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居住的年代(20年增订纪念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柏田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札记体的随笔集,在20年前旧版基础上作了增删修订。全书包括“阅读的舞蹈”“一页纸及其他”“如影随灯”“我们时代的生活”“世界的碎片”“与梦境斗争到底”“父性之书”“大停地游走”八部分,记录下了作者在阅读、写作、生活中的思想片断。
全书以诗性和智性的语言探讨市场化年代的阅读、写作和生活,并借由写作这条通道来抵达存在之真。写作是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只有叙述过的才能永久存在”,是这个手艺匠人般勤勉的写作者的基本立场。开篇所宣示的“我是万物的情人”,既是作者的情感源头,也让全书贯穿着诗的热力与激情,使之成为一部名符其实的“诗与真”。
目录
前面的话
阅读的舞蹈
开篇:暗示
树林

通道
一粒沙
真正的书
没有空白的书
图书馆
折痕
小说不能教会我们生活
午夜零点
走出仿制
唤醒记忆
阅读的舞蹈
行走的风景
南方
莎士比亚的记忆
劳伦斯时代的爱情
托尔斯泰的蚂蚁
和我谈谈普鲁斯特吧
知识的祛魅
盲点
一页纸及其他
学死
真实
表象
信念
两种时间
说话
梯子
舟楫
留痕
包裹
放逐
镶嵌
叙事的奇迹
开始与终止
文身苦役
另一种写作
写断手指
文字作坊
驱车上路
长篇是生活
作为时尚的愤怒
功利的背面
温情
尚未问世的书
制造黑夜
删削
一页纸
常识的泥沼
想象的旅行
秋天的书
我为什么写作
如影随灯
知识分子与生活
审视
如影随灯
即此即彼
悲悯情怀之类
个体生活
游心于物
多么简单
接近无限透明
抒情的含义
美是无所不能的吗
内与外
我的生活就是我
幻象
时光折叠
我们时代的生活
咖啡馆一瞥
酒吧
丽人行
开进商场的书店
快餐店方式
电视人
今昔
什么样的人是自由的
站在窗前的男人
冬天的树
空的房间
家庭景象
一封旧信
去往收发室的路上
人人都生活在幻觉中
成熟的男子
新瓦尔登湖
一次迷路经历
教堂顶楼的雨燕
乡村生活图景
梅墟:现实一种
穿城而过的河流
大地风景无语
世界的碎片





天使
天鹅
玫瑰
瞬间
阳光
春天
石头
栅栏
一滴
信天翁
帽子:一个寓言
自画像
大风
流星
镜子
男孩
菖蒲
潮润
飞往月亮的飞机
八千米
小说家
我们的过去就是这么贫乏
手之语
梦境穿越者
马路上的孩子
夜色中的河流
西藏旅行计划
与梦境斗争到底
落下
旧房间
在茶馆
微暗的火
室内乐:冬季
在工体路酒吧
梦境的房间
命令
写下
这个春天的后面站着另一个春天
各种各样的罪
疾病解说者
一抹黑暗


上坡·下坡·单车
彼此相通的房间
稻草垛
雨打在脸上
迷途者
夏天的采石场
从深处
聒噪者言
蝉声穿石
一位女士的肖像
记一次梦中访问
世事如烟
父性之书
乌纳穆诺
帕斯卡尔
蒙田
克尔凯郭尔
阿尔贝·加缪
朋霍费尔
福克纳
契诃夫
普里什文
川端康成
布罗茨基
帕斯
巴别尔草稿
籍里柯
比亚兹莱
不停地游走
我和我的村庄
幽灵们
乡村电影
看得见风景的阁楼
在黑暗中奔跑
县城的地名
1976·夏夜的游戏
一场与昆虫的战争
1969年大事记
七十年代
说吧,记忆
出生于六十年代
原版后记
新订版跋
序言
一个写作者,应该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自觉:这是
一种什么样的工作,这种工作的内部各环节——叙事态度
、语言方式、结构和节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在个
体生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对生活产生影响等等。精神
世界的沉迷者容易走到一个极端,把虚幻的理念当作灵魂
的栖居之地,而常人忽略的是:冥思和梦想也可以带来心
灵的幸福。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本着写作者的责任
给这些问题一个清醒修正: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即此即彼
的,是世俗和神性的和谐。
当我寻找到这种“断裂”的札记形式开始写作时,我
进入了一个写作者无法回避的下列问题的讨论:书籍、语
言、阅读、写作和承载这一切的生活。按我最初的理解,
读和写,这是写作者的安魂之所,但随着写作的推进,我
发现了我必须说出的东西,用阿诺德·汤因比的话来说,
就是一个“神秘的事实”——人既是外部公共世界的居民
,同时还是一个非物质的、不可忽视的精神领域的居民,
人是一种“两栖动物”。人能同时全心全意侍奉两个主人
吗?如果不能,两者之间择谁而事?汤因比说,大约从人
类意识的启蒙时期起,这个问题就一直隐含地争论着。我
想这种争论的实质就是要说出什么样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
。传统和习惯强加给人非此即彼的选择模式,这种思维定
式已经导致了人的行动的狭隘,并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生
活的质量。我还没有不自量力到要给这争论一个明确答案
的地步,我能做的只是,首先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然后才
是站在一个写作者的立场上说话。人和事就这样进入我的
笔下,打开了叙事的空间。
试图用传统的文体给这些文字归类是困难的。作为一
种对上述问题的个人化叙事,一份私人档案,它们更多的
是我精神历险的记录和见证。写作中,我时时警惕自己避
免过分投入带来的偏执,然而我也不能放弃我的立场。如
果你是一个寻找真实的生活而又在遮蔽中四处突围的人,
阅读它或许能带来自我呈现的快乐。因为一个人能够思想
、能够把思想到的传述,在任何一个年代里,都是人之为
人骄傲的理由。
导语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柏田第一本书的增订纪念版。书中讨论了阅读、写作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生活,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文学生涯的源头。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对书籍、语言、阅读、写作和承载这一切的生活的思考,被作者称为精神历险的记录与见证,以此反映世俗与神性相和谐的真实世界。
后记
阅读这些三年前写下的文字,我仿佛走进了一间时光
穿过的屋子,一个我劳作过的工场,里面的陈设又陌生又
亲切。1995年初春,随着草色的返青,我空空荡荡的心里
涌动着一股力量,我意识到该是写下点儿什么的时候了。
最初的日子是激动而又不安的,当我在一个春夜写下了第
一个句子“我喜欢……”,绷紧的心弦终于发出了和谐的
乐音,我变得从容了。“我喜欢”,就像一支乐曲的起始
一样,我想我定下了一个不错的调子。
在笔和纸不断地撞击中,我有过惊诧和不安:我竟会
写出这样一种文字!我很清楚,这是一种远离时文积习的
写作,在商业气息尘嚣日上、市场意识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并且统治了我过去那些同行的时候,我这样写肯定是不合
时宜的,甚至是危险的。但我固执地以为:一个人离市场
越远,离自己也就越近。一年过去了,这本小书的轮廓已
大致呈现,我打印装订了几份在几个朋友中流转。在我看
来,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了。
如果不是这次重新校订,我真快要忘记了我曾经写下
过它们。仅仅三年,一个人就可以变得辨不出原来的面目
,这或许是因为文字有着自身的生命,它们以一种隐秘的
力量在写作者的视野之外生长。但我更相信是由于时间的
蚀刻,这是一种更为惊人的力量,它让每个写作者在面对
自己和这项工作的时候黯然伤怀。所以我现在鼓起勇气出
版它们,是为了纪念,更是一种冒险,因为我把它们放到
了时间的筛孔边。比起公众的眼睛和一个时代文学上的趣
味,时间更为苛刻。
这些文字表达了写作者对某种说话方式的迷恋。这种
说话是针对这个商业时代的,同时也是时代的喧嚣让写作
者选择了这种语言方式。哲学热情和青春期残留激情的混
合,使文本显得像一个庞杂的叙事库房,语言在这里有时
像一条奔泻而下的河,狂热、无畏、尖锐,有时又转过身
去,裸露出柔软的部位。
现在我读着它们,就像一个无所用心的漫游者走在一
条陌生的长廊。我希望你在读的时候也和我写下它们时一
样快乐,我也希望生活的流交不至于让我前面写下的很快
令自己难堪。华莱士·斯蒂文斯在《弹蓝色吉他的人》里
这样写道:“我弹奏不出完整的世界,虽然我用尽了力量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我知道文字的力量,我也知道文
字的虚伪,写作在最愉悦的时候,就已潜伏着一种危险,
它愈深入,就愈背离真实生活的初衷。如果把这本小书放
到我们的整个生活和世界面前,它如果只是一粒微尘,尘
中的尘,但我还是应该通过写作这条通道来努力抵达世界
的真实。这是文学的职责,也是一个作家的职责。
在我最初的构想中,这是一本需要不断修正和充实的
书,但我没有惠特曼十九世纪式的耐心,尽管我一直把《
草叶集》视作文学的典范。我这样仓促就让它形成了,是
不想在一件事上过于劳神。我还年轻,我还有那么多的事
要做。我说过我渴望真实的生活,所以还是让时间来修正
它吧。时间是最伟大的使者。
最后一句话我三年前就想好了:
没有一阵神奇的风能促使一本书的形成,靠的还是内
在的支撑。
1999年3月
精彩页
开篇:暗示
我喜欢透过冬日稀疏的树枝望着头顶的一方天,那时,天空是旷远而深邃的,许多被习惯遮蔽的新的念头和思想会活泼地跳出来。我还喜欢在一场钢针般的豪雨中,看着水洼上一个个铜钱大小的涡纹,看斜斜的雨线如神迹降临大地。黄昏,下雪了。我只是坐在落雪的草地上。草被雪掩盖了半身,我伸出手,就可以抓到一把黑暗:黑暗一直在那儿,只是我没有注意。
就像雪莱爱着云雀(对雪莱而言,这神话中的鸟是万分真实的),加瑞·斯奈德爱着婉转的佛法僧鸟,聂鲁达爱着秋日斜戴贝雷帽的少女,你可以说我爱着的是疏枝、天空、大雨、雪中的草地、黄昏和上帝全部的造物。我是万物的情人。
我不习惯把想着的全部说出,而只是暗示着。如果我要给你看一朵花,我指给你看的肯定是一片花瓣,另一部分,那不可见的、秘密的花瓣,我要你自己去梦想。思想也同样,我只是给你一个画框,提示给你思想的契机和氛围,那画框里的无限风光,都是在你的心里。
树林
一个人走在黄昏的树林中,你不知道这树林究竟有多大,你只是猜想十公里外的地方,也一定还是树林,那里的树木也是这般高,这般大,你肯定会有这样的弗罗斯特式的诘问: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回家?还要走多久才能安睡?一个阅读者就好似走入了这一片无际无涯的树林,他看到头顶的天空被树枝修改得支离破碎,远处却没有一丝光亮透出来。那些沉睡着的书,你不去打开它,它就永远不会醒来。它们好像孤独的树木,伟大的落落寡合者,世界在头顶喧嚣,它们的根深深扎在过往的尘埃和落叶里。你不从它们那儿经过,生命只能抽成一根孱弱的倒伏的芦苇;你走出了这个林子,你的生命才会厚重起来,你的书才能厕身其中,也成为一棵树,让后缘者在你这里汲取到智慧和生命的力量。但你仍是一个阅读者,你究竟一生都将在其中义无反顾地行走。你听着远方的树林在沙沙作响,那是尚未读过的书的召唤。你抬脚前行,神秘的将不再神秘,世界这枚叶子露出它脉络清晰的一面。

眼睛是第一个圆:它所形成的界限是第二个。爱默生在这里说的第二个圆,除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视野所及,还应包含着阅读。阅读也是一个圆,这个第二重的圆无休止地重复着,将去涵盖阅读者的生活。看看普鲁塔克的历史传记对后人的影响,就可以想象这种力量的惊人之处。这个圆的圆心就是阅读者自我,它的直径应该是阅读者内心世界的向度。一个阅读者的内心世界的深广度到达何等地步,他就应当选择与这个向度相契合的书来读。在这个圆的圆周里,预言者、革命家和艺术大师比肩而立,古典的梦境交织着日常生活的镜中投影,它就是阅读者视野所及的无限风景。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