐真是人心呐,一张鲍勃·迪伦听烂为止,一套鲍勃·马利,听得走路吃饭连同晚上做梦都踏着雷鬼乐的节奏。
当然,生活不仅仅是音乐,耳朵也经常能听到冷言冷语、嘲讽、阴阳怪气,甚至仇恨。那时常听到人说的不可理喻的话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谁请你可怜了!可怜之人又不是宠物,有义务总是可怜见儿的吗?或许可怜别人可以把自己升华成贾母?有一次在圆明园,走路把路旁的自行车撞倒了,车后座的瓶子摔碎到地上,我赶忙向车主人道歉,说我可以赔偿。那小伙子很愤怒,向我大吼:一瓶刚买的酱油摔碎了,你赔得起吗?这样的刺激,耳朵比心灵记得更久。
二十一世纪,自己进录音棚录了个人专辑。晚上关起门拉上窗帘,在屋子里偷偷听自己的歌,就像在一问空房子里遇到另一个克隆的自己,又尴尬又陌生,还有点近亲结婚的负罪感。其实耳朵是向外的,它对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很陌生,还有些抵触。出了唱片以后,开始上舞台演出了,舞台上有监听音箱,仿佛一个演员照着镜子为台下的观众表演。监听音箱不总是那么音质优美,有时候听见自己的声音干瘪沙哑,有时刺耳得像驴叫。这时听到调音师安慰你:“台下可好了!台上台下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时你还真得要有点自恋精神,摇头晃脑地做陶醉状,把歌唱完。也有时候参加大型音乐节,咫尺之间几个舞台一起开唱,你上台一把小吉他轻轻拨弄,民谣音乐娓娓道来,赶上对台是个重金属乐队,长头发旗帜一样地狂甩,鼓敲得震天响,你根本听不到自己在唱什么,这时你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组建一个音量大的乐队,发挥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P3-5
导语
周云蓬在九岁失明,一九九一年上大学,一九九五年开始云游四方,以耳朵感知世界。本书为他的游记,配上偶然所得的照片,展现了观看世界的异常豁达开朗的视角。
这行走的耳朵,走出了鲜活不样板的路,是彩色的耳朵、乐观的耳朵、犀利的耳朵、洞察的耳朵……是会走路会歌唱、会爱会给、又悲又悯、一双看得见的耳朵。在这哭笑不得、来去之间,感受到盲者对这有情世界大量的爱与理解。
序言
盖住双眼的世界不远
我的成长过程变化不大,从温饱到小康。路不远,从
台北到洛杉矶留学,也不远。从人类学到歌手,有点远但
也不算太远。一切在于抉择和努力。但是我觉得对于作者
来说,从沈阳到洱海,很远。从中国到耶路撒冷,更远。
从看见到失明,我则永远无法知道那有多远!两岸咫尺直
到民歌发展跨人四十年,我才认识彼岸这位默默爱着校园
民歌的东北老乡,我想时间终究能让一切都变得不远!
云蓬的文字风格我很喜欢,容我借他书中用来形容我
的词条:如冰上滑行的玉,无碍顺畅,是幽暗海中的一抹
月光,温暖剔透。因为不堆砌不拐绕,让人读时不费神,
不忸怩不摆态、不虚幻不晦涩,所以不引入堕落!言简意
赅之中俚雅并济,而刻画的入微、洞察之入骨,让人觉得
是不是也要将自己双眼盖住,才能真正领悟作者自嘲笨拙
的高深奥妙!快哭的时候让你笑,正想笑,又给一棒让你
思。在这哭笑不得、来去之间,感受到的是盲者对这有情
世界大量的爱与理解。他必然是一个充斥着爱的个体,才
能用他的耳、他的鼻、他的口、他的手和他的心,把所到
所感形容得如此犀利透彻但——美好。 现阶段的我,努
力让六根清净、根境不偶,不想这虚华五浊恶世对应出自
己的不堪和脆弱!云蓬失去了最容易被欺蒙的感官,少了
这一根的魔考,修行之路应该比我们好走一些吧!单单想
到不用照镜子,就已经觉得心不烦意不乱了!盲者的心和
耳朵之间的那条通路是那么地明亮清晰,我们却常常眼堵
了耳,耳又捂了眼,最终是眼耳一起把心给蒙了!
这行走的耳朵,走出了鲜活不样板的路,是彩色的耳
朵、乐观的耳朵、犀利的耳朵、洞察的耳朵……是会走路
会歌唱、会爱会给、又悲又悯、一双看得见的耳朵。
盲者不盲,眼不“见”并非不“见”,也为我印证了
佛经所言。
齐豫 合十
内容推荐
《行走的耳朵》是周云蓬的随笔集,是酣畅淋漓的文字,写他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
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
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从绍兴、大理,从祁连、西藏,到纽约、吴哥窟、伊斯坦布尔,周云蓬说: “一个人跟一个城市是有命定的缘分的,你生在哪儿死在哪儿,在哪儿恋爱,在哪儿安度晚年,行止处冥冥中自有天定。”
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如老周的某一段旅程,让我们也“就只携带死海的石子,教堂晨起的钟声,黄昏天上的乌鸦,还有那些石头的温度触感,走去下一个城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