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亲(罗中立传记)(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匡渝光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个苦心追求艺术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一个大艺术家是怎样炼成的?罗中立成名作《父亲》是如何诞生的?本书披露了大量真实的资料,用生动的文笔第一次全方位、深层次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之前很多以讹传讹的信息第一次被纠正,许多罗中立未公之于众的作品第一次亮相。成名后的罗中立,一直在拓展新的艺术领域,本书记载了他独辟蹊径的艺术观点和行为,把他的新艺术创作,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
普通读者在这本书里可以读到很多风趣而真实的故事,了解到很多昨天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等;艺术爱好者可以从本书收获大量美的享受;而艺术学子,则可以从本书获得丰富的艺术思想,甚或是可以点燃他们灵感的一根灯芯,当然,也许更可以读出,一个艺术人,该怎样走路,怎样实现他的艺术追求。
作者简介
匡渝光
生于新中国诞生之初,长在新中国经历磨难之期。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翻译家协会会员。
爱好画画,不幸与艺术擦肩而过;爱好文学,又不幸与其失之交臂;因“误”入外语,却成迂回小道,借着英美文学,再返文学圈子。出版有长篇翻译小说《纸钱》《短剑》《柏林之花》《大教堂》等,自著《草尾巴狗》中篇小说集,另发表有游记、散文、诗歌、艺评文章、国画山水等。
目录
众里寻他千百度——罗中立代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罗中立生平资料
序言
众里寻他千百度
——罗中立代序
《父亲》样书摆到我面前,让我有些激动也有些惊喜
,似乎也向我传导出几分沉甸甸的感觉。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乍地就重新变成了一个小男孩,
书页也突然变成一排简易平房,墙上有一溜小窗户,和我
小时候在西南医院住过的平房很像。不同的是眼前这排平
房一直往最远方延伸着,似没有尽头。
这时我听见很多人在旁边大声地喊:罗——老——师

我转过头去,看见好多小年轻人,很自由很随意很轻
松地散站在不远处一片沐浴着春日的树林下、田坎边,他
们一张张青春焕发的脸笑得灿烂而温暖,他们充满活力的
身上披满了绚丽的光斑,让我的心里也顿时充满阳光。
我知道他们都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子,有些我教过,
有些没教过,但这不影响他们都喊我罗老师,也不影响我
把他们都认作我的学生。毕竟,我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
,他们,是从四川美术学院走出来的。然后我们心有灵犀
地突然一起放开喉咙高喊道:“我——们——都——是—
—川——美——人!”
本书作者做事的习惯:实事求是,认真再认真!他从
不编“天方夜谭”,语言朴实,文风活泼,风趣幽默,有
人文气息。
其实写不写这本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走过来后
,可以让人充满激情地去回顾,去品味,可以再一次收获
年轻。
《父亲》站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那儿远望着四川美术学
院,他从这儿走出去的,他一定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父亲》站在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里,静
静注视着人们从他身边走过,默默地祝福每一个人:又是
好年头!又丰收了!
《父亲》对每一个人喃喃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我,只是作了一个记录。
《父亲》对每一个人喃喃着说:天气正好,咱下地干
活儿去吧!
公元2018年秋 罗中立
导语
本书是罗中立教授的传记,书名即缘于其1980年获得金奖的油画《父亲》。本书,就《父亲》创作者的真实人生经历,围绕当年那副震撼人心的画如何面世,创作者在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在艺术之路上有哪些后续经历,他把什么样的新艺术创作呈现在世人面前等,首次深入披露了罗中立教授独劈蹊径的艺术观点和行为。本书选用了罗中立教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皆具艺术欣赏、研究价值。罗中立专为本书绘制的若干幅精彩插图,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
后记
1
最初动起想写《父亲》这本书的念头,应该是20世纪
90年代初哪一年。
记得有一天,罗二哥和陈姐来到我南坪的家中,我们
喝茶,聊天。闲聊中,我对罗二哥说,我要先预约好,以
后有空了,要把油画《父亲》以及和他有关的事来写一本
书,因为当年,《父亲》对于文革后首批参加高考进入高
校的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完全是一种号召和刺激和激励。
记忆中留下的印象是,每次看见它,几乎就想发出疯狂的
呐喊。
罗二哥听了,开玩笑似的回答说,好呀,等哪一天说
话时嘴巴都包不住口水了的时候吧。
2017年仲春,第一本中篇小说集出版后休息了半年的
我,认定正好有空而且必须赶紧提起笔来,写这本已在脑
子里“纠缠”了二十多年的书。虽然这时候罗二哥说话不
但是没有嘴巴包不住口水的状态,反之,他条理清晰、趣
味横生且记忆力超好,好到让我都忍不住羡慕。比如聊天
中他对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的那些记忆,清楚而准确,
常常是把我也一下子就拉回到了那个经历过的年代,那些
趣事、趣话,等等,都随着他的回忆重新在我脑海里鲜活
起来。
2018年初夏,为了确证书中提到的一些细节,我采访
了已经年届一百岁的罗父,又因罗父表现出的与罗二哥几
乎完全相同的精神状态而惊奇且震撼。也因此我很明白了
,何以平时里罗二哥的行为会显得那样洒脱、大度、敞亮
、无所在乎,敢情都是得益于天生和真实,得益于从小以
来父亲的言传身教。
真实话,当我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才发觉我之前太
低估了写出、写好这本书的难度。特别有几个主要的问题
,真是估计不足。就此大致说几句。
1.信息量超大。
信息量超大的原因涉及几个方面。
首先说说本书的一个重头戏:油画《父亲》。
在过去近四十年里,有太多的人,包括媒体界和艺评
家们,对这幅画以及罗二哥本人,连同与他相关的方方面
面,不仅已写了太多的各类文章,更几乎可以说已经给“
挖”了个遍。今天我来写,还该写些什么,该怎样写,才
不至于让读者有老生常谈、味同嚼蜡之感?坦率说,在我
这本书里,围绕着油画《父亲》的如何诞生等等,我自认
的确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写,为了写这一幅画而使用的篇幅
和付出的心思,不折不扣是最大的,明显超过了对他原创
的“中国话”艺术语言的描写。但即使如此,我真不敢说
把它写得够好够到位了。只能说,在人们之前对它已经有
很多了解的基础上,我新增了一些大家以前可能不知道或
者不太清楚的东西,新增了一些从我的角度去认识、分析
和理解的,但也不一定就正确的东西。怎么说呢,我想,
既然我是作者,好歹总得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在里面才对
,不是吗!
其次,由于罗二哥是个手脚勤快、又总不甘寂寞的艺
术家,在他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下,他那块艺术土地里已积
累了太多的各种“收获”。显然我不可能也无法一点不漏
地都写出来,但至少,主要的不能丢吧?所以,一个大问
题出来了,到底应该筛选出哪些来作为必写,才有可能向
读者展示出一个最真实的、相对全面的罗二哥,才能恰如
其分地呈现出他走过的人生路和艺术之路上发生的有关重
要内容,才能够保证这本书拥有翔买的信息量。
2.罗二哥作为著名艺术家,要写他,肯定少不了很多
内容要与艺术扯上关系。偏偏我又不是艺术科班出身,顶
多是有几分爱好,偶尔也涂抹几笔国画,用罗二哥看见了
我的国画涂鸦后说的,你这属于画菜画里面画得好的。我
理解他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比绝大多数画菜画的人画得更
菜。所以我身上的那一丁点儿艺术感在这里不能真帮得上
大忙。因此,写这本书时,与艺术包括与艺术理论有关的
,我只好尽量去多问艺术专业的朋友、多看也多借助艺评
家们写的文章。但因为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往往是问了、
看了仍然心中不明。只有不怕惹别人心烦,去多问几遍、
自己再反复多看几遍。幸好还有几分文学底子,于是把自
己从文学的角度得出的理解,从艺术专业的朋友那儿问来
的,从看艺评家们的文章里得来的体会,也加上依着自己
的艺术爱好下得来的肤浅认识,糅合一起,小心翼翼地写
出,希望不至于让懂行的读者觉得我完全是在乱开黄腔。
但假如我都这样做了还是有大不妥,就只好求予谅解了。
同时还得做个特别声明:关于罗二哥的艺术,不是本书的
最重点,顶多,是若干个重点之一。
3.罗二哥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因而对他的褒贬必然都
有。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而我该怎样才能做到
主观上的不偏不倚呢?首先是,我肯定要加倍“避嫌”,
不能让有人觉得,我这样或那样来写他有刻意粉饰之嫌。
其次是我必须坚守我一贯的“一切真实”原则,确保真实
是本书最重要的要旨。书中出现的一切尤其可能与资料相
关的,只要是在我可掌控范围内的,都绝不会是我戴着有
色眼镜写出来的。最后,涉及人们对罗二哥和他的艺术、
作品的看法时,我的方法是,尽可能搜集到两方面的意见
写入,再按照我玩文字的原则,只写事实、不加任何分析
精彩页
1
公元1980年,农历庚申猴年。
新年元旦,岁月之手又翻开崭新一页,中国,就此迈入曾被称之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五个年头。
一月一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八十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一定要在这十年中取得显著的成就,以保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二日,用了三周多的时间,国家农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耗时之长,足见会议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难想象会议力求达成一致意见的艰难性。会上,安徽省的代表以《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强大生命力》为题,介绍了安徽农村已实行包产到户试点的情况和好处。但是,与会多数代表仍然表示,一定要按现行中央文件规定办,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要包产到户”。
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十三日,同样花了三周多时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剧本创作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到会做长篇讲话。他提出,衡量一部作品的社会效果,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又是一次耗时之长的会议,足见其重要性,也可以想见在会议上需要讨论需要决定的内容之多。
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四月十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五月一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
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十一月二十日至翌年一月二十五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10名主犯。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猴,意味着活力、改变、进取、不满足、机智聪明。
新历一月五日,中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猴,票面金额为每枚人民币八分钱,这是当时在国内寄出一封平信所需的邮资。邮票上那只乖巧的猴子,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绘画。三十年后,这枚邮票在市场的价值,蹿升到每枚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以上,升值达一千八百多倍,年均升值六十倍以上。“猴子”——猴年——猴票,用这样一个事实,向人们证实了“猴”的特异禀性,讲述了改革开放年代中的一段传奇。也或者,它本就是专为这一年有一个良好开端而生的!
为八十年代开局的1980年,注定了也要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画”在临近年终之际,也正好迎合了中国文化中对“虎头豹尾”的追求。
1980年12月26日,星期六,在若干相关部门和人员完成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如期在中国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它以一种既平常又不平常、既躁动着无限希望又浮游着太多无所谓,这样一种明显充斥了许多矛盾的状态,携带着543(4)件各类艺术作品,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本来,像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应该算极其普通、极其正常的文化活动。但如果联想起来看,在它之前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已是在二十多年前的195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敏感的年头,打那之后它就销声匿迹,因而它的重新亮相,就显出一份特殊意义来。也许,正因为这一届全国青年美展是在经历了很特殊条件下的时空大跨越后呱呱降生的,就自然注定了它会有,也应该有震撼的作品诞生。
历史的确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期望。后来的事实证明,“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对于刚刚走出文化“空白期”不久的中国人,几乎是每一种新出来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活动,都能够吸引到他们的眼球,并受到人们的真心喜爱和推崇。因此,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以其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吸引力,毫无悬念地喜迎数量庞大的艺术圈内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兴趣,后来并让国人生起许许多多的激动、赞叹、沉思、希望、感慨,还有错愕——假如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也不足为奇了。
不得不说,历史把奇迹的画轴向大众展开时,从来是全不在乎人们会对之作何感想的。
也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另类”的全国美展:一个如此重要的美展,在开展当天,居然把评选最佳作品的评判权交给了所有到场的观众。每个观众都拥有他神圣而宝贵的话语权。哪一件作品你最喜欢?请投下你神圣的一票!
浅显的道理。任何一次展览、任何一次竞赛,总会有人得第一。但是,并非每次都会有人创造新纪录。一个新纪录的诞生肯定是既要有内因,也需要外因助力。虽然我们总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但在很多情况下,外因也许是更难的一个条件,因为它往往无法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往往会是产生于类似“自然而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