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平原纪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爪哇岛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爪哇岛,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海内外数千家报刊,并入选大学教材,中、高考试题及五十多种散文选本。曾获首届齐鲁散文奖、第六届及第十一届美国“PSI-新语丝”文学奖等六十余种奖项。出版散文集《纸上的故乡》。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远方是无法触碰的白 月光,故乡是长在心口的朱砂痣。 这是生命行至中途的人生参悟。所谓的人生,不 过是走了一个圆,曾经一意孤行地离开,如今义无反 顾地归来。 这是一个人半辈子的念想,也是对未来的忠告, 愿每个离家远行的孩子,无论走得多远,不要忘了回 家的路。 爪哇岛的文字,“跨文体”意味浓厚,而他“从 平原到平原”的手书,显然有多重暗喻和指向。他将 自己得天独厚的“平原”用文字推演开来,读得人乡 愁如烟,杂树生花。 ——畅销书作家,剧作家 周海亮 爪哇岛的文字朴素而真诚,就像平原上蔓生的野 草,自由度以及辨识度都比较高。乡愁的记忆由无数 的点所构成,他用自己所熟知的乡间事物和人作为备 忘与标识,绘出了一幅独特的灵魂版图;在向水而居 的精神故园,那些淡逝的人事与风物,得以清晰浮现 在时间的水面。 ——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宋长征 爪哇岛的散文,简约处含蓄节制,惜墨如金;陡 峭处天马行空,恣肆淋漓;既可凝练含蓄,又能汪洋 恣肆,诸多旁逸斜出的“闲笔”,令“天地有大美而 不言”的“平原”生机盎然;事实上,他笔笔处处都 在为他“一个人的平原”作传,绘制精神版图。 ——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刘玉栋 爪哇岛写平原,也是写众生,写万物生灵,笔法 细腻如徽雕,视野宽阔如江河。他通过回忆的方式, 描述我们民谣般的未来。他以质朴为至美,诗性悲悯 ,谱写乡野画卷。 ——作家 傅菲 乡村风土,故物葱茏。在《平原纪》中,爪哇岛 溯洄从之,行文潺湲,以满纸云烟的笔意,写尽了生 生不息的平原。 ——作家 闫文盛 后记 记忆的芬芳 一阵风在拐过街角的时候突然变大,把一棵街边的梧 桐树树叶又吹落下来几片,宽大的叶子很抒情地在空中摇 晃,类似一种舞蹈。我看着向左飘过来又向右飘过去的树 叶子,心情忽然豁然开朗,记忆里类似的场景似乎已经出 现过多次,现在又出现了。这阵小风还是以前的那阵吗? 为什么它的动作是如此的相似,性格都是如此的顽皮—— 它迅速又变小了,在另一条街的树叶上晃了晃,如同一个 四五岁的孩子回首招了招手。 开始我不知道记忆是有味道的,这样恍惚的感觉多次 出现,我才逐渐发现,记忆在某个不可预料的时刻突然出 现,再迅速消失,是因为某个场景触动了我记忆的某个嗅 觉神经。小时候嘎嘣嘎嘣吃冰块的声音在我走过大街上的 某个广告牌的时候出现,鲜香椿的味道则是在我看到广场 上有人穿的衣服时突然出现,小鸟嫩黄色的嘴巴喜欢在我 看见某个孩子张嘴大笑时十分清晰地闪现出来……这样的 时刻突然且混乱,完全不按照我日常的思维顺序和感觉出 牌,一个动作和一个声音奇妙地关联在一起,一种颜色却 又和一种气味先后出现。 有一回我走过一个小摊,看见一个卖菜的穿着脏兮兮 曲军大衣,脑海里忽然跳出童年的一个玩伴。他那时候喜 欢抽鼻子,尤其在冬天,整天都是清鼻涕,我们就喊他过 “黄河”,但他总是在还没到“黄河”的时候就及时而迅 速地把它们抽回去。他爹早就去世了,他又学会了磕巴。 冬天冷得手不敢伸出来,他总是张着笑脸,磕磕巴巴地给 我们吹嘘他家里多么暖,他娘给他炒的料豆多么的可口和 香脆。他成年后和老婆到城里去卖菜,结果在一个大雾的 早晨,被过路的车撞了……现在忽然看到这个穿军大衣的 卖菜人,心里竟然酸楚不已,赶紧悄悄走开。 当然这样悲伤的时候不是很多,多数是在我没准备的 时候突然出现某个童年时期的细节,让人回味良久。我还 记得,在看到一株柳树时,忽然记起老八他爹在我们小时 候的“小资生活”。他爹长年在外面做木匠活,家里似乎 是比我们富裕的,有一回天黑了我们去他家里,他爹刚给 棉花喷完药,洗漱完毕,正光着膀子坐在院子里喝酒,肩 膀上搭条湿毛巾,下酒菜是鸡蛋炒青椒。他就那么把一只 脚放在屁股下的椅子上,悠闲地喝酒、吃菜,对我们理也 不理,过一会儿还很响地喷一下鼻子。他家宽大的。院子 里全是高大的芦苇,在夏天的微风里晃来晃去,芦苇叶子 互相擦得唰唰作响,简直像晃着海浪的大海。我们紧张得 要命,他却悠闲地边喝酒吃菜,边喷鼻子。我羡慕得不行 ,觉得做他这么个人真是太好了,要知道,当时,喷棉花 是一个庄户人最起码的活计,回到家该干啥还得干啥,他 却享受了打坯、挖河之类重活才能有的待遇。但是现在, 喝酒吃菜于我是经常的,可是,就是不能找到他那种悠闲 。至于柳树和他的这个片段有什么关联,我自己也不知道 。 记忆里还经常出现的毫无关联的片段有:一个小孩子 的脸总和一畦细嫩的小葱同时出现;一只正在变嗓子的小 公鸡打鸣的声音总是与春天的一阵风有牵扯。更多的时候 ,它们杂乱无章,跳跃性很大,让人找不出它们之间有什 么必要的联系。但是,说出现,就忽然出现了,在眼前闪 一下,又迅速消失,让人在打个愣神以后,不知道发生了 什么。 穿越时空的这些生命里的片段,似乎都有自己奇特的 香味,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待着,也许多少年不会出来 一下,也许,只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忽然循香而来。 如同一只燕子,在过了一年以后,只要北归,就能辗转千 里找到去年的那个檐角;一条洄游的鱼,跑多远的路,也 会回到以前的那棵水草下面。 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电波,在大脑的某个沟回里潜 藏着,某种感觉一旦出现,就迅速地也跟着跳出来,像个 馋嘴的孩子,禁不住香味的诱惑。其实,说起来,我们的 一生,不都是这样吗?怀旧,不单单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 人的业余爱好,一些孩子,固执地喜好某个人,某种气味 ,某个地方,这和他最初的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是那个记忆,给他的一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目录 向水而居 池塘碎影 水湾 大河 毛家湾 琵琶湾 河边菜园 辽阔水域 莲花池 卧剥莲蓬听秋声 故里风物 大地上的村庄 村子里的风 露水闪 植物们 老槐树 水红的月亮 蚂螂 黑巴虫 傻狗老虎 乡村人物 鞭王 八妮儿 药王 琢磨王 醉鬼李 刘一刀 会飞的老马 白话王 生活备忘录 瓦在民间 月亮地 阴影 秋天的村庄 给麦子脱粒 秋天的金家洼 火车,火车 娘,是家里的明灯 我们听到了生长的声音 东张西望 那些弥漫过来的忧伤 飞过一只大鸟 粮食的火焰 八四年的全家福 姥姥家 寻找失踪的小姨 寂寞的人在吵架 最后的人家 瞬间沧桑 后记 精彩页 池塘碎影 村子里有了池塘,村里人就沾了灵气,丫头们看着水灵,活泼,黑小子们则滑溜溜的,显得十分精神。女人们有时间就爱到池塘边上聚齐,手里随便拿点东西,名义上是去洗衣服,实际上是那里人多,又有清凉的塘水可戏,还能把心里的闷气跟人唠出来,周身舒泰。所以,倘若你来村里,几乎随时可以看到村里人不管大人孩子,身上的衣服都干净整齐,让人疑心是城里人来村里走亲。 池塘不大,有几亩见方,但是塘边有歪柳俯倾,每日梳妆戏水,自得悠然。夏日里的晌午饭后,免不了有孩童站到歪柳上跳水:一个一个爬上去,尖叫一声,再一个一个跟下饺子一样跳下去,刺激,有趣。于是,跳跃、欢笑、尖叫,乐此不疲。不远处就是女人们的天下,女人们搪瓷脸盆或木盆到池塘边上盛了水,端上来,一件衣服就可以洗上半天。洗衣是下意识的,说话倒成了主要的工作,此时,你可以听到在孩童们的狂欢乱叫声中,女人们的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也流水一样地穿行其中。池塘的联欢要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暑气消了以后,有了凉风习习的感觉,人们才陆续地散去。 池塘的边缘渐下渐缓,有心人就依了坡势,用铁锹修出下水的台阶,又在入水的地方挖出深坑——这是人们用来取水的好去处。其余的地方则是平缓的,沙砾、小鱼儿清晰可见,有一种大头的小鱼儿最是讨三四岁的小孩儿喜欢:几乎透明的身子,布满和淤泥一样的颜色,它待在河床上不动,你就发现不了它,它一摇尾巴,哈,原来在这儿呢!用手一碰水面,它就迅速地消失了,一会儿看看没反应,它又动了。小孩可以跟它游戏很长时间,它傻呵呵的样子,和小孩一样的天真有趣。 傍晚时候,池塘就成了女人们的自由天下,胆大的女人晚上喜欢来这里洗澡,而习惯上,男人们都自觉地回避。女人们陆续结伙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小心地走到水里,换衣洗澡,小声说话,警觉地注意着四方的动静,偶尔一条鱼撞到腿上,或者是一只蝉突然一声尖叫,都引来女人们惊恐的尖叫,随即一切都恢复正常。女人们伏到水里,只露着一个脑袋,四处张望,只觉得周围一切都充满了神秘的光影。 池塘的对面,是浩瀚的芦荻地,春天孩子们都跑到那里提(音di)菇荻,所谓菇荻,就是荻子长出来的幼芽,可以吃,嫩甜绵软,是孩子们美妙的零食。整个春天里,孩子们口袋里都装满了菇荻,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吃上几根。而到了夏天,半人多高的荻子,都长到水里来了,这个时候,就有蓝靛色的水鸟站到芦荻秆上荡秋千,叫声银亮,灌了水的柳哨一样,唧唧啾啾的,声音儿听得人浑身透凉爽快。有嘴巧的小媳妇就会说,这水鸟要是个丫头,肯定是个爱死个人的俊丫头。但这样的俊丫头很机灵,是根本捉不住的,甚至人都不能靠近它看个仔细。它个头轻巧,飞得很快,稍微有点动静,它一个转身,跟箭一样,“嗖”的一声,就射到芦荻丛里去了,很长时间也不出来……寂寞了,它就叫,你只能听见银亮的叫声,清脆悦耳,恼人心尖,却什么也看不见。 看见这么大的水面闲置着,就有聪明人承包了来养藕。夏天来的时候,密密的荷叶就高高低低地铺开了,水灵灵的荷花开了,有浓密的清香散发,直冲人的肺腑,跟一下子打开了肋巴骨一样敞亮。淘气的孩子就摘了荷叶戴到头上,很英武的样子。大人孩子还都是到这里来聚齐,乘凉说闲话。只是小孩子们都不跳水了。但他们很快就又找了新的乐趣,那就是荷花开的时候,就把箭头一样尖角水红的荷花摘下来,插到家里的瓶子里,灌上水,可以闻香好几天,博得大人的夸赞。等荷花落了,还有莲蓬可以偷摘来吃。先用春天钩槐花的长长的竹竿(一端绑着铁丝钩子)把发黑的莲蓬钩下来,再慢慢地钩到岸边,把黑黑的莲蓬撕开,里面的莲子胖乎乎的,用刀子划开坚硬的外皮,就可以看到雪白的莲子了,像膨胀的花生。青春期的莲子吃起来有奶腥味,水气很重,味道犹如地瓜,但是熟透了的莲子坚硬无比,可以当弹弓的弹丸使用。沿中间的裂缝小心掰开,里面藏着一个绿芽,有经验的孩子知道,必须把这个绿芽掰掉,因为它苦得人掉舌头……掰掉了绿芽,两瓣雪白的莲子简直称得上香甜可口,而且可以马上吃,也可以藏到草堆里捂着,等到冬天炒着吃,味道更是甜美。 P3-6 导语 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写给渴望远方而离家远行的人。 书中金句,直指人心: 我们这些浮躁且自以为是的热闹中的人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永远都不知道另一个人的寂寞是什么样子。 几十年的人生只是一个春夏,今年落下去,明年再长出来的就肯定不是你了。 一个没了故乡的人,将彻底成为一个没有归宿的人。 无论是浪子还是骄子,村庄都会平等对待,恶人和伟人都一样有自己的籍贯。 我觉得,肯定有我看不到的一双手,藏在时光的背后,明察秋毫,随时掠走我自以为是的某些珍藏,让我在瞬间惊呆,瞬间失望,瞬间崩塌了所有的迷梦和幻想。 内容推荐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乡愁都会如影相随,不离不弃。本书就是一部倾吐乡愁的故乡之书。平原,作为地理名词,已遍布世界七大洲;而作为地名,则是作者生长于斯的故乡。作者撷取多年创作精华,既有对平原“向水而居”的念念不忘,也有对乡村物事细致入微的描画;既有对乡邻们诸多传奇式经历的追忆,也有对自我体验的备忘录式的“打捞”;而对故土和亲人们“弥漫过来的那些忧伤”,字里行间则更多地呈现出浸入骨髓的“既绝望无助又温馨恬淡”的“记忆的芬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