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宏观层面上,借用政治学中的民族国家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搭建阐释框架,勾勒近现代中国国家形态演变的大历史趋势,微观上则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对近代国家控制社会、动员社会、规训民众、进行民族构建的种种手段进行剖析。在研究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诸多危机时,有意识地以系统的视角观察各种危机相互之间的矛盾转化及对政治走向的影响,并以此解读历史热点问题。 作者简介 张凯峰,湖北十堰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以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和政治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为本科生讲授的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受学生欢迎,是天津大学公共课名师,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编 近代中国之国家转型 第一章 清末中国的缺陷和进化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第二节 清末“新政”与国家权力渗透 第二章 中华民国的逡巡和奋起 第一节 困境中挣扎的北洋政府 第二节 北伐战争与中国国民党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建设 第四节 国家权力进一步渗透于社会 第五节 国家能力提升与抗日战争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路 第一节 国共两党贯彻能力之比较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第三节 土地革命与农村政权 第四节 构建新的权力文化网络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与国家转型的延续 第二编 近代中国之民族构建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国族认同 第一节 清末中国族群认同之惑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意识的兴起 第二章 近代国家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构建 第一节 国籍识别 第二节 国民教育 第三节 体育竞技 第四节 节庆典礼 第五节 博物馆和商品展览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危机及化解 第三编 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危机 第一章 分配危机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中的窘困 第二节 财富分配的是是非非 第二章 参与危机 第一节 清末民初共和热潮的涨消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独裁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 第三章 整合危机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阶级调和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 第四章 合法性危机 第一节 种族、政体 第二节 治理能力、民族解放 第三节 道统、法统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政治危机的矛盾转化 第一节 贯彻性—参与性 第二节 合法性—贯彻性 第三节 贯彻性—分配性 第四节 认同性—贯彻性 第五节 认同性—合法性 第六节 分配性—整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应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过程,一个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克服政治发展危机,国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对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若干重大变革做出阐释,对近现代政权更替原由和诸多重大政治举措的意义做出解读,得出富有新意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