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挂靠的代价》主要研究“温州假货”现象的成因。作者针对此种现象提出了新的假说。简言之,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前期,国家对私营企业存在严重的政策歧视,导致温州的私营企业只能以“挂户经营”的方式生存,因而,私营企业不重视声誉,不关心产品质量,导致了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在本书的结论部分,作者简单探讨了“温州假货”事件的启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温州假货”事件始末 第一节“温州假货” 的出现 第二节政府的治理行动 第三节产品质量的改善 第四节对质量改善时间的考证 第五节对事件真实性的补充考证 第二章各种可能的解释 第一节技术或资本缺乏? 第二节消费者对廉价品的偏好? 第三节商业道德的缺失? 第四节法制(或监管)不严? 第五节信息费用过高? 第六节共用品牌引起“公地悲剧”? 第七节新的假说及其可验证含义 第三章改革初期的法律政策(1978~1987年) 第一节改革之初温州私营经济的状况 第二节对个私经济的政策松动 第三节私营经济政策的反复性 第四章挂户经营的兴起 第一节挂户经营的起因 第二节柳市镇的挂户经营 第三节皮鞋业的挂户经营 第四节贸易环节的挂靠现象(之一):“供销员” 第五节贸易环节的挂靠现象(之二):“包柜台” 第六节“挂靠”引起的短期行为倾向 第五章1987年的地方法律改革及其对挂靠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股份合作企业”的合法化 第二节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挂户经营”的有限影响 第三节为什么改革效果有限 第四节“挂户经营”不同于当代贴牌企业 第六章 准入歧视的最终消亡 第一节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准入管制消失的证据 第三节企业数量变化的验证 第四节1995年前后企业减少的可能原因 第五节投资与消费数据的验证 第六节原材料管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结语 附录:温州调查日志 参考文献 后记并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