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玉瑶,女,汉族,1981年5月4日生。北京人,民族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法兰西国家一民族研究。主要代表作包括:《表达自由可以成为亵渎宗教的理由吗——法国在宗教与种族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法兰西nation:从观念到现实》《面临挑战的“单一不可分”原则》等论文,以及《国族是什么?》《欧洲国家——民族的变革——对两种主要观念的反思》《历史维度中的政治民族学者》等学术译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团结”概念的内涵 第二节 “国族”概念的演变与特点 第三节 “民族团结”与“国民团结” 第二章 法国“国民团结”的理论源流 第一节 从“慈善”到“团结”的观念转变 第二节 法兰西的公民国族观 第三章 国民、语言多样的法兰西 第一节 法兰西人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现代法兰西人:多样的国民成分 第三节 多样的语言 第四章 公民个体政治社会权利平等的推进 第一节 国民身份的认定 第二节 公民政治权利平等的逐步兑现 第三节 团结原则下公民的社会权利保障 第五章 少数群体文化权利不平等的固化 第一节 不平等的语言权利 第二节 少数民族集体身份的制度性缺失及其后果 第三节 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否定 第六章 移民融入与法国宗教政策 第一节 移民宗教习惯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 法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原则及其形成 第三节 旧政策的保持与新机构的成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梳理了法兰西民族诞生以来,围绕“国家—公民”关系模式,历届政府为此施行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实践,指出这些实践有效地培育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认同和团结;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也导致国内少数民族的“名亡实存”,内陆法兰西人与位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等)不仅存在相互歧视现象,也一度导致这些少数民族产生独立和自治诉求,造成了破坏国家统一和团结的恶劣影响。而主流社会与新移民之间因文化、价值观差异导致的摩擦不断,也将随着恐怖主义问题变得愈加恶化。这些问题都是法国“民族团结”内涵中缺少介于国家和公民之间的中介性文化群体,导致官方不为其确立法律—行政身份,进而无法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所致。 内容推荐 法国“国民团结”指向“公民团结”,即“人民的团结”,最终落实为“社会政策”;而中国“民族团结”则多指向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往往落实为“民族政策”。带着这样一种比较视野和中国关怀,本书全面阐释了法国“国民团结”的概念、理论、实践与问题。其学术价值在于以法国为案例,对民族政治学如下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一,如何解释现代国族一国家的理论设计与实际形成;第二,如何解释国族一国家内部成员的平等身份(公民)与民族差异问题;第三,如何认识国族—国家统一与公民权利平等前提下民族群体的特别权益以及族际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