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遇见出版(凤凰树下随笔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东明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蒋东明,编审,1957年11月生于厦门,祖籍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7年入职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至2017年任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曾任中国大学出版协会、华东地区大学出版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大学出版》《现代出版》等多家杂志编委。曾获“中国高校出版人物奖”、“福建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出版人奖”、“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一批“四个一批”人才、“2016厦门市文化产业年度风云人物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含合著)4部。现为厦门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会长、厦门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
后记
遇见出版
在我年轻时的无数职业梦想中,从来没有幻想过自己
会从事出版工作。因为在入职出版社之前,我并不知道出
版是干什么的。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厦大历史系毕业
的。母亲是中学历史教师,父亲是厦大历史系的教授,他
在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受家学的熏陶,
我从小便对文史产生兴趣,加之喜欢书画,在“文革”的
环境下,中学的功课可以轻松应对,我每天几乎沉浸在写
讲用稿、写大标语、绘宣传画、抄大字报……1975年高中
毕业后,我有一段时间在一家誊印社当临时工,主要工作
是在图纸上写字或刻钢板字。因为我的好兄长、书法家吴
孙权也在那,我可以在他身边学习书法,苦涩的日子因为
有了兴趣的融入,倒也其乐无比。
1978年,高考在即。当时已经当工人的我,又面临人
生的一次选择。
一天夜晚,父亲特地找我聊关于高考问题。他知道我
兴趣文史,也有一定的基础,但他却说:“我和你妈都不
希望你去读文史,我们自己就是过来人。你去考物理,学
理科,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一阵愕然,思想没有扭过弯,陷入茫然之中。
在“文革”刚结束并恢复高考的时候,陈景润的事迹
广为宣扬,“向科学进军”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理科是
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选项。在这个时代的大潮推动下
,我遵从父母的意愿,考上厦大物理系。
四年大学学习,自己还算努力,毕业后留校,当上物
理系学生辅导员,又兼基础物理课的助教。当时学校规定
,担任辅导员不能考研,必须专心工作。虽然辅导员不会
是终身的职业,但自己并没有太多考虑今后会从事什么工
作。在辅导员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学生们相处
甚欢,自己的某些文史和美术兴趣也在工作中得到发挥,
诸如带领同学们出黑板报,出版学生的刊物“百花园”,
设计毕业纪念册等。那时学校开始在学生中开设“思想道
德修养”,要我承担授课任务。没有教材(只有教学大纲
),我就自己去听哲学系的“伦理学”课,到图书馆参阅
图书、备课,硬是把这门课开设起来,同学们反映还不错
。后来,凭着兴趣,我又去哲学系听“自然辩证法”课,
与主讲教授鲍振元相识。在他的邀约和指导下,我开始撰
写《新兴学科大观》《获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李政道传》
,此后,在《李政道传》方面出版了多部书。文史的基因
和物理的知识,让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点。
每个人其实都有与生俱来的某种禀赋。人生的很多机
缘,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向所致。1986年,我所带的1982级
学生毕业了,系领导准备让我继续沿着辅导员的路子走下
去,我也一直在犹豫着。有一天,我到经济学院大楼参加
自考改卷工作,休息期间出来转转,看到在二楼的五间小
办公室门口赫然挂着“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牌子。
出版社!哈,厦大还有出版社!虽然我对出版是干什
么的还不清楚,但感觉冥冥之中,老天爷好像非常眷顾我
,打开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扇大门,那是通向我一直想要走
的那条路。
就是他了——出版社!我义无反顾地盯着他,好像找
到自己多年的职业归属。很快,在学校和物理系、出版社
领导的支持下,我办好调动手续,于1987年3月22日到出版
社报道,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出版社工作生涯。在出版社
的日子里,那些关于选题策划、沟通作者、编辑、封面设
计、印制、书评、营销、财务、经营管理的工作,我都抱
着极大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很荣幸,我自1999年到退
休的2017年,担任了18年的厦大出版社社长,与出版社同
人齐心协力,共同打拼,取得一点成绩。我对厦大社发展
的想法就是,厦大社是个小社,又无地缘优势和文化资源
优势,只能依托厦门大学,在自己的出书特色上下功夫,
长年坚持,心无旁骛。由此,我提出“蕴大学精神,铸学
术精品”的办社理念,以及大学社学术出版的“四个着力
点”。而我以为小社要办大事,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是最重
要的。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让人人都把出版社当
作家,人人都做出版的有心人。我提出出版社在管理人方
面要树立“四气”,形成自己优雅的文化气质。只要在“
书”和“人”方面下足功夫,定位清晰,就是抓住了发展
的根本问题。30多年来,厦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
书,购置了自己的办公楼和书库,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
升,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我们还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温
馨、优雅”企业文化,令人羡慕和赞赏。厦大出版社还被
学校领导称为“厦门大学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这让我们
每位同事都以自己是“厦大出版人”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电影《无问西东》中,对年轻人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发
出:“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
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找到真实的自己。”遇见出版
,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从事出版,也可以说是找到真实
的自己。更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喜欢一项工作,并把这份
职业当作事
目录
出版漫谈
出版是充满乐趣的迷人事业
让出版工作充满创造性的诗意和愉悦——《大学出版》编辑部主任、记者曹巍访谈
大学出版30年:大学为根,学术为魂
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是什么
大学出版:沐浴阳光的事业
大学出版社不变的追求
图书出版业的价值及其实现
大学社改制三题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四个着力点”
大学出版:学术的坚守与竞争的智慧
大学底蕴造就出版的品质——《出版参考》记者访谈
研究力量的整合与出版资源的借势
出版浪潮中的独立思考
出版专注度决定品牌拓新度
打造强壮的“小舢板”——再谈“独体社”发展之道(《出版广角》记者访谈)
守住理想耐住寂寞
弘扬传统文化是出版人的重要使命
出版失信“败血症”要根治
出版专业分工:从行政约束到主动追求
著作权法与编辑的职能
编辑是干什么的呢——谈编辑工作的加工性和创造性
滕王阁前话出版——对出版工作的一点感悟
“嫁裳”与“新衣”
大学环境中大学出版社的“人本”管理
新机制下人才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多一双慧眼看出版
数字出版,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美两国大学出版业发展比较
日本图书发行机制面面观
春风四月访英伦
我与厦大出版社
奉献,在他们的脚步声中——庆祝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10周年
成绩斐然 任重道远——庆祝厦门大学出版社建社15周年
营造特色 树立品牌 争创一流业绩——一厦门大学出版社建社20周年巡礼
珍惜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纪念厦门大学出版社建社25周年
寻找厦大出版社的气质
《蔷薇之旅生活家》人物访谈——光阴的故事——厦门音乐广播电台洪岩主播专访
蕴大学精神 铸学术精品——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理念
厦门大学出版社是如何跻身国家一级出版社的
厦大出版社办公楼的故事
优雅如斯——献给厦大出版社30岁生日
厦门大学出版社30年
祝福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在厦门大学出版社30周年庆典上致辞
让凤凰树下弥漫着学术芬芳——厦大出版社推出《凤凰树下随笔集》丛书
“凤凰树下”的校友深情——在厦门大学1982级物理系校友捐助出版基金签约仪式上的发言
在厦大出版社新老社长任免大会上的发言
图书评说
天天都应是读书日——李克强总理在厦大书店自费购买厦大社图书侧记
寻找科学之链——读《统一科学初探》
迈向统一科学的高峰——评《统一科学——融基础学科于一体》
一位老外笔下的中国厦门——潘维廉与《Amoy Magic(魅力厦门)》
从“老内”看老外——中美文化交融中的魅力老潘
惊人诗句老横秋——写在《虞愚自写诗卷》付印之际
读序
封面
平实流畅最真情一一林懋义先生著《这里春长在》编后
站着睡觉的人——林荣瑞先生和《福友现代实用企管系列》
陈宗厚著《趣侃说话》序
今天,我们怎样读书
自然随性 妙景天成——《余承尧绘画艺术研究》编后
评萨本栋与《普通物理学》
刘玉栋——中国式的平民英雄——《战神刘玉栋》编辑随想
“有人情味”应不只是医者——评《做有人情味的医者》
往事故人
在厦大出版社的日子里
李政道博士应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始末
为梦想出书——一我与三位作者的出版情结
怀念老社长陈天择老师
悼念吴兄孙权
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
难断西安情
西藏,神秘中透着清纯
走进正处战争边缘的伊朗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印象
咱俩有缘
留下“走过”的印戳
迟来的楼层编号
“出版杯”,永远的魅力——写在第八届“出版杯”教职工篮球赛开幕之际
金门之行
被信息包围的世界
冷观阎锡山
工作餐
米饭
看电影
《斯大林格勒》,一部难得的好影片
曾经的“红卫四”
写好我们人生的最美篇章——在厦大物理学1982级毕业30周年聚会的发言
“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李政道教授物理生涯侧记
后记:遇见出版
精彩页
出版是充满乐趣的迷人事业
出版活动是将人类世代集聚的智慧和发现、思想和情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为公众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作为一项职业,她需要从业者要拥有理想情怀和实干精神,既长袖善舞又潜心做事。不是每个人都会对出版职业产生兴趣,她与个人的性格、学识、素养、爱好有关。唯有将谋生的职业变成事业,真正理解出版的文化内涵,你才能发自内心去热爱。对于热爱出版工作的人,在这项迷人的事业中融入越久,就越能感受到其中无穷的魅力和乐趣。
出版工作永远是鲜活的。
她能让出版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激情
出版活动的本质是对知识的选择和编辑。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浩瀚如海,且文化的创造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作为出版人,你眼前的世界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你每天都可能会有新发现,每个事件都可能成为出版的选题,每部书稿都是一次创造的机会或是一处拷问的陷阱。所以,出版人就必须站在高处,尽可能阅历过世界上最优秀的东西,锤炼自己选择的眼光。发现、想象、创造的过程,使得出版工作永远是鲜活的,充满悬念的,她能让出版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激情。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门类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活动规律和“两效统一”的要求,体现了一种社会分工的荣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时代,出版人要有“民族情怀,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出版业需要经营,要追求经济效益,但商业价值仅仅是实现文化目的的手段。古今中外的优秀出版人都能够以独特的眼光,将商业价值与文化目的巧妙地融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不能兼顾时,他们都会自觉摆正出版文化和出版经济的地位,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化。出版人以能为人类寻求文化创造力和精神价值为自己非同寻常的职业满足感。出版行业从来不是赚大钱的行业,而出版人仍能乐在其中,因为他的初衷就不是赚钱。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来从事出版业,你才能领略出版的奥妙,享受出版的乐趣。正是这种“使命感”,使得优秀的出版人永远是那些崇尚文化,志趣高洁,德才兼备的特别人群。
“为人作嫁,成人之美”的特殊社会角色,呈现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出版是架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出版人在戴着显赫光环的作者或万千拥戴的读者粉丝中,永远是藏在幕后的角色。出版人应该拥有“为人作嫁,成人之美”的恢宏胸襟,并以自己的这种特殊社会角色而感到自豪。在这个行当里,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能写书出书的人,他们一般都是学识渊博,令人尊重,让人受益的佼佼者。和这种了不起的人打交道,并且你是真心实意在帮他的,是很容易与他成为好朋友。对知名作者,可能很多人求他,你会感觉自己难以靠近他。其实,即使是再有名的作者,面对出版社的约稿,不管他口头上如何说他很忙,没时间,但内心是很高兴的,很满足的,只要心诚,一定会投缘。对于初出茅庐的作者,他对出版人充满敬畏,我们理应真心相助。
事实上,出版的更大乐趣在于发现完全陌生的新人,出版他的书,然后通过适当的宣传,看着他一夜成名。这些新人会对出版者心存感激,而编辑也会因发现新人而倍感骄傲。也许新人因此远走高飞,不再理会曾经的你,但在这个出版过程,你已经心满意足了。
出版工作一般是“从有到有”,将作者的来稿变成出版物,把自己的汗水变成美丽的呈现,在品味书香的芬芳中得到快乐。出版人还可以“从无到有”,用自己的学识、创意加以策划,通过寻找作者完成这个创意。这种整合和创意是最能体现出版人的眼界和组织活动能力,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把一件新娘的“嫁衣”做得精彩纷呈,有声有色。当作者读者脸上挂着笑容时,成人之美的乐趣就是对你的最好褒奖。
出版工作不会一直处在大众的视线中。我很赞同这样一种说法,出版工作是处在主流与边缘之间。有时跻身在主流,是赞誉,是关注;有时又潜居在边缘,是寂寞,是冷落。有时欣欣然,有时戚戚然,这符合出版工作的作用和坐冷板凳的特征。出版人千万不要跟风争宠,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暖自知,于心无愧”的定力,尽可能地潜心做事,不事张扬。在这竞争的年代,谁不把自己家的那棵草说得像花似的,但出版人应该强调要把感觉建立在更可靠的基础上,潜心做好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就足够了。
P3-5
导语
这是一本学术随笔集,收录历任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蒋东明先生的文章80多篇,包括《出版是充满乐趣的迷人事业》《寻找厦大出版社的气质》《今天,我们怎样读书》《难断西安情》等,内容涉及出版事业、图书评说、往事故人等。文字精练,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序言
厦门大学,一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经过近百年的
岁月洗礼,她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厦大校园背山面海、
拥湖抱水,早年由南洋引入的凤凰木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
,于是,一级又一级的海内外求知学子满怀憧憬地相聚在
凤凰树下;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依依惜别于凤凰树下。“
凤凰花开”成了学子们对母校的青春记忆,“凤凰树下”
成了厦大人共同的生活空间。
建校近百年的厦门大学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
“211”、“985”工程重点大学。厦大人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校训,铭记校主陈嘉庚建设一流大学的嘱
托,在较少政治喧闹、较多自由思考的相对安静环境中,
做着相对纯粹的真学问,培育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一大批
厦大人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成果卓著,他们除了发表论文
、出版专著,贡献自己高深的科研成果之外,亦时有充满
灵性的学术感悟文字、感时悯世的政治评论短札,时有思
索道德人生的启示益智言语、情感进发的直抒胸臆篇什。
这些学术随笔其文字之精练,语言之优美,内容之丰富,
思想之深刻,不仅体现了厦大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而且
也是值得传承的丰富文化宝藏和宝贵的出版传播资源。
厦门大学出版社秉承“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的
出版理念,注重挖掘厦门大学的学术内涵。我们将以“凤
凰树下随笔集”的形式,编辑出版厦大学人的学术随笔、
学术短札,在凤凰树下营造弥漫学术芬芳的书香氛围,让
厦大校园充满求真思辨的探索情怀。年轻学子阅读这些书
札,或能获得体悟,受到激励,走向深邃的学术殿堂;社
会大众阅读这些书札,或能更加切实地品读我们这所大学
的真实内涵,而不至于停留在“厦门大学是个大花园”的
粗浅旅游观感层次。
我们更期待“凤凰树下随笔集”走出校园,吸引全球
更多的学者走入这片凤凰树下,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学者除
了不断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问世外,还有深沉的文化艺术
脉搏在跳动,还有浓郁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在流淌。
厦门大学出版社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出版漫谈”“我与厦大出版社”“图书评说”“往事故人”四编,汇集了作者在厦大社工作期间发表的一些文章。其中,既有对中国大学出版事业发展的思考,也记载了厦大出版社走过的历程和魅力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