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19堂文学课
分类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文化大师胡适写给年轻人的极简文学史,以独特视角讲解中国文学精髓,从先秦两汉讲到魏晋隋唐,通俗易懂的19堂文学课,有助快速提升读者人文知识,一经问世,备受好评。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日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目录
第一编 唐以前
引子 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
1 古文是何时死的
古代方言的不统一/ 汉武帝时古文已死的证据/科举是维持古文的绝妙方法/ 古文在历史上的大功劳/ 白话文学是压不住的/ 国语文法的进化
2 白话文学的背景
平民做了帝后公卿/ 庙堂的文学/ 田野的平民的文学
3 汉朝的民歌 
一切新文学都来自民间/ 汉初的民谣/ 李延年/ 古乐府里的汉时民歌/ 从民间口唱到“乐府”里/ “乐府”是什么
4 汉朝的散文
散文发达总在韵文之后/ 汉初的散文还近于语体/ 王褒的《僮约》/ 文体之坏起于一班文人清客/ 王充用“俗言”著书/ 王充的文论
5 汉末魏晋的文学
西汉只有民歌/ 东汉中叶以后才有文人仿作乐府/ 建安时代文人用旧曲作新词/ 曹操/ 曹丕/ 曹植/他们同时的文人/ 白话诗人应璩/ 阮籍
6 故事诗的起来
中国古代民族没有故事诗/ 故事诗的背景/ 蔡琰的《悲愤》/ 左延年的《秦女休行》/ 傅玄的《秦女休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的时代考
7 南北新民族的文学
中国分裂了四百年/ 南方的儿女文学/ 北方的英雄文学
8 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300—600)
一切文学的骈偶化/ 左思与程晓/ 说理诗/ 大诗人陶潜/ 元嘉文学无价值/ 天才的鲍照/ 惠休与宝月/ 用典的恶风气/ 当时的声律论/ 反对的声浪/ 仿作民歌的风气/ 律诗的起来
9 佛教的翻译文学(上)
总论/ 第二世纪的译经/ 三世纪的译经 维祇难论译经方法/ 维祇难与竺 炎的《法句经》/ 法护 《修行道地经》里的“擎钵”故事/ 四世纪的译经 赵整/ 鸠摩罗什 传 论译经 《维摩诘经》 《法华经》里的“火宅”之喻 他的译经方法/ 附记:陈寅恪论鸠摩罗什译经的艺术
10 佛教的翻译文学(下)
五世纪长安的译经状况/ 昙无忏 他译的《佛所行赞》/ 宝云译的《佛本行经》/ 《普曜经》/ 五世纪南方的译经事业/ 《华严经》/ 论佛教在中国盛行之晚/ 译经在中国文学上的三大影响/ “转读”与“梵呗”/ “唱导”是什么/ 道宣《续僧传》记这三项/ 综论佛教文学此后的趋势
第二编 唐朝
11 唐初的白话诗
白话诗的来源:民歌,嘲讽诗,歌妓,传教与说理/ 唐初的白话诗从嘲讽和说理出来/ 和尚与谐诗/ 白话诗人王梵志/ 王绩/ 带着论“四杰”/ 寒山/ 后记:《桂苑丛谈》记王梵志
12 八世纪的乐府新词
帝王贵公主的提倡文学/宫殿上的打油诗/唐明
皇与乐府新词/“力追建安”制作乐府/颓放的人
生观与解放的诗体/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李白○传○他的乐府歌词○李杜优劣论
13 歌唱自然的诗人
歌唱自然是那时代的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孟浩然/
王维,裴迪,储光羲/李白/元结/评论
14 杜甫
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杜甫的传/杜甫的诗○第
一时期的诗○他的滑稽风趣○他的爱国忧时○《丽
人行》与《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第二
时期的诗○《哀江头》《哀王孙》○《北征》与《羌
村》○《新安吏》《石壕吏》《无家别》○仿作乐府与
创作乐府○他对于政治的失望/第三时期的诗○贫
贱不能移的诙谐风趣○他的悲哀○他的“小诗”○他
的律诗
15 大历长庆间的诗人
天宝乱前与乱后/沈千运等不满意于当时的文学/
元结的新乐府/杜南赞叹元结/顾况的新乐府与诙
谐诗/孟郊/乐府大家张籍○传○妇人问题○其
他社会问题/白话诗人卢仝○传○《月蚀诗》○“怪
辞惊众”○与民间俗文学的关系○他的白话诗/韩
愈○传○作诗如作文○他何以走上魔道
16 元稹白居易
元稹的传/白居易的传/自居易的文学主张/
元稹《叙诗》/元氏论李杜优劣/“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理想中的“民意政治”/
文学应当写实/元白论诗的分类/他们的新乐府/
作诗要老妪能解/元白的诗的风行/自居易评他们
自己的诗/白居易学杜甫/元白的诗
17 中唐的白话散文
这个时代又是“古文”体中兴的时代/韵文是贵族
与小百姓公用的/文人的散文分了两条支路/和尚
阶级/“古文”是散文白话化以前的过渡时期/禅
宗的语录
18 晚唐的白话文学
白话诗体风行民间/古典诗人不高兴了/诗体自中
唐以来白话更多了/民间无名诗人的诗/晚唐禅宗
的白话散文也更发达
19 晚唐五代的词
唐朝的晚年/词体的起源/词的成立时期/当时词
的中心/南唐诗人的代表/李后主的小词/我们研
究的结果
序言
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
第一,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
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
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都知道国语文学乃是
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
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
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
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

现在有些人不明白这个历史的背景,以为文学的运动
是这几年来某人某人提倡的功效,这是大错的。
我们要知道,一千八百年前的时候,就有人用白话做
书了;一千年前,就有许多诗人用白话作诗作词了;八九
百年前,就有人用白话讲学了;七八百年前,就有人用白
话作小说了;六百年前,就有白话的戏曲了;《水浒》《
三国》《西游》《金瓶梅》,是三四百年前的作品;《儒
林外史》《红楼梦》,是一百四五十年前的作品。
我们要知道,这几百年来,中国社会里销行最广、势
力最大的书籍,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程、朱
语录,也不是韩、柳文章,乃是那些“言之不文,行之最
远”的白话小说!这就是国语文学的历史的背景。这个背
景早已造成了,《水浒》《红楼梦》……已经在社会上养
成了白话文学的信用了,时机已成熟了,故国语文学的运
动者能于短时期中坐收很大的功效。
我们今日收的功效,其实大部分全靠那无数白话文人
、白话诗人替我们种下了种子,造成了空气。我们现在研
究这一二千年的白话文学史,正是要我们明白这个历史进
化的趋势。我们懂得了这段历史,便可以知道我们现在参
加的运动已经有了无数的前辈,无数的先锋了;便可以知
道我们现在的责任是要继续那无数开路先锋没有做完的事
业,要替他们修残补缺,要替他们发挥光大。
第二,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
什么地位。老实说罢,我要大家都知道白话文学史就是中
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史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
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做“古文传统史”罢
了。
前天有个学生来问我道:“西洋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
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总代表那一个时代的精神。何
以我们中国的文学不能代表时代呢?何以姚鼐的文章和韩
愈的文章没有什么时代的差别呢?”
我回答道:“你自己错读了文学史,所以你觉得中国
文学不代表时代了。其实你看的‘文学史’,只是‘古文
传统史’。在那‘古文传统史’上,作文的只会模仿韩、
柳、欧、苏,作诗的只会模仿李、杜、苏、黄:一代模仿
一代,人人只想做‘肖子肖孙’,自然不能代表时代的变
迁了。你要想寻那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千万不要去寻那
‘肖子’的文学家,你应该去寻那‘不肖子’的文学!你
要晓得,当吴汝纶、马其昶、林纾正在努力做方苞、姚鼐
的‘肖子’的时候,有个李伯元也正在作《官场现形记》
,有个刘鹗也正在作《老残游记》,有个吴趼人也正在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你要寻清末的时代文学的代表
,还是寻吴汝纶呢?还是寻吴趼人呢?你要晓得,当方苞
、姚鼐正在努力做韩愈、欧阳修的‘肖子’的时候,有个
吴敬梓也正在作《儒林外史》,有个曹雪芹也正在作《红
楼梦》。那个雍正、乾隆时代的代表文学,究竟是《望溪
文集》与《惜抱轩文集》呢,还是《儒林外史》与《红楼
梦》呢?再回头一两百年,当明朝李梦阳、何景明极力模
仿秦、汉,唐顺之、归有光极力恢复唐、宋的时候,《水
浒传》也出来了,《金瓶梅》也出来了。你想,还是拿那
假古董的古文来代表时代呢,还是拿《水浒传》与《金瓶
梅》来代表时代呢? —这样倒数上去,明朝的传奇,元朝
的杂剧与小曲,宋朝的词,都是如此。中国文学史上何尝
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该向那‘古文传统史’里
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为不
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
我们现在讲白话文学史,正是要讲明这一大串不肯替
古人做“肖子”的文学家的文学,正是要讲明中国文学史
上这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
学史。“古文传统史”乃是模仿的文学史,乃是死文学的
历史;我们讲的白话文学史乃是创造的文学史,乃是活文
学的历史。
因此,我说:国语文学的进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是最重要的中心部分。换句话说,这一千多年中国文学
史是古文文学的末路史,是白话文学的发达史。
有人说:“照你那样说,白话文学既是历史进化的自
然趋势,那么,白话文学迟早总会成立的, —也可以说白
话文学当《水浒》《红楼梦》风行的时候,早已成立了,
—又何必要我们来做国语文学的运动呢?何不听其自然呢
?岂不更省事吗?”
这又错了。
历史进化有两种:一种是完全自然的演化;一种是顺
着自然的趋势,加上人力的督促。前者可叫做演进,后者
可叫做革命。演进是无意识的,很迟缓的,很不经济的,
难保不退化的。有时候,自然的演进到了一个时期,有少
数人出来,认清了这个自然的趋势,再加上一种有意的鼓
吹,加上人工的促进,使这个自然进化的趋势赶快实现;
时间可以缩短十年百年,成效可以增加十倍百倍。因为时
间忽然缩短了,因为成效忽然增加了,故表面上看去很像
一个革命。其实革命不过是人力在那自然演进的缓步徐行
的历程上,有意的加上了一鞭。
白话文学的历史也是如此。那自然演进的趋势是很明
了的;有眼珠的都应该看得出。
但是这一千多年以来,“元曲”出来了,又渐渐的退
回去,变成贵族的昆曲;《水浒传》与《西游记》出来了
,人们仍旧作他们的骈文古文;《儒林外史》与《红楼梦
》出来了,人们仍旧做他们的骈文古文;甚至于《官场现
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出来了,人们还仍旧做
他们的骈文古文!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史,只有自然
的演进,没有有意的革命;没有人明明白白的喊道:“你
瞧!这是活文学,那是死文学;这是真文学,那是假文学
!”因为没有这种有意的鼓吹,故有眼珠的和没眼珠的一
样,都看不出那自然进化的方向。
这几年来的“文学革命”,所以当得起“革命”二字
,正因为这是一种有意的主张,是一种人力的促进。
《新青年》的贡献只在他在那缓步徐行的文学演进的
历程上,猛力加上了一鞭。这一鞭就把人们的眼珠子打出
火来了。从前他们可以不睬《水浒传》,可以不睬《红楼
梦》;现在他们可不能不睬《新青年》了。这一睬可不得
了了。因为那一千多年的哑子,从此以后,便都大吹大擂
的做有意的鼓吹了。因为是有意的人力促进,故白话文学
的运动能在这十年之中收获一千多年收不到的成绩。
假使十年前我们不加上这一鞭,迟早总有人出来加上
这一鞭的;也许十年之后,也许五十年之后,这个革命总
免不掉的。但是这十年或五十年的宝贵光阴岂不要白白的
糟蹋了吗?
故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种下了近年文学革命的种子;
近年的文学革命不过是给一段长历史作一个小结束:从此
以后,中国文学永远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
了有意的创作的新路了。
导语
本书为胡适《白话文学史》《国语文学史》合编本,以独特视角讲解中国文学精髓,从先秦两汉讲到魏晋隋唐。参照北京文化学社1927年初版《国语文学史》、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白话文学史》勘校 ,全面订正老版引文的错误及脱缺。新增6张全彩手绘插图,版式清朗简洁,读之赏心悦目。
附赠“胡适日程表”,24小时就能让您亲身感受:“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书评(媒体评论)
你一定要看胡适。每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都能
从他的人生智慧中得到启发,获得脱胎换骨的精神成
长。
——作家榜推荐词
精彩页
01 古文是何时死的?
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可以推知当战国的时候中国的文体已不能与语体一致了。战国时,各地方言很不统一。孟轲说: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书中又提及“南蛮鴃(jue)舌之人”,也是指楚人。
又《韩非子》“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可见当时的各地方言很不同。方言不同而当时文字上的交通甚繁甚密,可见文字与语言已不能不分开了。
战国时文体与语体已分开,故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有“同文书”的必要。《史记》记始皇事,屡提及“同书文字”(《琅琊石刻》),“同文书”(《李斯传》),“车同轨,书同文字”(《始皇本纪》)。后人往往以为秦同文书不过是字体上的改变。但我们看当时的时势,看李斯的政治思想,可以知道当日“书同文”必不止于字体上的改变,必是想用一种文字作为统一的文字;因为要做到这一步,故字体的变简也是一种必要。
《史记》描写人物时,往往保留一两句方言,例如汉高祖与陈涉的乡人所说。《史记》引用古文,也往往改作当时的文字。当时疆域日广,方言自然也更多。我们翻开扬雄的《方言》,便可想见当日方言的差异。例如《方言》的第三节云:
娥,□(特殊字体),好也。秦日娥,宋魏之间谓之□(特殊字体);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
“通语”二字屡见于《方言》全书中。通语即是当时比较最普通的话。最可注意的是第十二节:
敦,丰,厖(mang),□(特殊字体)(jie),幠(hu),般,嘏,奕,戎,京,奘,将,大也。凡物之大貌日丰。厖,深之大也。东齐海岱之间曰□(特殊字体),或曰幠。宋鲁陈卫之间谓之嘏,或日戎。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日将,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此可见一统之后,有许多方言上的怪僻之点渐渐被淘汰了,故日“今或同”。但这种语言上的统一,究竟只限于一小部分,故扬雄当汉成帝时常常拿着一管笔、四尺布去寻“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访问他们各地的异语,做成十五卷《方言》。
当时的方言既如此不统一,“国语统一”自然是做不到的。故当时的政府只能用“文言”来做全国交通的媒介。汉武帝时,公孙弘做丞相,奏曰:
……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
(《史记》《汉书·儒林传》参用)
这可见当时不但小百姓看不懂那“文章尔雅”的诏书律令,就是那班小官也不懂得。这可见古文在那个时候已成了一种死文字了。因此,政府不得不想出一种政策,叫各郡县挑选可以造就的少年人,送到京师,读书一年,毕业之后,补“文学掌故”缺(也见《儒林传》)。又把这些“文学掌故”放到外任去做郡国的“卒史”与“属”。当时太学,武帝时只有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加至百人,宣帝加至二百人,元帝加至千人,成帝加至三干人。凡能通一经的,都可免去徭役,又可做官。做官资格是“先用诵多者”。这样的提倡,自然把古文的智识传播到各地了。从此以后,政府都只消照样提倡,各地方的人若想做官,自然是不能不读古书,自然不能不作那“文章尔雅”的古文。
这个方法——后来时时加上修改,总名叫做科举,——真是保存古文的绝妙方法。皇帝只消下一个命令,定一种科举的标准,四方的人自然会开学堂,自然会把子弟送去读古书,作科举的文章。政府可以不费一个钱的学校经费,就可以使全国少年人的心思精力都归到这一条路上去。汉武帝到现在,足足的二千年,古体文的势力也就保存了足足的二千年。元朝把科举停了近八十年,白话的文学就蓬蓬勃勃的兴起来了;科举回来了,古文的势力也回来了,直到现在,科举废了十几年了,国语文学的运动方才起来。科举若不废止,国语的运动决不能这样容易胜利。这是我从二千年的历史里得来的一个保存古文的秘诀。
科举的政策把古文保存了二千年。这固然是国语文学的大不幸。但我们平心而论,这件事也未尝没有绝大好处。中国的民族自从秦、汉以来,土地渐渐扩大,吸收了无数的民族。中国的文明在北方征服了匈奴、鲜卑、拓跋、羌人、契丹、女真、蒙古、满洲,在南方征服了无数小民族,从江、浙直到湖、广,从湖、广直到云、贵。这个开化的事业,不但遍于中国本部,还推广到高丽、日本、安南等国。这个极伟大开化事业,足足费了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之中,中国民族拿来开化这些民族的材料,只是中国的古文明。而传播这个古文明的工具,在当日不能不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