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蔼婷,女,1979年9月30日生于浙江慈溪,统计学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实践、统计估算方法与应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重大项目2项、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项、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统计局重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在《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家》《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研究》《非SNA生产核算方法研究》《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3部,相关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三)、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第十一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和其他省(部)级二等奖(参与)、三等奖(参与)。8项研究成果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非正规部门”多元释义与形成机制理论阐释 第一节 “非正规部门”的缘起与传承 第二节 诠释非正规部门:基于中国SNA标准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非正规部门形成机制基本理论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非正规部门特征基本考察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者专项调查设计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者个体特征基本考察 第三节 非正规就业者工作特征基本考察 第四节 非正规部门单位经营特征基本考察 第四章 非正规部门形成机制:基于就业者满意度评价的探究 第一节 非正规部门就业者满意度基本理论探讨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就业者满意度综合评价 第三节 基于不同特征的非正规部门就业者满意度比较分析 第五章 非正规部门形成机制:基于就业者职业选择因素的探究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者职业选择因素初步考察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者职业稳定性选择影响因素探究 第三节 非正规就业者部门选择和职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究 第四节 非正规就业者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究 第六章 城市化进程与非正规部门规模关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与非正规部门规模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与非正规部门规模关系初步考察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与城镇非正规部门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七章 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分布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第一节 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分布动态演化特征:全国视角 第二节 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分布动态演化特征:地区视角 第三节 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分布空间集聚特征演化分析 第八章 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理论机制与乘数效应研究 第一节 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理论机制考察 第二节 包含非正规部门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设计与编制 第三节 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分析 第九章 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传导路径识别 第一节 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路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传导路径识别 第三节 非正规部门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传导路径识别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拓展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对城市化进程中非正规部门的形成机制、城市化与非正规部门关系的动态演化特征、非正规部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从而为合理引导非正规部门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居民收入提升提供政策依据,为开展非正规部门问题、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等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1)“非正规部门”多元释义与形成机制理论阐释;(2)城市化进程中的非正规部门形成机制的微观探索;(3)城市化与非正规部门关系的实证研究;(4)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分布动态演化特征研究;(5)非正规部门影响居民收入的理论机制与传导路径识别。本书各部分内容不但注重对相关方法的细致阐述,更注重对实证过程、实证结果的充分探讨,对相关领域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