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反套路(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大卫·迪萨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及决策的有趣之作!
很多时候,大脑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它会导致你陷入察觉不到的偏见、混乱和误区,容易被他人影响——也就是被“套路”,从而犯错。
很多时候,大脑会偷懒,不假思索地做出错误的决定。
你的记忆很容易就会被改变,一张照片就会让你想起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在说话的过程中,比喻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
遇到限时抢购的时候,明明自己并没有需求,却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
手持一杯热饮,比一杯冷饮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喝了一杯甜饮的人比喝白水的人更愿意原谅别人;算数学题时,拿着重物,更容易给出更高的估值。
…………
心理学家、跨界科学家大卫迪萨沃为你揭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维套路,用科学的方法帮你彻底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大卫·迪萨沃(David DiSalvo),专注于研究大脑和思维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NBC《晚间新闻》、CNN《头条新闻》专家嘉宾主持。除此之外,他是一名大众科学作家,在《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科学美国人》《今日心理学》等刊物开设了专栏,写作关于科学、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话题,受到众多读者喜爱。
目前,《反套路》已经被翻译成10国语言,畅销全球。
目录
序言 为什么人心难以捉摸?
引言 大脑的认知特点和基本逻辑
大脑的运作方式,其实很复杂
打鸡血其实作用不大
我们有时候只能靠直觉行事
关于本书的事先声明
第一部分 轻易察觉不到的偏见
第一章 我们大部分的偏见,来自于确定性
人类其实比虎鲸还固执
在眼前“消失”的大猩猩
奇妙的思想框架
依赖直觉,容易陷入套路
只要有利,对错并不重要
都灵裹尸布和给狗狗洗澡
隔空打牛,是绝技还是忽悠?
影响决策的,除了思维定式,还有思维图式
大脑发出的信号,有时候是不靠谱的
第二章 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规律
巧合是命运的安排吗?
我思故我在
疯狂的咖啡和抽烟的猴子
故意捣乱的上帝
偶然和运气
无处不在的控制错觉
第二部分 无意识的力量
第三章 为什么你对未来感到迷茫?
未来的不确定性
急事真要命
换成是我,会怎么做?
第四章 被无意识控制的生活
大多数人在路上会走神
神游天外
迷失在白日梦里
第五章 沉迷与逃避现实
网络初兴
娱乐至死
迷恋网络
大脑极度渴望归属感
现实与虚拟,界限并不分明
人之初,如白纸
第三部分 动力、克制与后悔
第六章 发动你的懒惰引擎
打破体制束缚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攀比是最大的竞争动力
为什么自我意识会带来动力?
反馈越快越好
坦诚相见
倾听内心的声音
第七章 用神奇画板写下承诺
这次我是真的发誓!
抵制美食的诱惑
你比黑猩猩更有自控力吗?
让别人帮你自控
靠想象抵制诱惑
“管它呢”效应,会让人破罐子破摔
另一种自控力
第八章 “渴望—获得—后悔”的循环
揭开悔恨的面纱
歪心狼、应召女友与网上竞拍
喜新厌旧
反事实思维
不后悔的秘密
第四部分 社交会影响你的判断
第九章 大脑的社交偏好
有样学样
嗨,我在给你打分哟
如何优化朋友圈?
大脑的社交偏好
忍气吞声,还是维护自尊?
第十章 你比想象中更容易被影响
公众观点
你决定还是我决定?还是你决定吧!
同伴的看法
群体选择与身份认同
信以为真的错觉
影视感染力
比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
我们有多容易受影响?
第十一章 大脑容易染上“流感”
不但情绪会传染,肥胖也会
同步焦虑
当心“指责”这个怪物
感同身受
打哈欠的黑猩猩
人类并不擅长识别谎言
第十二章 物品的隐藏力量
指尖上的大脑
思维的重量
如果你觉得温暖亲切,很可能是热咖啡作祟
硬板凳的作用
第五部分 记忆与榜样
第十三章 改写记忆
你确定你看见了?
记忆的分类
一边记忆,一边遗忘
照片可以改变记忆
既然视频为证,那我肯定有罪
信任的陷阱,虚假的记忆
错误信念:虚假记忆的产物
记忆可以构建未来情景
第十四章 生来模仿,刻意练习
儿童的模仿
如何成为专家,其实并不重要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一般性还是特殊性?
出租车司机与入室窃贼
找准目标
第六部分 说到不如做到
第十五章 远离套路的50条建议
1.别着急,先缓缓
2.既有观念如何影响当下的想法
3.提防“易得性偏差”
4.理解思维框架
5.请别人帮你信守诺言
6.短期回报与长远利益
7.制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
8.狩猎过程比捕获猎物更诱人
9.全面思考未来,避免“自利偏差”
10.特殊性策略
11.有始有终
12.不要自我告知,要扪心自问
13.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
14.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影响你的第一印象
15.你的记忆其实并不可靠
16.拒绝习惯化
17.想象刚吃完大餐,能抵挡美食诱惑
18.感同身受不可盲目
19.练习元认知
20.别总相信“常识”
21.情绪也会传染
22.自我感觉正确,不代表真的正确
23.当心“直觉性无视”
24.人都喜欢寻找联系
25.渴望“替罪羊”
26.做事本身就是目标
27.我们不擅长预测情绪
28.及时反馈能够带来动力
29.同理心会让我们难以识别谎言
30.用好核对清单
31.反事实思维既有风险,也有价值
32.重复乃说服之母
33.比喻具有神奇作用
34.大脑不仅在头颅内
35.不知为不知
36.“认知流畅性”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宣传
37.道德自我调节
38.对大脑来说,信什么都一样
39.接受概率
40.避免合取谬误
41.谨慎看待表面价值
42.不要轻信THOMAS
43.你也许会失去冷静,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观
44.当心被后悔操纵
45.记住黑猩猩和儿童是怎么抑制冲动的
46.词语引导认知
47.模仿是人类
序言
在这本书的开头,大卫·迪萨沃讲了一个杂货店遭贼
的故事。情况原本可能变得更糟糕的——迪萨沃的两名同
事不顾危险,阻止小贼偷烟,结果身受重伤,好在没人丢
掉性命。两名杂货店员都不是鲁莽之辈,掌握的信息也足
以做出更明智(不那么危险)的选择,但他们却没有那样
做。他们没有理智地评估风险,而是轻率地做出了决定。
为什么会这样?
迪萨沃解读了这两名倒霉店员不理智的思维方式,认
为是常见的认知偏差扰乱了他们的判断。其中一个年轻人
受到传统“男强女弱”的观念蒙蔽——这种认知偏差往往
存在于潜意识层面。另一名店员则是因为想逞英雄而变得
盲目,忽视了局势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有些情况下完全
不适合逞英雄。他们两人都不假思索地采取行动,做出了
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刻板印象(stereotypes)和脚本(scripts)是两种
非常有用的认知工具,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行
事法则。没有类似的认知工具,我们就会变得犹豫不决,
无法正常行动。但如果运用不当,或在不恰当的情境下使
用——就像迪萨沃的两名同事试图阻止小贼——这些工具
也会变成陷阱。我们随时都会用到“刻板印象”和“脚本
”,将它们视为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捷径。但就像上述例子
展现的那样,它们也会扰乱我们的判断。用俗话来说就是
,我们会陷入一些“套路”。
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作者在书里讲述的一些故事
,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坏人并不总是狡诈无情
,好心的员工有时也会犯傻。我们在做决定、做选择时都
会犯傻。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对他们的误判和做法感
同身受。
我喜欢这个故事,还因为它说明了两点。第一点跟人
类行为有关,第二点跟我们对心理学的认识有关。
故事说明的第一点是,人类的心理错综复杂。我职业
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证明这一点,因为它并不像人
们想象的那么显而易见。写一本行为科学读物面临的挑战
(跟写天文学或粒子物理学读物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就
是读者已经具备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每个人都感受过从
恐惧到愉悦的种种情绪,每个人都有过积极和消极的时候
,每个人都尝试过自控,但是收效甚微。所以说,读者大
概知道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是,要向人们
展示心理学中不那么显而易见的事实。心理学作家面临的
挑战则是,要让读者相信,这些事实新鲜有趣,值得一读
。在这方面,迪萨沃享有绝佳的声誉。他擅长描述日常生
活中的细节,让读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相信,心理学读物是各种科普读物中最难写的。如
果这听起来与直觉相悖,只是因为所谓的“硬科学”(即
理论或事实可以精确测量、测试或证明的科学)看似更抽
象,与数学紧密相关。其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解释心理学很难,需要深
厚的科学和文学素养。人类行为极其微妙,难以捉摸,大
多处于灰色地带。与此相比,写作(包括写科普读物)通
常太有条理性,容易忽视其微妙之处。用写作这种迟钝的
工具来阐释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的微妙之处,对作者来
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故事说明的第二点是,生活中的“下意识决策”远比
我们想象的(或愿意承认的)多得多,而这并不是什么好
事。这是认知心理学在过去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关注的核
心话题,也是迪萨沃在本书中选择深入探讨的。我们的思
维不是受少数非理性认知偏差影响(或误导),而是受到
成百上千种认知偏差的影响。这些认知偏差彼此影响,有
时相互促进,有时彼此削弱。
大量研究表明,尽管人类的心智拥有独特的分析天赋
,但同时也深受认知偏差影响,导致缺陷百出。就像我们
过于依赖“刻板印象”和“脚本”做判断一样,对结果和
确定性的需求、对社交联系的渴望,以及迪萨沃在书中清
晰展示的其他认知动力,都对我们影响深远。
这些关于“下意识决策”的洞察相当新颖,似乎能以
此推论出人类心智是某种“双处理器”,总在缓慢的理性
思考与迅速的直觉判断之间摇摆不定。不同个体也许会倾
向于其中一种思维方式,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深思熟虑”
与“依靠直觉”的混合体。我们都具备深思熟虑的能力,
但在特定情境下不一定会选择慢慢考虑。有时候需要迅速
做出判断,完全依靠直觉,有时候则需要多花点时间,审
慎做出判断。这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但不是每个人都善
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换句话来说,思考其实是件混乱不
堪的事。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被“套路”。
描写这种混乱状况并不容易,因为稍不留神就会给出
错误的解释。当我们描述复杂而混乱的事物时,会急于做
出简单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化约论”(reductionism
)。我们更喜欢把黑锅推给某种性格缺陷,而不是直接承
认自己马虎大意。迪萨沃坚持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
避开了“化约论”的陷阱。
心理学作家还面临一项特殊的挑战,那就是抵制大脑
的诱惑。本书的许多洞察都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范式转
变。这与神经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包括脑神经化学物质
的新发现和观测大脑活动新方式的出现。这门新兴学科让
我们得以从全新角度阐释人类行为,也促使脑科学相关书
籍和文章不断涌现。尽管这些洞察都非常出色,但还不足
以解释人类的思维与情感。
人们普遍存在误解,认为探讨大脑的读物要比探讨人
类思维和行为的读物更深刻,也更有科学性。许多作家也
陷入了同样的误区。事实恰恰相反。脑解剖和脑化学都以
生物学为基础,所以相关作品被纳入了“科普读物”,但
它们对人类天性的解释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大脑并不等
于行为,大脑活动报告不一定能解释重要问题,比如我们
为什么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要想弄清这些既有趣又复
杂的问题,就必须埋头苦读实验心理学著作。
由于神经科学过于化繁为简、夸大其词,因此当下出
现了强烈的反对声浪。不少脑科学家自己也指出了该领域
的局限性。这不是说探测和扫描大脑不重要(通过这种手
段,我们总有一天会得出重要答案),但就目前而言,大
脑还无法解释人类心理的微妙之处。所以,我们还需要研
究心理学。迪萨沃非常明智,没有选择相对简单(但缺乏
洞见)的探索方式。
严肃心理学作家还面临一项特别的挑战——怎么才能
从市面上粗制滥造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大多数书店的
心理学区(通常叫作“励志区”)往往充斥着自命不凡的
作品,对人类的境况发表高见,夸夸其谈。有些作者具备
相应资历,有些则不然一旦这似乎一点也不重要。每本书
都在大开药方,教人怎么过更好的生活,但没有几本有科
学依据,更别提缜密的知性探究了。
《反套路》并不是励志书。作者只想提供一些“科学
方面的帮助”。这就意味着,迪萨沃踏踏实实走访了许多
实验室,阅读了大量科学研究文献,然后将关于人类思维
的前沿洞察汇成一本书,呈献给各位读者。书中开的“药
方”比较低调,因为将认知心理学用于现实生活的时间还
不长。作为一名称职的科普作家,他能做的就是让读者意
识到人类心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跟自己作对。摆脱不理智
的判断和危险的决策,做出审慎而理智的决定,少被“套
路”,这仍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不过,迪萨沃为我们
提供了全新的实用工具。
导语
你可能没有发现,你总是被大脑说服,大脑相信什么,你就相信什么!当你对某个决定或原则坚信“就是这样”时,大脑就会快乐,一旦大脑快乐了,感觉就对了。不过,可怕的事实是:我们常常被大脑蒙蔽,误以为“感觉对了”就是“正确了”,然而,对你有帮助的是“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正确的感觉”。
然而,大脑很容易偷懒,很容易犯错,也很容易陷入思维陷阱和偏见。因此,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套路”了。所以,从来都不是你在驾驭大脑,而是大脑在驾驭你。
《反套路(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可以帮助你了解大脑的基本逻辑,跳出思维陷阱和认知偏差,从此不再被“套路”,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为什么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会坑了自己?这本
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和有效的指导,也用丰富的
知识解释了人类为什么操控彼此的原因。如果你想知
道更多关于你为什么做、你如何做,以及如何避免成
为其他人操纵策略下的牺牲品,我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菲利普·津巴多博士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这本书会令你的大脑愉悦。作者妙语连珠的阐述
、妙趣横生的案例故事,为我们揭示陷入套路的原因
。你需要阅读这本书,好让你成为真正清醒的思考者

——丹尼尔·西蒙斯 畅销书《看不见的大猩猩
》作者
想知道大脑是怎样像操纵木偶一样控制你的吗?
迪萨沃从最新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中汲取精华,
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解读。谁知道呢?或许
你了解得越多,在被大脑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就越能
控制自己。
——约瑟夫·卡罗尔 作家、哲学博士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无比贴切地适合这本书
。迪萨沃把我们从日常困境中带了出来,他用科学和
心理学引导我们正确认知,并为我们提供了改善生活
的方法。
——《纽约时报图书周刊》
精彩页
我们的大脑是一台能做出预测、检测规律的机器,渴望稳定、明确、持续的东西——这听起来挺不错,但它有时会出问题。
上班的第一天,你踏进了新办公室。你浑身紧绷,像在有鳄鱼出没的池塘边喝水的小鹿一样警惕。这不是你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你以前也做过其他工作,所以这种感觉并不陌生。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份全新的工作,你跟多年前开始头一份工作时同样焦虑不安。不过,两者还是存在差异的,只是你第一次走过办公室走廊时还没意识到。你一步一步朝前走去,打量两旁的办公室,感受着工作氛围。突然,你有了一种感觉——我会没事的。
为什么这个念头能冲破压力和紧张的束缚,突然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在你一步步走过走廊,慢慢熟悉新环境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尽管并不显而易见,但这其实是大脑运作的结果。你看到、闻到、摸到、听到的一切都会经过大脑的处理、分析和解码。你的大脑在运用进化得来的能力,而且运用得极为出色。事实上,它用情绪反应战胜了神经反应,让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说你以前真的来过这里。大脑会分析你当前所处的环境,在新环境中寻找熟悉的模式,也就是过去类似的经验。它得出结论:既然有这些熟悉的模式,你就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随着你慢慢结识新同事,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经大脑处理,越来越多的模式被检测出来。随着时间流逝,你对新环境中的事物越来越了解,原本让你提高警惕的东西将不再被视为危险,也不再需要密切关注。短短一天时间,大脑就勾勒出了一幅微型地图,告诉你如何在新环境中生存下去。这幅地图会增减、变动、调整、扭曲,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变化都源于你大脑识别、编码、归类出来的种种模式。
经过多年的神经科学研究,如今大脑被视为一台预测机器,一个极为复杂的器官。它通过处理信息,能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大脑尤其擅长检测模式、发现规律、预测威胁和讲述故事。它喜欢稳定、明确和持续的东西,会将不可预测、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视为对自己的威胁——也就是对我们的威胁。
问题在于,为了规避和对抗这些威胁,大脑进化出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促进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与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为息息相关。本书会探讨其中的一些副作用。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们在害我们摔跟头、掉进陷阱的同时,却会让能预测威胁的大脑非常“快乐”。也就是说,大脑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乐于陷入“套路”。接下来的章节,将探讨以下内容:
·为什么我们渴望确定性,希望觉得自己是对的?
·为什么我们会靠记忆支撑这种感觉?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巧合赋予意义,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为什么我们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会努力规避失败?
·为什么我们会调节道德行为,以此获得心理平衡?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后悔的怪圈? ·为什么该用特殊性策略的时候,我们却爱用一般性策略?
如果我们能不带偏见、误解和妄想地生活,世界将是多么美好。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总是忽略这个事实。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一头雾水,搞不清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为什么会那么想。这不是因为我们蠢。恰恰相反,只有具备复杂思考和反省能力的大脑才会受蒙蔽,搞不清自己的心智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不过,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先后退几步,从认知角度看一看我们是从何而来,又要往何方去。
P8-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