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学传统由来既久,且硕儒辈出,故其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然有清一代文网甚密,加之彼时直隶鲜有著名学者或学派产生,清前中期北学实处于隐而不彰的状态。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愈发明显,同时地域之间学术交流与熏染亦更加活跃,随着湖湘学术、桐城古文、西学等纷纷引入直隶,北学面貌因之发生嬗变。而恰恰是学风交融之影响与刺激,直隶籍政学人士逐渐意识到重振北学之重要性,于是他们在此共识下重拾谱系建构,开启了北学复兴的大幕。综观这一进程,体现出谱系建构与延续、学风交融与改化、政治与学术复杂交织的三大特色。 作者简介 王学斌,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已出版《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另类笔记》《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等著作十余部,即将出版《中国出版家·夏丐尊》(人民出版社)。在《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民国档案》《开放时代》《文献》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另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书屋》《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 目录 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建构北学谱系之始:以《北学编》《续北学编》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北学重镇”:孙奇逢与清初北学 第二节 谱系初建:魏一鳌与《北学编》 第三节 再度建构:尹会一与《续北学编》 第二章 兴学与改化:曾国藩与北学新风之肇端 第一节 “抚绥乏术”与“学问无成”:曾国藩督直之政情与心境 第二节 义理为首,引入湘学:曾国藩《劝学篇示直隶土子》之意蕴 第三节 以桐城古文铸莲池新风 第四节 “不得已求其次”:曾国藩振兴直隶文教之举措 第三章 “北学关会”:莲池书院与清末古文余晖(上) 第一节 “治化宜先”:李鸿章与直隶文教 第二节 “畿南文献”:王灏与《畿辅丛书》 第三节 倡扬古学:黄彭年与莲池书院学风转移 第四节 “古文者蜂起”:张裕钊与莲池文派的兴起 第四章 “北学关会”:莲池书院与清末古文佘晖(下) 第一节 柳暗花明:光绪十四年莲池书院易长风波 第二节 “一主乎文”:吴汝纶与直隶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崇实典型:贾恩绂与《定武学记》 第五章 重振北学的尝试:《大清畿辅先哲传》编纂缘起与内在意蕴 第一节 表彰先贤:《大清畿辅先哲传》之编纂缘起 第二节 抬升北学:《大清畿辅先哲传》之内在意蕴 结语 重拾谱系与学风交融下的清季民初北学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作者采用谱系建构和实际运行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对《北学编》《续北学编》《大清畿辅先哲传》等著述的研究,探讨北学谱系是如何一步步被北学中人建构起来的;另一方面通过对曾国藩倡导北学新风、李鸿章大兴直隶文教、莲池书院之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辅之以王灏与《畿辅丛书》的编纂、黄彭年与莲池书院的学风转移、张裕钊与莲池文派之兴起、吴汝纶与直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贾恩绂与《定武学记》等个案,在实际运行层面上系统梳理了清季民初北学复兴的历史史实。这样的叙述策略,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双重认同,且既有纵向的学术梳理,又有横向的思想阐释,特别是在做思想阐释时,注重引入政治运作、社会回应等视角,突出学术与政治的纠葛和互动,以此来深入研讨直隶地区所独有的学术与政治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