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芳记/诗想者慢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范婉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范婉,江苏苏州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先后出版散文集《红樱桃绿芭蕉》《二十四节气的恋人》《跟着美术大师漫步》,长篇小说《锦城》。2010年8月获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同年9月获《中国作家》郭沫若散文奖。2013年长篇小说《锦城》获首届叶圣陶文学奖。 后记 我眼中的江南很小,就在苏州这一带,最多延伸到杭 州。因为一条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因为俗话“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苏州是江南大于整体的局部,它占有江南不 少的美。 从小,江南给我的印象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 舞几时休”,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花”。 江南,在冬天是阴的,湿的,雨丝雪片,飘得纷纷扬 扬,从没冷到极致;在春天是软的,粉的,桃花李花,开 得如云似霞,转眼落英缤纷。江南是奢侈的,恣意的,许 多方面都超出我的理解。一直以来,烟雨最能体现江南的 气候与风情。 少年时,第一次乘上从苏州开往杭州的夜航船,睡在 舱中,半梦半醒间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还有 乡间的犬吠鸡鸣,很有意思。天才蒙蒙亮,船就抵达了杭 州。 我喜欢“江南”这个词,同样是江南,苏州与杭州比 ,差了一点儿,杭州是得天独厚的,一个西湖使整座城市 滋润丰腴。苏州适合外地人来玩,从这个园林转到那个园 林,似乎大同小异,却让他们羡慕不已:苏州人才是风月 的主人。 苏州真正的美,不在园林,在河,在桥,在小巷,在 临河的木结构酒楼,在月光映照下的粉墙黛瓦,在花窗里 娇俏探出头来的一枝海棠……一言以蔽之,在它的日常生 活。 如果把苏州比喻为一把折扇,打开扇面,一面是“明 四家”的花鸟,一面是“清初四王”的山水。片片镂刻的 扇骨,展现了一代代苏州人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逛园林 、绘兰竹、品美食、玩盆景、听评弹、唱昆曲,还有刺绣 、琢玉、抚琴。 明朝的一个黄昏,木工匠人在敲打锯刨之余,把玩着 手上的一截截木料,精打细算,雕琢刻画家具的榫卯腿牙 。 手艺虽是雕虫小技,在专诸巷却可以出人头地。在陆 子冈的手上,玉石犹如面团,不假思索,水仙簪子便妙手 天成。 ——玲珑剔透的女孩子谁不会刺绣?她们既是水做的 ,双手当然灵巧!藻草金鱼、小猫蝴蝶,扇袋、香囊、帐 帷,乃至剧装,样样精细雅致,连屏风上的荷花水鸟也栩 栩如生。 屏风前独坐唐伯虎,他晨起后沏壶茶,然后抽出毛笔 ,闻着盆中石菖蒲的清香,磨一点旧墨,画风雨中摇曳的 桃花。没料想,洇化在纸上的还是江南的那一抹远山,一 脉秋水。 确实,江南充满了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的情调也很高 ,但曲折幽深的小巷,才是江南人,尤其是苏州人生活的 底色。 小巷是苏州的细节。炎热的夏天,只要踏上小巷的青 石板,就感到无比清凉。这种清凉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心 静。 随意走进小巷人家,老宅的年纪大多有数百年了,那 精致繁复的砖雕门楼,那宽敞沉暗的纱帽厅,那绳痕累累 的石井,那参差错落的天井,都是沧桑的文物,都是历史 的见证。 梅一样的王羲之,松一样的范仲淹,竹一样的文徵明 ,菊一样的吴昌硕,莲一样的董小宛,兰一样的张充和。 其实,江南文化结构中所引以为傲的不是英雄志±,是才 子佳人。 时代变迁,江南人一如既往地过着平和安宁的生活。 清早喝茶,在假山石旁,在巷口树荫,在园林茶室;用碧 螺春或龙井茶叶煎煮,费心而考究。饮食按照习俗讲究时 令,清明吃青团、酱汁肉,立夏吃苋菜、蚕豆、咸鸭蛋, 小满吃枇杷,出了黄梅天吃水红菱……配上粗衣淡饭,真 是享受! 说到底,江南文化是一种精致的文化,一种闲散的文 化,一种容易满足的文化,尽管与中国的正统文化有距离 ,但还是美。 春天的早晨,独立殿春移,看院中的芍药开得深红浅 红一片,富贵持重;花匠在忙着给花浇水、施肥、剪枝。 让我想起儿时在芍药丛中酣睡了一回,醒来,似乎一下就 长大了。 作为苏州人,我受到的全部滋养来自江南。我拿什么 回报呢?近年来,我有意无意写了些散页,慢慢地在心里 滋长了念头,随即又放下。文学是一项勇敢者的事业,太 需要勇气了。之前,不知有多少人写过江南,不乏经典名 作。 暮色中,下班开车回家,天还没完全黑,已是万家灯 火。沿着高架桥开过去,豁然开朗的一大片金鸡湖出现在 眼前,隔着湖水依稀看到对岸灯火点点闪烁的苏州古城。 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句小时候念过的诗:高城望断,灯火 已黄昏。这流动的景致是我深爱的,让我感动,也就有了 思考的力量。 一路行来,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出一本散文集。 这本精挑细选的散文集是我对江南对苏州深情厚意的 表白,欢喜、激动,干言万语、欲语还休……它仿佛一个 端坐半亭弹拨琵琶的少女,漫不经心地用姿态、呼吸、眼 神,甚至醇香的空气,把她的灵魂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 剥现出来让你看,让你读。她的用心和情意,你读得懂吗 ? 也许,你会觉得这本集子华美有余,才气不足,但至 少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江南文化日益颓唐走下坡时的挣扎。 在此,衷心感谢苏州知名画家陈如冬先生为散文集作 的精美插图! 范婉 2018年·大雪·兰亭苑 目录 无事此静坐 流水 珠落玉盘 端午 访隐者不遇 翩翩 暗香 疏影 访玉雕者 吴歈兰薰 锦盒画页 隐隐约约 永生之石 小巷春光 水绘仙侣 夏日风物 春水词 同里的雨 岁朝清供 秋山图 故园沉沉 运河寄意 江南烟雨 采莲曲 听鹂深处 山阴道上 后记 精彩页 无事此静坐 “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这首诗根据苏东坡语录概括而成,被文徵明弟子,那位擅行草、喜画兰的周公瑕刻在了一把紫檀椅子的靠背上。一首绝妙的椅铭。 我想,那样一把凝重深沉的明代椅子它原来摆放在哪座苏州园林里?是沧浪亭,网师园,艺圃,还是拙政园? 幽雅疏朗的拙政园,一座典型的“文人山水之园”。因为家靠近拙政园的关系,我经常去园子里走走。虽然明代文人那种悠闲风雅的生活,早已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但是,毕竟给我们留下了印痕。比如明式家具,苏州人俗称屋肚肠。远香堂,留听阁,卅六鸳鸯馆,里面陈设的各种明式家具,古雅,素朴,隽永。轻轻抚摸,我感受它的光洁与舒适,钟爱它的色泽与雕刻,欣赏它的分量与格调。王世襄先生说过:“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绝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优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慢慢体味的过程中,它启示我去理解明式家具的真正价值。 在江南文化中,园林是梦。 细雨暮色中,我来到与拙政园毗邻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一座由贝聿铭设计的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树,亭,竹,池塘,清旷幽远。在我眼中,它还是园林。闭上眼,做个梦。梦里有庄子和蝴蝶,米芾和山石,紫藤开了一树繁密的花。 走进长物斋,我赫然看到了那把周公瑕的紫檀南官帽椅。 长物斋,顾名思义得名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一本介绍园林建筑、花卉园艺、湖石运用、室内陈设的著作,共十二卷。文震亨的园林作品没有遗存,但从其兄文震孟的艺圃中可见雪泥鸿爪。 长物斋味道十足。奥妙在于它完全符合我对明代文人书房的印象,这印象来自《陶庵梦忆》中对书房的描绘:“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干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批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长物斋,一座水边的厅堂。四边湖石相拥,竹树环合,水光花影投射屋内。恽南田有一段话,想来我觉得奢侈:“清夜独倚曲木床,著短袖衫子,看月色在梧桐篁筱间,薄云掩过之,微风到竹,衣上影动。此时令人情思清宕,纷虑暂忘。”这是我向往的生活场景。我在周公瑕的紫檀椅子里静坐,环顾屋内的家具陈设,遥想着明代的那些事儿。西窗下,一只黄花梨插肩榫酒桌悄然独立,对面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倚墙而置。近处,古琴放在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上,余音绕梁,旁边则是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霸王枨方凳和卷草纹浮雕三足香几。别致是诗。一排黄花梨万历柜占满北墙,古籍善本排列整齐。屋子中央,一张紫檀无束腰裹腿罗锅枨大画桌,淳朴敦厚。案头摆着文房旧物,紫砂茶壶、澄泥砚、粉彩碗盏、青花笔筒……墙上挂着文徵明的山水画,清润秀雅。清水方砖地上还有一口天青色素釉的瓷缸,缸里插着长长短短的书轴画卷。 我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默默地观赏这些家具与古玩。院落深邃,家具装饰着书斋的栋梁门窗,古玩点缀着家具的榫卯腿牙。质朴中暗含着丰富性,奢华却又显得单调。只有质朴的状态方能与丰富照面,交相辉映。 这里展出的不仅是家具与古玩,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不仅是观赏,其实是回忆。走出长物斋,我穿长廊,踱曲桥。一棵五针松,临水照影——照出了回忆。不仅是回忆,更像是想象。 我们要想象一位中国古人,有了他,满室的家具才会灵动。这时,我瞥见了文震亨的身影。他晨起后沏壶茶,然后去书房。看着这些经年累月使用的家具,家具上雕有精美的图案:牡丹、莲花、灵芝、凤凰、麒麟、螭龙。不胜惆怅。文震亨在那把周公瑕紫檀椅子里坐定身体,闻着瓶中自茶花的清香,磨一点旧墨,趁着大明残破的半月之色画风雨中摇曳的竹枝,竹叶左右纷披,上下飞舞。心情畅快时,临临名家法帖,比如黄庭坚的《花气帖》。的确是花气,蜡梅的花气。 P1-3 导语 本书是关于江南文化的散页,也是一个女子的诗意梦境,涉及若干山水,若干园林,若干花木、朋友和市井。书中写出了杭州和苏州人生活的情调和品位。苏杭人在水墨、刺绣、盆景、昆曲、评弹中过着平常日子,只不过这平常中多了些芬芳,多了些精致,多了些落花流水的闲适,甚至连扫地卖菜的都带了些趣味。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作家以其细腻温柔的笔墨,或抒情或叙事,通过对庭院、古琴、书法、绘画、昆曲等传统文化的书写,描绘了积淀千年的古典美学,流露出浓浓的古典韵味,引人入胜。书中还插配了多幅珍贵的风物图,图文并茂,神色俱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