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语音习得涉及“听”和“说”两个过程,即从语音到音系再到语音的过程。音系构建是建立在语言中的区别特征的基础上的,而语音实现的过程还需要其他语音条件和过程的参与。语言学习者要从听到的连续的语音信号中提取出离散的、有语言学意义的语音单位,在大脑中建立该语言的音系模型。他们的发音受到音系对立关系和语音实现机制的共同作用。本书对汉语音系习得过程的分析是基于语音到音系再到语音这一过程的描写和解释。汉语语音教学模型要符合汉语的特点。汉语的特点是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字都有声调。因此,作者提出,在理解音节结构和声调特征的基础上,语音教学要把音节和声调教学跟语句韵律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流利、自然的语音表达能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智强,美国旧金山大学文理学院现代与古典语言系教授。2003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国际汉语语言学会理事、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音系学、语音学和汉语语言教学。曾在《中国语音学报》、《国际汉语教学研究》、《韵律语法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报》、Phonetica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语音教学与研究 第二章 语音的产生、感知和音系对立 第一节 语音产生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语音的产生、传递和感知 第三节 音系对立和区别特征 第四节 区别特征理论 第五节 区别特征和语音的产生、感知过程的关系 第六节 语音增强现象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语音习得模型 第一节 语音习得理论 第二节 音系对立和语音实现 第三节 汉语语音习得模型 第四节 语音实现机制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音节结构和语音实现 第一节 汉语音节结构 第二节 普通话声母系统 第三节 普通话韵母系统 第四节 声韵拼合关系 第五节 以音节为基础的语音实现过程 第六节 普通话语音增强现象 第七节 语音教学建议 第八节 小结 第五章 声调特征的语音实现和习得 第一节 基频产生机制 第二节 声调变体及其音系特征 第三节 四声的语音实现 第四节 从单字调到两字调和三字调 第五节 轻声的音高模式 第六节 声调习得研究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重音分布和声调实现 第一节 汉语重音和语音教学 第二节 重音的声学特征和声调实现 第三节 汉语的词重音 第四节 短语重音、句重音和语义焦点 第五节 声调的实现方式 第六节 语法构式的韵律特征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从声调到语调 第一节 语调和语调模型 第二节 汉语语调结构 第三节 句重音和语义焦点 第四节 语调焦点重音 第五节 边界调的实现方式 第六节 语调教学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自然对话中的韵律实现和语音教学 第一节 自然对话中的韵律实现 第二节 疑问代词的功能 第三节 句重音和语义焦点 第四节 疑问代词的功能分类 第五节 疑问代词句的重音分布 第六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