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湖外史(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怜花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怜花,本名蔡恒平,诗人,汉语手工艺人。1967年生于福州。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硕士毕业,师从曹文轩教授。现为职业经理人,供职于某公司。著有《谁会感到不安》《怜花宝鉴》等,其小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曾流传一时。 书评(媒体评论) 《江湖外史》真是妙文,它让人感动的,不只是 对古金的谈论,更多的是对自己青春岁月、校园生活 的回忆,是好兄弟之间莫逆于心的情谊。这些情谊在 王怜花的笔下一演绎,读起来真是让人悠然神往。 ——网友评论 目录 自序:一本书的序言应该怎么写 2010年版序 2013 年版序 古金兵器谱 引子:我的江湖 风尘外物 走过大地 不留痕迹 活着 艺术家生涯 江湖情色 献给小昭的诗 远方一无所有 江山如此多娇 世事如棋 人心惟危 蠢男子之歌 如此啊,好兄弟 快意恩仇 人淡如菊 谁能快乐而自由 爱人同志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怀着爱和凄楚 集体生活 因父之名 红字 永不悲伤 永不害怕 千金散尽 尘土荣华 昔晦今明 结语:相忘于江湖 怜花宝鉴之人物志 才高于志 土木形骸 引而不发的爱情生活 用减法生活的人 献身能感动一个人吗 叮叮当当 久病成医 立地成佛 双重生活 老板和老板娘 春天在她的眼睛里 传统与个人才能(上) 传统与个人才能(下) 江湖也是要花钱的 致命的自负(上) 致命的自负(下) 33岁的女人(上) 33岁的女人(下) 金刚不坏(上) 金刚不坏(下) 附录 因为萨冈,怀念萨冈 捕快旧事 那些北大的才子们 2004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 那些酒、那时的侠客与诗歌 2006年版《江湖外史》媒体访谈节录 精彩页 古金兵器谱 引子:我的江湖 1984年的冬天是我的江湖生涯的起点。那是我经历的第一个寒冬,第一次看到下雪,第一次领略寒风彻骨。此前我是一个南蛮,不知道什么叫冷。那年寒冬的一天,睡在我下铺的兄弟王枫从风雪中带回一本破烂不堪、繁体竖排的《射雕英雄传》,下半夜他将书给我,限我中午12点前读完,因为12点前必须还给租书店。从那一刻起我入了江湖,至今仍未金盆洗手。那个冬天我和王枫轮流去海淀的良友书店租金庸(就是从那时起我和王枫之流就不太上课了)。这段经历我在《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中曾大张笔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但王枫此人很重要,因为他只看金庸,不看古龙——至今仍然不看古龙,仍然看不上古龙。这是有代表性的一种阅读标准,其经典表述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武侠。” 不瞒诸位,当年我和王枫的看法一模一样。看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后,别的武籍一看,最多是“紫霞神功”的水准,不入法眼。当时我住北大32楼307,斜对面304住着一位同班大侠韩荣刚,他读完金庸后,又将古龙、卧龙生、柳残阳、独孤红、诸葛青云、司马紫烟、温瑞安以及海淀良友书店的所有武功秘籍一网打尽。本科四年,他专攻武学,但考试都能过,是个奇才。且说有一天我在他桌上看到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随手一翻,读到一句:剑无情,人却多情。我不禁笑出声来,我知道这是轻蔑的笑声。我说:这种烂书你也看。他只是笑了笑,没说话。(多年后的某一天我猛然醒悟:韩兄那一笑是大智的一笑。)这之后的又一天,我看到我所敬佩的师兄邱小刚毕业后路过北京,随身带着《陆小凤》。后来又知道邱兄当时是心生厌倦,出走鄂伦春,只身所带竟然就是古龙。到了1989年的夏天,我突然迷上了古龙,说来脸红,看的第一本古龙正是小李飞刀系列,海天出版社1988年版,此刻仍在离我不到一米的书架上。 十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古金。2000年夏天我和沈灏在广州的木兰英酒吧谈古论金,我说看了古龙再看金庸,觉得金庸太重,就会更喜欢古龙。沈灏说会有一个否定之否定,最后又会重新喜欢金庸。 我时常想,造化是多么的神秘和奇妙:既生金,又生古。假如江湖上只有金庸,或者只有古龙,那将是我们多大的遗憾。做人的难题不在于他将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作为一个汉语的热爱者,我常常会对造化深怀感恩之心:在汉语支离破碎苦难深重的20世纪,上苍还是同时赐予我们金庸和古龙所创造的汉语奇迹。 对我来说,金庸和古龙的书,不仅给我带来阅读的快乐,带来愉悦和慰藉,而且也加深我对道路问题的迷恋——这是我长久关注的问题。 《古金兵器谱》,是我对古龙和金庸书中一些人物的道路问题的一种描述。在这背后,是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话:“人的难题不在于他将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 风尘外物 我真想谦卑下跪,可是让我跪在谁的面前呢? ——克利 我初上万科周刊BBS玩的时候,注册的名字用的是“无花”,几天后,改用“王怜花”。几个月后,我发现,已经在坛子上——主要是在《经济人俱乐部》——很有名气的“面朝大海”改用“无花”作马甲。我想说的是,至少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喜欢“无花”这个ID。 在《楚留香传奇》系列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楚留香的陪衬人,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妙僧无花。在《血海飘香》中,‘无花是真正的主角。无花的绝技是“迎风一刀斩”,古龙写无花,用的也是迎风一刀斩:惜墨如金,于惊鸿一瞥中绝才惊艳。 《血海飘香》共二十七章240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只有六章写到无花。第一次写到无花,是在第三章第20页,无花并未出场,而是通过楚留香和宋甜儿、李红袖、苏蓉蓉三女的对白先声夺人: 他笑着道:“你最想见的人是谁?当今天下,谁的琴弹得最好?谁的画画得最好?谁的诗作得令人销魂?谁的菜烧得妙绝天下?” 他话未说完,李红袖已拍手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那妙僧无花。” …… 苏蓉蓉温柔笑道:“我听说此人乃是佛门中的名士,不但诗词画书,样样妙绝,而且武功也算是高手。” 楚留香道:“岂止是高手,简直可说是少林弟子中的第一高才,只可惜他……他实在太聪明了,精通的实在太多,名也实在太大,是以少林天湖大师册立未来掌门时,竟选了个什么都比不上他的无相。” 李红袖道:“像他这样的人,对这种事想来是不会在意的。” P25-32 导语 作者借金庸、古龙小说中的萧峰、李寻欢、令狐冲、叶孤城、林仙儿等虚构人物来谈人生,借自己的人生体悟品评人物的性情,探讨人物所选择的生活道路,叙述纵横捭阖,妙趣横生。作者解读古龙金庸作品,把小说人物的道路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在了一起。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苗炜惊叹的“妙文”, 经济学家何帆博士“曾经靠这本书支撑人生的低潮”,刀尔登誉其“令读书人头为之点,不读书人膝为之软”。这便是品金庸评古龙,读武侠必读的《江湖外史》。 书中大量经典诗文名句,深入人心,无数网友自发转载。江湖传言,有武侠的论坛,就有《江湖外史》;有古龙金庸的讨论,就有王怜花。 本书曾多次出版, 2006年曾荣登《新京报》非小说畅销榜,并被评为当当网2006年度图书。2019年首次精装呈现。 序言 一本书的序言应该怎么写 《江湖外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本名叫《江湖外史》的书,和一个叫胡少的人密切 相关。书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王怜花写于2001 --2002年的《古金兵器谱》、写于2003年的《怜花宝鉴之 人物志》,还有一个附录,是与《古金兵器谱》有关的几 个帖子。附录里的这几个帖子及其作者的分量,倒比王怜 花及其文字要重要得多。写《捕快旧事》的若平扬,这个 曾经在北京大学和约克大学攻读政治学的人,是一个汉语 写作的天才,一条卧龙,他日成就,不可限量:写《那些 北大的才子们》的李方,是混乱而糊涂的传媒业界中屈指 可数的清醒、理性、勇敢的批评家,他和他的同仁卢跃刚 、李大同、贺延光、解海龙等一起,为汉语传媒保留了底 线的尊严;写《2004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的何帆, 一个被业界同仁预期为最有可能为汉语经济学做出原创性 学术成果的人,一个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写出了——“ 算了,我再不会为这些故纸浪费自己本来可以寻欢作乐的 时间了”——这样了不起的句子;写《那些酒、那时的侠 客与诗歌》的苗炜,以一人之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汉语 文体,成就了一本名扬四海、给许多人带来快乐的汉语周 刊,他在汉语写作史上的地位是原创性的、不可替代的, 在王怜花正在撰写的《汉语江湖》——一本讨论汉语写作 的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是这一切和胡少有什么关系呢?话说2004年,王怜 花决定离开已经偏安N年的福州,到北京的一家公司供职。 检点偏安福州N年的往事,王怜花发现自己有这么几件事可 堪自慰:娶了一个后来成为哥儿们的老婆赵宇红,生了一 个生来就酷爱享乐主义的女儿蔡花花。交了一群可以相濡 以沫,也可以相忘于江湖的朋友。做了两个开创性的项目 :一个是参与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条24小时播出新闻资讯 的电视专业新闻频道,时为1999年,该频道后来几年的发 展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商业计划,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可谓 日进斗金;另一个是开办、运营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有线数 字电视项目,时为2002年,这个项目听说后来灰飞烟灭了 ,很可惜,本来它应该也是一个日进斗金的项目。还有就 是写了一部《古金兵器谱》。2004年春夏之交,王怜花到 北京工作,出于长期养成的、一定要选一张报纸看的读报 习惯,自然而然地选定了《新京报》。这个习惯的形成, 和王怜花上学时读到的加缪的一句话有关,加缪说:“读 报和通奸是现代人的特征。”某一日,王怜花在《新京报 》上看到关于弗朗索瓦兹·萨冈去世的报道,心有所感, 写了一个帖子《因为萨冈,怀念萨冈》,贴在网上,随后 出差了几天。出差回来,在办公室翻看《新京报》,赫然 发现这个帖子已全文刊发在《新京报》上。正纳闷间,打 开邮箱,看到一个署名胡少的人发来的邮件,说是《新京 报》的编辑,用了那个帖子。出于对汉语名字的敏感,“ 胡少”这个名字给曾经自诩为“汉语手工艺人”的王怜花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再无联系,直到2006年初,王怜 花突然接到胡少的电话,说想再版《古金兵器谱》。原来 胡少已改行做了书商,正在运作“胡杨文化”。随后胡、 王二人约在西坝河畔的太和茶馆做一番详谈,这是他们第 一次见面。这一见,有分教,才发现二人原来竟是同门师 兄弟,同出曹文轩教授门下——世界确实很小,呵呵。 于是就有了这本《江湖外史》。 …… 话说回来,那么,全本的正版的《葵花宝典》和《怜 花宝鉴》到底哪里去了呢?最终又传到谁的手里了呢?这 些说来话长,就像一句意大利谚语说的,一本书有自己的 命运,且待慢慢分解。 (3)究竟是谁和谁笑傲江湖?(略) (4)在没有DNA测试手段的年代,如何推断阿飞是谁 和谁的儿子?(略) (5)爱情与阴谋:沈浪为何一定要王怜花陪他和朱七 七一起买舟海外三人行?(略) (6)谁是最有情有义的男人?是欧阳克吗?(略) …… 王怜花 2D06年3月6日 于北京 内容推荐 《江湖外史》是一部品读金庸、古龙小说人物的经典才情之作,也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北大“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探讨生活道路问题的书。作者借金庸、古龙小说中的韦小宝、李寻欢、令狐冲、叶孤城、林仙儿等虚构人物,融合自己的人生体悟,来探讨人生选择,将那些独具个性的人物以一种散文诗的笔法串联起来,逐一点评其身上蕴涵的现代主题:拥有过多才华反而伤人的命运、艺术品一般孤傲的生存、义薄云天的男人友谊等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