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录 想北平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冬天 暑假里的齐鲁大学 非正式的公园 趵突泉的欣赏 春风 青岛与山大 想北平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吊济南 滇行短记 可爱的成都 我热爱新北京 内蒙风光(节选) 春来忆广州 养花 药集 吃莲花的 抬头见喜 小麻雀 落花生 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鸽)续 婆婆话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 兔儿爷 母鸡 多鼠斋杂谈 北京的春节 养花 猫 可喜的寂寞 我的母亲 记涤洲 哭白涤洲 何容何许人也 英国人 我的几个房东 东方学院 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 宗月大师 自述 敬悼许地山先生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四位先生 我的母亲 谈幽默 当幽默变成油抹 自传难写 大发议论 考而不死是为神 读书 有钱最好 又是一年芳草绿 鬼与狐 谈幽默 闲话 怎样读小说 散文并不“散” 精彩页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地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宠儿——编者注)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地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节选自《一些印象》 P2-4 导语 本书为老舍先生的散文精选集。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儿”。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序言 一书一卷,如一蔬一饭,为生活之所必需。 或许是在某个大雪漫天,周遭恍若隔绝世事般静谧的 寂寥冬夜;也或许是在某个一觉醒来,耳边蝉鸣聒噪而百 无聊赖的夏日午后;又或许是在某个如同趴在玻璃窗上的 蝇虫,只觉眼前一派阳光灿烂却死活觅不到出路的焦虑时 刻……这个时候,你手边需要这么一本真正为之怦然心动 的书。 什么样的书能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是“文学洛神”萧 红于人生末端回溯童年,在北国雪城呼兰河边仰望满天星 光叹人生为何如此悲凉的感喟;是那个好玩的老头儿汪曾 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人间草木,亦是他笔端的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是国之耆宿美学泰斗朱光潜引领你与美不期 而遇,与生活握手言和的美学启蒙与人生答疑;是平易可 亲的老舍先生踱步于北平城瓦舍街巷的从容洞察与散漫幽 默;是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对童年韶光的鲜活回忆。对丑 陋人性的袒露、鞭笞;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 古典诗词美学星辰秩序发现者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是有清 一代唯美词人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任性灵和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格高韵远;是心 存山河的美人林徽因落诸笔端的至臻诗情与天真理性;是 白话美文典范朱自清先生眼中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倾泻的荷 塘;是“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沈从文先生尘埃涤尽、 清明朗澈的湘西牧歌……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碎片化 阅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浅显、低效的阅读,缺 乏的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以构建自我的、稳固 的知识逻辑构架与价值观体系。靠频繁点击所获取的那一 点点阅读刺激很快就会过去,而经典作品却如同长风,有 时看似停了,但未来还会在你的生命中重新刮起。 这是经典的魅力所在,亦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编者 2019年孟夏于夜航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