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品牌定量分析理论及诊断技术是品牌管理科学研究的关键领域、国家实施品牌发展计划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是目前品牌学界研究的最前沿问题。它是解决品牌评价问题以及品牌定量化管理的唯一有效途径,为机构和企业对品牌进行择优、排序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为品牌进行系统评估和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本书补充了大量企业实践案例和《品牌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计算平台》等应用成果,使读者能够全面掌握品牌定量分析理论与诊断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技巧。 本书内容包括:品牌数据的来源及获取品牌数据的方法、品牌数据的初步分析方法、品牌度量原理与品牌信息计算方法、品牌定量分析理论和实践应用五个部分,覆盖了从获取数据到进行诊断解读的全过程,能够为读者提供品牌管理和实施方面的理论知识、诊断工具及解决方案。为品牌管理者提供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而为企业品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了品牌诊断及传播的数据化、品牌管理定量化。 作者简介 周云,男,山东金乡人,1972年11月生,现任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品牌数据分析中心主任。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品牌管理方向的科研与教学,主攻品牌机理问题及品牌管理研究方向。著有《品牌信息本论一一品牌信息本质的确定及其量的度量理论》 《品牌管理科学学科化发展研究》《品牌学一一知识体系与管理实务》等专著及教材22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3篇,主持各级科研课题24项。现为多家知名企业的品牌顾问,兼聘为中国品牌发展公益基金首席专家、中国质量协会品牌评价首席专家、中国市场营销教育与研究协作会品牌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校内研究员等职务。 目录 第1部分 品牌数据的来源 1.全面认识品牌的作用 1.1 品牌的市场价值(市场作用) 1.2 品牌作用的分析框架 1.3 品牌作用的层次 1.4 品牌经营数据与其他经营数据的关系 2.品牌经营指标的术语体系 2.1 品牌知名度的概念 2.2 品牌认知度的概念 2.3 品牌延伸度的概念 2.4 品牌美誉度的概念 2.5 品牌忠诚度的概念 3.调研问卷的设计 3.1 问题设计 3.2 问卷组织 4.品牌术语体系的指标测算方法 4.1 品牌知名度的测算方法 4.2 品牌平均认知度的度量方法及公式 4.3 品牌美誉度的测算方法 4.4 品牌忠诚度的测算方法 5.调研实施与品牌基础数据生成 5.1 样本点选择与调研实施 5.2 录入计算与数据生成 第2部分 品牌数据的初步分析方法 6.指标的阈值及其性质的判定 6.1 知名度的有效范围 6.2 认知度的有效范围 6.3 美誉度的有效范围 6.4 忠诚度的有效范围 7.品牌经营指标结构 7.1 指标间关系的分析 7.2 品牌经营指标的结构分析 第3部分 品牌度量原理与品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 8.品牌本体论研究综述 8.1 对品牌定义的理解 8.2 品牌本论分类 8.3 品牌信息本论综述 8.4 品牌信息本论的核心:品牌与信息的同效替代原理 9.品牌信息的单位与信息量 9.1 信息的量纲 9.2 品牌度量单位的确定 9.3 品牌信息量 10.品牌经营指标与品牌信息量的换算逻辑 10.1 由品牌知名度确定的品牌信息量 10.2 品牌认知度对品牌信息的增量 10.3 品牌延伸度产生的品牌信息 10.4 由品牌美誉度决定品牌信息的质量 10.5 品牌忠诚度及品牌时效性的度量 第4部分 品牌定量分析理论 11.品牌信息量规模类型和阈值 11.1 品牌定量分析的对象 11.2 品牌信息量的规模评价 12.品牌定量分析指标 12.1 “质量比”指标的设计 12.2 “均值比”指标组设计 12.3 稳定性指标组的设计 第5部分 品牌定量分析理论的实践应用 13.广告投放密度及广告间隔期的确定 13.1 广告投放密度(间隔期)与品牌时效性 13.2 品牌时效性函数与品牌信息衰减率的推导 13.3 基于品牌时效性公式的广告间隔期与投放密度的测算 13.4 实证试算 14.某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排序方法 14.1 参数取值说明 14.2 排序对象及其基础指标 14.3 基础指标的合并及品牌信息总量的计算过程 14.4 排序结果 14.5 对计算和排序结果的解释 15.品牌质量与成长性的择优方法 15.1 品牌质量的择优 15.2 品牌成长性择优 附录1 品牌延伸的行业折算Zj系数表(部分) 附录2 变频系数表 附录3 品牌价格调整系数底数Nz值表(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品牌定量分析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品牌管理引入科学的范畴,使品牌的研究具有了形式逻辑和定量化系统分析的可能。品牌研究定量化的方向是不会错的,人类对品牌的不懈研究,终会解开品牌难题,揭示它的奥秘。 本书严格继承了《品牌诊断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从品牌数据开始,规划品牌定量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出版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框架更为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