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温文尔雅(增订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沐斋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尔雅》浩翰的释名中择取与当代读者文化记忆关联密切的一些条目,分别单独成文,进行饶有趣味的天马行空式的重新解读与阐释。力图在艰辛的古典阅读中开掘一线光明,从而不断扩延,汇集成无限春光,使读者在这片春光下,再次发现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与不老传奇。 作者简介 沐斋,本名宁锐,字风云、移白,号沐斋,别署畹庐。当代著名文人、学者、作家、画家,现居北京。倡导新士人主义,人谓其“活在当下的古人”。自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兼擅,花鸟山水人物皆能,近年在北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数次大型画展,反响热烈。平日深居简出,著述丰厚,在士界影响深广。沐斋种兰三百余盆,画兰独创“格兰”法,以写意笔墨写实,不同今古。 著有《温文尔雅》《空色》《兰花旨》《勾阑醉》《月移花影》《兰气助道——沐斋兰画集》《道德经精读》等作品。 目录 再版小引 序一 读沐斋《温文尔雅》 龚鹏程 序二 风子斯文——序《温文尔雅》 吕品田 草 的、烟、葵、艾、覆盆子 木 栩、杨柳、蒲柳、白杨、梧桐 虫 小强、蟢子、螽斯 鱼 鱼甲、活东、乌贼 花 荣华、木瓜、牡丹、棠棣、苹果 鸟 乌鹊、鸠羽、舂锄、啄木、燕、狂 其他 眠、卧、逵、舟 跋 序言 《温文尔雅》的出版距今正好十年光景了。十年,仿 佛弹指一挥间,指间敲下的每一个文字,历历在目;纸上 扫过的每一笔墨痕,墨迹未干。然而,十年也足以经历人 生许多事,于我而言,樱红蕉绿,鬓已星星也,犬儿嬉闹 在侧,久矣不复梦见周公。 最近有一位读者跟我说,她最早还是上高中的时候在 学校图书馆里读到《温文尔雅》,从此一路走来,从高考 到大学,从大学到读研,再从研究生毕业到如今上班工作 ,每段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里都有沐斋的书相伴:《月移花 影》《空色》……直到《我素》和《滋兰笔记》。这朴素 的表达很令我感动,让我知道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 看着我”长大的。 孔子云“德不孤,必有邻”,大概也是感怀这么一点 意思。鄙人尚且存有自知之明,自惭岂敢论德,然而先贤 所倡“立德、立功、立言”,须臾不离吾胸中,算是文人 的一种标杆和警策罢,尽管放诸今日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和 格格不入。老友浔阳曾评我“这些性情文字与时代的强音 不合拍了,他仍在浅斟低唱”,说得我好像奉旨填词的柳 三变或者携妓云游的张宗子,然而,这大概才是别人眼中 的甯沐斋罢! 历史之洪流浩浩荡荡,庙堂士大夫代替了朱门士族, 闲雅文人代替了士大夫,市井代替了文雅,俚俗代替了市 井,直至网络时代的人潮汹涌彻底湮没了雅与俗、技与道 、理想与现实、情怀与功利、实用主义与精神追求的边界 。然而我对这一切并没有抨击和否定的意思,自始至终我 都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不 管怎样,有一件事对于人们来说从古至今从未改变,那就 是对快乐人生的追求。《论语》开篇先讲“不亦乐乎”, 从孔夫子到张宗子,从诗三百到明清小说,没有谁否定及 时行乐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国学”骤兴,初始虽时见乱象,终复回归理性 ,再经国家倡导,而今似渐入佳境。琴棋书画诗酒茶自不 必说,原本就是文人雅趣之事,可就连读经、学礼也“热 ”了起来,颇使人诧异。我揣测其中不免有好奇心在驱使 ,总有人感到有趣,觉得好玩,于是去凑凑热闹罢了。只 是不知单单为了好玩,是否能够持久;至于持久之后又为 了什么,研习方向在哪儿,旨归何处,更不好说。 写作《温文尔雅》原本也是一件找乐子的事。二零零 六年,我开始从《尔雅》中拣选那些多少与当代现实或古 典阅读记忆有关联的名物或词汇,拉拉杂杂整理出个条目 ,像厨师一样,把多年来的读书笔记资料当作食材,以散 文的手法,逐一烹制小鲜,一烹就是三年。书面世后,不 断有各种评论文章出现,每篇书评都让我感到新奇,从不 同的层面重新认识这本书和我自己。有人认为这本书是在 阐释名物,有人说作者是在缅怀童年故乡的瓜棚山野,有 人说此书是对训诂家之于草木虫鱼的解说进行敷衍引申… …其实龚鹏程先生看得清楚:“其路数其实不是由《尔雅 》来,而是从《诗经》来……沐斋重新回到诗的传统,藉 物起兴……来表达他对人生世相的看法,让这些名物再度 成为文学。” 文学,才是我的旨归啊!所谓文以载道;所谓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文学”,而今显得如此荒芜孱弱的字眼 ,正是我们文化的命脉所在啊。不仅诗词歌赋是文学,学 问文章是文学,一切经史也都是文学。《庄子》是文学, 《坛经》是文学,四书五经无不是文学。中国的文化,倘 若离开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学,还成什么样子呢?如空谷幽 兰般孤独芬芳的文学,还有多少人愿意问津呢?国学需要 复兴,但不能光是形式上的复兴、面子上的复兴,心灵的 复兴才是我们知行合一的旨归。文学是内在的魂,经由方 块字堆砌出的精神建筑才不朽。 此次修订,新增了昔年替补的旧作《乌鹊》,重写了 《棠棣》《木瓜》等篇,其他各篇也都做了适当的修改。 书中画作除个别为纪念情怀而保留外,均为新作。在此, 首先感谢上古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勤恳踏实的工作,他们 历经近两年严谨求实的编辑校对,才使焕然一新的小书即 将付梓。其次,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亲友,二零一七年 ,母亲罹患重病做了手术,服侍家慈期间,在她非凡的乐 观和勇气的感召下,在亲友的陪伴和激励下,我集中夜里 所有空余时间一点一滴勉力完成了全书的增写和修订工作 。没有大家的爱和支持,这些任务我无法完成。最后,深 深感谢《温文尔雅》的老读者们,十年光阴一路相伴走来 ,风风雨雨中我们的青春远逝,人书俱老,但热爱传统文 学之心永远年轻!祝福大家,祝福我的亲人:温文尔雅, 快乐安康! 甯巽 己亥春分于北京畹庐 导语 典雅精致的装帧:裸脊装订。 尔雅人生,诗意生活。 本书以《尔雅》为绳,以草木虫鱼花鸟为纲,以散文的手法,引经据典,亦庄亦谐,纵横捭阖,评古论今,一唱三叹…… 书中画作除个别为纪念情怀而保留外,均为新作。 后记 对于国画来说,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之中,纸 尤为重要,因为宣纸是最基本的素材,最终端的展示形态 ,它决定了你作画的效果和尺度。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 作。 我觉得,《尔雅》就是《温文尔雅》的“纸”。 于是这本书的创作就成了在“两张纸”上“作画”, 一边是毛笔,一边是键盘;一边是徽宣,一边是经典。这 对我而言称不上很轻松,然而也着实有趣,因为对于这书 里所写的画的物事,我是真的喜欢。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屋后的窗外,经春历夏满目的 绿槐。在槐花香甜的气氛里,跟姥姥画工笔画,诵古乐府 诗,不时地闻听麻雀啾啾,是最快意的事。而房前的庭院 ,果蔬草木都逐一成熟,渲染成一片浓翠的幔:屋檐下的 萱草、矮墙边的马蔺、水井旁的黄刺玫、篱笆上的牵牛、 畦垄中的生菜……让儿时的我陶醉其间。 对于人间草木的热爱,是不是出于一种本性呢?这我 不知道。不过,熏陶和教育也是重要的罢。这里有一份儿 童刊物不能不提,那就是母亲给我订阅的《儿童画报》。 其中的常设栏目《科林广见》,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蔬菜 、水果、鱼、花、鸟、昆虫、野兽、树木……不单生物和 自然,也介绍科技发明和天文地理,曾给我极大的喜悦和 智识的帮助。 然而东北毕竟地理气候所限,《科林广见》里的南方 草木我无从得见,始终心向往之。于是,当少年时第一次 看到北京街头的枫树和花园里的牡丹的时候,当多年后来 到西湖看到久仰的腊梅和桂花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内心 愉快的震颤。 对花鸟虫鱼的喜好,似乎是一些人的共性。周作人和 鲁迅小时候,都喜读《花镜》《山海经》和《毛诗》,因 为里面有图。我自然难比周氏兄弟,起点也低,祖辈藏书 其时早已化为乌有,农村哪里有好书来读?耳闻目诵的只 有姥姥的记忆。至于后来接触儒道,晓得《尔雅》,那都 是成年后极偶然的事,跬步腋裘,一点点走过来了。 《尔雅》虽号称经典,其实也不过是部原始工具书罢 。《世说新语》里有蔡司徒渡江误食蟛蜞的故事,谢仁祖 揶揄他“读《尔雅》不熟”,也不过在讽刺蔡氏胶柱鼓瑟 。至于熟读《尔雅》是否就真能通达博物,我看也是未必 的。然而,钟情万物并追求其背后附着积淀的文化传统, 好似踏雪寻梅、月中觅桂,这本身是多么近于典雅又有趣 的一件事。而于我,则仿佛回到了童年。 如今已是这个繁华都市盛夏之尾声。我的窗外正对着 几株枝桠参差的青杨,树杪间飞来飞去的鸟儿的啾鸣和故 乡童年时一样。白昼的暑气,伴随着蝉声编织的网;夜晚 的清风,送来楼下草丛中螽斯和蛐蛐儿的和鸣。 沐斋 己丑年大暑于北京和平里 精彩页 的 的,薂。 ——《尔雅·释草》 《尔雅》之“的”,亦作“菂”。其字源一样,古代都写作“昀”,从日,意为鲜明,有时用来形容美女的嘴唇。你看宋玉《神女赋》的这句: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就是说,仙女虽然不用“美宝莲”,唇部照样熠熠生辉。今人所谓唇彩不过如此,可惜迄今为止尚无一家现代化妆品公司将自己生产的唇膏命名为“的”的。和大多数“日部”的汉字一样,“的”的本义其实是“白”和“光明”,进而引申出鲜明、亮点、子、籽粒等丰富的含义。由此,《尔雅·释草》的这段解释就更易理解: 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蘧,其本密,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古人对荷花如此熟稔和喜爱,以至于给荷的每一部分都单独命名,不厌其烦:荷又称芙蕖,荷梗叫做茄(jia),荷叶叫做蘧(xia),荷花叫菡萏,荷实叫莲,亦即莲蓬,其中的莲子称作菂(di),莲子心则日薏。除此之外,《尔雅》又给出了莲子的另一个称谓:“的,薂(xi)。”蔽和昀,古音相似,是为一音之转。 莲子的雅号可谓命运多舛:“薂”已基本消失,“的”广泛地生存,却早已是风马牛不相及。读音、字义和用法一变后,“的”成了现代汉语中运用最广泛的汉字,也算新文化运动缔造的奇迹。 从形容美女的芳唇到荷花的莲子,美好的“的”现如今半点诗意也无。但是,“的”还是和美好的感觉有关,起码,我们管一切食物叫做“吃的”,至于珍馐美味那便是“好吃的”。莲子的确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莲蓉、莲子粥和糖莲子自不必说,还可入药。中医里,莲子和里面的胚芽分别入药,“的”称为莲子肉,可以养心安神;“薏”称为莲子心,能够清火生津。 莲的药用价值与它的外观确实表里如一。不光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赞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佛教更是奉莲花为圣洁之物,所谓一花一世界,莲作为花之君子,似己达成中外共识。就像火红炽烈的咖啡豆可使人兴奋,洁白安详的莲子让人心旷神怡。 正如荷花有白荷红荷之分,莲子也有白莲红莲之别。虽说红莲熬粥更具滋补效用,但相对那种把饱满圆润的莲子扔到黏黏的糊状物里,成就一锅之天下,我更愿意享受手把莲蓬,一粒粒剥出来品味的欢乐。辛弃疾笔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描绘的是一派天真的清平之乐,而那首著名的古乐府《西洲曲》,表达的却是纯洁隽永的爱意和哀而不伤的淡淡春愁: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荡舟采莲的女子深深思念着她远游的爱人,倾述起来却是如此含蓄,那份情感的牵挂如烟似雾,若有若无。从此以后,莲舟便成为一个文化意象,承载着无数才女的情愁。一代才女李清照,这样抒写对夫君的思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红藕指的当然不是藕,而是花。虽然《尔雅》叮嘱人们,荷的根、茎、叶、花朵、果实各自有那么多的专有名词,可稍后的古人就没了那份耐心,随便拈来一个字眼,都是指荷花。不过这倒正合了禅宗的本义,来看下面这则公案: 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 智门云:莲花。 僧云:出水后如何? 智门云:荷叶。 中国的禅并无神秘,看主客言语交锋,你来我往,云山雾罩,如食春笋,剥却外衣,转头倒卧,咀嚼一番,无非两个字:机智。 所谓机智,非凡夫之智,机灵巧智不足道,乃机锋与智慧也。就事论事,有一说一,那是俗人的做法。高手过招,绝不拘泥于此道。所以虽然是沙门僧客说道,也不必囿于佛理。你若偏向佛经中钻,反倒入了旁门。禅宗所论所言,其实都是日常生活的白话。生命的本质在于虚妄的真实,落脚点,其实还是真实,离开地球,弄什么都是空穴来风,无论对语言本质,还是生命价值,都毫无裨益。 和尚问智门法师,莲花未出水时是什么?智门的回答是:莲花。若讲事实,莲花出水之前,莲花只是个假设,有的只是莲藕。但莲花实际上是个先验的存在。因为莲花之所以为莲花,是因为它诞生在莲藕上,依托于藕这个本体。倘若开在土豆上,那就是马铃薯花,长在树根旁,那可能是蘑菇,或许是狗尿苔。 惟名不同而己,其实质都一样。所以莲花就是莲花而已。按照符号学的理解,莲花也只是个漂浮的能指。它的名称是人为设计的。如果当初莲花就叫做土豆,那么也并无不同。但是因为莲寄寓了庞大渊博的文化元素,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文化载体和媒介物。所以人们往往认为莲花这个名要比土豆这个名高尚和纯洁。哪有这回事? 可以是土豆,也可以为莲花。但是,当马铃薯花开放在水面上,人们必然轻叹道:多美的莲花啊!区别仅仅在于人们肉眼所见,嘴巴所云,心思所想,千夫所指。 一旦莲花开出了水面,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那当然就是莲花了。然而智门却话锋一转脱口道:荷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