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喜悦,成为代代相传的守护符。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人物、云纹吉祥画在中国的吉祥纹样中历史久远、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关系极为密切。人物吉祥画以白描刻画的形象,表达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福寿双全的祈福;云纹以飘逸洒脱的“面”和“线”,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人文精神。 郑军著的这本《吉祥止止/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说》分三部分内容,包括漫说吉祥人物、漫说祥云、作品赏析。 目录 漫说吉祥人物 原始社会时期的吉祥人物 商周时期的吉祥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人物 秦汉时期的吉祥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 唐代的吉祥人物 五代时期的吉祥人物 宋代的吉祥人物 辽金元时期的吉祥人物 明清时期的吉祥人物 漫说祥云 云纹的文化内涵 云纹的起源 云纹的发展演变 云纹的形式与吉祥价值 作品赏析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 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喜悦,成为代代相传的守护符。尽 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 会改变的。 正因为人们有着渴望美好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期盼 ,因此,人们将身边的花、鸟、虫、鱼等赋予了象征含义 ,龙、凤、麒麟被作为瑞兽创造了出来,守护着我们的生 活。更因为人们对幸福的祈求,于是又有了福、禄、寿星 等与我们相伴。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有用图形组成的,有用文字组成 的,也有用文字和图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上大部分是“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形式,既注重形式美,也注重意 义美。 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及生存条件极为恶劣,除受到饥 饿的困扰外,还要抵御猛兽的袭击,经受疾病的折磨,因 此,求生存是原始人类最基本的希冀。正因为有难以抗拒 的天灾、人祸和疾病的威胁,人们“避凶求安”的意识才 更加强烈,逢凶化吉的心理也始终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人们企盼着安居乐业、解脱忧患。 中国吉祥图案主要取材于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如龙 、凤等形象;另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名贵花木或珍禽奇兽作 为装饰形象,如牡丹、莲花、菊花、蝙蝠、象、鹤等;随 着佛教的普及,佛家诸宝的图案也成为吉祥图案的构成主 体,如轮、伞、盖、卍字等;还有以吉祥字、词为变形图 案的,如福、禄、寿、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等。这些吉祥 图案多以“象征”为基本特征,而象征手法有时比用直截 了当的语言更能表达耐人寻味的意蕴。 有些吉祥纹样仅为具有符号性质的图案,只有与主图 案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更完整的寓意,如方胜、如意头 、盘长、三多、八仙、十二生肖、绣球、长命锁、锭、磬 、葫芦等。 另一些吉祥图案通过多种图案与符号组合成完整明确 的寓意,这种图案通常由四字吉祥语表达,如四季平安、 五福和合、平安如意、必定如意、竹报平安、荣华富贵、 三羊开泰、天中集瑞、室上大吉、长命富贵、独占鳌头、 五子登科、杏林春燕、马上封侯、青云得路、玉树临风、 富贵耄耋、松菊延年、群仙祝寿、龟鹤齐龄、苍龙教子、 欢天喜地、连生贵子、喜在眼前、兰桂齐芳、同偕到老、 龙凤呈祥、麻姑献瑞等。 中国吉祥图案汲取了民俗、历史、文化、宗教、哲学 、传说等多种元素和营养,匠心独运,构思精巧,是我国 民族智慧的结晶、民间工艺成就的缩影。其表现内容包括 : 其一,表现幸福者,如五福、福在眼前、福如东海、 天官赐福、吉庆如意、福运昌隆等。其二,表现长寿者, 如猫蝶、延年益寿、百寿图、麻姑献寿、松鹤延年、芝仙 祝寿、嵩山百寿、蟠桃献寿、松菊延年等。其三,表现喜 庆者,如喜相逢、双喜、喜上眉梢、喜报三兀、四时报喜 等。其四,表现丰足者,如天下乐、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庆丰收等。其五,表现美好者,如凤穿牡丹、鸳鸯戏莲 、万象更新、四季花开、三阳开泰、白头富贵、和合二仙 、龙飞凤舞、华封三祝等。其六,表现平安者,如一帆风 顺、马上平安、四季平安、竹报平安、安居乐业等。其七 ,表现富裕者,如连钱、金锭、聚宝盆、刘海撒钱等。其 八,表现多子者,如百子图、榴开百子、麒麟送子、瓜瓞 绵绵等。其九,表现进学者,如连中三元、鲤鱼跳龙门、 鱼龙变化、三元及第、二甲传胪、独占鳌头等。其十,表 示入仕者,如一品当朝、连升三级、马上封侯、指日高升 、太师少师、青云直上、节节高升等。 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抽象意念的具象化和 具象事物的抽象化是其两大程式,具体手法有: 其一,象征表现法。根据某些事物的生态习性、形态 或色彩,表现某一特定的思想内容,这是取其相似或相近 来表示一定含义的表现方法。例如石榴象征多子,莲花象 征纯洁,牡丹象征华贵等。其二,寓意表现法。即借物托 意,用一种事物表示其相关意义。例如蜘蛛寓意喜庆,松 鹤寓意长寿,橘子寓意大吉,龙凤寓意吉祥等。其三,谐 音表现法。利用某些事物名称的同音或近似音,以表示一 定的吉祥意义。例如鹰谐音为“英雄”,鹿谐音为“禄” ,蝠谐音为“福”,百合、柿子、如意谐音为“百事如意 ”,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插在花瓶中的三支戟 寓意“平升三级”等。其四,比拟表现法。即利用比喻或 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某种吉祥含义。例如将猛虎比拟为英武 ;将雄鸡比拟为天亮,因为“雄鸡一唱天下白”;将月季 花比拟成四季,月季花月月开花,寓意一年四季月月幸福 平安等。其五,指事表现法。即用简略的标记表现一定的 含义。如以金乌或三足乌代表太阳,以兔代表月亮,以铜 钱代表富裕,以鱼代表有余,以松柏代表长寿等。其六, 文字表现法。直接用文字表达感情是最为快捷的方式。无 论是早期简单质朴的文字符号,还是后来富于艺术美感的 书法,这些用线条勾勒出的字符,既负载着文字本身求吉 纳福的意义,又展示着线条别致美好的意境。文字符号在 吉祥图案中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有语义的词句,即我们通 常所说的“吉祥话”;一是单体字符,即只用一个字符或 是将数个做出各种异体变化的单个字符组合在一起。例如 黄金万两、和气满堂、福、寿、喜、吉羊等。 总之,祈求吉祥是一种向善求美的美好心理愿望,人 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希望平安顺利、万事如意,民间亦有“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 说法。在实用美术中,人们往往把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统称为“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应用广泛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且有着深厚 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吉祥图 案中也有一部分内容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我们应作出正确 的评价并加以批判和摈弃。 总之,吉祥,是中国民众对生存、生活的理想追求, 不仅贯穿于人们的生存过程,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生命、自 然、社会的认知及生活态度。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发展变 化,吉祥的内涵也在改变,过去的吉祥图案只能反映过去 的社会历史,新的吉祥图案还在不断发展。 本丛书将中国民间喜庆活动中最常见的吉祥物、吉祥 话、吉祥语汇编成册,辑录美好传说与寓意,包括《平安 如意》《连年有余》《仙花宝相》《吉祥止止》《祥禽瑞 兽》《民神护身符》,共六种,是一套喜庆祥瑞且简约实 用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说”。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述了部分专家的研究 成果,在此一并致谢。本书中的图例,一部分是传承的图 案,一部分是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而成,还有一 部分是根据人们现在的心理感受重新创作的,特此说明。
导语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说》丛书将中国民间喜庆活动中最常见的吉祥物、吉祥话、吉祥语汇编成册,辑录美好传说与寓意,包括《平安如意》《连年有余》《仙花宝相》《吉祥止止》《祥禽瑞兽》《民神护身符》,共六种,是一套喜庆祥瑞且简约实用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说”。 本书是其中的《吉祥止止》分册,由郑军、于鞍宁著。 精彩页 过去,每到岁末年初,人们便盼望着新的一年有好运降临,万事顺利,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大量体现在吉祥画中。日常生活中,例如寿辰、新婚、生儿育女、读书中举、升官发财等,都有相应的吉祥画。这些吉祥画都有着珍贵的形象资料,大都体现在年画、剪纸等艺术品类中,无论在美术欣赏方面,还是在民俗学、社会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汉应劭撰《风俗通义·祀典》里,记载了人们为了求平安而祭祀先农、稷神、社神以及风伯、雨师、灶神等。人们杀鸡祭鬼神,杀白狗以血题门户避除不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祭天祀祖、敬神禳灾外,还希求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福寿双全等,并通过象征、谐音、含蓄、寓意等手法绘制成吉祥画。吉祥画在宋代以后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明清两代,已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题材随之增多,内容也更加广泛,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理想化。 原始社会时期的吉祥人物 原始社会(远古一约4000年前)的吉祥人物,大体分为旧石器时代的吉祥人物和新石器时代的吉祥人物。旧石器时代吉祥人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体装饰上,如文身、绘身和体外装饰等。新石器时代装饰人物的特点则表现在玉器、彩陶及各类原始雕塑和岩画的纹饰上。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许多原始艺术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保存下来的只是以坚硬和不易腐烂变质的物质材料为依托的艺术。 石器时代人物 旧石器时代,人类栖身在大树上、崖侧和岩洞里,所使用的工具除了石器还有骨器。人体装饰品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出现,同时,在人身上还出现了文身。 所谓文身,是用骨针、竹签、石针等利器,在身体上刺出花纹,然后将青草汁或锅烟等自然染料揉入花纹,使之成为黑蓝色,永久地保留在人体上。也有使用泥土、炭灰、油料等绘身的,所绘花纹既可以装饰身体,又可以防止虫蛇的侵害。缺点是在身体上不能长久保存。 从旧石器时代进人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开始从野蛮状态逐渐进入到文明时代。彩陶上的许多纹饰,已创造出单独和连续等多种构成形式,并能随器形的不同而出现种种变化,实现了器形与装饰的结合,实用与美观的统一。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早期彩陶上的纹样,主要受当时编织物的影响,编织物大都织法多样,纹饰规整,表现出一种有规律的、流利的风格。仰韶文化彩陶以几何形纹饰为主,此外,还绘有装饰性极强的鱼、鹿、蛙、羊等纹饰,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半坡型彩陶中的人面鱼纹陶盆。这种绘画性极强的人物纹样,面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口略近“工”字形,口角两边有一道交叉斜线,似衔小鱼状。 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盆口内壁绘有五人为一组的舞蹈纹样,共三组。画中的人手拉着手,面向左方,头侧各有发辫,全部摆向右方,下身体侧又有斜向左方的饰物。纹样通过人物的排列,表达了舞蹈的整齐节奏,使人仿佛看到欢乐热烈的场面。这件作品突破了静止,表现出了群体的活动情景。它不仅在绘画史上具有珍贵的价值,也可能是至今已发现的最早的吉祥人物画的雏形。 岩画人物 岩画,是绘画或刻制在岩石上的图画,它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些大量遗存在崇山峻岭中的艺术珍品,数千年来饱受风吹雨淋,至今仍清晰可辨。 中国的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实属罕见。早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记载:“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日:‘主父常游于此。’”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记录了他所看到的岩画的情况。《水经注》是一部有关河流的著作,不仅叙述了河流的发源和流向,还兼及有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还包括了大半个中国的20多个岩画点的情况,是中国最早有关岩画记载的文献之一。 岩画所表现的题材,大都是先民们比较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描绘狩猎场面,或描绘舞蹈及祭祷仪式,或描绘动物的形体,或描绘人与动物或自然的关系等。有时寥寥几“笔”就能描绘或凿刻出所要表现的形象来。这些形象,记录了中华民族由原始狩猎走向文明历程的历史,画卷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 人面岩画 人面岩画数量很多,形态和风格多样,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将军崖,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白岔河下游、东升庙、大坝沟、托林沟、乌斯台沟、桌子山,宁夏贺兰山,闽南仙字潭及台湾万山等地。种类主要有圆形人面、太阳形人面、方形人面、冠饰形人面及无轮廓形人面等。例如位于贺兰山贺兰口的一幅岩画,所呈现的是装饰化的圆形和方形人面造型,具有抽象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最大想象能力。左侧的三条竖线和右侧的四条竖线,代表了人的头发、眼睛,嘴呈半圆形,整个脸廓则为方形,让人联想起古神话中“刑天”的形象。纵观整个人面,最大的特征是简洁明了,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