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精)/世界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复活(精)/世界文学名著》是列夫·托尔斯泰最负盛名的长篇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复活”为主旨,描写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和道德复活的过程。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十六岁时,天真、善良的她真诚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却被这个贵族少爷抛弃了。怀着孕的玛丝洛娃被赶出家门,几经辗转,被迫沦为妓女。但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少女,不幸接踵而来,她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到审判。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良心受到了了深深的谴责,于是千方百计想解救玛丝洛娃,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后来上诉失败,聂赫留朵夫陪玛丝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终于感动了玛丝洛娃,但玛丝洛娃为了不影响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拒绝了他的求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首屈一指的大作家,他
于1828年出生于俄国图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852年,他
二十四岁时,发表小说《童年》,从此走上了俄国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高加索的俘虏》《两个骠骑兵》《十二
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哥萨克》《一个地主的早晨》《茨
冈生活一页》《艾伯特》《琉森》《教育的果实》《黑暗
的势力》《克莱采奏鸣曲》《十二月党人》等作品,是一
个高产作家,以文名震动俄国朝野。特别是他还写了大量
涉及政治和宗教的文字,如《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的信
仰是什么?》《上帝在你心中》《政府、革命者、人民》《
两条道路》《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宗教,它的实质在哪
里?》等。他于1873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0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名誉院士。
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是1863年
他三十五岁时动笔的,一共写了四卷,1869年,他四十一
岁时,该长篇的最后一卷问世。这是一部描述18l 2年法国
拿破仑侵略俄国最后被俄国军民击败的作品,构思宏伟、
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动人,在战争小说方面,
可称古今之最。曾被西方和俄国拍成电影。第二次世界大
战时,这部小说在激励俄国军民保卫祖国、抵抗德寇入侵
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873年,他四十五岁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该小说于1877年他四十九岁时最后脱稿,发
表后在彼得堡文化界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描写贵族家庭生
活和男女情爱悲剧的小说,可以说是作家文学成就的顶峰
,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中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优秀作品,
多次被俄国和西方搬上舞台和银幕。
《复活》是作家继《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之后,第三部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889年1 0
月他六十一岁时开始构思,1899年他七十一岁时才完成,
前后历时十年,可以说作家呕心沥血、竭智尽力、精益求
精的力作,又是一部涉及俄国当时的政治和宗教的小说,
题材惊世骇俗,发人深省;内容有劝人为善、改邪归正的
作用。其问世的前后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法官柯尼向
托尔斯泰讲了一件他亲自审理的真实的案件:一个妓女被
控盗劫,审判时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法庭充当陪审
员。这年轻入忽然发现这名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
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
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
从此逐渐堕落,最后当了妓女。这个年轻人目睹此事,良
心发现,决心以行动来补赎自己早年的罪过,他主动找在
法院当检察官的柯尼说,他说自己有造成这名女子堕落的
良心、道德责任,因此他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
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只要在各方
面帮助这女子就可以了,何必与其结婚呢,这事对双方都
不合适。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
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感人之处在于一个上流社会的人能够忏悔,自
古贵族强奸民女,不计其数,谁也不追究其责任,其作恶
者更不会忏悔。这年轻人不但认错,而且愿意与这个被害
者结婚,等于要给予其加倍的赔偿。作家听了,也被其精
神感动。
这个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中,经
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
树。于是产生了名著《复活》。
这个生活中的故事本是一个悲剧,该女子被诱奸、被
逐出、沦落为娼妓和罪犯,而当其最初责任人愿意补赎、
好运将至时,又得病身亡,真是太悲惨了。
托尔斯泰最初动笔时,为迎合一般读者的心理,想将
这个悲剧写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尾: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
终成眷属,虽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男的著书立说,教育孩
子,女的读书进修,帮助丈夫,两口子过着安宁的生活。
但托尔斯泰后来发觉这样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不符合
生活的真实,最后在他的定稿中,男女主人公无缘结合,
男主人公一片热忱和努力,没有获得他期望的结果,最后
他只能在宗教中寻求解脱,而女主人公与一个流放犯结合
,继续在西伯利亚过苦日子。
在作家的笔下,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原是个天
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姑娘,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她对
聂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但这种感
情不久就被贵族少爷糟蹋了。她怀孕后被驱逐出贵族之家
,历尽人间沧桑,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往下滑,最后滑进
火坑,过了七年非人生活。但苦难还没有到头,她又被诬
告谋财害命,进了监狱,被押上审判台。
喀秋莎·玛丝洛娃恨那个最初造成她失身并且怀孕的
聂赫留朵夫,但一旦发现后者确有真诚的悔改之意,她还
是从心底里饶恕了他,并为聂赫留朵夫日后的生活着想,
拒绝了他的求婚。
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在小说前半部,他是被作者完
全否定的贵族形象,但到了后半部,他却得到了作者的同
情和赞扬,简直成了托尔斯泰思想I的代言人。
他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主动上监狱去求她饶恕
,并愿意同她结婚,以此来赎罪。但最初他精神上还没有
真正地觉醒和复活。他所考虑的只是这事不能让人家知道
,弄得他当众出丑。但接着他还是鼓起勇气去监狱探望喀
秋莎,这是他迈出的重大一步。这个充满空想的精神探索
者终于采取了切实的行动,走上告别旧我的第一台阶。
但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本书的内容,读者在阅读此书时
,不能忽略西方基督教和俄国东正教的教义和教理,同时
也应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故事只在相信基
督的俄国才会出现,这样的奇异小说也只有俄国的大作家
托尔斯泰才会写成。其他民族中不会产生这样的奇事,其
他民族的作家也不会将一个故事这样写。按基督教的教义
,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囚笼,肉体代表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它有七情六欲,都是罪恶的,灵魂只有摆脱了罪恶的肉体
,回到高超的精神境界,才能复活,得到永生,不然的话
,就会永远沉沦淫欲的苦海,无法得救。所以小说中的聂
赫留朵夫进行深刻的忏悔,竭力改恶从善,克服自己的种
种欲望,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灵魂得救。他想和玛丝洛娃结
婚不是一种欲望的表露,而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他认为,
唯有这样,才能救自己,也救玛丝洛娃。
但聂赫留朵夫的宏大志愿只是一种宗教的空想,一种
乌托邦。人是一个生物,精神境界固然重要,肉体的需求
也不能忽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托尔斯泰主
义的体现者聂赫留朵夫将精神的人和肉体的人(动物人)完
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这是一种谬误,本着
这种谬误行事,必定会四处碰壁。聂赫留朵夫之所以拒绝
公爵小姐米西的求婚和贵妇人玛丽爱特的求爱,是因为他
认为这是一种肉欲的爱,他之所以想和苦役犯玛丝洛娃结
婚,是因为他要以此来赎罪,以求得灵魂的得救和复活,
也就是说,他寻求的只是精神的爱,而这种精神的爱玛丝
洛娃并不需要,她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西蒙松的爱情,这
是她拒绝聂赫留朵夫的真正原因。
处事往往走极端是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哲学,托
尔斯泰主义、民粹派都是一些极端主义,与我国儒家的中
庸之道相背离。处事应保持不偏不倚的黄金界限,过分真
诚就会专干傻事,过分无私就会苛待自己,不爱惜自己和
不爱惜他人同样是罪过。聂赫留朵夫从宽绰的大住宅搬入
肮脏的公寓,将土地都分给农民,把姑妈遗下的田庄廉价
卖掉,把身上的钱都施舍给贫民,不要结婚,不要孩子,
将最后一点产业也让给姐姐。他这样做得到什么样的反响
呢?他将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放弃所有的收入,农民反而不
敢接受,以为是东家的诡计;他施舍金钱,遭到渡船上的
老头拒绝;他将最后一点产业也让给姐姐,却正好中了庸
俗的姐夫的心计;他最后还不死心,说要继续帮助玛丝洛
娃,也遭到她的无情拒绝。无私和博爱是对的,但凡事都
有个限度。
再看那些民粹派吧,这些贵族青年,优裕的生活过厌
了,步入一个危险的极端,在彼得堡的大街上掷炸弹,放
冷枪,暗杀愿意改革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结果他们自己
不是自杀,就是被整治处死,或死在荒凉的西伯利亚。
最后,我们认为,做事既需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
人,也应该有利于自己。既需要精神的人的复活,也需要
肉体的人的复活。
中国的道教就注意养生之道,关注今生今世的福祉,
希望肉身的不灭。这倒是一种可行之道。让灵魂来否定肉
体,是对神圣的生命的偏离。
导语
《复活(精)/世界文学名著》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精彩页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当时,彼得走到他的跟前,问道:“主啊!我的兄弟对我犯了罪,加害于我,我应当饶恕他几次呢?饶恕七次够了吗?”第二十二章,耶稣对他说:“我没有说只饶恕七次,而是饶恕七十七次。”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你自然看到了你兄弟眼中有刺,可你感觉到你自己眼中的原木吗?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谁没有罪过,就可向她扔石头。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四十节,学生总不能胜过自己的老师,但是,任何人如能不断自我完善,都可达到和他的老师并驾齐驱的地步。

成千上万的人往往集中在一个不大的地点生活,不管他们怎样破坏这片土地,将它搞得遍体鳞伤,不管他们怎样在土地上堆满石头或铺上水泥、沥青,使任何草木也无法生长,不管他们怎样努力铲除各种从夹缝中冒出来的青草,不管他们怎样用煤烟或油烟熏黑、污染这片土地,不管他们怎样不断砍伐树木、驱赶动物和鸟类,但是春天依然是春天,即使在空气污浊的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春的来临。艳阳高照,草木飞长,大地又复归绿色。凡是人们没有把草根完全铲光的地方,春风一吹,青草又开始生长,它们不仅生长在城市中心林荫道的绿油油的草坪上,而且从铺路的青石板的夹缝中冒出头来。而桦树、杨树、稠李树都伸展开它们的有浓郁香味的黏性的树叶,椴树身上也突现众多破皮而出的幼芽。寒鸦、麻雀、鸽子都闻到了春天的信息,在欢乐地筑巢,墙角的苍蝇也被阳光晒热了身体,嗡嗡叫了起来。春天是欢乐的,无论草木、飞鸟、昆虫或孩子都感到欢乐无比。但是那些大人物,或成年人并没有因为春天来了而稍稍开心,而是在继续欺骗和折磨自己,或在继续互相欺骗和互相折磨。在这些人心目中,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个春天的早晨,不是上帝的世界的美,这种美为了造福天下众生而存在,它带来和平、协调和爱。人们认为神圣和重要的不是这种美,据他们看来,ZUI神圣和ZUI重要的当务之急是怎样使用阴谋诡计去制服和统治别人。
因此,在省城监狱的办公室里,人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大自然赐予一切生物和一切人的春天的和谐和欢乐,而是前夜收到的一纸公文,纸上有印刷号码和红头标题,其内容为:今天,4月28日,九点钟之前要提审羁押在狱中的三名侦讯中的囚犯——两名女犯和一名男犯。其中一名女犯是ZUI重要的罪犯,应当单独提审。于是,根据这一纸书面命令,4月28日早晨八点,一个年老的男狱卒走进单独关押女犯的监牢的黑暗而臭烘烘的走廊里,尾随着他步入走廊的还有一个妇女,她一脸哭丧相,鬈曲的头发已经灰白,身穿袖子上绣着金银边饰的女上衣,拦腰系着有蓝边的腰带。她是个女狱卒。
“您要提玛丝洛娃?”她问道,同时领着这个值班的狱卒走近囚室的朝向走廊的一扇门。
男狱卒用一个铁条将门弄得叮当作响,开了锁,打开了囚室的门,从门内涌出一股比走廊更臭的气体,他叫道:
“玛丝洛娃,上堂!”随即他又虚掩上门,等待着。
即使在监狱的院子里,也有城市里的风刮来的田野中的清新的富有生机的空气。但是在走廊里却只有浸透了粪便、焦油和腐烂物的气味的令人难受的导致伤寒病的空气,它使得任何再次进入这儿的人立刻陷入灰心和忧郁之中。尽管这位女狱卒早已习惯了这种污浊的空气,可从院子里来到这儿对她也是一种折磨。她一踏入走廊,就突然感到疲乏,想要睡觉。
监狱中响起一片忙乱的声音:妇女们的说话声和光着脚走路的声音。
“打起精神来,好不好,等一下可得动作麻利点,玛丝洛娃,我说!”年老的男狱卒在囚室门旁呼叫道。
过了两分钟,一个身材不高的胸部隆起的妇女以青春的脚步从门里走出来,她穿着白色的女上衣和白色的裙子,外罩一件灰色的长袍,她灵巧地一扭身,就到了男狱卒的跟前。这妇人的脚上穿着亚麻织的短袜,袜子上是囚犯穿的女式暖鞋,头上缠着一块白色的三角头巾,从头巾下面,明显是有意地露出一圈黑色的鬈发。妇人的整张脸显得特别白,这种白色常常可以从被羁押很久的犯人的脸上看到,它令人想起地下室的马铃薯的幼芽。她的不大的宽手和从长袍的大衣领中露出的丰满的白脖子也呈现出同样的特殊的白色。人们见了这张脸,免不得要感到惊讶,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张苍白的脸上,有一双黑色而炯炯有神的、虽有点肿胀、却十分鲜活的眼睛,只是其中的一只眼有点歪斜。她将身子挺得很直,鼓起胸脯。走出牢门、到了走廊上后,她略微仰着头,抬眼直视着男狱卒的眼睛,似乎在说,她已准备好了,可以做一切要求她做的事。男狱卒正要锁牢门,从里面伸出一个没戴头巾、头发灰白的老太婆的苍白而严峻的满是皱纹的脸。老太婆唠叨着向玛丝洛娃说个什么事。但男狱卒用牢门推压老太婆的头,那头便不见了。牢房里有一个女人哈哈大笑起来。玛丝洛娃也微笑着,转身朝向门旁的有格栅的小窗。老太婆从另一边将脸贴在小窗上,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把案情和盘托出——多余的话不说,咬定一个说法不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