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剑军犬野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军旅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沈石溪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缅边境的宛喊哨所,九名战士伴着一支出土古剑和一条退役军犬,过着平静的边防生活。和平的宛喊没有消磨战士们的意志,他们心底涌动着热血,渴望能与敌人正面交锋。某日,境外毒贩越过国境线的消息传来,战士们赴117高地踩点伏击。在双方激烈的交火中,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了,罪恶的毒品最终化为灰烬……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区曼谷大队曼广弄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在云南生活了整整36年。 现已出版500多万字的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目录 1.神秘的古剑 2.文学小路 3.退役军犬洋妞 4.战争与爱情 5.石头焐成鸡蛋 6.和平的宛喊 7.庄稼汉的剑 8.瑶家的剑 9.血祭母亲的剑 10.商人的剑 11.有灵性的战剑 12.情剑 13.冤剑 14.伍长的剑 15.古剑的过去 16.伏击117高地 17.忠诚的洋妞 18.高地野鸽 19.去而复返的洋妞 20.野鸽子抱窝 21.夜剿毒匪 22.考验开始了 23.伤心的野鸽 24.解除正面威胁 25.洋妞求援 26.鸽蛋回来了 27.真正的战士 28.火光冲天 29.增援来了 30.洋妞死了 31.无法邮寄的信 尾声永恒的归宿 序言 我的军旅生涯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 当兵前,我作为上山下乡知青,曾在中缅边境一个名 叫曼广弄的傣族村寨当了三年农民,后来又到西双版纳勐 满公社小学当了三年山村男教师。边疆农村闭塞落后,当 农民很辛苦,当山村男教师也很辛苦,砍柴、种菜、做饭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就在这时 ,我接到一位知青朋友来信,他是红二代,在农村当了两 年知青后就参军了,信中说,新成立的西双版纳军分区想 找个有写作基础、能为部队写新闻报道的人,问我想不想 当兵。如果想当兵的话,就寄一份我已发表的作品给部队 首长审阅。我当然想当兵,那年月,对还在农村苦苦奋斗 的知青来说,当兵是最理想的出路。 可我确确实实觉得自己是不够资格当兵的。我从小体 质偏弱,一个月至少要到医院吊两次青霉素,从小学二年 级开始,我体育课就是免休的,若要当兵,体检这一关我 就过不了。年龄也是个问题,当兵的法定年龄是18周岁至 23周岁,我当时差十个月就满23周岁了,当兵年龄明显偏 大。特别不利的因素是,当年很注重家庭出身,我家庭成 分不太好,政审恐怕有问题。当时我唯一的优势是,在教 书之余我悄悄写了点东西,已在省报发表一篇两千字散文 ,在省级一家文艺杂志发表了一篇万把字的短篇小说,在 一家地区杂志发表了一组散文诗,但就算文学是块敲门砖 ,凭这几篇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要想敲开部队这扇大门简 直是天方夜谭。我很自卑,我觉得部队这个革命大熔炉、 大学校不可能会要我这样的人。 但我还是将那几篇幼稚的习作寄给了已经当兵的那位 知青朋友。我谨记这样一条格言: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 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事后我听那位知青朋友说,他收到我寄去的几篇习作 ,就立刻呈送军分区政委——一位抗战时期就参加八路军 的老革命。那位知青朋友是上午10点将我的几篇习作呈送 到政委办公桌上的,中午12点,政委就打了个电话给他说 :“我看了,小鬼文笔不错,你通知勐海县武装部,抓紧 给他办入伍手续。”部队办事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勐海 县武装部就派人到县知青办调阅我的档案,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祖父辈的历史都不那么光荣。勐海县武装部 不敢擅作决定,立刻拿着我的档案,驱车六十公里,当面 向政委汇报。政委听完汇报后只问了一句:“他本人表现 怎样?”勐海县武装部同志实事求是地回答说:“本人表 现还可以,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政委挥挥手说:“本人 没问题就没有问题。这个人我要了,你们去办吧。”就这 样,我的入伍手续一路绿灯放行,仅仅三天时间,我就办 完了政审、体检、户口、粮油等一切入伍手续。 我至今仍非常感激这位宽容、正直、豪迈的老八路政 委,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亲友熟人诧异的目光中,我穿上了崭新的绿军装, 成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凡亲友熟人都认为我就算穿上 绿军装了,这兵也当不长的,适应不了部队严酷的训练和 生活。当两三年义务兵,过一把当兵的瘾,也就戴朵大红 花退伍回家了。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我在部队入党提干 ,顺风顺水,足足当了三十年兵,比和我同期入伍的所有 战友军龄都长。若非我2004年打报告执意要求转业回老家 上海,我完全可以在部队干到退休,住进部队干休所。 命运很神奇,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阴差阳错,突然 就变成了现实。 我从部队转业回上海已经十五年了,回眸所走过的三 十年军旅生涯,心里只有两个字:感恩。这三十年是我生 命的黄金年龄段,也是我逐渐成熟、成长的三十年,更是 我文学创作事业节节攀升的三十年。是部队培养了我,成 全了我。我特别喜欢穿军装,在部队上班时穿,下班了也 穿,节假日外出游玩时穿,到上海探亲也穿,这一身军装 让我瘦削文弱的身体平添了一股英武阳刚之气,给了我做 人的底气和胆气。我深信,军装是有魂魄的,象征着一个 民族的威武和力量,不容亵渎,不容小觑。穿着军装走在 街上,不再害怕遭到小流氓滋扰。路遇不平,我甚至敢出 手相助,主持正义。我身穿军装,我住在军营,我是个军 人,何惧坏人打击报复! 回眸三十年军旅生涯,我前后换过五个单位,无论调 到哪里,与我共事过的首长和战友,或许文化水平不算高 ,或许文学作品读得不算多,但对文化都有一种朴素的敬 重,对文化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善意和宽容。我并没有因为 身体素质差而遭到嫌弃,也并没有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遭 到歧视。恰恰相反,部队对我关爱有加,为我创造了良好 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我在部队如鱼得水,茁壮成长。 我在西双版纳军分区一待就是十年,专职从事新闻报 道工作。我的足迹踏遍云南千里边防线,为可敬、可爱、 可泣的边防官兵写下了数以千计的新闻稿,宣传部队的现 代化建设,宣传他们感天动地的优秀事迹。因为新闻报道 工作出色,我在部队三次荣立三等功。 在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后,20世纪80年代初,我也尝试 着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以云南边防为背景,写军事 题材小说,陆陆续续在《解放军文艺》《昆仑》《收获》 《边防文学》发表一些报告文学和中短篇小说。当我在军 事文学领域做出一些微小成绩,部队又大力培养我,让我 到部队最高文艺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深造 ,与当时在中国文坛已赫赫有名的李存葆、莫言、钱钢、 宋学武、朱向前、李本深等三十四位优秀部队作家同窗共 读。毕-业后又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从事专业 文学创作,圆了我儿时就深藏在心底的作家梦。 我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写了不少动物小说,也写了 不少军事题材作品。遗憾的是,很多青少年读者只读过我 的动物小说,从没读过我的军旅小说。敝帚自珍,我觉得 我的军旅小说同样是生命书写和心血结晶,同样凝聚着我 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探究。20世纪80年代,我的军旅 小说还曾红过一阵子。有一位军事文学评论家曾这样点评 我的军旅小说:对人心的透视,像x光一样深邃犀利;对人 性的解剖,像手术刀一样细致精准。这当然是溢美之词, 不能当真。我想说的是,我的军旅小说并不比我的动物小 说写得差,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有细致入微的心 理描写,也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也有缠绵悱恻的铁血 柔情,也同样适合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读者阅读。 这一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从我过去发表的军事文学 作品里挑选了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隆重推出“动 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军旅系列”四卷本,我特别高兴。这 是对我四十年创作生涯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我三十年 军旅生活的一次回眸和总结。我热忱期待喜欢我动物小说 的读者朋友也能读读我的军旅小说。这是读了我动物小说 之后的延伸阅读和拓展阅读,更是一种寻根阅读。很多人 都有寻根冲动,不少读者会好奇地问我:你写了这么多动 物小说,你的创作之根在哪里呀?我要大声地告诉大家, 我的动物小说有两条根:一条是地域之根,地域之根在西 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多 姿多彩的野生动物,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 感,毫无疑问,西双版纳是我的文学故乡;一条是精神之 根,精神之根在绿色军营,很多评论家认为我的动物小说 有一种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来源何方?就来源于我三 十年军旅生涯,来源于钢铁和热血组成的绿色军营。人民 军队天生就有一股浩然正气,绿色军营天然就有一种阳刚 之美,钢铁意志、军人血脉和士兵情怀,就是我精神的活 水源头,源源不断地为我的动物小说注入力量和灵魂。一 个作家应该是有灵魂的,一部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绿色军营就是我永恒的灵魂归宿。 是为序。 2018年7月7日 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导语 在经典军旅小说《古剑·军犬·野鸽》中,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将为我们讲述军旅动物们的传奇故事。本书的主角是一条退役军犬和一对野鸽。 沈石溪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台湾地区金鼎奖等,并被选入多家中小学语文教材。 精彩页 1.神秘的古剑 苗贵林在井边挖菜地时无意中挖到一根长形铁条,他是个农村籍战士,没多少文化,还以为是破烂,就随手扔掉了。铁条恰巧扔在上海籍战士纪宏才脚跟前,这小子平时喜欢浏览五花八门的杂志,知识面颇广,好奇心特强。他捡起来琢磨了一会儿,突然兴奋得大叫一声,奔到我面前报告说:“班长,您瞧瞧,咱们捡到什么宝贝啦!” 我掂着这根裹着泥土的铁条,开始还以为是报废的钢钎或通信兵用的电杆横档,掰开泥土一看,嚯,竞是一柄铁剑!它约莫三尺长,高度腐蚀,有股刺鼻的霉味,圆首和剑格处都被岁月咬噬得坑坑洼洼,剑身上布满了褐红色的锈斑,两边的剑刃上散布着一些齿形缺口,剑柄和双箍有绿色麻点,也许过去曾配有珠宝或象牙雕饰,霉烂后留下了蚀痕。 “这有啥稀奇的,一块废铁呗。”凑上来瞧热闹的汪道友撇着嘴角说。 “你懂个屁!这是古剑,属于文物。” 说它是剑,我信。说它是古剑,似乎还缺少点根据。 我说:“纪宏才,它告诉你年龄了?” “班长,您瞧它身上的锈斑,有多厚,就像人有了一大把白胡子一样,能不古吗?说不定还是一把青铜剑呢!” 我多少有点历史知识,这青铜时代,似乎遥远得连做梦也做不到,古得不能再古了,再古上去就要变成化石了。要真是青铜剑,倒真是个玩意儿。我正在琢磨,汪道友冷笑一声说:“铜锈是绿的,这剑上明明都是红的铁锈,能是青铜剑吗?” 纪宏才涨红了脸,窘了一会儿,喃喃地说:“就算是铁剑,也是冷兵器时代留传下来的,好歹是柄古剑。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证明我们宛喊哨所自古以来就是金戈铁马的战场。” 古战场,好哇,辉煌的岁月。 “班长,剑上一般都会刻有年号什么的,您瞧瞧吧。”汪道友突然变得热情起来,提议道。 我朝靠近剑柄的地方吐了两口唾沫,用衣袖使劲摩擦了一阵,擦去一块锈斑,果然,剑上镌刻着一长溜字。但字是篆体,又锈蚀得厉害,辨认了半天,才勉强猜出首尾两字,一个好像是“诸”,一个好像是“坊”,中间部分一片模糊,像天书似的,读不懂。 “坊嘛,绝对是作坊。”纪宏才解释说,“诸嘛,诸……诸……班长,有啦,诸葛亮,这是诸葛亮的佩剑!” 我脑袋一阵晕眩,心跳得紧一阵慢一阵。要是真发现了诸葛亮的佩剑,啧啧,不轰动整个考古界不算完。但我是个有自制力的军人,很快从混沌中清醒过来。我思忖道,纪宏才这假设确实大胆,但还需小心求证才行,说这是诸葛亮的佩剑,似乎还有不少漏洞,很难自圆其说。首先,照《三国演义》上所说,诸葛亮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舞得动这沉甸甸的铁剑吗? “香港最近有部电视连续剧,里头的诸葛亮文武双全,特别精通剑术。”汪道友说。 好啊,旁证材料还不少。汪道友是个作家,未来的;关于文学上的事,他在我们班里好歹算个权威。好吧,就算诸葛亮是个击剑专家,可他的剑怎么会落到这中缅边境上来呢?难道说他来过这儿?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在云南。”汪道友又说。 我白了汪道友一眼:“那是在滇西丽江一带,还差着好几千里呢。” “诸葛亮来过这里。”副班长插进来说。副班长是个当地入伍的瑶族,身体和脾性都像头牯子牛,名字也起得挺棒——龙鹰虎,海陆空全占了。他严肃地说:“我们瑶家人原先都住山洞,诸葛亮来后,劝我们瑶家人盖房子定居,我们瑶家人不懂房子的式样,诸葛亮就把他的帽子摘下来说,就按这个式样盖吧。直到今天,我们瑶家人住的楼房还和舞台上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呢。还有,离后山瑶寨不远的那个山坳,名叫兵房,老百姓都说那是当年诸葛亮屯兵之处。” 副班长说得有鼻子有眼,乍一听论据结实得像堵山墙,一万名考古学家也未必就能推倒,四零火箭筒也未必就能摧垮。可细细推敲,这毕竟是民间的口头传说,能当真吗?但我不敢提出异议。我是班长,对副班长这样的少数民族战士,我得带头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好吧,就算诸葛亮来过此地,但佩剑系随身携带之物,又怎么会埋进我们宛喊哨所的菜地里呢?史书记载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这恐怕是确凿的吧。” 我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一时间,大家皱鼻子挤眼,都被问住了。纪宏才眨巴着那双姑娘似的水汪汪的丹凤眼,突然说:“诸葛亮在视察前沿阵地时把佩剑掉在这儿了。古人就不兴掉东西吗?” 到底是上海人,脑瓜子灵。我虽然是班长,是宛喊哨所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班里令行禁止,有绝对的指挥权,但我也不能霸道得不准古人掉东西吧?谁不掉东西呢,我自己就非常粗心,什么钢笔啦,钥匙啦,打火机啦,随手放在什么地方,一转身就忘记了。你能保证诸葛亮没这缺点,不犯这毛病? 好哇,所有的疑问通通得到圆满解答,所有的漏洞通通补得天衣无缝。看来,诸葛亮是没有任何理由不佩带这柄铁剑的了。 大家都很高兴。这时,苗贵林挤进人圈,问道:“这条烂铁,真的值钱吗?” “嘿,这可是珍贵的文物,价值连城哪!”纪宏才眉飞色舞地说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