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的时代或许可被成为“暴力时代”,因为无论是在书籍报刊、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中,都充斥着各种现实或虚构的对暴力的呈现。但我们所说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它的界限又在哪里?伯恩斯坦试图在《暴力(思无所限)》中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伦特、法农、阿斯曼这五位学者探讨暴力问题的著作,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们对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论证,以及对特殊情况下的暴力的辩护。伯恩斯坦指出,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当性的普遍标准,应对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是建构允许自由公开的讨论,让个体意见得到表达和倾听的公众环境。 作者简介 理查德·J.伯恩斯坦(1932一),美国哲学家,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写作范围涵盖诸多话题与哲学传统,包括美国实用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社会哲学、政治哲学、阐释学等,尤其擅长考察不同哲学流派与哲学传统之间的交织融汇。代表作有《根本恶》(2002)、《实用主义转向》(2010)、《暴力:思无所限》(2013)等。 目录 致谢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卡尔·施密特的困境 第二章 瓦尔特·本雅明:神圣暴力 第三章 汉娜·阿伦特:论暴力与权力 第四章 弗朗茨·法农对暴力的批判 第五章 杨·阿斯曼:摩西区分与宗教暴力 第六章 对暴力与非暴力的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泽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