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与熊十力、梁漱溟合称为“新儒家三圣”。于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抗战期间,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主要著作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老子注》《法数钩玄》等。 目录 卷端题识 泰和会语 引端 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 横渠四句教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甲、六艺统诸子 乙、六艺统四部 论六艺统摄于一心 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 举六艺明统类是始条理之事 论语首末二章义 君子小人之辨 理气(形而上之意义,义理名相一) 知能(义理名相二) 附录 论老子流失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 对毕业诸生演词 宜山会语 说忠信笃敬 释学问(先释学问之义,后明问答之旨) 颜子所好何学论释义 初标宗趣 二显正学 三简俗见 说视听言动(续义理名相一) 居敬与知言(续义理名相二) 涵养致知与止观(续义理名相三) 说止(续义理名相四) 去矜上(续义理名相五) 去矜下(续义理名相六) 附录:拟浙江大学校歌(附说明) 法数钩玄 卷一 释三十七道品 释三解脱门 释三德三身 释翻三染成三德 释常乐我净四德 释凡夫四倒 释二乘四倒 释四谛 释十二因缘 卷二 释五停心(出《天台四仪》) 释八种恶觉(出《华严经》) 释八大人觉(出《佛遗教经》) 释十信 释十住 释十行 释十回向 释十地 释般若十喻 释楞伽五法 释愣伽三自性 释楞伽二无我 卷三 释二烦恼(出《瑜伽师地论》) 释见思二惑(出天台教义) 释三止三观(出天台教义) 释四安乐行(出《法华文句》) 释四悉檀(出天台教义) 释四食(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释三种三修(出《涅盘经玄义》) 卷四 释四大(出《圆觉经》) 释四微(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释五蕴五喻(出《大庄严经》) 释四难(出《法华文句》) 释四不可得(出《诸经要集》) 释四摄法(出《法界次第》) 释四事供养(出《增一阿含经》) 释三明(出《杂阿含经》) 释六神通(出《法界次第》) 卷五 释五盖(出《法界次第》) 释十缠(出《翻译名义集》) 导语 1938年11月—1939年1月,马一浮分别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给迁徙中的浙大师生作“国学讲座”,讲座的内容给浙大学子一种新的精神体验。 《法数钩玄》为重新编整佛学名相,次第分明,引经据典,释义精要,乃其唯一佛学专著。 内容推荐 本书汇编了马一浮的两部著作。一为《泰和宜山会语》,此为马一浮在抗战时期与浙大师生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所作之演讲,乃首次宣讲“六艺论”;一为《法数钩玄》,此书乃其唯一佛学专著,是对佛家名相的整理与通释,全书次第分明,引经据典,释义精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