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草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仅收短文二十九篇,据1993年初版完整收录。作者自序中写到,北京人把值钱的,容易种的花叫“草花”。因本集所收文章短小,一些篇幅较长,有点分量的散文都未入选,但并不影响全集题材之宽泛:游记、风俗、考据、评论,不一而足。全书看似琐碎,有点像北京人所说的“草花”,因名之为《草花集》。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自序
四川杂忆
新校舍
严子陵钓台
沽源
文游台
露筋晓月
水母
牌坊——故乡杂忆
白马庙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野菜
要面子——读威廉·科贝特《射手》
看画
祈难老
悔不当初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岁交春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晚年
大妈们
老董
闹市闲民
寻常茶话
烟赋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昆虫备忘录

岁朝清供
人间草木
序言
我曾给《中国作家》画了一幅画,另题了一首诗。诗
如下:
我有一好处,
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
人间送小温。
或时有佳兴,
伸纸画暮春。
草花随目见,
鱼鸟略似真。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君若亦欢喜,
携归尽一樽。
“草花”需要做一点解释。“草花”就是“草花”,
不是“花草”的误写。北京人把不值钱的,容易种的花叫
“草花”,如“死不了”、野茉莉、瓜叶菊、二月蓝、西
番莲、金丝荷叶……“草花”是和牡丹、芍药、月季这些
名贵的花相对而言的。草花也大都是草本。种这种花的都
是寻常百姓家,不是高门大户。种花的盆也不讲究。有的
种在盆里,有的竟是一个裂了缝的旧砂锅,甚至是旧木箱
、破抽屉,能盛一点土就得。辛苦了一天,找个阴凉地方
,端一个马扎或是折脚的藤椅,沏一壶茶,坐一坐,看看
这些草花,闻闻带有青草气的草花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
种乐趣。我的散文多轻贱平常。因为出版社要求文章短小
,一些篇幅较长,有点分量的散文都未选。于是这个集子
就更加琐碎了。这真像北京人所说的“草花”,因名之为
《草花集》。
散文是“家常的”文体,可以写得随便一些。但是散
文毕竟是散文。我并不赞成什么内容都可以写进散文里去
,什么文章都可以叫作散文,正如草花还是花,不是狗尾
巴草。我这一集里的文章可能有一些连草花也够不上,只
是一把狗尾巴草。那,就请择掉。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导语
本书为“汪曾祺自编文集”中的一种,记花鸟鱼虫、人间草木,有寻常茶话,也有幽默小品,记掌故,述游踪,娓娓道来,亲切可爱。序言中作者也谈到书名的来历:北京人将不值钱、易种的花称为“草花”,是相对名贵之花而言的,一般都是寻常百姓家种的。本集名为“草花”,所以本集中的文章都比较短小,多为作者随性之感,非专门写就,而是自然为之。虽不是那种深刻文章,却寓理于细碎之间,在平实与趣味之中给人抚慰。集中其实不仅写“花草”,也有对平凡人事的记载,如《晚年》《大妈们》《闹事闲民》等,题材并不“重大”,但同样可以向读者传递作者简单朴素的生活观念。
精彩页
成都
在我到过的城市里,成都是最安静,最干净的。在宽平的街上走走,使人觉得很轻松,很自由。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这种悠闲似乎脱离了时代,以致何其芳在抗日战争时期觉得这和抗战很不协调,写了一首长诗:《成都,让我来把你摇醒》。
成都并不总是似睡不醒的。“文化大革命”中也很折腾了一气。我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都到过成都。最后一次到成都,成都似乎变化不大,但也留下一些“文化大革命”的痕迹。最明显的原来市中心的皇城叫刘结挺、张西挺炸掉了。当时写了一首诗:
柳眠花重雨丝丝,
劫后成都似旧时。
独有皇城今不见,
刘张霸业使人思。
武侯祠大概不是杜甫曾到过的武侯祠了,似乎也不见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的古柏树,但我还是很喜欢现在的武侯祠。武侯祠气象森然,很能表现武侯的气度。这是我所到过的祠堂中最好的。这是一个祠,不是庙,也不是观,没有和尚气、道士气。武侯塑像端肃,面带深思。两廊配享的蜀之文武大臣,武将并不剑拔弩张,故作威猛,文臣也不那么飘逸有神仙气,只是一些公忠谨慎的国之干城,一些平常的“人”。武侯祠的楹联多为治蜀的封疆大员所撰写,不是吟风弄月的名士所写,这增加了祠的典重。毛主席十分欣赏的那副长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确实写得很得体,既表现了武侯的思想,也说出撰联大臣的见识。在祠堂对联中,可算得是写得最好的。
我不喜欢杜甫草堂,杜甫的遗迹一点也没有,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在哪里?老妻画纸,稚子敲针在什么地方?杜甫在何处看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都无从想象。没有桤木,也没有大邑青瓷。
眉山
三苏祠即旧宅为祠。东坡文云:“家有五亩之园”,今略广,占地约八亩。房屋疏朗,三径空阔,树木秀润。因为是以宅为祠,使人有更多的向往。廊子上有一口井,云是苏氏旧物,现在还能打得上水来。井以红砂石为栏,尚完好。大概苏家也不常用这个井,否则,红砂石石质疏松,是会叫井绳磨出道道的。园之右侧有花坛,种荔枝一棵。据说东坡离家时,乡人栽了一棵荔枝,要等他回来吃。苏东坡流谪在外,终于没有吃到家乡的荔枝。东坡酷嗜荔枝,日啖三百颗,但那是广东荔枝。从海南望四川,连“青山一发”也看不见。“不辞长作岭南人”,其言其实是酸苦的。当年乡人所种的荔枝,早已枯死,后来补种了几次。现存的这一棵据说是明代补种的,也已经半枯了,正在设法抢救。祠中有个陈列室,搜集了苏东坡集的历代版本,平放在玻璃橱里。这一设计很能表现四川人的文化素养。
离眉山,往乐山,车中得诗:
当日家园有五亩, 至今文字重三苏。
红栏旧井犹堪汲.
丹荔重栽第几株?
乐山
大佛的一只手断掉了,后来补了一只。补得不好,手太长,比例不对。又耷拉着,似乎没有筋骨。一时设计不到,造成永久的遗憾。现在没有办法了,又不能给他做一次断手再植的手术,只好就这样吧。
走尽石级,将登山路,迎面有摩崖一方,是司马光的字。司马光的字我见过他写给修《资治通鉴》的局中同人的信,字方方的,笔画颇细瘦。他的大字我还没有见过,字大约七八寸,健劲近似颜体。文日:
登山亦有道徐行则不踬司马光
我每逢登山,总要想起司马光的摩崖大字。这是见道之言,所说的当然不只是登山。
洪椿坪
峨眉山风景最好的地方我以为是由清音阁到洪椿坪的一段山路。一边是山,竹树层叠,蒙蒙茸茸。一边是农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