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斯里兰卡上座部长老德宝法师吁请现代人对自己的快乐负起责任,走向微笑解脱的佛陀,从实践佛陀的教法中,学习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德宝法师总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随手翻阅几页,当下观照自己,并且加以实践,你便给了自己最好的照顾和滋养。 作者简介 德宝法师,当代内观大师,北美地位最高的斯里兰卡佛教上座部长老。1927年出生于斯里兰卡,12岁出家为僧,后在美国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经常巡回北美、欧洲与澳洲各地讲学,并带领禅修闭关。1982年,创办西弗吉尼亚修行协会,并担任该协会会长和住持。著有《观呼吸》《八正道》《正念之旅》等畅销书。 目录 (推荐序)走向微笑的佛陀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副院长 前言灭苦之道——八正道 佛陀的发现 修行的资粮 开始修习正念 第一章 正见 了解因果 了解四圣谛 正见随念 正见随念要点 第二章 正思维 放舍 慈爱 悲悯 正思维随念 正思维随念要点 第三章 正语 说实话 言词不是武器 柔和地说话 避免闲谈 正语随念 正语随念要点 第四章 正业 五戒 道德行为 在家人的更高戒律 正业随念 正业随念要点 第五章 正命 评估正命三问 寻找正命 正命随念 正命随念要点 第六章 正精进 十结 五盖 四正勤 记得宏观 正精进随念 正精进随念要点 四念处 身随念 受随念 心随念 法随念 正念随念要点 第八章 正定 善定 禅定层次 正定随念 正定随念要点 结语:佛陀的承诺 觉悟 “来,看!” 附录 巴利佛典略语表
序言 这是个快速多元发展的时代:有科技物质文明的进步 ,复杂的民主机制,多重交织的人际关系,泛滥的消费文 化等。和过去任何时代的前人相较,现代人在精神、心理 和物质方面,显然有更多选择的权利;然而,选择机会多 ,要承担不确定后果的责任就更多。对现代人而言,终身 学习固然是必要,但学习的重点,不再只是累积知识,更 重要的是让自己的选择带来最大的意义,即自己和他人能 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似乎是个很空泛的目标,但却也很平凡。最近,一 位朋友与我分享她的醒悟:“如果我希望别人善待我,但 是我只待在我这边,等着对方先付出,我可能要一直期盼 下去,继续自怜自艾……”停顿一会,她继续说:“但我 最近懂了,我不如直接走向对方,到她前面表达我的友善 ,给她我想从她身上得到的……”她的眼神望着远方后, 笃定地说:“我走向前,不是为了她,而是对我自己的快 乐负起责任。”
导语 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后记 区分佛陀之道为八个步骤,并非表示它们是垂直的阶 梯,我们无须精通一个步骤才能移往下个步骤,这条道路 更像是螺旋状的。当你启程时,对所有八个步骤都有一定 程度的了解,当持续练习时,这些步骤会在你心中变得愈 来愈清晰,于是你前进到下一个阶段。 然而,有几个有用的方法,可帮助你将这条道路看做 一个整体。有件事很清楚,那就是贪、嗔、痴是三个最强 大的不善因素,且是一切苦难的源头。相对于此,是三个 最强大的正道面向——佛法的正见,断除贪、嗔、痴的正 精进以及能断除那些状态的正念修行。这三个道支——正 见、正精进与正念相辅相成,并一起运作帮助你在正道上 前进。 要了解佛陀的教导需要精进。不努力,不改变,只是 理所当然地生活,且继续已成为舒适习惯的一切思想与行 为形态,当然容易得多。但佛陀教导我们,只要人们不了 解真谛,就会假装自己没有问题,或因问题无法解决而感 到绝望。 但你若精进,就会了解更多,正念可帮助你。事实上 ,若无正念,你将永远无法了解任何事!你可以精进,也可 以努力,但若无正念,将永远无法在了解上取得进步。透 过正念,你可了解苦、苦集起的因、苦灭以及灭苦之道的 真谛。此外,当修习正念时,你努力保持内心无贪、嗔、 痴。因此修习正念需要精进,而正念与精进的结合可让心 远离邪见。 佛陀的其他圣道支也依赖这三支,正思维、正语、正 业、正命与正定都可以只在正见、正精进与正念的支持下 修习。若无正见,你将不明白为何改善生命中的其他面向 很重要。若无正精进,你将发现对前进目标不可能有正面 改变。而正念是觉知与注意的最重要工具,它帮助你对抗 恶法,并趋人圆满。 另一个思维八圣道支如何一起运作的方法是,把它们 区分为三组——戒、定、慧。每一组都把你推向下一个修 行,且让你更全面了解圣道为一个整体。这如何运作? 第一组从一定程度的正见开始。例如,你了解贪欲如 何造成苦,因此开始练习布施。你也了解嗔恨与残酷如何 造成自己与别人的痛苦,因此决定修习慈与悲。布施、慈 与悲这三种想法是正思维,你必须明智地培养这些善念。 智慧从正见生起,因此正见与正思维,被归类为圣道的智 慧面。 第二组从第一组衍生而来。当以智慧观察自己的生活 时,你看见当以正面方式思考与行动时,是多么平静与快 乐。智慧也帮助你了解所感受的苦,是由自己的贪欲与执 著造成,以及当消除这些苦因时,苦也随之终止,这个了 解促使你改善外在行为的各个面向。由于看见妄语、两舌 、恶口与绮语造成的痛苦,所以你应避免这类负面话语, 并决定谦虚与中肯地说话。由于看见杀生、偷盗、饮酒与 邪淫给身心带来的痛苦,因此你应避免这些负面行为。反 之,你欣赏众生的生命,并尝试不伤害他们;你尊重别人 的财产;你避免酒精,且约束性行为。由于你了解痛苦是 由错误的生计所造成,因此寻找善的方式来让生活支持你 的修行。由正语、正业与正命构成的外在改变,被归类为 圣道的持戒面。 第三组是基于你了解到的,单靠外在改变无法终止身 心苦难。你看见行为始于思想,以及不善念本身造成的极 大痛苦,因此尝试训练与调伏自己的心。当开始观察心时 ,你看见自己的动机虽然良善,但有害的贪、嗔、痴与疑 念,仍一再地在意识中生起。你进一步看见对抗这些心灵 陷阱的唯一方法,是真诚与勤勉地努力避免负面思想形态 ,当它们真的生起时,断除它们,以及培养、维持正面思 想。此外,你看见正念是外在与内在正面改变不可或缺的 ,少了禅定要发展正念并不容易,因禅定能帮助你如实看 见事物。正精进、正念与正定三者,被归类为圣道的禅定 面。 因此,你周而复始地修习八圣道支,每经一个循环, 贪、嗔、痴都被削弱,且你对苦、集、灭、道等谛的了解 都更深刻。无论从哪里展开圣道,道支皆环环相扣且相互 支持。无论一开始你的正见程度如何,圣道的结果都相同 ——苦灭,以及最终究竟的安稳与快乐。 你想认识经验吗?观察“法”。在那里你看见构成“你 ”的一切无我元素与形态,你也看见所经历的,本质上和 其他众生所经历的都相同。“法”无所不在。举例来说, 甚至观察虫子在水盆里挣扎,都能激发你对与众生共同拥 有死亡怖畏的实相内观。整个“法”都呈现在生命的每个 经验、每个时刻、每一天当中,它就在那里等着被看见, 无须盲目信仰或理论推求。从这种严格的观察中,你获得 修行的信心,并在佛陀之道上勇往直前。 …… 除非你已非常熟悉圣道,并在自己的经验中见法,否 则从本书中获得的知识仍是理论性的。若我向上指北极星 ,你可能盯着我感到纳闷:“为何他那样指?他是否应指这 里?或也许应指那里?”你如何对从未仰望夜空的人解释一 颗星?除非把头倾斜到足以看见星星的程度,然后遵从指示 检视天空,直到设法找出北极星为止,否则你心中始终会 有疑惑,这个疑惑会衍生各种问题。但当你目睹北极星, 并亲自观察以它为中心 精彩页 第一章 正见 我们许多人都读过佛陀的传记,知道悉达多太子离开奢华的宫殿,出家求道,经过几年的苦行之后,于菩提树下禅修达到觉悟。然后他从禅座起身,走到贝拿勒斯城,即现在的瓦拉纳西。在那里的鹿野苑,他首次教导所发现的究竟安乐之道。 佛陀的信息既简单又深奥。自我放纵与自我折磨的生活皆无法带来快乐,唯有不执两端的中道,才能导致心的安稳与智慧,彻底解脱人生的痛苦。 佛陀的信息在传统上的认知是四圣谛,其中最后一谛(道圣谛)展开即为八正道。他教导我们要善巧地修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在这一章与接下来的各章中,我们将详细检视这八正道。你会注意到正见、正精进与正念反复出现在每一章中。它们是这一条道路的关键,若无正见、正精进与正念的强力运作,八正道将起不了作用。 践行这条道路的方法是,把正念觉知带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中,持续努力向善增上,并运用正见i当心安定下来时,洞见便开始生起。 有些洞见感觉像温和的“啊哈”,此时世间或你生命中的某些部分突然亮了起来。有些洞见则感觉深不可测,好像整个大地都被你的新发现给撼动一般。可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幸福与喜乐感,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这些美好的经验都不是觉悟,它们只是暗示完全觉悟可能会是如此。 但会有这么一刻,此时八正道的一切因素皆已备妥。戒圆满,定深厚,心光明且清晰,没有任何障碍现前。届时你会有最深的洞见——所有经验在各方面皆是无我与无常的,没有任何事物值得执著。在那一刻,你的一切疑惑皆将消失,看一切事物的方式也会改变。 从那时起,你将在全新的层次上践行正道。但在此之前,对于八正道各部分整合的方式,你必须有个可靠与清晰的知见。在那个深刻的洞见后,你的正见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出世间”的层次,此时你将具有不坏净信,知道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 无论做任何事,首先一定要知道为何要做它,这正是为何佛陀以正见为八正道之首的原因。他希望我们了解,成佛之道不是让我们“保证做个好人”以便得到好报的抽象信条,也不是要加入秘密组织所需遵循的神秘行为法则。 此外,佛陀之道是建立在常识与仔细观察实相的基础上。他知道若我们张开眼睛仔细看自己的生活,就会了解所做的一切选择不是带来快乐就是带来痛苦。一旦完全了解这个原则,就会做出好的选择,因为我们真的想要快乐。 根据佛陀的解释,正见有两个部分:了解因果与了解四圣谛。 了解因果 佛教徒可能称行为对或错、好或坏、道德或不道德,但它们的含义和平常所说的有些不同,“善或不善”也许最能解释这个观念。佛教道德的基础是,不善的行动导致痛苦的结果,而善的行动则导致快乐的结果。这个简单的因果原则,是佛教徒所称的“业”(kamma或karma)的一个方面。 不善的行为也可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例如当毒贩对闪亮的新车感到沾沾自喜时,或对伤害过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而感到称心如意时,但佛陀指出错误的行为总是带来伤害。我们自己的观察印证这个真理,有些伤害可能看不到,例如内心愧疚或后悔的痛苦;有些伤害则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佛陀解释,善行与不善行的果报有可能在很久以后,甚至在来世才出现。 你可能认为:“我不担心来世,我只在乎这辈子能得到什么。”佛陀建议我们考虑这些可能:即使无来世,行善也将在此世为我们带来快乐与坦荡自在;而死后若真有来世,则我们将'双重获益——现在与以后再一次。另一方面,若无来世,造恶将令我们在此世感到不安与内疚;而死后若真有来世,则我们在以后将再次受苦。因此,不论是否有来世,唯有断恶与修善才能确保我们的快乐。P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