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或看翡翠兰苕上》是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王鹏程继《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之后推出的又一本专著。其中有对当代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宏观把握和洞幽烛微,亦有对文学源流、文学谱系的考镜甄别与勾稽梳理,并收录了作者近年所写的部分批评文章和多篇书评。 作者始终积极关注文学现象和文学潮流的新生与发展,对诸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而颇有见地的论述,聚焦全媒体时代下的文学写作、文学批评,以及文史学界出版的新近学术成果,表现出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扎实的功力和精到的思考,彰显出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批评风格。作者自言为“或看翡翠兰苕上”,或如是,或未必如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读者从这本书中可以窥察到一个青年学人的自省意识与学术期许。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79年6月生,陕西永寿人。1998年6月毕业于陕西彬县师范学校,先后任小学(实习)、初中、高中语文教师和媒体记者等职。2006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4月获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2016年10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2月被特别破格聘为教授。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见著知微——觑尘斋文史论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汇优秀论文奖(2014)、第四届陕西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5)、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等奖项。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辑 到处是水,哪一滴可以喝呢? 从“城乡中国”到“城镇中国” ——新世纪城乡书写的叙事伦理与美学经验 先锋文学的“蝉蜕” 重建文学批评与文学出版的良性互动 “或看翡翠兰苕上” ——文学史中的“70后”“80后”批评 写作的责任:探索生活隐秘,维护人的尊严 高孤决绝的悲情歌手 ——阎连科散文读札 敞开生命的真人与真文 ——杨光祖散文论 悲观的诗学 ——论格非的《春尽江南》 短篇的重量 ——聊聊爱丽丝·门罗 第二辑 “长安不见使人愁” ——民国文人的西安记忆与文学想象 “西望长安不见佳” ——老舍的西安记忆与文学书写 路遥的小说世界:德性论叙事的魅力及局限 生命与艺术的淬砺 ——陈忠实散文论 白鹿之后待大雅,斯人文苑足千秋 陈忠实纪念专辑·主持人语 灞桥风雪因鹿鸣 ——论陈忠实的旧体诗词创作 红柯纪念专辑·主持人语 安黎:黄土地上的现代“公牛” 以思想和爱意为犁铧的垦荒者 ——评安黎新编散文集《耳旁的风》 第三辑 《剑桥中国文学史》“1841—1949”部分错疏举隅 越过深渊的见证 ——论陈徒手的知识分子研究 蓝苹与鲁迅 吴宓对洪深早期戏剧活动的影响 ——以吴宓日记为中心 劳动观念主导下的爱情伦理 ——农业合作化小说爱情话语分析 李凖:黄河流不尽 第四辑 历史的吁请与现实的召唤 ——论李建军的《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有温度和有思想的批评 ——读《杨光祖集》 疾病体验与文学热度 ——论《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研究》 生活与存在的精致寓言 ——读李宏伟的《暗经验》 洞幽烛微见真章 ——品读孔在齐《顾曲集:京剧名伶艺术谭》 民国县长的风度 ——读郑碧贤的《郑泽堰——民国县长郑献徵传奇》 历史是有表情的 ——读张鸣《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第五辑 边缘的活力 ——读《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 的崛起及意义》 砥柱八桂是此峰 ——论黄伟林的文学批评 一代人的心灵标本和精神档案 ——读剑书《奔走的石头》 2015年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精神的现代书写与叙事传统的深度内转 后记 导语 作为批评家,埋头写作是必然的要求,但也非常需要去到作家中间、同道人中间,感受真实、生动、热闹的“文学生活”,获得有温度、有呼吸的感受与认识。 《或看翡翠兰苕上/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收录了《短篇的重量——聊聊爱丽丝·门罗》《白鹿之后待大雅,斯人文苑足千秋》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