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前研一治家育儿之道的总结,相比孩子的学业成绩,他更关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生存力,他更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赋,顺势而为。生而为人,要懂得对自己、对家人、对公司、对社会负责;立足社会,要在不断变化的洪流中拥有永不枯竭的生存能力。
通过大前研一的家庭生活,了解他富有远见的育儿心法,发现家庭教育的重点,将生存力、责任心和爱变成孩子的人生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是教养的起点(培养孩子生存力的22堂必修课修订版) |
分类 | |
作者 | (日)大前研一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前研一治家育儿之道的总结,相比孩子的学业成绩,他更关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生存力,他更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赋,顺势而为。生而为人,要懂得对自己、对家人、对公司、对社会负责;立足社会,要在不断变化的洪流中拥有永不枯竭的生存能力。 通过大前研一的家庭生活,了解他富有远见的育儿心法,发现家庭教育的重点,将生存力、责任心和爱变成孩子的人生财富。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日本知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被大众称为“日本战略之父”。他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总经理职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还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 大前研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及战略规划方面有着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他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被《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是少数获得国际肯定的东方管理大师。著有《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M型社会》《OFF学》等多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目录 序 家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出“能养活自己的大人” 第1章 有她才有家 妻子,是用来疼的 不当“直男癌”老公 妻子是最重要的 第2章 我们和孩子们 儿子们是我的死党 “急爸爸”与“慢儿子”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该给孩子些什么 放手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 第3章 孩子们和他们的人生 背得越多,脑子越笨 “有工夫学习还不如去玩游戏”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儿子的退学申请书 来自美国的成绩单 还是看重学历吗? 女孩如何塑造未来? 不敢表达的青年们 世界舞台需要什么 第4有爱才是家 爱,用时间衡量 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把烦恼清空再想问题 拒绝家庭内欺凌 第5章 写给孩子们的话 今天的活法决定了明天的结果 写给尚未出世的孙子 后记 两个儿子眼中的大前研一 序言 家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出“能养活自己的大人 ” 我有两个儿子,兄弟俩都不喜欢上学,但我从不会逼 着他们念书做作业。因为我并不觉得学校教的东西足以影 响他们整个人生。 结果呢?果不其然,他们都在10多岁时偏离了所谓的 “正道”。 先说小儿子广树,他从小爱打游戏,上初中时则一门 心思搞编程,荒废了学业,好不容易进了一所能直升大学 的学校吧,却说什么“留在日本学电脑是没有前途的”, 连高中都不肯读,自己找了家美国的寄宿制高中留学去了 。之后他进了一所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但也没念完,还 大言不惭地说“学校里已经没有我可以学的东西了”。 大儿子创希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很喜欢化学,我本以 为他会朝那个方向发展,没想到他居然在念大学的时候突 然来了个急转弯,不搞化学了,最后也是以辍学告终。 那他们俩现在在干什么呢?创希在20多岁时开了一家 网络咨询公司,叫Creative Hope,现在他手下足有45位 员工。而广树则是Unity Technologies的日本业务部长( Regional Director Japan),这家公司专门提供开发游 戏时使用的中间件(middleware)。同时,他还开了一家 公司,是正儿八经的社长。 两兄弟在学生时代走了不少弯路,但还是能靠一己之 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打出一片天下。 无论身在何处,即使两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想办 法养活自己——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教 育的最终目的。 其实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碰过不少钉子,经历过 无数次失败。各位读者看下去便知一二。但看到孩子的成 就,我还是暗自松了口气。毕竟从培养“生存能力”的角 度来看,“大前家的育儿法”就算拿不到100分,也能拿个 60分吧。 越是尖子生就越是前途堪忧 我们都生活在21世纪。该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呢?谁 都说不好。换言之,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时代”。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商务人士能在每天的工作与生活中 切身感受到时代飞速发展这一点。就算找到了一种“成功 模式:正确答案”,它也会迅速过时。因此这也是一个“ 答案变幻莫测的时代”。 能在这样的时代活出精彩的人,当然不是擅长死记硬 背“现成的正确答案”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都能 “用自己的头脑想出答案”,并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 ,驱动他人—_只有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日本的学校能按照这个思路培养孩子就好了。无 奈现实并非如此。学校的老师只会把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学 习指导要领中的“正确答案”报给学生听而已。21世纪需 要的是思考力、洞察力、判断力、传达力,可学校不仅培 养不出这些能力,甚至有可能扼杀它们。 而且未来的日本人最需要的莫过于充满多样性的组织 管理能力与领导力,但孩子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这些。 我敢大胆断言,现今的学校制度想培养的是擅长死记 硬背,叫他“往右转”他就连脑子都不动一下直接往右转 的人。 换作20世纪的工业化社会,或是那种“与欧美国家你 追我赶”的时代也就罢了。可现在是21世纪,是要用自己 的知识与判断开辟前路的21世纪。许多孩子被“调教”得 很好,可要是没有正确答案或范本,就什么都做不了。这 样的人是最没有价值的,他们的“生存能力”也是最弱的 。 所以,要是您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可不必唉声叹 气。那些太过适应学校教育的孩子倒是前途堪忧,尤其是 那些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更容易化喜剧为悲剧。因为 他们误以为自己很优秀,踏上社会之后便很容易感受到强 烈的落差。而且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弱,一旦跌倒就很难再 爬起来了。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学校型人才”。 …… 而且我还对国家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意见,比如, 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高中,在高中毕业之前,让孩子 明白身为一个社会人要肩负起什么样的义务与责任,国家 与各级政府也要负责让孩子掌握最低限度的、赚取生活费 的能力与技术;与此同时,将成年的年龄下调到18岁,满 18岁后即有投票、饮酒、吸烟、考驾照、结婚等权利。这 才是能应对21世纪的制度。 然而,我一个人再努力也是有极限的。每一个家庭都 要重新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努力培养“21世纪型人才” ,否则日本绝不会朝理想的方向发展。只要每一位家长都 有意识地做出改变,日本就一定能随之焕然一新。 我之所以会再次出版有关育儿经历与教育论的书,离 不开编辑的一片热忱。他是这样说服我的——“现在特别 流行一个词叫‘育男’,说明教育孩子已经不仅仅是女性 的责任了,有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认真考虑起这个问题 ,现在推出一本有关育儿的书不正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吗? ” 在育儿方面,我已是功成身退。不过如果我的个人经 历(当然也包括失败)能帮助日本培养出更多能在世界舞 台上大展拳脚的人,那将我的经历整理成书也是我这个老 头子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吧。 在这篇序的开头,我曾提到我能给自己的育儿法打个 及格分,但我从没问过孩子们会给我打几分。 于是这次我大胆同意:让大儿子创希与小儿子广树分 别与编辑畅所欲言,(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发表一下对大 前研一育儿经的意见与感想。 本书刚出版时,创希21岁,广树16岁。15年后的今天 ,他们究竟会发表怎样的高见呢?我也说不好,但身为他 们的父亲,我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直面他们毫不留情 的批评。如果读者们能配合正文的内容阅读两人的访谈, 一定能对“大前家育儿法”有个更立体的认识。 最后,我殷切地希望能在10年后、20年后,见到一群 英姿勃发的新青年,看见一个焕然一新的日本。 2012年6月 大前研一 导语 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如何找到孩子成绩、兴趣、能力的平衡点?如何顺应天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怎样的家教才能兼顾自由和规矩?大前研一,为你打开家教新征程 大前研一立足20多年家庭管理、育儿经验,给家庭教育划重点,深度总结影响孩子一生的生存力、创造力、责任心和爱的教育。 后记 没有比我父亲更“热心肠”的人了 大前广树 1979年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肄业。在IT投机企业任 职后。进入(株)From Software,负责游戏开发环境的 设计、开发和中间件的评价、引进等工作。2009年成立( 株)KH20,力争成为新一代游戏开发企业,并致力于游戏 引擎“Unity”的普及与启蒙,为Unity日本法人的成立做 出了贡献。现任职于Unity的日本法人UnityTechnologies Japan。 一件事教会我“责任”的真正含义 雅之:您的哥哥创希先生觉得大前研一先生是个很“ 可怕”的人,您也有同感吗? 广树:嗯,但我爸没打过我。因为我是第二个孩子, 我爸大概也有了经验,稍微改变了一下教育方针吧。 而且我小的时候正好是我爸工作最忙的时候,他几乎 没时间跟我们在一起。我还没起来他就上班去了,他回来 时我已经睡了,工作日根本见不到他。不过我和我妈聊得 比较多,因此他能通过我妈了解我的动向。 雅之:也就是说您没怎么挨过骂? 广树:也不是完全没有啦。有一次我大吵大闹,把厨 房的墙壁砸出了一个洞。结果我爸就打电话来跟我说:“ 你把我家的厨房搞坏了是吧?记得出钱把墙修好哦。”他 并没有大吼一声“混账东西”,语气也很平静,但听着让 人非常害怕,有种由不得你反抗的压力。我做了坏事也理 亏,所以就下意识地答了一句“哦”。 然后我就用零花钱请人把墙壁修好了。这件事也教会 了我“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负责”,人也懂事多了。 雅之:在墙上砸开了个洞啊?闹得这么凶啊? 广树: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吧。从小学到初中,我的 精神状态一直很不稳定。因为我爸是名人,我长得又像外 国人,所以同学总是欺负我。而且回到家,我哥又欺负我 ,搞得我妈也愁眉苦脸的。当时我真是觉得全世界没一个 能靠得住的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我还动过自杀的念头呢,跑到千鸟渊河岸边蹲着一动不 动,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还上来劝我呢。可见我当时的 表情一定很痛苦。我跟那位警官聊了很久……这件事我家 里人都不知道的。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儿吧…… 所以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我心想“你的育儿法根本 没那么好”,很是不屑一顾呢。 下定决心考初中 雅之:创希先生说,当年配合父亲的日程出去度假还 挺麻烦的,但他现在很感激父亲让他经历了很多事。 广树:我也有同感。长大成人之后才意识到小时候多 出去见见世面有多重要。和我爸出去度假能玩到很多平时 玩不到的东西,水上摩托艇啦,骑马啦……我4岁的时候就 骑过越野摩托了。 不过玩的时候虽然很开心,可我却不能和朋友们分享 我的经历。因为我是大前研一的儿子,所以才能玩到这些 ,我的同班同学都没有玩过。要是同学们知道我都是出国 度假的,他们肯定会欺负我的。所以和我爸出去度假,会 给我的生活带来危险。 而且和家人出去度假两个星期,就意味着在那两个星 期里只能和我哥哥一起玩。当时我跟他的关系很僵的。( 笑)这也让我非常郁闷。 所以对我而言,大前家的度假旅行并不是件开心事。 雅之:创希先生当年去的是离家很近的公立中学,但 您通过考试进了早稻田实业的初中部,这是为什么呢? …… 广树:他不光会对自己人发火,也会对不受他管辖的 人发火。无论是餐馆的服务员,还是空姐,只要做错了, 他就会发火。小时候我特别受不了他那样,还觉得有这样 的爸爸很丢人呢。后来我在他的书里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对方不是自己人也不要紧。我之所以发怒,是因为不对 错误熟视无睹是人的社会责任。发怒也是为了他们好。” 这让我深受感动。 雅之:您会看令尊的著作呀? 广树:嗯,从小就看,而且还是自掏腰包买的。(笑 )我跟我哥不一样,没有跟我爸一起工作过,所以我是通 过他的著作了解他的。对了,说起书我想起来了。他之所 以写书,就是因为他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很清楚“再这么 下去这个国家就完了”,但他完全可以丢下其他人自己开 溜嘛。但他太热心肠了,所以只能留下来,不断地提出批 评。没有母亲就没有“大前家的育儿经” 雅之:那您有了孩子之后会变成令尊那样的父亲吗? 广树:应该不会吧。“大前家育儿法”教会我的是“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要是光模 仿我父亲的做法就没有意义了。我会在他的基础上自行思 考,构筑一套我能用的教育法。 雅之:您有什么话要对本书的读者说吗? 广树:刚才我提到当年我曾埋怨过我爸“写一套做一 套”,但那是因为我当年还年轻。等我长大成人,踏上社 会之后,才会体会到父母的一片苦心。 我爸很清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也会在最恰 当的时机给予最恰当的帮助。换句话说,他充分履行了为 人父的责任。 不过这不光是我爸的功劳。他的工作很忙,却能了解 到我们的一举一动,这多亏了在背后默默观察的母亲。所 以我想说的是, 精彩页 妻子,是用来疼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好各种责任的比重,就无法拥有理想的人生。公司、家人、社会、自己。四碗责任的“水”要端平——这是我教育子女的一大原则。和妻子一起参加拉马兹顺产法的讲座 1970年,我结束了在MIT(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生活,回到了日本。我的第一家单位是日立制作所。在日立时,我也是以不加班出名的。 当时,我的下班时间是4点45分。时间一到,妻子就会来接我。我们会一起去海边散散步,放松放松,然后去公司的健身房稍微运动一下,在桑拿房里蒸点汗出来。当时的物价还很低,5条沙丁鱼只要100日元。于是我们总会买上5条,在阳台上用炭火烤着吃。 当年她才19岁,刚来日本没多久,几乎不会说日语,吃了很多苦,所以我还花了不少时间教她日语。先让她写日记,下班之后再帮她修改订正,第二天再帮她复习一遍。她的厨艺也不怎么样,只会做荷包蛋之类的最简单的菜式。无奈之下,我只能去上烹饪班,学会了再回家教她。所以我既是她的日语老师,又是厨艺老师。 不过事到如今,她都不怎么承认这件事了。“话说回来,好像是有这么回事……”25年后的今天,她就是这么说的。 进了麦肯锡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顾不上家里。那也是我们家最艰苦的时期。 大儿子刚出生时,我在神奈川县的相模原工作,总是周一出门,向五回家。接着我又去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虽然每个月会回一趟家,但也帮不上什么忙。孩子又小,我妻子一定受了很多委屈。头几年我甚至没工夫休假。 即便如此,我还是陪着妻子进了产房。当年我妻子用的是拉马兹顺产法。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很普及了,但在当时还是挺罕见的。 妻子是这么跟我说的:“美国人和法国人都是这么生孩子的,用这种方法孕妇会比较有力气,你就跟我一起去上课吧!”于是我就跟着她去听拉马兹顺产法的讲座,跟孕妇们一起喊“哈——哈——哈——”,练习呼吸法。 除了我,班里没有一个日本人,全是住在东京的外国人,还有不少孕妇单独去上课。丈夫下了班陪着妻子去参加那种讲座,还陪着妻子躺在地上练习“哈——哈——哈——”,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光景吧!工作再忙,也要陪妻子进产房 讲座结束后,我找到东京女子医大的大夫恳求道:“我想陪我妻子进产房……”结果医生大加反对,“产房不是男人进的地方,而且也没有先例。”无可奈何之下,我只能拿出一本有关拉马兹顺产法的书,递给医生说道:“她要用这种方法分娩,请您先看一看吧。听说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很普及了,希望贵院也能考虑一下。” 结果一旁的另一位医生热情支持,帮了我一句:“你就让他试试吧!”那位医生的脾气还挺古怪的。我把“哈哈呼吸法”的细节讲给他听之后,他便回答:“让你进去可以,但你一定要跟我们一样换上白大褂。” 他还说:“我在电影里见过非洲男人在妻子分娩的时候躺在地上,学着妻子的样子大喊大叫。毕竟还有其他孕妇在,还请您千万别哭天抢地啊。” 原来非洲男人会在妻子分娩时百般呻吟,好让妻子的痛苦转移到自己身上,而医生还以为我要学的就是非洲的方法。 “不不不,我只是想握住她的手而已。” “呵,好奇怪的方法啊。” 不过东京女子医大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首次让丈夫进了产房。 妻子怀小儿子的时候,主治医师正好是我在横滨的老熟人,所以我事先跟他说好了要陪同妻子进产房。 毕竟是第二胎,我也有了经验,于是便举着摄影机,把小儿子出生的全过程拍了下来,心想要是儿子以后没大没小,我就放录像带给他瞧瞧。 所以,我见证了两个儿子出生的全过程。在以后的El子里,就算平时的工作再忙,我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绝不让妻子郁郁寡欢。关键是“四种责任”的平衡 当我与妻子意见相左时,我们总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妻子的意见在理,那我就会接纳,这就是我的基本原则。谁都有自己的主张与想法。当然,她也会视时机与具体情况迁就我一下,我也会有意识地配合她。 如果家里人遇到了什么问题,那我就会先问问他们有什么愿望,或是想做什么,这其实是一种市场调查。如果我认同他们的要求,就会想办法帮他们实现愿望。 有些人在公司里很能干,回了家却毫无作为。这种人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升迁上,视野太狭窄了。就算公司里贴着“顾客就是上帝”的海报,就算那是公司的价值主张,他们也不会将这种理念应用在家人和朋友身上。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好各种责任的平衡,就无法拥有理想的人生。公司、家人、社会、自己,四碗责任的“水”要端平——这是我教育子女的一大原则。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