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道游击队/红色经典追梦阅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刘知侠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刘知侠(1917-1991),原名刘兆麟,出生于河南卫辉。刘知侠一生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影响至今。该小说曾改编成剧本,搬上电影电视荧屏,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并入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和教育部推荐书目。《铁道游击队》共发行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当火车司机,是受《铁道游击队》的影响。
——杨利伟
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神就是一座巨大的碑
,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
丰碑。
——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 张静波
后记
《铁道游击队》出版以后,曾接到不少读者来信,给
了我许多鼓励,有的读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次再版,
我综合了这些意见,做了一次文字上的修改。在这里谨向
热情帮助我的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初版文稿匆促,未写后记,对个人写作以及书中
人物等问题,没做交代。因此,出书后,有许多青年读者
来信问我一些问题,比如:《铁道游击队》是否真人真事
?这些英雄人物的下落和近况怎样?作者怎样写了这本书
?作者和书中人物的关系等等。现在就对以上问题,做一
简要的说明。
《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出的。远在抗
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
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他们在
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很多惊人的英雄斗争事迹。当时,我
和他们在同一个地区工作和作战,对他们比较了解和熟悉
。后来为了写作这本书,我和他们又曾在一块生活过,直
到现在,我和其中几个主要干部还有联系。
原先,我想把他们所从事的斗争,用传记或报告文学
形式来写的,以后改为小说来写了。既然作为小说来写,
对他们的斗争事迹,就不能不加以艺术上的选择和取舍。
过于繁琐的重复的人物和战斗情节,有的被删去,有的被
合并,当然有的也有所加强。为了反映整个抗日游击战争
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又把它丰富和发展了。尽管如此,
但我还是以他们真实的斗争发展过程为骨架,以他们的基
本性格为基础来写的。老实说,书中所有的战斗场面都是
实有其事的。
现在再谈谈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以及我和书中人物的
关系。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前后,为了写《铁道游击队
》,我曾两度到过他们那里,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较长时间
。很早以前,我就听到他们在铁道线上的战斗故事。当时
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还处在艰苦的阶段,他们在党的领导
下,依靠人民的支持,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制定的抗日游
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一样,插向敌人
的血管。为了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内线的主力呼应
作战,他们在敌人控制的铁路线七搞机枪、撞车头、打票
车,闹得天翻地覆。这些战斗,在当时确实是震撼敌伪,
大快人心的。因此,他们的杀敌故事,就像神话一样在群
众里流传,被编成歌子唱,被写成剧本上演,给坚持敌后
游击战争的抗日军民以很大的鼓舞。我就是被他们英勇的
斗争故事所鼓舞、感动的一个。在一九四三年山东的战斗
英雄模范大会上,我怀着敬慕的心情,结识了他们队上的
个别英雄人物和铁道游击队创始人之一的政委(就是小说
中李正的模特儿)。以后,我就产生了写他们的愿望。我
曾根据他们的部分材料,在报刊上写了些文艺报道。以后
铁道游击队希望我到他们队上去,更进一步地熟悉和了解
他们的斗争,希望我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它用文学形式反
映出来。这个邀请,使我非常兴奋。
回忆和他们相处的日子,是使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由
于他们的热情、豪迈,我们很快就成了不分彼此的亲密战
友和同志。在这段期间,我又系统地研究了他们的斗争和
生活。我和他们短枪队的“老哥们”做过长久的深谈,我
走遍了他们所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也曾到铁路两侧、
微山湖边的人民群众里,去了解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怎样
得到人民的支持,并在人民中间留下多么深的影响。人民
把他们杀敌的故事,加上神奇的色彩在描绘着。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日寇投降后,他们第一次的
新年会餐。在庆祝胜利的丰盛的酒席上,正像我在小说第
二十四章所写的那样,他们是以古老的形式,来悼念自己
牺牲的战友。他们把一桌最丰盛的酒菜,摆在牺牲了的战
友的牌位前边。他们平时喝酒喜欢猜拳行令,可是在这一
次新年会餐席上,他们却都沉默地喝闷酒。他们隔着酒桌
,望着牺牲了的战友的牌位,眼里就注满了泪水。哪怕在
最欢乐的时候,一提到已牺牲的同志和战友,他们就会痛
哭流涕。当时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我。也就在这次会餐
的筵席上,为了悼念死者,他们有两个提议:一个是将来
革命胜利后,建议领导在微山湖立个纪念碑,再一个就是
希望我把他们的斗争事迹写成一本书。这后一个提议,也
是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当时就答应下来了。因此
,我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出自我个人对他们的敬爱,同时
,由于他们的委托,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了。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九四六年,我在枣庄守着他们
几个领导人和一些老队员,把他们以往的斗争事迹,详细
地记录下来。正要动手写作时,解放战争开始了。为了粉
碎蒋匪帮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全山东的军民都动员起来投
入紧张的战斗。这时我军从鲁南暂时地撤退,铁道线都拆
了,他们转入主力作战,我也到其他战场接受新的任务。
在这紧张的战争年月,坐下来写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就
把这一工作搁置了下来。一搁就是好几年。在此期间,虽
然我们分开了,可是他们给我的光荣委托,我并没有忘记
。每当我听到他们战斗的胜利消息时,兴奋
目录
第一章 王强夜谈敌情
第二章 老洪飞车搞机枪
第三章 合伙开炭厂
第四章 来了管账先生
第五章 政委和他的部下
第六章 小坡被捕
第七章 血染洋行
第八章 山里来了紧急命令
第九章 票车上的战斗
第十章 初会微山湖
第十一章 夜袭临城
第十二章 敌伪顽夹击
第十三章 进山整训
第十四章 出山
第十五章 渔船上
第十六章 小坡和王虎
第十七章 地主
第十八章 在湖边站住脚了
第十九章 打冈村
第二十章 六孔桥上
第二十一章 松尾进苗庄
第二十二章 站长与布车
第二十三章 拆炮楼
第二十四章 微山岛沦陷
第二十五章 她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三路出击
第二十七章 掩护过路
第二十八章 胜利
后记
精彩页
到过枣庄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煤烟气味很重,煤矿上那几柱大烟囱,不分昼夜“咕吐、咕吐”地喷吐着黑烟,棉絮似的烟雾,在山样的煤堆上空团团乱转。附近人家的烧焦池也到处冒着烟。还有矿上的运煤车和临枣铁路的火车,不住地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这四下升起的浓烟密雾,把枣庄笼罩起来,人们很难看到晴朗的蓝天,吸到清新的空气,走到哪儿都是雾气腾腾。风从山样的煤堆上吹来,带着煤沙到处飞舞,煤沙细得打到人的脸上都不觉得。人们从街上走一遭回来,用手巾往脸上一抹,会看到白毛巾上一片黑灰。白衣服两天不洗,就成灰的了。下窑和装卸煤车的工人,在露天劳动的脚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整天在煤里滚来滚去,不仅手脸染黑了,连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们也不习惯时常去擦身和洗衣,因为很难洗得清爽。就这样,他们一年到头手脸黑,穿的黑,有钱人就叫他们“煤黑”。
旧社会有多少不平事!正是这些“煤黑”创造了枣庄的财富。那山样高的煤堆,是他们从深黑的矿坑里挖出来的,又是他们把煤炭装上火车,运往四方,供给工业的需要和万家住户的烧用。可是这些财富都被老财们掠夺去了,被鄙视和受苦的却是这些“煤黑”。日本鬼子占领枣庄以后,夺去了煤矿,许多有钱的先生们,在鬼子的刺刀下为敌人服务。又正是这些“煤黑”们,扛起了枪杆,成立了游击队,打击敌人。我这部小说就是写这些“煤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怎样对敌人展开轰轰烈烈的英勇斗争,他们在敌占区的枣庄、临城、津浦干线和临枣支线铁路两侧,把鬼子闹得天翻地覆,创造了很多英雄事迹。这是后话,现在暂且从头谈起:
鬼子来了以后,中央军跑了,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拉到北山里,和八路军游击队会合,坚持鲁南山区的抗日战争。为了配合山里的斗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司令部派了两个精悍的游击队员回枣庄活动。这两个队员一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机动灵活。他们都是枣庄人,过去在煤矿上干活,由于自小生长在这里,他们对矿上和铁路上都很熟悉,还练出扒车的本领。他俩被派回枣庄后,山里的斗争就残酷起来,刚成立的八路军游击队,不仅时常遭到敌伪的袭击扫荡,而且还受到当地封建地主武装和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排挤。在敌伪顽固夹击下,这支年轻的游击队经常吃不上,住不下,不得不四下分散活动。因此,有半年的时间,他们和刘洪、王强他们失掉了联系。以后,西边开来八路军一一五师两个主力团,打开了山里的局面,山里游击队才站住脚,司令部才又派人到枣庄和刘洪、王强联络。
这天傍晚,枣庄的烟雾显得更大,天黑得仿佛比别处早些。煤矿上和街上的电灯亮了。四下的烧焦池的气眼都在呼呼地蹿着火苗。远远望去,枣庄像刚开锅的蒸笼。煤矿公司大楼上和车站票房上的太阳旗,像经不起这里的烟熏火燎似的,在迎着晚风飘抖。西车站上守卫的日本鬼子的刺刀,在电灯下闪闪发光。
西车站下沿,就是枣庄的西郊了,这里有一个陈庄,百多户人家,大都是下窑的工人和车站上的脚夫,还有几家炭厂。这庄除了炭厂烧焦卖,各个住家也在烧,因为烧焦是死利钱,一百斤煤能烧七十斤焦,一斤焦能卖二斤煤钱。七十斤焦就能买一百四十斤煤,所以烧一百斤煤的焦,净赚四十斤煤。男人们下窑去了,女人们虽然忙着家务,但也会抽空在小屋旁边挖个坑,填上煤烧起来。天黑下来,这个小庄子,到处都冒着烟,地上到处都喷着火苗。因为这里和车站只隔一道小沟,车站上有鬼子,所以天一黑,街道上就没有人了。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从庄西进来一个人影,绕过两个焦池,来到一家大门前。他把门推开,走进院子里。
“老王哥在家吗?”
“谁呀?”一个浓眉方脸的人,从有灯光的西屋里走出来,他约有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眨着黑黑的小眼,向院子里的来人望着。他就是王强。在黑影里,他看到是一个穿着农村服装的人。
“我!从南乡来的!”客人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说,“老王!你不认识我了么?”
王强嘴里咕哝着:“是谁呀!”把头伸到对方的面前,仔细打量着,又把他拉到灯亮处再一看,“咦!”他扬着浓浓的眉毛,咧着嘴巴狠狠地咦了一声,双手抱住了对方的臂膀,把客人拉到屋里。
“啊呀!原来是你呀!老周!你怎么不早说呢?真想不到呀!……”
显然,王强对老周的到来,感到说不出的惊喜。他忙从袋子里掏出香烟,自己用火点了两支,把一支递到老周的嘴上,看看家人正在吃饭,他便拉着老周的手说:
“走!到那边炭厂小屋里去!咱们好好拉拉,回头找到老洪,咱们痛快地喝一气!”
P1-2
导语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矿区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由于不堪日寇的屠杀和蹂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地组织和武装起来。他们杀鬼子,夺取敌人的武器,发展成一支短小精悍的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临枣线上展开武装活动。铁道游击队迎接了最残酷的考验,坚持到抗日战争。本书即以这支队伍为原型创作,是知名的红色经典作品,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了一大批人。本书同时邀请了国内语文名师对原著进行导读和点评。根据国家红色主题教育的要求和原著的文学价值,受邀的名师会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并挑选书中重点的字词句,供读者学习和收藏,力争达到好像有一位老师正坐在读者身边,对他面对面进行阅读指导的效果。
序言
永远传唱“那动人的歌谣”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
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是电影《铁道
游击队》中的主题曲,相信许多中老年人并不陌生。唱起
这首歌,眼前就会浮现起电影里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西
下,微山湖上碧波荡漾,小坡弹着土琵琶,和身后一群铁
道游击队员们豪情满怀地唱着歌儿。历史的车轮虽滚滚向
前,但是当年铁道游击队员们和日本鬼子巧妙周旋、英勇
斗争的场景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中华儿女面对日本
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留取丹心照汗青”,谱写了
一曲动人的铁血传奇。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铁道游击队》这部作品之所
以成为红色经典,还源于作家知侠的特殊经历。
生于1918年的著名作家知侠(笔名),又名刘知侠,
原名刘兆麟,出生在河南北部的汲县(今卫辉市)。小说
中的道清铁路就从他所在的村庄旁经过,道清铁路是侵略
者为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而修建的,因为只修建了博爱县
清化镇到道口这一段,故称道清铁路。
知侠小时候家境贫寒,很小就跟随父亲在道清铁路打
工、捡煤核,从小就学会了扒火车的技术,与铁路上的各
色人等打交道。知侠11岁才开始上半工半读学校,后来以
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卫辉一中,毕业后在道清铁路上实习了
一段时间,所以他对铁路运输和铁路上的人情世态颇为熟
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知侠跟随父亲和铁路员工撤
到了黄河以南,颠沛流离来到武汉。1938年,知侠怀抱报
国之志,奔赴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年冬天,他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知侠在延安抗大毕业后,留校学习军事专
业。学习结束后,知侠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一次全省
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知侠有幸结识了鲁南铁道游击队的
英雄们,他被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决定把他们的
战斗事迹写成小说。为了搜集写作素材,知侠深入到铁道
游击队活动的枣庄和微山湖去生活,和队员们吃住在一起
,获得了很多真实感人的第一手材料。
《铁道游击队》主要围绕旧中国的铁路生活展开故事
情节,向读者展现了火车头、闷罐车、货场、扬旗、车站
等生活场景,描写了穷苦正直的铁路工人及家属……这些
熟悉的生活场景都与知侠的童年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由于
他在延安学习了游击战术,后来又参加过敌后游击队,丰
富的经历加上独特的匠心,促成了《铁道游击队》这部长
篇小说的诞生。
《铁道游击队》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一支铁道游击
队活跃在鲁南枣庄一带,他们依靠群众,运用智慧和勇敢
,在铁道线上与敌人巧妙周旋,有力地打击敌人,牵制敌
人兵力的故事。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为了掩人耳目,开
设炭场,袭击了日军火车,神不知鬼不觉地为军区弄到了
一批武器,当时被百姓誉为“飞虎队”。敌小林部队调集
兵力妄图消灭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与之周旋,袭击洋行和
客车,牵制了敌人“扫荡”的兵力。他们行动神速,在群
众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变换游击地点,让特务队长冈村疲
于应付。日本侵略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游击队,刘洪
在芳林嫂家一边养伤,一边秘密开展武装斗争,芳林嫂对
刘洪悉心照料,二人产生感情。冈村企图突袭游击队的活
动地点,刘洪、李正迅速出击,敌人阴谋没有得逞,气急
败坏到处扫荡进行报复。
刘洪决定在微山湖与敌人决战。李正赶来阻止,不幸
负伤。队伍服从命令,避免了损失。刘洪带着队伍又进行
袭击,牵制敌人寸步难行。敌小林调集鲁南地区全部兵力
,进攻微山湖,企图全歼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巧妙化装成
日军突围,歼灭了冈村特务队。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
队”接到新任务,打击企图北窜的蒋匪军,救出了被捕的
芳林嫂,全歼敌小林的残余部队。壮大的铁道游击队踏上
新的征程。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铁道游击队》虽
取材于鲁南铁道游击队的真实抗日事迹,但作家知侠进行
了大胆的艺术加工。铁道游击队从成立到1945年日军投降
,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武装,面对众
多的人物和繁杂的故事,知侠采用了典型化的处理方式,
在真实的基础上塑造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铁道游击队》中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突出:老洪的刚
猛、王强的机智、鲁汉的鲁莽、林忠的仗义、彭亮的勇敢
等,这些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人物,热情豪爽、行侠好义,
具有江湖豪侠风范。因此,作家采用了古典的章回体来表
现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事迹,如“袭洋行”“搞机枪”“战
票车”“搞布车”“打岗村”以及“突围微山湖”等,都
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引人入胜。
1956年《铁道游击队》一出版,便叫好声一片,先后
被译成英、俄、法、德、朝、越、日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
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抵抗外敌入侵的红色经典。
小说出版不久,黑白电影《铁道游击队》就上映了。
这部影片一上映便受到追捧,影片因其曲折惊险、险象环
生、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而格外受人青睐,成为当年最受
欢迎的影片之一。
影片里一些经典桥段至今仍被看过的观众津津乐道:
刘洪在夜色中扒车的矫健身姿,芳林嫂没有拉弦的手榴弹
,小坡弹起土琵琶和队员们一起深情歌唱,都深深印在观
众的脑海里。
除了电影,当年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还有《铁道游击队
》的连环画,当时又叫小人书,也是那个时代被许多大人
小孩所热衷的图画读本。当时的《铁道游击队》连环画共
10册,包含一千多幅画页,从1955年起一出现就深为人们
所喜爱,看过这套连环画的读者无不为生动、紧张、扣人
心弦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
1963年,著名评书艺术家傅泰臣和他的弟子历时三年
,多次来到枣庄和微山湖体验生活,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评书铁道游击队》(上部),评书一开播,就迅速受到评
书爱好者的热捧,好评如潮。
在那个充满信仰和正能量的时代,这部优秀小说《铁
道游击队》促使了电影、连环画和评书的产生,同时读者
的传播也促使小说逐步走向经典。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英雄的时代渐行渐远,作家知
侠也不幸于1991年离开我们。令人欣慰的是,英雄并没有
远去,而是以不同的方式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无论是官
方还是民间,一代代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铁道游击队的
英雄故事,传承着英雄们的精神。
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铁道游击队》之所以成为红
色经典并为人们所喜爱,不仅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
它在弘扬抗日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引导新时代人
们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自信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教育意
义。
《铁道游击队》这部红色经典,通过一个个充满传奇
色彩的革命故事,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听党指挥,坚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不屈不挠地
组织游击战争,狠狠地打击了敌人。阅读《铁道游击队》
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让信仰之火激励自己,让革命的
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从革命精神中激发砥砺前行
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铁道游击队员身上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令人钦佩。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游击队员们的生活有多么
艰苦,他们的活动环境是极为复杂的,白天他们只有藏在
树林、破庙、高粱地里,到了晚上才能开展打击敌人的工
作,天快亮时就又转移隐蔽在山林里。就是在这样险恶的
环境下,游击队战士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打得敌人闻
风丧胆。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百折
不挠,是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和对革命必
胜的信心。
《铁道游击队》中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如老
洪、王强、彭亮、小坡、芳林嫂等,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令我们深深敬佩。这
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开展的一系列惊险战斗让敌人闻风丧胆
,惶惶不可终日,被人民群众称之为“飞虎队”,肖华将
军称赞铁道游击队是“怀中利剑、袖中匕首”。他们面对
敌人和困难,没有丝毫的胆怯畏惧,而是勇往直前,正如
歌曲中唱到的“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在铁道游击队中,还有一种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无
私奉献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遇到不利情况时,队员们表
现出来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们的安全的无私奉献
精神特别令人感动。小说中战友曹德全让队长撤退,自己
与敌人巧妙周旋。秦明道把敌人引向自己,保护其他同志
突围。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以大局为重,先人后己,用
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在大力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作为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无疑会对今天的读者
,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影响巨大,也会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
独特的阅读体验。老一辈的人们重读这部红色经典,是在
重温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验烽火岁月的战斗豪情,
抚慰心中的那份怀旧情结。对于年轻人来说,看了太多的
穿越、玄幻、宫斗和都市情爱剧,阅读红色经典,会对那
一段惊天动地的抗日历史,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冲击
,在入情入境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再到强起来,经历了许多坎坷,要让后代牢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穿过《铁道游击队》的战火硝烟,那段历史
已经成为不可忘却的记忆。半个世纪以来,当人们读到《
铁道游击队》,内心奔涌的爱国激情依然会被瞬间点燃。
游击队传承下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崇
高的献身精神,它们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时刻激励着我
们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具有意
义,如何走好新长征的人生路。
信仰不灭,精神永存。吹尽黄沙始到金,经典作品《
铁道游击队》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游击
队员们高尚的品质将一直被人们传承。读者朋友们,让我
们重新阅读这部红色经典,传唱“那动人的歌谣”,以此
来纪念永远活在我们记忆里的传奇英雄!
赵红梅
内容推荐
《铁道游击队》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一支铁道游击队活跃在鲁南枣庄一带,他们依靠群众,运用智慧和勇敢,在铁道线上与敌人巧妙周旋,有力地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的故事。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为了掩人耳目,开设炭场,袭击了日军火车,神不知鬼不觉地为军区弄到了一批武器,当时被百姓誉为“飞虎队”。敌小林部队调集兵力妄图消灭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与之周旋,袭击洋行和客车,牵制了敌人“扫荡”的兵力。他们行动神速,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变换游击地点,让特务队长冈村疲于应付。日本侵略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游击队,刘洪在芳林嫂家一边养伤,一边秘密开展武装斗争,芳林嫂对刘洪悉心照料,二人产生感情。冈村企图突袭游击队的活动地点,刘洪、李正迅速出击,敌人阴谋没有得逞,气急败坏到处扫荡进行报复。
刘洪决定在微山湖与敌人决战。李正赶来阻止,不幸负伤。队伍服从命令,避免了损失。刘洪带着队伍又进行袭击,牵制敌人寸步难行。敌小林调集鲁南地区全部兵力,进攻微山湖,企图全歼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巧妙化装成日军突围,歼灭了冈村特务队。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队”接到新任务,打击企图北窜的蒋匪军,救出了被捕的芳林嫂,全歼敌小林的残余部队。壮大的铁道游击队踏上新的征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2:28