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追风沙的人(精)/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春雷//李艳辉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1978年前后,在方毅同志的支持下,《哥德巴赫猜想
》《小木屋》《胡杨泪》等一批反映科学家和科技创新的
报告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被
人们认为反映了“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激越文字,已经或
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的人生选择。
2013年5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机关管理体制
改革,成立了科学传播局。在传播局的战略规划中,明确
提出创作一批反映科技创新、歌颂科技工作者的高质量文
化产品,争取可以传世。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同
志、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现任名誉主席)郭日方同志、中
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同志的倡议下,这一想法
明确为创作出版一套反映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
。由此,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三方达成联合创作一套大型报告文学作品的高度合作共识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主要领导联合会签工作方案,正式将其定名为“‘创
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知易行难。经选题遴选、作家推荐、研究所对接,到
2015年11月13日,“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
目举行第一批选题签约仪式,6项选题正式开始创作。其后
,项目进入稳步有序的推进阶段,先后组织了4批选题的编
创工作。
这是一个跨部门、大联合、大协作的项目,从工作设
想到一字一句落墨定稿,数百人为之操劳奔走,为之辛苦
不眠,为之拈断髭须。在选题、作家遴选阶段,中国科学
院12个分院近60g院属单位提交了选题方向建议,多家研究
所主动联系项目办公室,希望承担选题创作支撑任务;白
春礼、侯建国、钱小芊、白庚胜、谭铁牛、王春法、袁亚
湘、杨国桢、万立骏、陈润生、周忠和、林惠民、顾逸东
、王扬宗、彭学明等20余位院士、专家直接参与统筹指导
、选题遴选工作,为从根源上保障丛书水准出谋划策;中
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给予项目高度支持,细心
考虑多方因素,源源不断地推荐最合适的优秀作家,提供
强有力的支撑。
在调研创作阶段,30余位作家舟车劳顿,不辞辛劳深
入科研一线调研采访,深挖一人一事。以“青藏高原科学
考察项目”“东亚飞蝗灾害综合治理”“顺丁橡胶工业生
产新技术”“灾后心理援助十周年纪实”“从人工全合成
牛胰岛素研究到人工全合成核糖核酸研究”“从‘黄淮海
战役’到‘渤海粮仓…“包头、攀枝花、金川综合开发项
目…‘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与植物志书编纂”“中国科大
‘少年班”一‘李佩先生相关事迹”为代表的选题,因涉
及年代较为久远,跨越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光,部分重
大工程参与单位遍布全国,部分中国科学院外单位甚至已
经取消或重组,探访困难。纪红建、陈应松、薛媛媛、秦
岭、铁流、李鸣生、杨献平、彭程、李燕燕、冯秋子等作
家,在选题依托单位的支持下,以科研成果为中心,不囿
于门户,尽最大可能遍访相关单位和亲历者,尊重历史、
尊重科学的初心始终如一。以“从‘望洋兴叹’到‘走向
深海大洋”一‘从无缆水下机器人研究到‘蛟龙’号载人
深潜器”“猕猴桃属植物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及新品种产
业化”“我国两栖动物资源‘国情报告”一‘中国泥石流
研究”“文章写在大地上——植物学家蔡希陶”“中国北
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冻土与沙漠地区工程建设支持
西部发展”“唤醒盐湖‘沉睡’锂资源”“澄江生物群和
寒武纪大爆发”为代表的选题,采访、调研的客观条件较
为恶劣。许晨、徐剑、李青松、裘山山、葛水平、李朝全
、毛眉、李春雷、马步升、董立勃等作家,出远海、访林
间、探深山、翻石冈、巡雨林、穿沙漠、过盐湖,亲历一
线采风,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自己的亲身见闻
,撰写出最生动的文章。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办公室设在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共同开展统筹协调工作。项目执行单
位先后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
文献情报中心。前前后后,数十人为之操劳奔忙,他们是
中国科学院的杨琳、胡卉、储姗姗、李爽、陈雪、崔珞、
王峥、孙凌筱、张颖敏、岳洋,中国作家协会的高伟、范
党辉、孟英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孟令耘等。这个团队
持续跟踪选题创作和审读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保障了丛书的顺利出版。
感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
以及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精诚合作,感谢各位专家、作家和
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辛勤付出,相信“创新报国70年”
大型报告文学丛书的出版能够有力地传承科学文化,推进
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
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出独
特作用。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组
2019年6月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嬗变
一、过山车
二、料峭春寒
三、沙漠之窗
第二章 独行侠
一、初见
二、寂寞阿拉干
三、回眸罗布淖尔
第三章 与相融
一、心中的敕勒川
二、放飞巴丹吉林
三、瀚海夜奔
第四章 中国魔方
一、向左,向右
二、逐梦行
三、矗立的根基
四、铺路石
第五章 守护者
一、重托
二、驰援莫高窟
三、最佳方案
第六章 大地屏障
一、剑指沙尘暴
二、坚守
三、汗血战马
四、国之担当
尾声
丛书出版后记
精彩页
一、过山车
父母当年的选择,从原点上改变了王涛的一生。
1952年,王涛的父母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离开了风景如画的大城市,不远万里地奔赴大西北。
1959年11月,王涛出生在乌鲁木齐。
王涛5岁那年,在金融部门工作的父母越来越忙碌,无暇照顾他,便将年幼的他送回了母亲的娘家苏州。在这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人间天堂,童年的王涛像掉进了蜜罐。醇厚、甘甜的记忆,延绵了他的整个人生。
外婆,是这甜蜜回忆的主角。
慈爱、优雅,享受生活。
在苏州,徐姓大家族的生活很是富足。1949年前,王涛的外公是银行经理,其兄弟四人都有自家的钱庄。1949年后,他们积极支持公私合营政策,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外公还持有“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无锡的纱厂股份。
俗话说“船破有帮、帮破有底”,殷实人家自有殷实人家的做派。
外婆爱喝茶,更会品茶。她最爱喝的茶是苏州本地出产的碧螺春,且为明前茶。沸水倒进青瓷梅花的茶盏里,头道水一定要舍掉,只喝第二、三泡,白雾袅袅,茶香盈室,佐以四碟诸如橄榄、话梅、松仁、瓜子等特色零食。第四泡味道淡了,那就换新茶。外婆喝茶的动作也美,慢慢端起茶盏,盖子轻叩几下杯缘,微微吹上几口气,这才不急不缓地细细品味。此情此景,让王涛感觉是在欣赏一幅画。
盛夏时节,乡下的西瓜成熟,整船整船地运进姑苏城。总会有那么一艘小船,停泊在徐家所在的谢衙前小街东口的小码头。这时候,徐家四户你家两担、我家两担,转眼工夫,便将一船圆滚滚的大西瓜搬进了天井。卖瓜的人喜上眉梢,垂涎欲滴的王涛更是开心不已。傍晚时分,外婆会挑一个最惹眼的绿皮大西瓜放进网兜,小心翼翼地吊到井水里。待到第二天中午,王涛从午睡中醒来,梦的尾巴还在眼前晃动,外婆就递过来一块沙瓤西瓜。轻轻咬一口,凉凉甜甜的滋味沁入肺腑,格外解馋。
在王涛的记忆中,不仅西瓜能尝鲜,每周还有人将乡下的鱼虾和时令的蔬菜、水果等挑到徐家的门前码头贩卖。这些不需要各类票证的鲜货,在那个时代就是稀有的美味佳肴……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日子,王涛过了6年。
1970年,思儿心切,父母又将11岁的他接回了新疆。此时,王涛的父母已被下放到哈密。他,自然也来到了这里。
过去很久,王涛仍然记得离开苏州前,外婆搂着他肩膀的叹息。
“新疆呀,风大着嘞!”外婆一脸的怜爱,“听说,能将火车皮掀翻?”
“空车皮,重车刮不翻……”王涛的母亲在一旁解释。
“那也怪吓人哟!”外婆连连咋舌,“哈密的风,不就是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嘛!”
“危言耸听,哪里有这么严重。”母亲笑了。
“大风沙能将卡车的漆皮打掉,这不会有假吧?”外婆揽着王涛的手更用力了,似乎担心外孙被一阵大风卷走。
“是沙粒打的,但只在迎风面……”
“够可以的啦!”
外婆和母亲的对话,听起来蛮好玩,让王涛对新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跟父母前往哈密的途中,他时不时扒着车窗朝外看,期待见到铺天盖地的大风沙,想看看火车的车漆是不是也被打掉——然而,真正走进新疆,到了哈密,他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有趣。
哈密,古称西漠,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融南北疆景色和气候于一地,素有“新疆缩影”之称。
P6-8
导语
本书讲述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涛及其团队在防治我国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问题中实现的科技创新和做出的突出贡献,礼赞我国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
序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时间,在历
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浓墨
重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苦难深重的旧
中国站起来,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富起来,在百年未遇的
变局中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巨大成就。
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的中国科学院,始终与祖国同
行、与科学共进——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
导下,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始终以“创新
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党
、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70年
峥嵘岁月,中国科学院产出了一大批创新报国的科研成果
,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报国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事迹,几代中
国科学院人共同谱写了创新报国的华彩乐章。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无论是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抑或1988年北京正负
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还是2017年构建天地一体化广
域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院人创新报国矢志不渝。以北
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邓小平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
机国家实验室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
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
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奠定
了我国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是继“两弹一
星”之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
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
民族进步之魂”。中国科学院发扬创新报国的优良传统,
不辱使命,再立新功,从“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等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墨子”
号量子实验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系列
科学实验卫星,再到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
振荡新模式、水稻分子育种、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基础前
沿重大创新成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担当和实力水平。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人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无论是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研究的蔡希陶先生,坚持
实地调研、重视一手资料的地理学家周立三院士,还是时
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东先生、药理学家王选平先生,
他们都用毕生的科学实践诠释了求实、创新、奉献、爱国
的科学精神。以南仁东先生为例,为了给“天眼”选址,
他跋山涉水,在贵州的深山里奔波了12年;身为项目首席
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淡泊名利,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在一
线。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他们在科
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
新文化氛围,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
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创新报国”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的核心理念。科
学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研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科学家创
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求科学家
具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锲而不
舍的治学态度,无私忘我、甘于奉献的崇高人格,不辱使
命、至诚报国的伟大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
废待兴、百业待举。竺可桢、吴有训等一批饱经战火洗礼
的爱国科学家毅然选择留在新中国;赵忠尧、钱学森、郭
永怀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纷纷放弃海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克
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
高度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积极参与新组
建的中国科学院的建设,研制“两弹一星”,制定“十二
年科技规划”等,使新中国许多空白领域得到填补,新兴
学科得到发展。中国科学院70年的奋斗历程,始终依靠的
就是这种文化和精神,我们必须珍视和弘扬。
“创新报国”对新时期我国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价值体
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
面。一方面,“创新报国”已经内化为我国科学文化的一
部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不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
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在具体的创新活动实践中,不断深
化和丰富了科学文化的内涵。他们所取得的面向世界科技
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成
果,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科学
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年前,出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共同责任,
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瞻性地
部署了“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项目,目的是
聚焦“创新报国”的主题,回顾我国70年重大创新成就,
展现杰出科技工作者群体风貌,倡导科学精神、奉献精神
和创新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
五年时光,倏忽而逝。这期间,作家舟车劳顿、深入
基层采风,审读专家埋首伏案、逐字逐句精心审读,中国
科学院研究所同志翻检档案、提供支撑保障,中国作家协
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机关和工作团队的同
志们鼎力支持、居间协调,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仔细审
稿、严控质量。几许不眠夜,甘苦寸心知。而今,“创新
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首批作品即将付梓与读者见
面,相信这批融合了科学与文化、倾注了心血与智慧的作
品,这套向历史致敬、向时代献礼的报告文学,能让我们
重温激情燃烧、砥砺奋进的70年岁月,进一步坚定执着前
行、无悔奋斗的信念,去努力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美
好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2019年6月
内容推荐
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科学家王涛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胸怀祖国,用一生的坚守,为中国沙漠及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做人的成就,为生活在沙漠边缘、处于沙漠化及风沙侵害之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在王涛的世界里,只有沙漠的荒凉,没有人生的荒凉。他不为名利,默默地在沙漠世界里战斗,用汗水、泪水和血水,践行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君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