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时候--献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智祯
出版社 山西教育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张智祯,山西省静乐县人,1976年1月5日出生于青海省久治县。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职于国家税务总局太原市税务局。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儿童文学爱好者,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儿童魔幻小说《七彩沙漠记》荣获首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社会青年组金奖;儿童舞台剧《小海龟嘟嘟历险记之爱的力量》荣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类银奖。
后记
个人散文集《小时候》即将付梓,心情甚是喜悦。想
见拙作很快就会面世,为读者所品读,心中又有些忐忑。
为何想写这么一部散文集,源自一个心愿。曾经在书
刊中、网络上见过一些回忆童年的作品,有的是图片集,
多为旧照片或手绘图组合而成,很具韵味,意境也美,但
内容不是很全面,即便如此,也让人感触颇多,回味无穷
。有的是文章,要不过短,三言两语;要不单篇成文,未
成体系。心中渐渐便有了一个愿望:创作一部内容相对翔
实的散文集,把小时候难忘的经历尽量写全、写细,用笔
墨写出儿时之乐,借文字留住童年之美。有了想法,便付
诸行动,工作虽忙,每天抽出个把小时却也能做到,坚持
下来,竟然小有收获,也深感时间之魔力。
这部散文集的创作始于2013年,初稿完成于2015年,
之后,对内容不断加以修改完善,篇目和章节也重新进行
了归整,才最终成稿。整部散文集30余万字,分“生活本
色”“成长记忆”“社会万象”“游戏快意”“课内课外
”5篇,每篇7章,共35章,描述了一名“70后”在“小时
候”所经历的160多个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一个个点滴经
历,看似零散却不凌乱,循着篇目脉络将“叶片”连接起
来,便是一棵棵纯美的心灵小树,让我们的情感在其间跃
动;一幕幕怀旧画面,貌似简洁却不乏色彩,循着脑中记
忆绘就出来,便是一幅幅缤纷的童年画卷,让我们的心绪
在其中激荡。
这是一部回忆快乐童年、追溯成长历程、启示现实生
活的作品,给人感悟,让人品味,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找到
共鸣之处,寻回曾经的快乐,续写美丽的人生。
作品创作和出版期间,得到了不少朋友和老师的帮助
。作品配有38幅插图,由吉祥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何劲
湧和宋鸽老师原创设计,以动画形式展现,画面优美,彰
显传统,与文相和,图文并茂,大大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稿得以正式出版,更离不开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
持,有雷俊林社长的有益指导,有康健主任的倾力推进,
还有苏艳玲老师的精心编辑、王耀斌老师专业的装帧设计
,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首次创作散文集,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遣词造句不
尽精准,且内容多凭记忆所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实际
状况难免有出入。对于作品的失实之处、疏漏之点,敬请
各位读者理解和包含!
张智祯
2019年3月4日于太原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生活本色
儿时美昧
吃罐头
炸虾片
爆米花
嚼油渣
挤核桃
曾经的衣着
围脖帽
花毛衣
长袖套
棉手套
补丁裤
黑布鞋
我们的娱乐
听广播
看电视
逛书摊
看电影
歌声与微笑
床头边的哼唱
院落中的欢唱
课堂上的齐唱
电视前的学唱
小屋里的跟唱
小帮手
买粮油
掏鸡蛋
打酱油
撵鸡鸭
生活的印迹
过生日
来客人
攒零钱
划木船
亦甜亦苦
品甜水
嚼甜汁
喝饮料
抢喜糖
吃丸药
第三篇成长记忆
快乐的春节
吃美食
放爆竹
垒旺火
打灯笼
看红火
贪吃鬼
打酸枣
拔萝卜
烤土豆
偷西瓜
掰葵花
秋天的储备
打煤糕
晒咸菜
存储大白菜
腌西红柿酱
院落点滴
晒被子
玩马车
钻纸箱
爬梯子
家当的故事
灯泡
家具
高压锅
手电筒
瞬间记忆
挤泡泡
跳木床
撕油毡
敲烟筒
吃冰柱
难忘小河
快乐的浪花
脉脉的柔情
温馨的味道
成长的勇气
第三篇 社会万象
生活场所
门市部
理发店
裁缝店
照相馆
街头巷尾
修鞋的
磨刀的
补锅的
弹棉花的
出行回昧
学骑自行车
挤公共汽车
乘绿皮火车
打黄面的车
以纸传情
写一封信
做贺年卡
折千纸鹤
数纸星星
收藏爱好
邮票
糖纸
烟盒
火花
扫除害虫
打苍蝇
拍蚊子
捉虱子
灭蟑螂
夹老鼠
别样印象
夏令时
礼拜天
刷标语
戴草帽
吹口哨
第四篇 游戏快意
传统游戏
骑木马
玩竹蜻蜓
老鹰捉小鸡
滚铁环
捉迷藏
手的快乐
摔元宝
扇洋片
翻花绳
挑木棍
抓石子
院落游戏
玩手枪
打弹弓
弹弹珠
吹泡泡
套麻雀
折纸之趣
扔纸飞机
放小纸船
涂纸衣服
折纸钱包
吹纸青蛙
可爱玩具
可爱的鸭子
绿皮青蛙
手绢老鼠
积木
纸翻花
四季游戏
在春风里舞动
在田野上玩闹
在落叶中蹦跳
在阳光下奔跑
特别记忆
追云影
玩小秤
拉火车
玩小伞
翻猪蹄
第五篇 课内课外
校园元素
木板凳
小黑板
绿军包
文具盒
红领巾
校园记忆
生火炉
搬花盆
出墙报
赶作业
戴红花
一起活动
做广播操
做眼保健操
去扫墓
开运动会
开联欢会
学中作乐
打算盘
吹口琴
练书法
写字帖
笔尖的愉悦
丁老头
手腕表
描花脸
涂墙画
写坏话
快乐课间
晃镜子
涂硬币
下会儿棋
门前门后
特别行为
罚站
作弊
传纸条
叫外号
告老师
后记
精彩页
儿时美味
过去,大鱼大肉,家中有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才见得到、有得吃。平日里,好吃的少之又少。一些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在当时却是孩子嘴里的美味,让他们期待,更让他们满足。
吃罐头
孩子感冒发烧,只得在家养病。不用上学,还能受到优待,小家伙心里感觉挺好。
当妈的也请了假,守在身边照顾,时不时用湿毛巾为宝贝降温。
趁孩子睡着,她悄悄去外面买回水果罐头。孩子醒来后,眼前一亮,玻璃瓶里黄黄的橘瓣、白白的梨块,看着就有食欲。
过去,开罐头比较费事,要用螺丝刀沿着铁皮盖转一圈,一点点撬,用力还要均匀,小了插不进盖沿;重了,一打滑,容易伤到手。
罐头打开后,当妈的一勺一勺来喂,孩子大口大口吞咽,果肉绵软顺滑,糖水清凉甜腻,吃到真是口福。也是,罐头在当时也算个贵东西,平时吃的机会不多,今天能吃个痛快,而且是独享,孩子自然很满足。
果肉吃完了,当妈的又把瓶子高高举起,孩子很配合,仰起头、张开嘴,将糖水喝净,直到最后一滴落入口中。
等身体再好些,当妈的又买来肉类罐头,为孩子补充营养。可能是香酥鱼,鱼块酥脆,味道香浓,很有嚼头;可能是红烧牛肉,肉块红润,汤冻滑嫩,很有滋味;可能是午餐肉,肉质细腻,口感绵香,很有味道。午餐肉罐头的开启比较特别,要用特制的钥匙转一圈,将长条形铁皮拧下来,整个过程十分有趣,孩子也喜欢自己来弄。
生病就能吃到罐头,成了孩子的一种认识,常常惦记着,不好的念头便有了,有时竟会装病,只图能吃到一两瓶可口的罐头。
炸虾片
除了肉蓉方便面、小袋装的海带丝,孩子调剂口味的食品并不多。有时,当妈的会买盒虾片,分次来炸着吃,让孩子过下嘴瘾,解解馋。
虾片,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薄薄的,硬硬的,表面光亮,分白色、彩色两种。放入油锅后,体积会立即膨胀好几倍,嚼起来酥松香脆。
要炸虾片了,孩子兴奋不已,站在火炉前翘首等待着。吃是一方面,他还喜欢看烹炸的过程,瞧瞧小薄片是如何变大的,那让他感到十分神奇,甚至有点看变魔术的感觉。
当妈的系上围裙,拿着长筷,夹着虾片逐个下锅烹炸。油锅“吱吱”作响,油花四处飞溅,虾片在油里飘晃游动,扭摆膨胀,片刻就成了“大块头”,更有彩色的,鲜艳诱人。
厨房里的响动将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也招来了,他们站在门口,闻着浓浓的香味,频频咽着口水。
出锅了!虾片被盛放在盆中,花花绿绿的,表面的孔洞散发着热气,一股特有的油香味扑鼻而来。
趁热好吃。当妈的数了数,估摸一下,便分递给了站在门口的孩子们,每人几个,自家的孩子也在其中。可小家伙有了意见,努着嘴嚷嚷起来。当妈的便说,上次邻居家炸丸子,难道你没吃?孩子不吭声了。
等其他孩子走了,当妈的揭开案板旁的锅盖,里面还藏着一些没炸的,孩子立马笑了。
孩子“嘎巴嘎巴”地嚼着新炸的虾片,油花粘满了嘴角,脸上洋溢着满足,心里美滋滋的。P2-3
导语
小时候经历的事很多,一些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化、消逝,但当初留下的体验、感悟和快意,却永久地珍藏在我们心中。回想的同时,我们有了很多思考:怎样的童年才算幸福,过去还是现在?周围的环境变了,幸福的内涵也变了。过去,一颗糖果也很有滋味,一个新书包也令人激动,一张纸也能折出快乐,一团泥也能玩出花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让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事反而少了。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童年?细细想来,是人们对幸福的感觉已从物质方面更多地偏向了精神方面,孩子们的所需其实不多,却不容易做到,他们希望大人能多陪陪他们,少些要求苛责,多些平等的对话;希望学校更理解他们,少布置些作业,多搞些游戏活动;希望人与人之间充满真诚,少点欺诈哄骗,多些信任和包容,给他们一个安全而健康的生活环境。
序言
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已过了而立之年,
多数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单位多为中坚力量,打拼事业,
谋求进步,压力颇多;在家里照顾伴侣、教育孩子,孝顺
父母,担子不轻,少有闲暇放松自我,难有机会调慢节奏
,个人的爱好也是偶尔拾起。有空时,静静心,回味过去
,神游童年,遥想小时候的别样经历,成了调剂心情、舒
解压力的好方式。
不同的年代,留下不同的记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
济,从传统保守到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思想的解放、观
念的转变、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变迁,随着历史的脚步,
伴着祖国的发展,我们逐步成长,其间的感受多样而复杂
,记忆的内容琐碎而丰富。
穿越时空,行走人生,感喟曾经,我们仿佛回到了小
时候上学的路上,回到了嘈杂热闹的大杂院,回到了蝉鸣
蛙叫的池塘边。我们感觉自己年龄变小了,仿佛又有了一
颗童心;身体也变小了,似乎又有了一脸稚气。我们随着
思绪停停走走,左顾右看,找寻着儿时的影子,拼接着记
忆的碎片,一个似梦非梦、若有若无的童真世界向我们靠
拢、贴近,我们回归了,融合了,也安静了,暂时忘却了
现实,丢掉了烦恼,嘴角露出了笑容,心底涌出了快意。
小时候,物质相对匮乏,生活条件有限,娱乐活动也
不多,但我们的生活却不乏色彩和滋味,可以说,简单而
快乐,质朴而充实。吃的不是很好,以五谷杂粮为主,却
能让人感受到“吃好”的不易,过年的“大餐”让孩子十
分期待;穿的简单朴素,也许还有补丁,却能让人理解到
平等与珍贵,过年的新衣让孩子着实兴奋;住的可能简陋
,多为平房大院,却能让人体会到热闹和温馨,乔迁楼房
更是让孩子羡慕和憧憬;玩具买的不多,有的还需自制,
却能让人学会发明和旧物利用,“土”玩法照样让孩子耍
得尽兴;学习内容不多,甚至有些教条,却能让孩子很快
熟悉和掌握,剩余时间由他们随意支配。
小时候经历的事很多,一些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
淡化、消逝,但当初留下的体验、感悟和快意,却永久地
珍藏在我们心中。回想的同时,我们有了很多思考:怎样
的童年才算幸福,过去还是现在?周围的环境变了,幸福
的内涵也变了。过去,一颗糖果也很有滋味,一个新书包
也令人激动,一张纸也能折出快乐,一团泥也能玩出花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让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事反而少
了。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童
年?细细想来,是人们对幸福的感觉已从物质方面更多地
偏向了精神方面,孩子们的所需其实不多,却不容易做到
,他们希望大人能多陪陪他们,少些要求苛责,多些平等
的对话;希望学校更理解他们,少布置些作业,多搞些游
戏活动;希望人与人之间充满真诚,少点欺诈哄骗,多些
信任和包容,给他们一个安全而健康的生活环境。
可环境和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在思考,
也在选择,是跟随习惯、适应环境,还是破除陈旧、改变
环境?有时,两难的境地让我们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小时候”,
已然为人父母的我们,真的还需要做点什么。让我们抛弃
浮躁,摆脱懈怠,还原生活的本色,找回人生的质朴,从
我们曾经的“小时候”,重新拾起一些不应被遗忘、被丢
弃的东西。
张智祯
2019年1月5日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部散文集,分“生活本色、成长记忆、社会万象、游戏快意、课上课下”五篇,每篇七章,共三十五章,描述了一名70后“小时候”所经历的一百六十个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是一部回忆快乐童年、追溯成长历程、启示现实生活的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