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泽厚原创性思想系统“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最佳文本。它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人活着”、“度的本体性”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 “伦理学纲要”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认识论纲要”提出“度”应作为认识论的第一范畴,也指出中国实用理性有优点,但有忽视逻辑和思辨的缺失。“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学论议,为本无形而上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出一条“后哲学”之路。 目录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自由意志的绝对性 相对伦理塑建绝对 两种道德论(2001) 经验变先验 现代社会性道德 西体中用 关于情本体(2004)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 什么样的情 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 人性能力 权利与善谁优先 “道始于情 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 谈“恻隐之心”(2007) 道德心理与社会生物学 “共同人性”的三方面 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 动物本能与人类理性 能力、情感与观念 幸福是否伦理学命题? 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 善是什么 和谐高于公正 伦理学答问补(2012、2016) 要点在三个区分 自由意志乃人性能力 接着Wittgenstein走 情本体与女性主义伦理学 为什么说孔夫子加Kant(2014) “学而第一”与“不知的共同根源 “尔安乎”与绝对律令 意志、观念、情感和“最高境界 人是目的与关系主义 事实、价值不二分 历史进入形上 “上帝死了”之后 关于“伦理学总览表”的说明(2018) 情境、情绪和情感 关于“两德论 中册目录 序 主体性(subjectality)哲学认识论 (1979、1984) 关于逻辑和数学的根源 时空的实践基地 因果观念从何而来 什么是“我思 核心是主体性(subjectality)的内外结构 “度”的本体性(2001) “度”来自生产技术 历史建理性与“以美启真 实用理性的逻辑(2004) 度的操作本性 度的辩证智慧 度与个体创造 答问(2008、2010) “度”与“数 发现与发明 阴阳五行与辩证逻辑 秩序感 阴阳五行: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2001) 中国辩证法来自兵家:行动第一 反“反二元”:度 五行特点:功能与反馈 阴阳五行与后现代 对话 关于“理性内构”(2015、2018) 走出语言与默会知识 普遍必然性与客观社会性 要重视个体心理的独特性 几个要点 附录 六十年代残稿 人类起源提纲(1964) 八十年代主体性哲学论纲系列(1980—1989) 下册目录 序 哲学探寻录(1994) “人活着”:出发点 “如何活”:人类主体性 为什么活:个人主体性 活得怎样: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 双本体论(2001、2004) 工艺本体与所谓“经济决定论 心理成本体 文化心理结构 再谈宗教经验 建立新感性(1988、2006)129人性心理本体 原始积淀 人性与审美形而上学 “美育代宗教”答问(2008、2016) 语言是存在之家? 天地境界 感伤中的神意 四大皆空还得活 歌功而不颂德 工夫即本体 我思故我不在 答高更(Paul Gauguin)三问(2015) 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往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