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斗兽的历史”是一个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涉及人类步入文明之后,和大自然及野生动物交流的重要话题,还涉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痼疾。因此,“斗兽”不仅是一种疯狂肤浅的娱乐,更是一把利剑,刺入社会的深层,也将人性的恶昭示出来。而另一方面,斗兽也颇具美学意味,剌激了美术的发展,远古时期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斗牛、亚述人猎狮的壁画,都是艺术史中不朽的经典。 本书以斗兽这一古老风俗为切入点,通过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从艺术、政治、文化、宗教等角度,讲述斗兽是如何改变人类数千年历史进程的。人类以为战胜了野兽,便是战胜了“神”,便可无所畏惧地掌控自己的命运,殊不知我们需要战胜的只有心中的那只困兽。 作者简介 曹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设计师、西方建筑史和古典人类学研究者。在校主要教授研究生西方建筑史、西方艺术史、现代设计史等课程。曾出版《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永恒之城——罗马历史城市建筑图说》《插图设计》《中西方艺术鉴赏》等著作。多次举办“斗兽的历史”风俗学讲座,并开设了艺术史公开课“曹叔叔的美术史课”,颇受师生欢迎。 目录 第一章 斗兽的起源 一 求幻少年 二 化身为鸟去爱你 三 百兽率舞的时代 四 怯懦的英雄 五 矮人战巨象 六 物神和兄长 七 白马逝去 第二章 屠夫和勇士 一 太阳和屎壳郎 二 被爱的和被杀害的 三 穷人吃肉富人玩耍 四 王者之猎 五 河边猎野牛 六 斗兽的起源 第三章 猎狮者的传说 一 猎狮者的传说 二 皇家猎狮的起源 三 胆怯的狮子 四 神灵闻见肉香 五 猎狮者的廷宴 六 战车碌碌向狮群 七 猎狮者之兵 第四章 悲剧的诞生 一 屠狮英雄谱 二 悲剧的诞生 三 暴戾之花 四 爱与杀戮 五 有狮相伴的日子 第五章 牛背上的小英雄 一 戴绿帽的国王 二 第二个闯入迷宫的英雄 三 牛背上的小英雄 四 宇宙之牛 五 被献祭的少年 六 牛头怪之谜 七 造梦者米诺斯 第六章 永恒的猎户 一 暗夜骑士 二 哲学家和野蛮人 三 英雄不问出处 四 动物的譬喻 五 训马少年 六 寻找狮子的国王 第七章 血腥的狂欢 一 斗兽即现实 二 童话不是骗人的 三 基督徒的肉 四 神圣事业的堕落 五 办好表演才是正经事 六 扎狮子屁股的人 七 自杀的斗兽者 八 下跪的大象 九 万物为我所用 十 爱它就带它回家 十一 大象走绳索 第八章 变为野兽的皇帝 一 被冷落的皇帝 二 尼罗鳄之殇 三 致命一击 四 皇帝变成野兽 五 铁笔夹苍蝇 六 英雄下凡 七 手持鸵鸟头的皇帝 第九章 野兽们的受难路 一 梦境和现实 二 漂洋过海去送死 三 屠场与兽笼 四 野兽们的复仇 第十章 斗兽的哲学 一 嗜血的神灵 二 斗狗的蒙面人 三 皇帝的邀请 四 富人们的义务 五 罗马的缩影 六 斗兽的升华 第十一章 猎人的友谊 一 大斗兽场的衰落 二 狮血溅朝堂 三 一次失败的行猎 四 猎人的友谊 第十二章 教皇和大象 一 人和自然的和解 二 教皇和大象 三 汉诺的竞争者 四 大象之死 第十三章 斗牛场的死之舞 一 斗牛的兴起 二 骑士精神 三 长矛手与瞎马 四 斗牛之殇 五 一个斗牛士眼中的斗牛 六 夜场的表演 七 尾声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主人:我将杀了你,把你投入河中! 奴隶:我的主人啊,我死了你还能指望多活三天? ——《奴隶和主人的对话》古巴比伦寓言 斗兽的历史 人类和动物同是自然之子,在史前时代,人和动物之 间本是十分亲密的。那些最有权势的人都相信自己就是动 物的后代,这是一种神秘的荣耀。中国上古的“五帝”之 一——黄帝,认为自己是熊的后代,并自称“有熊氏”; 当然他们也没有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祖先是了不得的猛兽, 实际上不起眼的小动物一样会受到大人物的青睐,商朝的 开创者甚至认为自己的爸爸是一只小燕子(玄鸟)。 在印度,动物常常作为神的坐骑和伴友,它们本身也 是神灵,只是级别较低:比如九头蛇神纳加,它时而作为 世界的保护神毗湿奴的“躺椅”,时而作为众神搅动乳海 的“搅棒”,最惨的是,它还常常沦为金翅鸟伽鲁达的猎 物,被大鸟得意地衔在口中,并被刻在神坛的石头上…… 人类明白,动物的世界一样充满弱肉强食,和人类的世界 一样。 人类是不安分的,当他们步入文明,学会制造利箭快 枪的时候,就开始背叛自己的大自然母亲,更将他们的同 根兄弟——动物们赶尽杀绝、逼上绝路。古希腊的历史学 家希罗多德曾言“战争是历史之父”,但人类学家认为这 种战争的本领正是从对动物的屠杀和围猎中学习来的。佛 教的教义中也有类似观点,藏传佛教的著名上师莲花生就 曾留下这样的偈语:“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夜半屠门声 。”意思就是屠杀动物使人类变得残忍癫狂,最终在战争 中毁灭了自身,那正是被杀害的野兽在为自己报仇。总之 ,自有战争这回事,“战争”和“打猎”就成了一对难兄 难弟,密不可分。许多好战的君王在一生中只在意这两件 事。 诸君得注意,在此时人类的打猎不同于早先是为了吃 肉,而是把它作为战争间歇的操练,磨砺意志、增长本领 。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亚述国王一开始 只是在自家围场猎狮练手玩儿,没想到这名声传了出去, 外国人一边咒骂亚述的首都尼尼微是一个血腥的“狮窟” ,一边往地上狠狠地吐口水。国王听说自己猎狮竟然造成 这么大的反响,高兴坏了。他将计就计,把“国王猎狮” 变成了一种军事演习,每年都要来几次,震慑胆小的邻居 。 亚述没有嚣张太长时间,两河流域的狮子就几乎绝迹 了,紧跟着强盛起来的帝国:波斯,他们的国王也只有猎 野牛的份了。和波斯一直在打仗的希腊是个善于思考的民 族。智者们不仅要思考人的本质,也在追索着野兽的本质 。在他们看来,野兽之所以是野兽,是因为它们比人更贪 婪。希腊最伟大的诗人荷马在他的著作《奥德修斯纪》中 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由于贪吃别人的东西,奥德修斯的伙 伴们变成了猪。好好的人变成了野兽,这是由于贪念太重 而受到了神灵的惩罚。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神灵自 己变成了动物——当然啦,这是由于贪恋人间的美女。和 人不同的是,神变成了野兽还会变回来。 总之兽性即贪婪,由于人和神的身体里都有兽性,所 以贪婪并不可耻,而那些不仅敢于猎杀凶兽,还敢于和自 身的贪婪作斗争的人,在希腊人看来,就是最了不起的英 雄。为此希腊人特意创造了一个了不得的大英雄——赫拉 克勒斯,这位英雄虽然有时也如同野兽般凶暴,但他绝不 是贪财好色之辈,而是怀抱鸿鹄之志的伟岸君子。在他那 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中斩杀凶兽,屡建奇功。由于贫瘠的巴 尔干半岛上除了野猪和野牛外,看不到什么大型野兽,因 此赫拉克勒斯所猎杀的野兽,大多数是一些希腊人想象中 的动物。但是不管怎样,赫拉克勒斯的神话面世之后,立 刻成为希腊民族理想人格的代表,风靡了地中海世界。喜 欢效仿先贤的年轻国王亚历山大,就自诩为赫拉克勒斯再 世,他喜欢披着狮子皮制作的披风,手里拿着棍棒,一心 想找个大狮子肉搏。 一开始屠杀野兽只是国王和英雄的专利:老百姓只能 杀牛宰羊,王公贵族才能猎狮捕象。但是世风日下,到了 世界的新主子——罗马人的手里,狮子、老虎这些本来高 贵的动物也变得命如草芥,罗马帝国广阔的疆域更将这股 风潮席卷了全世界。一时间野兽哀嚎,血流遍野。动物们 被从神坛上扯下来,变成了人类消愁解闷、发泄兽性的玩 物,被赋予朝生夕死的悲惨命运。世界上最大的老虎—— 里海虎消失了,北非和欧洲的狮子也灭绝了,两河流域的 大象也灭绝了。一时间出现了可怕的荒凉,即使深入非洲 的腹地,精明的罗马猎人也难觅野兽的踪影。 没有了虎啸猿啼,地球寂静了许多。在这一片寂静声 中,人类踩着带血的脚印走上了神坛,同时也逐步告别了 自己粗野血腥的童年,变得文明起来。在度过中世纪的悠 长假期之后,劫后余生的动物们开始有了新的使命——成 为演员,拉起教皇涂饰着金粉的花车满街巡游,或是踩着 钢丝、跳着火圈、骑着独轮车,与小丑们翩翩起舞,跟着 流浪的吉普赛人走街串巷,虽仍然得不到尊严,但总算有 了条活路。 好景不长,一种新的娱乐——斗牛表演忽然在西班牙 兴起,黑色的公牛、 导语 与兽博弈即是与神博弈,与宿命博弈。 直面心中的困兽,方能遇见更好的人生。 本书主要讲述西方历史上人类斗兽习俗的起源、发展和衰微的过程,分章节论述了埃及、亚述、希腊、罗马和西班牙人的斗兽习俗和相关的风俗掌故,并针对斗兽习俗对于人类文明(主要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和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详细论述和深入探讨。 后记 一 从2015年开始着手撰写《斗兽的历史》。到2018年仲 夏写完最后一章,已是四个年头过去了。其实早在2015年 之前,我就开始为此收集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古代 西方作家和历史学家撰写的史学著作。这些作家不仅提供 了大量的一手史料,也为本书文风提供了灵感。比如史学 之父希罗多德,他把风俗学和历史糅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尤使我受益。而古罗马时代的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则以一种 优雅笔调,将历史人物的生平说得娓娓动听,这也是极其 让人惊喜的。不自觉地,这些顶级的史学大师传输给我一 种理念,那就是写历史不必板起面孔,拖着长腔。弄得森 严可畏:恰恰相反,历史就是故事,作者不仅仅要有板有 眼地记述故事。还要负责把故事说得引人入胜。 但相比于诙谐的文风。最难的仍然是收集资料、建构 文章的体系,并确立其主旨。这是因为“斗兽的历史”是 一个前人鲜有涉及的题材,或者说。当你要去查找这方面 的资料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都躲在陈年巨著的角落,零 零碎碎。不仅彼此之间毫无联系,而且在几千年的时间里 少有人注意到它们的价值。而我视它们为珍宝。将之从史 料中提取出来,分出时间先后——当然也就是在这个整理 、分类、筛选的漫长过程之中,这部《斗兽的历史》的轮 廓和具体内容才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地清晰、丰满。我最终 才敢对自己说:“嗯,我能写这本书。” 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写作中还是数次陷入瓶 颈,这迫使我停下来反思并搜索更多的资料——但这本书 所具有的意义使所有努力都变得非常值得。首先。这可能 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斗兽的历史”的书。它试图去讲述 几万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人类 如何在一开始敬兽为神,接着又斗兽为戏,最后又化敌为 友的漫长过程。这不仅是在分析古代人类社会的风俗。也 是在间接探索古人类的自然观、伦理观和字宙观——这为 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且可以引发更多的研究 。 其次,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可以看作是对古典人 类学研究的拾遗补阙,并试图使“斗兽风俗”成为独立的 人类学研究门类。为建构斗兽风俗发展史的体系,笔者按 部就班地依据编年史的顺序,逐一讲述西方历史中曾出现 过的最重要的斗兽风俗,并试图分析其来源、成因和社会 影响。这样一来,读者会明白“斗兽风俗”在古代并不是 个小众和边缘化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和 文化根基,当它为统治阶级所用的时候。甚至可以成为国 家安全的保障和维系阶级平衡的工具。由于它这样重要, 历代统治者喜欢将斗兽的题材勒碑刻石。这些以图像方式 记载的历史不仅使斗兽风俗变得更加鲜活,其隐含的微妙 信息也为本书撰写提供层出不穷的灵感,而对其的解读和 转译也成为那些古代文献资料的有效补充。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风俗会在如 此漫长的时间里无人研究?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研究历史总 是依据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热点,来追寻古代是否曾发生 过类似的事情,这样的研究思路无形中削弱了斗兽风俗在 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因为作为上古遗风,在中世纪时斗 兽风俗就已经式微。此外,西方人类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 中在“人”本身的研究,而对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则兴 味索然。 二 由于这本书汇集了笔者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所以接下 来想和读者分享一下这些成果的研究方法,它们主要分为 三种:首先是对于古代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适度的 分析和转译,这是本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方法。其研 究成果体现于古罗马斗兽的相关章节,由于古罗马人注重 史学,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而散落其中的有关斗 兽的记载成为我的研究主题。其次是图像研究,这一板块 的研究主要依赖对存世的艺术品进行图像学分析和转译, 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古代亚述、埃及猎兽风俗和原始狩猎 的相关篇章,其中古亚述人留下的精美猎狮浮雕为本书的 撰写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佐证和无尽的灵感。最后一种方法 是依据适度的推理和想象去建构理论体系,而这种推理所 依据的是人类学研究者和考古学家撰写的著作和论文。这 部分成果体现在讲述古代克里特和希腊的斗兽风俗的章节 。虽然其中糅杂了一些想象,但仍有可靠的人类学资料作 为支撑。 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也由于这是第一部研究“斗兽 历史”的作品,所以读者们不要期望看到一部完美的,或 是没有谬误的书。该书的出版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学 界的重视,去创造一个研究的开始而不是去终结它。但作 为作者,我必须对书的质量负责。为减少错误,我简化了 该书的结构,使其成为一部精简的历史而没有盲目追求结 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浩繁。其次,拣选了我认为最有价值的 资料而非所有。我尽量挑选了那些在古代国家的社会系统 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斗兽风俗,并强调其在古代社会发展中 的价值和必要性。这些资料即使是有价值的,它们之间也 不一定具有联系。因此找出内在关联并建构一个有机合理 的体系,是我在写 精彩页 一 求幻少年 天色变得昏暗,远处树林的顶端还残留着夕阳金黄色的余晖,鸟群在天空回旋着、聒噪着,它们很快就要回到自己的巢穴,平凡的一天将要结束了。但对这名叫“飞鸟”的印第安男孩来说。这夜晚却非比寻常。此时他在整理自己的小包裹,里面只有点火的火石。一小撮树叶包着的烟丝和一条薄薄的毯子。整理完了。他在父母的目送下走出了村寨。 飞鸟要去一个神奇的小树林,据说那里是“祖先”居住的地方,现在这位大人物也常常出没在那里。就在前不久,这位大人物还和村长说了话,要他警惕邻近村庄的恶意。飞鸟也曾向村长打听祖先的模样,但是村长用力地摇了摇他那满是老鹰羽毛的帽子。还对他做出了威吓的手势。可是就在今晚,他要自己去见这个神秘的“祖先”了。想想真是又激动又害怕。 飞鸟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小树林,找了块空地,收集了一些枯枝败叶,熟练地点起了篝火。他呆呆地望了一会儿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自己还有烟丝,于是赶忙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把它洒在火上——据说“祖先”是好这口的。当这些都做好后,他盘腿而坐,闭上眼睛,开始在心中默念巫婆教给他的话:“全能的祖先啊,您是慈爱的守护神,我们全赖您而生存!您指导我们种庄稼,您教会我们打猎和战斗!明天我就满18岁了,是个男人了,今后我该怎么做?” 但是,飞鸟开始变得心不在焉,他饿了。出门前曾央求妈妈给他一点面包和腊肉,但是妈妈拒绝了,她认为在“祖先”面前大吃大喝是不敬的行为。好吧,对于一个男子汉来说,忍饥挨饿又算什么。当他这样想着的时候,忽然看见面前的篝火一晃,从明亮的橙色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蓝色,一直很嘈杂的虫鸣也听不见了,森林忽然静得可怕。飞鸟紧张地坐起来。四处张望。 嗬!不知什么时候,一匹巨狼已经坐在飞鸟的对面,隔着火光望着他。这狼好大啊,两个村长那样高的男子,一个站在另一个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摸到它的下巴颏。瞧它下巴颏的毛多长啊,就像老爷爷的胡子一样!它的眼睛是蓝色的,正是它呼出的气。让这篝火变了颜色。飞鸟的全身战栗。原来这就是“祖先”!他急忙站起来,双手合十,向它行礼。可这匹巨狼忽然走了过来。用嘴叼起还在行礼的飞鸟,把他送到了它那毛茸茸的背上,返身奔入丛林。密林深处自有一番奇景:一个头戴簇羽的威猛战士正和一队敌人作战,只见他抡起战斧劈砍,如入无人之境。但小飞鸟怎么也想不明白,在这深夜的树林里,怎么会有人战斗。正在这时,巨狼仰天长嚎一声,把他像它身上的虱子般抖落在草地上。 飞鸟努力地睁开眼睛……原来这是个梦,无论是狼还是战士,这都是梦中的幻影。 篝火早已熄灭,天边已是鱼肚白,丛林里的小鸟正发出欢快的歌声,除了比家里冷外,这个清晨并不奇特。飞鸟爬起来卷起毯子。抖落身上的露水,坚定而轻松地踏上了返家的道路。虽然他还不大明白梦的含义,但已经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祖先”,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他最为急切地要告诉爸爸妈妈的事情。 二 化身为鸟去爱你 一两百年前,在美国东部丛林和平原地带的印第安部落。这种被人类学家称之为“求幻”的仪式还时常发生,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将要成年时,就会在某个夜晚被赶出营地,去见他的守护神。如果守护神在那个夜晚愿意托梦给他,他就会被认为是神所喜爱的年轻人,而守护神带他所看到的幻境,就是对他未来生活的启示。 飞鸟见到的巨狼就是这个集多种身份于一体的角色,它既是男孩的守护神,也被认为是所有村民共同的祖先,是整个村庄的庇护神,即所谓的“图腾”。但是“图腾”这个人类学术语太冰冷了,根本无法囊括飞鸟和同乡们那些丰富的情感和虔诚的心愿。如果要真正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么多屠杀野兽的习俗。我们也必须回到源头,看一看这历史长河,其实将野兽奉为神灵和导师,并对它们顶礼膜拜的风俗风行了更为久长的时间,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这本有些血腥味的小书会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开头。 事实上,先祖们曾心怀感激地认为。每一次人类新纪元的开创,都是由一个女人和一只鸟儿的结合而完成的——19世纪的爱尔兰诗人叶芝就是这么总结历史的:先是众神之父宙斯变成了一只天鹅,和皇后丽达相爱,生下了举世无双的美女海伦。为了争夺她,辉煌的大城特洛伊被夷为平地。一千多年后,上帝的圣灵变成了一只优雅的白鸽。和童贞女玛利亚结合。生下了救世主耶稣。人类学家认为,这些如诗般唯美的宗教故事只是原始传说的升级版,其实所有民族在其文明的初始阶段。都言之凿凿地声称自己是飞禽走兽的后裔。比如说。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民族就相信自己是猴子和神女的后代。即使不是由动物所生,至少也是由动物抚养。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马城的创始者罗慕路斯和雷摩斯,这对被遗弃的双生子声称他们是由一头狂野的母狼带大。 借由神秘的联姻(或是作为人类的养母),动物成为了人类的先祖。但是在一种更为普遍的原始思维中,通过死亡。祖先的亡灵可以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