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的母亲(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贾平凹//肖复兴//阎连科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的母亲》是现当代名家写母亲的合辑,以感动温暖的笔触,唤起人们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书中朱自清、老舍、邹韬奋、史铁生、贾平凹、肖复兴、阎连科、刘醒龙等人,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涌动着身为子女对母亲的无尽思念,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目录
择偶/朱自清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邹韬奋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合欢树/史铁生
写给母亲/贾平凹
春节写给母亲的信/肖复兴
忆母亲/肖复兴
过年的母亲/阎连科
母亲/刘醒龙
父母情深/阿成
摸摸母亲的脸/晓剑
飘在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
母亲的身影/陈幼民
慈母有股本真力量/阿廖
永远快乐的母亲/冰凌
小说中的母亲/晓苏
妈妈……/阿福
我乐呵呵的母亲/尔容
母亲/张年军
数梅花的母亲/李伟
钟情紫玉兰/杨秀武
母亲/陈三平
母亲/周详
父母进城记/成小晟
腊月/萧继石
南瓜疙瘩/彭丽丽
序言
几十年来一直在和文字密切地交往,一直和图书亲密
接触。一直念念不忘地想编两本书。一本是《我们的母亲
》。另一本是《我们的父亲》。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
我四岁那年就没有妈了,我还没来得及记住我妈长的啥模
样,是大眼睛双眼皮,还是小眼睛单眼皮;是长长的黑发
,还是黄黄短发……60年如一日的想象,60年的梦中都没
找回母亲的记忆。从那时起我就没有得到过一天的母爱,
从那时起我只能眼巴巴看着小伙伴们逢年过节穿着妈妈一
针一线缝制的新衣,逢年过节吃着妈妈包的饺子。而对于
我这个没妈的孩子来说,这一切只是梦想。
后天就是母亲节了,母亲节的前后,人人都想着母亲
,再忙再困难都在尽其所能准备着礼物回家看看自己的母
亲。而我呢。只能靠记忆、靠想象、靠梦想来找回我的母
亲。母亲留给我唯一的记忆是四岁那年在武汉市武胜路的
家中,忽然外面想起了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的鞭炮
声撞开我的家门。一行人捧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盒子里
就是我的母亲,这个盒子到今天也不知在何处。
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事图书策划、出版、发行的那
一刻起,一直想出版两本回忆“母亲、父亲”的书。如今
退休在家,能够静下心来完成我几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初心

在世界上,在人间,会留下来很多记忆上的东西。比
如说感情、友情、爱情等,但是,没有一件是可以超越和
取代亲情的,尤其是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就拿我来说
,四岁失母,根本没有母爱的体验,只能与大家共享母爱
,比如编入本书的肖复兴先生笔下的《忆母亲》。复兴先
生也是在五岁时失去生母,但他命比我好,他父亲给他带
回了一位亲似亲母的继母,几十年如一日相依为命,复兴
先生这样真情写下他的继母:“没有她,便没有我的一切
。对比她。我所写的那些东西,都可以毫不足惜地付之一
炬,她就是我的母亲。”《忆母亲》我看一次就流一次泪
,还有比如书中的阿成先生自认为自己也成为老人时,“
有时候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位老妪,便驻下脚久久地凝望
。同行的人问我,看什么,认识吗?我说,我感觉她像我
妈。同行的人说,想娘了是吧。”再比如,阿福兄的《妈
妈……》,阿福1978年考上空军航校,妈妈把家中所有的
钱47元一分不留地连同儿子一同送走。阿福成为战斗机飞
行员后回家探亲,妈妈一夜没睡一针一线、流着眼泪为儿
子缝了一个红底黄花的枕套。阿福说,他枕着妈妈缝的枕
套睡了10年,好像一直是睡在家里。更动情的是晓剑先生
《摸摸母亲的脸》。晓剑从小学起一直想摸摸妈妈的脸,
一直未能如愿,当晓剑摸到妈妈的脸时,妈妈的脸已冰凉
,妈妈已在天堂。
最近比较流行一句话,“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没错
,但是我在想,当下的友情会有多长久?当下的爱情会有
多长久?爱情如花,花开花谢;友谊如水,亦载亦覆,未
必能长久;只有亲情才是永远不变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
,亲情会让我们永远回忆。
我选编这两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我们的父母是我们
永久的记忆!
在这里我套用复兴先生的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也是母亲!
我只有母亲,没有母爱。
是为序。
张福臣
2018年5月11日晨5时
于香港路君悦尚品
导语
现当代名家贾平凹、肖复兴、阎连科、史铁生、刘醒龙、邹韬奋等带你感怀母亲养育思情,直面内心久违感动。
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感动推荐,崔永元新浪微博发文推介。
感人至深的亲情,让千万人泪光闪闪,触动读者内心的怀念、愧疚,甚至是遗憾……
随书附赠精美彩页,期待读者写下心中对母亲的深情告白。
精彩页
择偶
朱自清
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在江苏北部一个小县的乡下住着。
记得是十二岁上,那边捎信来,说小姐痨病死了。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年代一多,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母亲颇为我亲事着急,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有钱,两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定下日子,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黑宁绸马褂,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方面大耳,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布袍布马褂,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不住地打量我,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不是短寿的样子,又看我走路,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母亲说胖了不能生育,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不答应,事情就吹了。
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她有个女儿,透着聪明伶俐,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还讲究这些,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然而,过了两年,听说她已生了痨病,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
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生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医生家有位小姐。父亲既然病着,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听见他们的对话。舅舅问明了小姐还没有人家,便说,像×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很好呀。话到此为止,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母亲教轿夫回去说,让小姐裹上点儿脚。妻嫁过来后,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却引起了一段小小风波。岳父对岳母说,早教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人家怎么说来着!岳母说,偏偏不裹,看他家怎么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中的办法,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
选自《择偶记》作者小档案:
朱自清,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春》《荷塘月色》《梅雨潭》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