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学习精神分析,难的在于其体系繁杂而难以理清,即使明白了有几个体系,但是各体系之间也相互孤立,难以整体理解与应用。心理模型从精神分析创立之初的心理模型开始,一直梳理到自体心理学,各个主要学派所对应的理论重点与各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做了清晰的呈现。类思维导图的表格,更是结构化地将此予以明晰。《精神分析心理模型》呈现出: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以脑为基础的观点是一致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文化性精神治疗是一致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其他有名的心理模型是一致的,包括认知模型;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呈现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从而允许心理学从业者使用一些彼此竞争的模型中各自的方面;精神分析心理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被实证证据支持的。 对于学习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学生与心理学爱好者,对于以精神分析流派思想为主要工作思路的心理学工作者,这是一本简约掌握精神分析整体结构的图书。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L.奥金克洛斯,医学博士,是心理动力学医疗机构的教育副zhu席,德威特·华莱士学者,纽约康奈尔大学味儿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临床精神病学教授。她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副主管和培训督导分析师。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内容 第1章 概述:为心理生活建立模型 什么是精神分析 什么是模型 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模型 在脑科学的时代构建心理模型 实践中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第2章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的起源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决定论的兴起 神经科学、神经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出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无意识的“新心理学”:精神分析 第3章 动力性无意识的演变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中的无意识 对有意识心理的早期探究 无意识:从笛卡儿到弗洛伊德 无意识心理过程与当代学院派心理学 关于无意识的争论:自知与自欺 第4章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的核心维度 心理运作的关键领域 四种基本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跨越四种模型的核心维度 第二部分 地形学模型 第5章 心理地形图 心理地形图:心理的三层领域 动机 结构 过程 发展 地形学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 地形学模型对神经症概念的解释 从地形学模型发展出心理动力学治疗 意识的本质和功能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6章 梦的世界 地形学模型、动力性无意识以及梦的精神分析理论 梦在当代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用处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梦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与神经科学 探索梦的意义 本章总结和核心维度表 第7章 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的理论:术语和概念 俄狄浦斯情结对地形学模型的贡献 俄狄浦斯情结的新进展 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 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叙述和幻想的重要性 修改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模型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三部分 结构模型 第8章 新装置、新概念:自我 导致地形学模型被修改的问题 伴随着地形学模型的倒塌,无意识的概念扩展了 自我 自我对结构模型的贡献 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家 结构模型与普通心理学之间的交汇点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9章 本我和超我 本我 超我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10章 冲突与折中 位于冲突中的心理 调解冲突与折中形成 运作着的冲突和折中:一个例子 冲突和折中对结构模型的贡献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四部分 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 第11章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术语和概念 客体关系理论与地形学和结构模型 客体关系理论的诞生 客体关系理论和成人心理病理学 奥托·科恩伯格:整合客体关系理论与结构模型 客体关系理论和心理动力学治疗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12章 自体心理学 自体与自体的发展 科胡特的成人心理障碍理论:自体障碍 科胡特的心理治疗作用理论:调动自体客体移情 对比自体心理学、结构模型以及客体关系理论 自恋型人格障碍:科胡特与科恩伯格 自体心理学对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影响 自体的其他概念: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家的贡献 对自体的研究:普通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贡献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中的自体 本章总结与核心维度表 第五部分 整合与应用 第13章 朝向整合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真的有统一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吗 为什么不同的模型是有用的、重要的 生物学心理模型的重要性 整合的风险:给精神分析师们的提醒 总结 第六部分 附录 附录1 力比多理论 附录2 防御 成熟的防御,很少损害自我运作 神经症性防御,轻度或中度损害自我运作 原始的防御,明显损害自我运作 其他防御机制 附录3 术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