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平衡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政治制度作为一个联结各种复杂关系的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创设了丰富的制度,用以消除分歧、化解矛盾,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反而引致了更广泛的冲突。对制度的产生、效果、作用原理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总结多民族国家建设和治理的经验教训。本书以瑞士、英国、新加坡、印度与菲律宾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包容与凝聚并举的理念,以多民族平等共存、和睦相处为前提,允许和容纳各个民族的意见表达,以有指导性与影响力的共同力量为核心,在操作层面建立一套既反映各民族的利益要求又有权威性与吸引力、既具有包容性又能产生凝聚力的制度,才能有助于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存和发展。 作者简介 常晶,女,1986年生,政治学博士,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研究部副教授,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第六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制度、民族政治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出版译著1部,在《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宗教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复杂性与内在张办 一、从硬权力走向软权力 (一)强制聚合:现代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程 (二)变化中的国家: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多民族面貌 (三)软权力建设:现代多民族国家整合的重要维度 二、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复杂性 (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格局各异 (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权利诉求多样 (三)多民族国家分处不同的发展阶段 (四)多民族国家分属不同的文化情境 三、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张力 (一)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张力 (二)国家一体化与民族分离之间的张力 (三)现代民主制度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张力 四、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思路 (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统一与发展 (二)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念:包容与凝聚 (三)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途径:政治制度建设 第二章 尊重与承认: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宪法基础 一、从一致走向包容 (一)现代宪法在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及其排异性 (二)包容性宪法与多民族国家建设 二、宪法民族条款的文本分析——以五国为例 (一)宪法的原则性条款 (二)宪法的特别条款 三、宪法提供了什么?不能提供什么? (一)宪法承认:多民族共存于统一国家的基本前提 (二)宪法共识:多民族国家团结与凝聚的重要纽带 (三)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爱国主义及其情境条件 第三章 代表与共享: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复合治理 一、从同化主义到包容性统一 (一)同化主义路径 (二)包容性统一路径 二、多民族国家的复合治理体系——以五国为例 (一)选举与议会 (二)中央与地方 (三)政府与政策 (四)非正式制度 三、从统治到治理,从单一到复合 (一)权力关系:共享 (二)权利关系:互补 (三)治理的背后:核心价值与协商共识 第四章 表达与整合: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政党功能 一、政党与国家建设 二、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政党功能——以五国为例 (一)包容型政党:一党主导的多民族国家建设 (二)妥协与合作: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的多民族国家建设 (三)地区民族主义政党的两张面孔 三、政党的适应性问题: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视角 (一)政党自身:趋向包容 (二)政党政治:趋向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