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剑桥加拿大史/剑桥大学国别史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加)玛格丽特·康拉德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剑桥加拿大简史》是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康拉德(MargaretConrad,1946-)于2012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在不长的篇幅中讲述了这个国家从远古时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历史变迁,时间跨度逾越千年,勾勒出加拿大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大事记,脉络清晰而又细节饱满。其中,康拉德尤其突出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书写,重视历史中人的地位,由此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康拉德(Margaret Conrad),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荣誉教授。她的著作包括《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历史》(与詹姆斯·K.席勒合著,2010年)、《加拿大人的历史》(与阿尔文·芬克尔合著,2009年)、《无以家为:新斯科舍女性日记和书信,1771—1938》(与汤尼·莱德罗、唐娜·史密斯合著,1988年)、《乔治·诺兰:国家政治中的海上保守者》(1986年)。 目录 导言一个谨慎的国家/i 第一章 从远古时期说起 北美北部地区的古代史 与外来文化接触时期的原住民 原住民的生活世界 结语 第二章 土著人和外来者(1000-1661年) 欧洲接触期的背景 扩张时期的欧洲 发现另一个世界 商业开发 初步探寻 阿卡迪亚 纽芬兰岛 加拿大 在大西洋地区定居 劳伦森协定 内陆麻烦 结语 第三章 新法兰西(1661-1763年) 建立帝国的基础 殖民政权 封建领主制 殖民地经济 战争时期 巩固新法兰西 大西洋之边 加拿大社会 奥地利王位继承之战(1744-1748年) 并不太平的和平时期(1749-1755年) 阿卡迪亚大驱逐 七年战争(1756-1763年) 结语 第四章 革命年代(1763-1821年) 做出判断 过渡期中的大西洋殖民地 美国独立战争 效忠者 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 1812年战争 西部地区的毛皮贸易竞争 梅蒂人 结语 第五章 跨大西洋社群(1815-1849年) 战后移民 商品经济 小世界 发展中的政治文化 加拿大叛乱 责任政府 主题变化 结语 第六章 走向联邦(1849-1885年) 运转中的责任政府 伺机而动 大转型 改革的热望 跨大陆国度的构想 走向联合 联邦之崎径(1864-1867年) 相与为一 接管西北 扩充联邦 麦肯齐的插曲 麦克唐纳的"国家政策 驯化西北 结语 第七章 取得进步(1885-1914年) 文化冲突 前途未卜的加拿大 劳里埃的自由主义 国家与移民 经济稳步发展 劳工之悲 改革年代 公共场合的妇女 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 改革年代的原住民 劳里埃的挑战 博登政府(1911-1914年) 结语 第八章 坚持不懈(1914-1945年) 坠入深渊 在前线 战争的屈辱 赢取和平 政治转型? 经济过山车 政治混战 贝内特的新政 社会过渡期 地平线上的阴云 加拿大之战 和平与繁荣 结语 第九章 自由主义之胜(1945-1984年) 权利革命 冷战时期加拿大的自由主义 经济势如破竹 暴戾的托利党 加拿大的美国问题 成问题的魁北克 社会过渡期 看我的 自食其果 发展岌岌可危 结语 第十章 不平之时(1984-2011年) 市场福利国家 宪法难题 自由党回归 哈珀掌权 知识经济 在经济风向中摇摆 环境成灾 尚武之国 社会转型 赋权原住民 现处何方? 结语 人名、地名、术语双语对照表 译后记 序言 导言一个谨慎的国家 何谓加拿大?它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是 一个松散的结构体,似乎缺少很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凝聚 力。它疆域辽阔,很难驾驭。有些省本身就是独立的民族 。由此,在历史长河中追溯加拿大的成立时间便成为一件 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1867年,最初的四个省组成联邦, 而在此之后,北美洲北部的一些地区被劝服加入并不被人 看好的成立国家的试验进程中。 许多学者都愿意将1759年詹姆斯·沃尔夫 (JamesWolfe)将军攻占魁北克这一事件作为理解加拿大 这一国家的起点。1969年,加拿大正式宣布其官方语言为 法语和英语。居住在大西洋沿岸和西部省份的人有着自己 独特的历史叙事,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将1759年视为历史关 键点,对此,加拿大的第一民族(FirstPeople)和北部 三个省份的居民意见一致。尽管如此,关于加拿大政治版 图的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除了魁北克之外,加拿大是由 海外移民构建的。 "加拿大"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显然,"加 拿大"是对易洛魁语"乡村"一词的误读,最早在17世纪早期 被法国殖民者用来命名其在圣劳伦斯河沿岸的殖民地。这 片地区在1791年被英国议会扩大并细分为上加拿大 (UpperCanada,安大略)和下加拿大(LowerCanada,魁 北克)。1840年,两个地区合并为加拿大联合省 (UnitedProvinceofCanada)。随后,"加拿大"一词被用 来指代一个更大的政体,19世纪下半叶,它"从这海到那海 "不断发展成形。 说到加拿大,大部分历史学家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将 其历史分成几个时期:本地人与外来文化接触前(到1500 年);土著和外来人口期(1500-1661);新法兰西时期 (1661-1763);英属北美时期(1763-1863);联邦和民 族建设期(1864-1945)以及现代加拿大时期(1945年至 今)。学者们曾经尝试在历史阶段划分上推陈出新,但新 的转折性事件都恰到好处地发生在当时的时间断层。例如 ,杰拉德·弗里森(GeraldFriesen)使用四种具有权威性 的传播体系来构建其《公民与国家》 (CitizensandNation)中的叙述:口头传统、文本迁徙 者、印刷资本主义以及屏幕资本主义。但是,传播的发展 不可避免地与经济政治变迁交织在一起,难分因果。①1而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从捕猎者时期到农业、工业以及后 工业时期也呈现出了相似的时间脉络。虽然通过知识和科 学创新[例如达尔文(Darwin)的《物种起源》 (OriginofSpecies)和口服避孕药]不能完全窥见加拿大 历史,但它们也是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变迁中的一部分,并 与政治经济转型相随。在这本书中,仍然基本遵循传统的 年代划分来安排章节,同时有一小部分微调,在一些人看 来这反映出我对加拿大历史比较独特的理解。 没有一位加拿大的历史学家会忽视横跨整个北美大陆 北部构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巨大地理挑战。谈论加 拿大历史就是谈论空间,广袤的空间;就是谈论天气,有 酷暑也有严寒。但是直到20世纪的冬天,人们才知道这片 土地能够养活多少人。因为历史上,加拿大的气候和地理 条件一直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绝大多数移民,无论是 土著还是外来人口都选择到气候更加宜人的南部地区定居 。 鉴于自然地理条件(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区、大 草原和太平洋海岸山脉),南北向延展加拿大的政治疆域 似乎是更明智的选择,但其他因素对历史建构的影响也不 容小觑:北方森林、圣劳伦斯河-五大湖区的运输系统、渴 望做毛皮生意的土著居民自东向西将欧洲人带入内陆…… 无论好坏,北美洲注定将孕育出三个横贯大陆的多民族国 家--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众多土著民族就生活在这三 个国家之中。 地理和天气条件使得加拿大不适宜定居,治理起来更 是困难重重。但是,这些因素都没有妨碍其富饶自然资源 的开发。在遥远的过去,原住民季节性地收割大自然的赠 予物,有时候捕猎甚至使一些物种濒临灭绝。来自欧洲和 其他地区的移民更不能成为环境的守护者。到了20世纪末 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已经遇到瓶颈,但过去形成的开采 习惯已经很难打破。 在和那些戴着廉价饰品的外国人的交易中,原住民并 不落下风,他们有灵活的贸易头脑,并且知道如何最大限 度地保证欧洲商品的供应,例如枪支、刀具、铁锅、毛毯 以及白兰地。这些商品交易可以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在冰天 雪地中生存。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在非军事袭击 中消失殆尽,疾病的侵袭让免疫力低下的原住民无处遁逃 。病毒肆虐大陆,甚至比欧洲入侵者来得更早。大陆人口 急剧下降,社会凝聚力削弱。 原住民在加拿大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约翰 ·罗尔斯顿·索尔(JohnRalstonSaul)甚至有这样的表 述:"我们是梅蒂(Métis)文明。"②梅蒂人起初是用来指 那些毛皮商人和土著女人的后代,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杂糅 性日后进一步成为加拿大社会的显著特性。在欧洲人登上 加拿大大陆的前250年,土著民族占据着绝大多数领土。随 着欧洲定居者不断地流向城市,土著民族仍然占有大片领 土。目前,将近40%的加拿大领土归属于土著,而原住民族 已经成为加拿大政治版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尽管最早将欧洲国家吸引到东海岸的是鳕鱼,但真正 维持英、法两个殖民帝国发展的却是河狸皮贸易。当时这 两个国家占据着现在加拿大版图的绝大多数地区。渔夫和 毛皮商大多是男性旅居者,他们往往怀揣着一个梦想,即 带着新世界的宝藏回到自己更加温暖的欧洲家园。18世纪 的观察家是这样描写纽芬兰(Newfoundland)的,"遥远 的征途没有女性加入",定居者们很难扎根于此③。但实际 上,确实有女性来到这里,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性别化的劳 动力分配,而这样的劳动力模式在工业革命改变生产过程 之前一直作用于家庭经济之中。在殖民地社会中,女性主 要负责准备食物,缝制衣服,照顾幼小、病患和老人。而 对于那些以捕鱼业为生的社区,女性负责在海岸边把鱼晒 干。 如我们今天所知,加拿大是欧洲和北美之间对抗的产 物,亦是从1689年到1815年贯穿于整个漫长的18世纪的世 界战争的产物。基于此,加拿大继承了启蒙运动、光荣革 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兰西革命的衣钵。发生在这个时期 的那些战争和谈判设定了原住民、法国人和北美英国移民 间的关系框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延续性又不乏复杂 性。尽管人们为挣脱过去的不法遗存做出过阶段性努力, 但18世纪的那些协定和议会宣言仍是原住民争取正义时无 法绕开的,法兰西政权的遗风也依然深植于魁北克和滨海 诸省。重要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属北美殖民地囊 括了绝大多数曾经被法国殖民的地区。与此同时,原来的 13个英属殖民地都竭尽全力斩断与旧政权的裙带关系。 从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TreatyofUtrecht)签 署到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许多英美人为了逃避贫困、 压迫和战争迁徙到英属北美地区。他们带来了现代资本主 义、充满争议的基督教、活力十足的市民社会以及和阶级 、性别、种族相关的等级制度。到了19世纪中叶,铁路的 开通使得跨大陆国家的建成不再遥不可及。从纽芬兰到温 哥华岛,移民社会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括政府管 理制度和政党,而这些都受到英国议会制的影响。 时刻不忘美国公民所体验的自由的殖民地政治领袖们 ,成为政治改革的先锋,尝试在英国的统治下实现自治。 经过上下加拿大叛乱(1837-1838)和各地不公的政治操 纵后,英属北美人民实现了有限的议会民主,后者被称为" 责任政府",以和法国、美国的完全独立与共和制变体区分 开来。事实上,谨慎的殖民者开发出了一套新词汇用来描 述他们模棱两可的政治局势--"自治"而非"独立";描述国 家使用"自治领"而非"王国";强调"循序渐进"而非"激烈变 革"。 起义和责任政府推动着历史学家伊恩·麦凯 (IanMcKay)笔下"自由原则计划"的进行④。和其他地区 一样,加拿大对自由主义的各项准则进行了激烈辩论,其 中包括个人积极性、民主责任、公民自由、法规、财产权 、政教分离以及市场经济。但另一方面,这些准则为那些 占据着国家政治舞台的改革家、自由党和保守党领袖们指 明了方向。在20世纪,社会福音和实现社会平等的梦想激 励着农民、女权主义者、知识分子以及劳动者去努力打造 一个社会民主的良性循环。这样的社会民主本质上是自由 的,和现今新民主党的理念不谋而合。 …… 尽管受制于宪法事务,加拿大人还是在二战结束后的 三十年中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改造。加拿大开始以一个拥有 世界上最高生活标准的强大工业国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 而它推行的政策也符合它的国际地位。联邦政府成功地打 破了来自地方的权利保护,推行一系列全国性的社会改革 计划,努力赋予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足够多的个人安全感, 这一点令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公民艳羡不已。20世纪60年代 ,加拿大打开国门欢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为他们 提供基本工作,从而推动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1971年, 加拿大正式推行多元文化主义计划。1982年,加拿大将《 权利和自由宪章》(Charter ofRights and Freedoms)写 入《宪法法案》(Constitution Act),完成了跨越一个世 纪的个人和集体权利的博弈,而这样的博弈竟发生在一个 如此复杂的国家。 在冷战时期,加拿大将自己定位为“中等强 国”(middle power)。它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以及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建 立,支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而非军事途径解决纷争。首先 ,加拿大外交家们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危险的竞争中成 功地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在战后的许多年中,他们忙于 追随英国和美国的步伐。1957年,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 尔逊(Lester。Pearson)因提出针对苏伊士运河争端的和 平解决方案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自此,维护和平成为加 拿大的军事外交策略,直到21世纪反恐战争打破了这精致 的剧情。 许多怀疑论者一直认为加拿大在制定大多外交政策上 都追随美国。的确,新罗马帝国式的渗透在加拿大的发展 史上普遍存在,加拿大最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英 尼斯(Harold Innis)在1948年指出,“加拿大从殖民地变 成了国家,又从国家变成殖民地”。。因此,二战后的历 届加拿大政府都把证明加拿大为独立国家而绝不仅是美国 的虚弱追随者作为主要目标,但是美国仍然主导着全球化 的趋势,这一点不容争辩。1988年,旧的国家保护主义遭 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观念的挑战,并最终被与美国签署的 全面自由贸易协定所取代。“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跨越大陆的国际合作更加紧密。无节制的贪婪、恐怖袭 击、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气候变化,这些名词构成了21世 纪全球发展的图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拿大政治领袖 们仍然谨慎地推行着自己的公共政策。或许玛格丽特·阿 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72年的看法是正确的——“ 维持着,生存着”是普通加拿大公民所能做到的极限,但 很多加拿大人认为我们可以并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土著和后来定居者、国家和地方、中心和边缘、法国 人和英国人、天主教和新教、富人和穷人、白人和黑人、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这让一切试图将加拿大 历史谱写成胜利之歌的努力大大受挫。在这个国家的历史 上曾存在的不义之举卑劣得令人难以置信,但同时必须承 认的是,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地的 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机遇,实现个人发展。任何关于加拿 大的历史叙述都不能忽视这个国家的复杂性。如今,这个 富裕并始终发展着的国家似乎又在经历着另一个转型期, 它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给这个世界。 导语 一本书谙熟加拿大,世界历史学家精心打磨的历史经典读本。 篇幅恰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加拿大的历史。 《剑桥加拿大简史》讲述了这个国家从远古时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历史变迁,时间跨度逾越千年,勾勒出加拿大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大事记,脉络清晰而又细节饱满。 后记 《剑桥加拿大史》是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康拉 德(Margaret conrad,1946年生)于2012年出版的学术著 作。本书用不长的篇幅讲述了这个国家从远古时期至21世 纪第一个十年逾千年的历史变迁,勾勒出加拿大人口、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大事记,脉络清晰而又细 节饱满。其中,康拉德尤其突出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书写, 重视历史中人的地位,由此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康拉德于1995年被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也曾执 掌蒙特圣文森特大学南希女性研究委员会(Nancy’s Chair in Women’s Studies,1996—1998),并于2002 —2009年在新不伦瑞克大学担任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研究的 首席研究员(Canada Research Chair),现为该大学历史 系的荣誉教授。1968年,在多伦多大学取得历史学士学位 后,康拉德成为一名教科书编辑,次年开始在大学中担任 教职。她很快发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加拿大大西洋省 份研究和女性历史研究。这两个领域都是在她亲历的政治 运动中孕育而生的。她致力于探索大西洋省份之间以及内 部自1939年以来的合作与冲突,为当今这一地区的个体、 族群和政府发展寻求出路,同时也格外关注女性的主体感 (sense ofagency)、身份认同和权力。 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起,康拉德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 在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融人到大学教材中。包括多次再版 的《加拿大人的历史》(History of the Canadian Peoples)在内,她参与撰写的加拿大历史读本已有16个版 本之多。而这一本《剑桥加拿大史》,则被她自评为“教 科书编写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一般而言,历史学家把加拿大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 本地人与外来文化接触前(1500年之前),土著和外来人口 期(1500—1661),新法兰西时期(1661—1763),英属北美 时期(1763—1863),联邦和民族建设期(1864—1945)以及 现代加拿大时期(1945年至今)。在这一划分基础上,康拉 德注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观照角度。 在前言中,康拉德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加拿大? 她进而从其名称由来、政治版图、历史分期、自然条件、 民族构成、殖民开发、联邦进程等方面一一解构“加拿大 ”一词的内涵。全书正文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从远古 时期说起,叙述原住民与外来文化接触前的生活图景。第 二章讲的是土著人和外来者第一阶段的相遇(1000—1661) ,交代欧洲扩张时期和地理大发现对北美洲的影响,传染 病、宗教、商业开发、文化冲突,这些关键词都重塑了加 拿大的面貌。第三章迈入了新法兰西时期(1661—1763), 路易十四为北美大陆这个大帝国奠定了基础,但经过七年 战争(1649—1655)后,加拿大的统治权转移到了英国手中 。第四章所涵盖的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年代(1793—1821), 期间加拿大受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法战争等战 事波及,颇不太平,但也因自由政体、工业资本主义和资 产阶级价值观这些时代馈赠浴火重生。第五章所说的跨大 西洋社群(1815—1849)之发展,与革命年代在时间上有所 重合,英国到北美大陆的移民潮激化了社会矛盾,却为商 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这一时期的阶层、种族、性别 和宗教分化也成为热点议题。第六章主要写英属北美在走 向联邦(1849—1885)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的自我定位,包括 责任政府的运转、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型和社会改革等,而 1885年建成的横跨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无疑是这 一时期的重头戏。第七章呈现了加拿大在1885—1914这三 十年间的坎坷和发展,这个在政治和心理上都还是一个殖 民地的脆弱民族国家,随后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八章谈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一1945)加拿大的对外 政策和国内状况,同时大众消费文化也挑战了旧有的信条 。第九章阐述了1945一1984年自由主义在这片国土上的勃 兴,其间加拿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都进入了“黄金时 代”。最后一章总结了1984.年联邦选举至2011年加拿大 在新风向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这个国家在未来应采 取何种姿态自立于国际社会。 身为一名在“新社会历史”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史学家 ,康拉德及其同僚的研究与普罗大众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 关。新社会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大的分支,兴起于20世 纪60年代,区分于政治史、思想史和伟人历史等相对宏观 的史学方向。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史、种族史、劳工史 、性别史、家族史、城市史等,特点在于使普通个体得以 置身于历史长河中,而非被宏大叙事覆盖甚至抹杀。康拉 德的这本加拿大史对原住民在与外来文化接触中所受的心 理冲击、疾病折磨、应变手段有细致的描述,对女性在各 个历史时期中的话语权、身体控制权、公共角色有客观的 评判,对贫富差距、劳动关系、阶级分化、政权更迭的揭 示直言不讳,对说法语者和说英语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权力的此消彼长、博弈斡旋亦有完整的记录。她的历史学 养扎实深厚,行文简练克制,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充满人文 关怀,是为公正、鲜活的历史。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 精彩页 对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来到这里的综合理解,帮助我们自我定义为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些事情理解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众多不同观点中达成一致。加拿大地理学家科尔·哈里斯(cole Harris)认为,指引我们理解遥远过去的“生活世界”最重要的智慧是认识到那些本土化知识的存在,这些知识能让其掌握者在特定地域生活。。虽然大部分知识已经失传或者随着欧洲人在全球推行其制度和价值理念而被颠覆性改变,但现存的证据仍能帮助我们去想象远古的社会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为什么他们本土化的知识能够延存到今日。 北美北部地区的古代史 原住民族坚持认为他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定居在美洲大陆,而这一设想恰是正确的。尽管有时我们可以精确指出第一批欧洲移民中许多人的抵达日期,但人类最早何时出现在美洲已隐没在时间的迷雾中。 最近几年,一些考古学家在质疑声中提出,人类最早登陆美洲要追溯到3—5万年前,人们通过不同的路线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来到美洲。最常见的解释是最早的美洲人来自亚洲,在冰河时代冰川席卷大陆之后,他们通过连接今天的西伯利亚(Sibet’ia)和阿拉斯加(Alaska)的大陆桥来到美洲大陆。当然美洲大陆的民族完全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有些跨越太平洋岛屿,有些通过冰岛和格陵兰岛来到北美的东海岸,也有些从地中海航行经过大西洋而来。虽然遗传学家已经开始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DNA进行比对,试图解开原住民的起源之谜,但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到真相。 关于13000年之前的考古记录相对清晰。随着最后的冰河时代的结束,那些被学者称为古印第安人的移民出现在亚洲。随着冰川融化,他们通过狩猎猛犸象、乳齿象、长角野牛快速地穿越大陆,逐步适应变化的气候和动植物物种。以打造石器技术为特征的古印第安文化逐步让位于太古文化,后者实现了石器的精密化。不管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传统,这些早期移民的生存依赖捕鱼、狩猎和采集业。他们的社区具有高度流动性,由一些有关联的家庭组成,每个社区平均30—50人。这些人季节性地和其他相邻社区团体组合在一起开采特定资源(例如狩猎驯鹿),寻觅婚姻伴侣,参与贸易、外交、仪式和欢宴。 8000年前,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善,北方森林开始替代冻土地带,动植物生长茂盛。人们学会了使用网和鱼梁捕鱼,更多地依赖海狸等小型动物,同时学会使用石头和灰泥碾碎坚果、浆果和植物根部。随着食物变得更加丰富,人们不再像早期那样为了寻找猎物而频繁迁徙。后来在墓地中发现的物品证明,伴随着居有定所,人们的物质文化更加丰富,同时社会的等级差异通过贡品的差别而显露无遗。 这并不是亚洲移民史的结尾。大约4000年前,图尼特人(Tuniit,古爱斯基摩人)或许为了寻找北美驯鹿和麝牛穿越白令海峡。他们逐步将狩猎技能应用于北极的自然环境,日渐以海豹、海象和小型鲸鱼为生。他们用鱼叉直接从海冰中捕获猎物,而不是在敞篷船上操作。图尼特人配备弓、石尖箭,身穿动物皮做成的精致衣服,居住在能够应对四季变迁的可移动的帐篷里,穿越北极,抵达拉布拉多和纽芬兰岛。和很多原住民族一样,他们被萨满教精神信仰指引着,脸上刺上图案。他们的文化后来被学者们称为“多赛特”,用来纪念名为开普·多赛特(cape Dorset)的巴芬岛社区,后者的遗址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发现(图1.1)。多赛特人精于制造石器、骨器、象牙工具和神像,他们制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皂石灯、烹饪器皿以及“鲸骨鞋”来保护人力雪橇上的滑行装置。 大约1000年前,图尼特人被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图勒人(Thule)征服,后者控制着白令海峡的铁器贸易。图勒人能够熟练地使用巨型套索鱼叉和木架蒙皮船捕捉北极露脊鲸,并且拥有狗拉雪橇,这些优势使他们变得争强好胜、喜好迁徙。很快,他们穿越北极地区进入格陵兰岛。图勒人其实就是如今因纽特人的祖先。因纽特人先前被称为爱斯基摩人,意为“吃生肉的人”,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是由最早遇到他们的欧洲人发明的。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