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容及现实意义。一是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础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二是从生态视角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人与土地伦理关系”;三是论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四是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对于我们坚持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整治环境,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确保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解保军,男,1958年生。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论文45篇,出版专著:《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名著导读》。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曾获得省部级社科奖三项。 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体会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和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析 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概念新探 第二编 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思想观点的重释 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探析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生态维度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辩证法思想及其启示 马克思“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探微 生态文明视域下对共产主义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探微 第三编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工人生存环境的生态批判及其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外部不经济问题的生态批判及意义 第四编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回响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维度 经济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契机 “环境悬崖”危机倒逼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契机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启示 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索隐 理解“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理念的新视阈
导语 本书首先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础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指出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阐发了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批驳了有些人视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反自然,反生态的观点。挖掘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论证了人的生态存在方式。 其次从生态视角对马克思思想观点的重释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挖掘梳理了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弥补了原有的生产力理论中缺乏“生产的自然条件”内容的不足。凸显了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生态维度。提出马克思“生态辩证法”这个概念,并结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予以阐发。系统阐发了“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论证了“财富充分涌流”的观点不会阻碍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道理。 最后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